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降解性分析的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研究_包志明

合集下载

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消防应用前景

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消防应用前景

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消防应用前景牛世栋;杜建科【摘要】介绍了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分析了几种羧酸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过程及特性.从配制泡沫灭火剂,作为抗静电剂、防火涂料助剂、石油处理剂中的乳化剂、洗消剂的添加剂等应用领域探讨了羧酸型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武警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两性表面活性剂;羧酸型甜菜碱;应用前景【作者】牛世栋;杜建科【作者单位】武警学院研究生队,河北廊坊065000;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2;D631.6Kruger从甜菜中分离出一种三甲胺乙酸盐,它既具有很好的清洁作用,又不伤害皮肤,使用非常安全,后来Bruhl将结构类似于这种季铵内盐的化合物称为“甜菜碱”。

如果将其中的一个甲基用C8~C20链长的疏水基取代,新生成的分子将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

通常将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甜菜碱统称为甜菜碱或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根据其结构特点也可以称之为季铵两性表面活性剂[1]。

在羧酸型甜菜碱分子结构中,同时存在阴离子亲水基团和阳离子亲水基团,其显著特点是在各种pH环境下均能溶解,即使在等电点也不产生沉淀,渗透力、去污力及抗静电等性能优良,适用面广,有望广泛应用到消防领域中。

一、几种重要的羧酸型甜菜碱(一)烷基取代的甜菜碱1.N-烷基取代的羧酸型甜菜碱N-烷基甜菜碱(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结构最简单,开发最早,应用也较为广泛。

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一般由叔胺(烷基二甲胺)与氯乙酸钠溶液反应制得。

目前工业上常用十二烷基二甲胺与氯乙酸钠反应制备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合成步骤为:在水中将1 mol氯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之成为氯乙酸的钠盐,然后滴加1 mol十二烷基二甲胺,在60~80℃下反应5~10 h,使反应进行完全,得到含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约30%的混合物,商品名为BS-12。

泡沫灭火剂的COD和TOC浓度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泡沫灭火剂的COD和TOC浓度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在 环 境 科 学 领 域 中 ,化 学 需 氧 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考察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一个 经典指标 ,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的两个关键指标之一。COD 值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 下 ,一定量的重铬酸盐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 剂的量。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包括溶 解或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含碳量 ,是近年来新引入的以含 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这两个指标都 是用来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非特异性综合指标 ,适合 用于考察泡沫灭火剂这一类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配方
16
3%
-10
17
氟蛋白泡沫(FP)
3%
-15
18
6%
-12
1.2 试验仪器 5B-3C 型 COD 测定仪 ;Vario TOC 分析仪 ;ML104
万分之一精密分析天平 ;UPR-I-40 L 超纯水机 ;2~20、
基 金 项 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 0 1 7 Y F C 0 8 0 6 6 0 3);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 0 1 5 J S Y J C 3 0)
未知且组分不确定产品的环境有机负荷。笔者将这两个 参数引入泡沫灭火剂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通过考察不同类 型泡沫灭火剂产品的 COD 和 TOC 值 ,明确各类型泡沫 灭火剂产品的 COD 和 TOC 浓度规律 ,并探究二者之间 的关系 ,得出泡沫灭火剂产品的环境有机负荷影响 ,为准 确评估这类使用量巨大的灭火剂产品的环境风险提供参 考和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泡沫灭火剂样品
关 键 词 :泡沫灭火剂;环境有机负荷;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X924.4,TQ569 文献标志码: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0 0 2 9(2 0 1 8)0 4 - 0 5 2 0 - 0 4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张宪忠;包志明;靖立帅;胡成【摘要】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类泡沫灭火剂,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其水生毒性可考察其在火场使用后进入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解蛋白及其他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的相对发光强度,并计算三种常用蛋白泡沫灭火剂产品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NaOH水解蛋白浓缩液的发光菌毒性要高于CaO水解蛋白浓缩液;在0.5%混合比时,苯酚和硫酸亚铁的添加不影响水解蛋白的毒性;测得3%P、3%FP、3% FFFP的EC50值分别为3 956.55 mg/L、6 000.68 mg/L和63.78 mg/L,得到几种泡沫灭火剂的毒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 FP<3%P<6%AFFF/AR<6%AFFF<3%AFFF/AR<3%FFFP,其中FP和P的毒性远低于AF-FF,但FFFP的毒性高于AFFF,该毒性顺序与国外测定不一致,主要与受试生物和产品组分差异有关.【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5页(P100-103,120)【关键词】蛋白泡沫灭火剂;发光细菌法;水生毒性试验;环境风险【作者】张宪忠;包志明;靖立帅;胡成【作者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3蛋白泡沫灭火剂是以水解蛋白为基料的一系列泡沫灭火剂产品的总称,目前常用的蛋白泡沫灭火剂种类有普通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P)、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FP)以及成膜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FFFP)等。

