针灸治疗肩周炎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肩周炎60例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组 : 部 取 穴 : 肩 针 ( 髑 、 局 取 肩 肩 、 贞 ) 臂 肩 、 懦 、 前 及 阿 是 穴 。循 经 取 穴 : 太 阴 经 病 症 取 太 渊 、 肩 手 孔 最 ; 阳明经 病症 圾 { 问 、 池 ; 少 阳 经病 症 取 【渚 、 手 曲 手 I 】
程 , 短 6天 . 最 典 型 病 例
10例 患 者 均 为 门诊 病 人 , 刺 配 合 穴 位 注 射 6 2 针 0 例, 单纯 穴 位 注 射 6 O例 。引‘ 配 合 穴 位 注 射 组 ( 刺 治疗
组) 中男 性 2 8例 , 性 3 女 2例 ; 龄 最 大 7 年 8岁 , 小 2 最 8
注射 治疗 1 疗程 后 疼 痛 减轻 , 关 节功 能 有 所 恢 复 , 个 肩
继 续 治 疗 1个 疗 程 后 疼 痛 完 全 消 失 , 关 节 功 能 基 本 肩 恢复。 讨 论
外 关 ; 太 阳经病症 取 后溪 、 手 小海 ; 合型 取 上述各 经上 混
穴 。 针 刺 方 法 : 规 消 毒 后 , 2 号 】 2寸 不 锈 钢 毫 常 取 8 ~
效 0例 , 效 0例 , 显 率 l ( , 愈 率 8 . 。 对 照 无 痊 j 痊 O 17
般 资 料
组 6 o例 , 愈 3 痊 4例 , 效 2 显 2例 , 效 4例 , 有 无效 0例 ,
痊 显 率 9 . , 愈 率 5 . 。 治 疗 时 间 最 长 3个 疗 33 痊 67
穴 位 注 射 方 法 : 规 穴 位 消 毒 , 速 垂 直 进 针 , 插 捻 转 常 快 提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63例疗效观察

反复 进行 。以上锻 炼每 天 5次 ,每次 1 5 mi n 。
3 治 疗 结 果
炎 症 的常见 病 。主要 表 现是 肩 关 节 疼痛 和活 动 功 能 障
碍 。本 病 多 见 于 中 老 年 人 ,女 性 略 多 于 男 性 。近 年 来 ,笔 者采 用针 灸推 拿及 功 能 锻 炼 的方 法 治 疗 肩周 炎 6 3 例 ,取 得 了满 意 的疗 效 。现 总结 报道 如下 。
性 ,导致 肩 关 节 疼 痛 和 功 能 障 碍 。采 用 针 灸 推 拿 治
疗 ,一 方 面发挥 针灸 温经 通 络 、活 血 止痛 的作 用 ,可 改 善局 部血 液循 环 ,促 进 渗 出物 的 吸 收和 损 伤组 织 的
修 复 ,并提高痛 阈 ;另一方 面推拿手法可 直接缓解肌 肉
收 稿 日 期 2 01 3 - 0 6 — 1 4
多次 。③ 肩 部 旋 转 法 :以 肩 关 节 为 轴 心 ,做 旋 转 运
动 , 向前 和 向后旋 转 ,交替 进 行 。④ 体 后拉 手 法 :双 手 向后 ,由健 侧 手 拉 住 患 侧 腕 部 ,渐 渐 地 向上 拉 动 ,
髑 、肩 髂 、 中 府 、 云 门 , 拿 揉 肩 贞 、 肩 髑 、 臂 等
穴 ,以及肩 部肌 肉、韧带 等 软 组织 。然 后 再用 一 手 握 住 患者 腕部 将患 肢 提起 至上 举 伸 直 位 ,用 另 一 手拇 指 着 力 ,反 复拨揉 极 泉 、肩 贞 、青 灵 等穴 ,并用 手 拿 揉 上 肢肌 肉,双手 由肩 向腕搓 上 肢 数 次 。再 用 双手 交 替 反 复摇 动肩 关节 十余 圈 ,以充 分 活 动肩 关 节 ,以 防粘 连 。治疗 时间为 2 0 mi n 。针灸 推拿 每 天 1 次 ,1 0次 为 1疗程 ,疗 程 间休 息 5天 。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针灸治疗肩周炎