蛋白泡沫灭火剂由于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且具有泡沫结构稳定、抗烧性能好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消防行业普遍使用的泡沫灭火剂品种,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中各类可燃和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目前在我国泡沫灭火剂生产和使用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

PFOS受控的公约进展及中国消防行业使用PFOS情况_余威

PFOS受控的公约进展及中国消防行业使用PFOS情况_余威

灭火剂与阻燃材料 PFOS受控的公约进展及中国消防行业使用PFOS情况余 威1,王鹏翔1,田 亮2,傅学成2,包志明2(1.公安部消防局,北京100054; 2.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摘 要:介绍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受控物名单增列PF OS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针对消防行业使用PFO S的控制措施,以及中国相关部门针对P FOS受控状况开展的相关研究及应对策略。

介绍中国消防行业针对PF OS受控所展开的相关基础性研究,分析中国含PF OS泡沫灭火剂的生产及库存情况、应用情况以及替代品/替代技术研究情况,以此为基础提出初步战略对策。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公约;PF OS;泡沫灭火剂中图分类号:X921,T Q56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029(2010)06-0513-031 有关PFOS的公约进展在2009年5月4日召开的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 ane Sulfonat e,PFO S)、其盐类(很多资料及文件中也将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统称为PFOS)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 SF)在内的9类物质被增列入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 ent Organic Pollut ant s, POPs)受控名单,决定修正 斯德哥尔摩公约 附件B(限制类)的第一部分,列入全氟辛烷磺酸、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明特定豁免和可接受用途,其中可接受用途包括:灭火泡沫(部分全氟辛烷磺酸盐类是成膜型泡沫灭火剂配方中的常用组分)、航空液压油、光阻半导体、照片成像、硬金属电镀等。

同时在附件B中编写名为 全氟辛烷磺酸、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 的新的第三部分。

规定所有缔约方均应停止生产和使用全氟辛烷磺酸、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但是可接受用途除外。

同时规定使用和/或生产这些物质的各缔约方应每4年就消除全氟辛烷磺酸、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并在缔约方大会上审议进展情况。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研究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研究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研究
张宪忠;杜向阳;包志明;胡成;傅学成
【期刊名称】《消防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采用二氧化碳产生法测定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28 d生物降解性能,考察抑茵剂甲醛及灭火剂浓度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醛及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灭火剂浓度均不会影响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率.从灭火剂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了尽管含有难降解的氟碳表面活性剂,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整体表现出易于生物降解的原因.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张宪忠;杜向阳;包志明;胡成;傅学成
【作者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4.4;TQ569
【相关文献】
1.发泡网层数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J], 贾井运;陈现涛;孙强;贺元骅
2.温度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陈现涛;孟亚伟;郭建生;张汉

3.水成膜泡沫灭火剂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J], 张宪忠;包志明;傅学成;靖立帅;胡成
4.不含PFOS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研究 [J], 东靖飞;张全灵;余威;庄爽;陈方;姜红;潘德顺;李婧;王钧奇;李姝;黄敦奕
5.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灭火效果研究 [J], 王宝宁;王怡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性能及机理探究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性能及机理探究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性能及机理探究摘要: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能够利用少量的水资源形成大量的泡沫,并取得非常良好的灭火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灭火方法,其节水性非常突出。

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检测了这种灭火技术的具体灭火性能,同时研究了泡沫尺寸、发泡倍数等参数对灭火效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内在灭火机理。

关键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性能;机理引言:灭火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始终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具有广泛发展前景,其优点为灭火效果突出、节约水资源。

这种来自国外的灭火技术在国内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其灭火性能虽然得到广泛认可,但内在的实现原理却还没有普及开来,这也是开展机理研究的意义。

一、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构成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在灭火时必然要消耗一定量的水资源,因而整个系统中必须通过水泵从河流、水库或者其他的蓄水设施中抽取足够的水资源,水泵是最重要的动力装置。

进水管和吸水管在初始阶段存在较多的空气,不利于水泵的抽水操作,此时还需借助引水泵来排除管路中的空气[1]。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干泡沫或者湿泡沫,压缩空气为这些泡沫的形成创造条件,而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提供。

泡沫实际上是由溶于水中的泡沫原液产生的,压缩空气作用于添加了泡沫原液的水,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原液的添加由泡沫泵来完成。

泡沫类型的选择、水流量的标定、泡沫流量的标定、混合比设计等要依靠控制器来完成,以上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二、灭火性能和机理(一)灭火性能研究1.试验设备和材料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性能要借助专业的试验来研究,试验中采用的设备和物料主要包括CAFS消防系统(如Suffer2450型)、A类泡沫灭火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类火灾)、木垛。

这些物质比较符合家庭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下的火灾特点。

在木垛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到室内装修时常用的木材种类,因此选择松木作为试验的主要对象。

木垛由独立的木条组成,每一根木条都加工成相同的规格,具体为50mm×30mm×600mm,为了形成有效地对比,将木垛设计为三种规格,具体情况可参考表1。

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评估可行性

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评估可行性
政 消 防 、 石油化工消防等 领域的固体 、 液体火灾扑救 , 在保障人民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作为由化学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 A b s t r a c t T h e o f c l a s s K f i r e s u r e s s i o n b w a t e r e r f o r m a n c e p p y p w i t h b a s i c s a l t o r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b a s i c s a l t a n d s u r f a c t a n t m i s t , h a s b e e n e x e r i m e n t a l l s t u d i e d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p y s t r u c t u r e t o t h e f i r e e x t i n u i s h i n w a s f o c u s e d o n . e r f o r m a n c e g g p T h e e x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c l a s s K f i r e c a n b e s u - p p r a i d l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l b w a t e r m i s t w i t h h i h c o n c e n r e s s e d - p y y y g p t r a t i o n o f w e a k b a s i c s a l t s u c h a s K O r CH3C O OK; w h e n a 2C 3o s u r f a c t a n t i s a d d e d t o l o w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H3C O OK a s i n l e - g , s o l u t i o n t h e f i r e e x t i n u i s h i n i s e n h a n c e d u e o u s e r f o r m a n c e g g q p , c o n s i d e r a b l n d t h e l e n t h o f h d r o h o b i c c a r b o n c h a i n o r h - ya g y p y d r o h i l i c c h a i n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i n f l u e n c e s o b v i o u s l f i r e e x t i n u i s - p y g ; h i n e f f e c t t h e f i r e e x t i n u i s h i n a b i l i t o f w a t e r m i s t w i t h l o w g g g y o f CH3C O OK a n d t w o k i n d s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s i s f u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t h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a s a r e s u l t o f t h e s n e r i s t i c e f f e c t b e t w e e n s u r - y g f a c t a n t s . : ; ; ; K e w o r d s w a t e r m i s t c l a s s K f i r e a d d i t i v e s s u r f a c t a n t y