0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达到治 疗肩周炎的目的。
气血理论
针灸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 退和损伤修复。
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神经-内分泌理论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疼痛和炎症,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
针灸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按疗程进行 ,并配合相关功能锻炼以达到最佳效果 。
治疗时要注意手法、针刺深度和刺激强 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对于急性肩周炎患者,针灸治疗应尽早 介入,以控制疼痛、减少炎症反应。
04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因长期坐姿不良导致肩 周炎,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 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受限得到
01
作用机制研究
02
针刺穴位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 础。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阶段,研究最佳的 穴位组合和刺激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
03
针灸与其他疗法的比 较研究
对比研究针灸与其他疗法的优劣,为 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未来前景
拓展应用范围
改善。
案例二
另一患者因受寒引起肩周炎, 针灸三
某患者因过度使用导致肩周炎 ,针灸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 得到缓解,但仍有些许残留症
状。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评估
01
02
03
疼痛缓解
针灸治疗后,患者肩部疼 痛得到明显缓解。
活动改善
针灸治疗后,患者肩部活 动受限得到明显改善。
针灸治疗肩周炎
xx年xx月xx日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针灸治要(刘红云)
肩周炎,也叫五十肩、疑结肩、冻结肩,也就是说人到了一定年令,随着气血减弱,尤其是在最容易受寒的大关节肩部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
现在就讲一下治肩周炎的针灸要点:
1、健侧取穴。
2、首选三肩穴,第一针痛点进针(反后绝),上下三分各一针,治五十肩皆特效(贴骨进针4-7分)
3、肩三针:三间、中渚、后溪
4、长久风湿的,加艾灸驱寒湿。
5、一到阴天发作,加阴陵泉
6、一到晚上发作,加照海(日发申脉,夜发照海)
7、年老体弱加肾关。
8、固定时间发作,加当令经输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

针灸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机理,临床应用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发生在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以疼痛、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其发病原因复杂,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目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1. 通过改善气血循环: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通过调节经络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肩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减少炎性物质的积聚,缓解肩周炎症状。
2. 通过舒筋活络:肩周炎的发生与软组织的炎症和痉挛密切相关,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舒缓肩部的僵硬和痉挛,缓解疼痛,促进活动功能的恢复。
3.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肩关节周围炎症的消散,有助于肩周炎的康复。
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1. 古法疗法:古法疗法是指运用古代经典的配穴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如庞昌得教授的肩韧带经配穴法、以及吴迪教授的天地人配穴法等。
2. 经典针灸临床应用:针灸经典临床应用是指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的治疗方法,如天鍼、引鍼、刺血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经典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3. 针灸配合物理疗法:将针灸与物理疗法相结合,如热敷、理疗、按摩等,可加强治疗效果,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4. 针灸配合中药疗法:适时配合中药内服或外敷,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三、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针灸师: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患者在选择针灸师时应选择经验丰富、资质合格的医生进行治疗,以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防治措施
Ø注意防寒保暖
Ø加强功能锻炼
Ø纠正不良姿势 Ø对健侧肩积极预防
(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 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
Ø爬墙锻炼
n 功能锻炼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徐缓地向上处,反复进行。
Ø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拉动 拾起,反复进行。
Ø摇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 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
Thanks
阳陵泉:循经远取,舒筋活络、通经 止痛
中平:现代经验效穴
v 加减:
v 太阴经证 +尺泽、阴陵泉 v 阳明、少阳经证 +手三里、外关 v 太阳经证 +后溪、大杼、昆仑 v 痛在阳明少阳经 +条口透承山
操作:
• 肩前、肩贞注意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内斜、深刺 • 肩部穴位可予针后拔罐,远端穴位运动针法 • 局部畏寒者加灸
2、其它疗法:
v 芒针: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条 口透承山可令患者活动肩部 。
v 刺络拔罐: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或压痛点 予皮肤针叩刺出血,瘀阻较深者三棱针点刺出血,再 加火罐,2次/周
v 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3-4穴/ 次, 毫针强刺激
v 电针:可选用肩部穴位一对和外关、合谷,早期连续 波、后期断续波强刺激
Ø 太阳经证:以肩后肩贞、臑俞穴处疼痛或压痛
为主,肩内收疼痛加重
Ø 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疼
痛 为主,外展疼痛加重
三、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v 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v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穴位为主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 v 方义:“肩三针”+阿是穴:疏通患处局部经络
患处经筋粘连—关节僵直
二、临床表现:
v 1、炎症期(2-4周):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 活动可。
v 2、粘连期(2-4周后):自发性疼痛减轻,牵 拉性疼痛加重,活动障碍明显。
v 3、冻结期: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减轻。
n 经络辨证:
n 经络辨证:
Ø 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或压痛为主,
后伸疼痛加重
针灸治疗学
肩关节周围炎
v 一、概述:
v 1、定义:
v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
周炎”,指肩部酸重疼痛,肩
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
合征。属于中医“肩痹”,发病
女>男。又称为“五十肩”、
“漏肩风”、“冻结肩”。
v 2、病因病机: v 病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 v 正气不足+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习惯
偏侧而卧 气血阻滞—肩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