生化灭火剂研究Ⅱ——生化灭火剂主要成分及灭火指标的测定

生化灭火剂研究Ⅱ——生化灭火剂主要成分及灭火指标的测定

1998年 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SUPPL EME NT TO T HE JOURN AL OF SUN Y A TSEN U NIVERSIT YNo .6 1998 生化灭火剂研究Ⅱ———生化灭火剂主要成分及灭火指标的测定林远声1) 林德航1) 赵仕培2) 张文辉2)(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2)广东肇庆消防材料厂)摘 要 主要介绍几种生物废料制成的生化灭火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灭火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不论何种生物材料(菌体、皮、毛、蹄、角等)制成的生化灭火剂,均含有蛋白质、糖类、核酸等生化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2%~22%.灭火时间在(120±10)s,抗烧时间为10~15min.关键词 生化灭火剂,成分,灭火性能,测定分类号 Q 599生化灭火剂是以环保回收的生物废弃物(毛、皮、蹄、角、菌体等)为原料,经生化技术处理和调配等科学方法研制而成的,具有较好灭火能力的一类消防材料.为了适应环保的需要和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生化灭火剂的质量,我们利用发酵工业废水回收的菌体和毛类等原料生产灭火剂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生化灭火剂中各种主要组成成分、含量,及其对灭火效果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还对多种生物原料生产的灭火剂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现简要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 料1.1.1 各种生化灭火剂:菌体、毛类、皮、蹄、角等原料制成的生化灭火剂.1.1.2 试剂:测糖试剂、核酸试剂、脂肪试剂及常用化学试剂.1.1.3 仪器:元素测定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721分光光度计.1.2 方 法1.2.1 蛋白质测定:元素仪测出氮的含量,再换算为蛋白质百分含量.1.2.2 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微量定糖法.1.2.3 核酸测定:钼蓝比色法测出磷含量,换算为核酸含量.1.2.4 脂肪测定:索氏抽提法.5 无机元素测定等离子发射光谱(I )法收稿日期 1.2.:C P .:1998-10-101.2.6 灭火及抗烧时间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测定方法.2 结 果2.1 生化灭火剂的有机组成成分取一定量的各种生化灭火剂原液(贮备液),按各种成分的测定要求处理和测定,结果如表1.表1 生化灭火剂有机成分 %名称总糖蛋白质脂肪核酸菌体液3.412.191.00.148猪毛液7.521.632.60.029羊皮液5.318.002.00.122蹄角液8.512.941.60.0062.2 生化灭火剂的无机组成成分取一定量各种生化灭火剂按ICP 法要求,先滴浓HN O 35~10mL ,待剧烈反应后,放于电炉上加热至无NO 2放出,直至溶液变成无色,然后加入1mL HClO 4(高氯酸),加热到冒白烟,取出冷却后,加水2~3mL ,加热至冒白烟,使溶液至无色或极微黄色;最后定容至10mL,进行ICP 测定,结果如表2.表2 生化灭火剂无机成分 mg /L名称Al B Ca Fe K Na As Cd Cr Pb 菌体液1.3920.9162.53213.271.016861.50.0260.0080.0100.044猪毛液0.0060.00868.9630.182.283309.60.0040.0080.0010.023羊皮液0.0060.05771.5619.941.006262.00.0050.2040.0020.642蹄角液2.960.15539.9859.02.691106.70.0040.0230.0420.1412.3 生化灭火剂灭火性能测定各取生化灭火剂2.4L 并用水稀释至40L ,然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灭火性能测定,结果见表3.表3 生化灭火剂灭火性能项目菌体液猪毛液羊皮液蹄角液国家标准发泡倍数6.97.37.07.16.6~7.0灭火时间/s 115116129122≤120抗烧时间/min14121015≥123 讨论与结论()表和表明,不管是用何种生物原料制成的生化灭火剂,其各种成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无机盐()表数据显示,几种生化灭火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等31第6期 林远声等:生化灭火剂研究Ⅱ112.22As C d C r Pb32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的含量都极低,甚至有些未被检出.当这些贮备液状态的生化灭剂用水配成3%~6%的应用液时,则这些有害元素的含量会更低,即比表中含量稀释16~33倍.因此,生化灭火剂中有害元素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As<0.05、Cd<0.01、Cr<0.5、Pb<0.1m g/L 的允许标准.尤其是猪毛液和菌体液中的几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贮备液中的含量就已全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由此看来,用猪毛和菌体为原料制成的生化灭火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可放心使用,更不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3)表3结果说明,特别是以菌体和猪毛为原料的生化灭火剂,其灭火和抗烧两项指标均超过了规定标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综合以上事实说明,蛋白质是生化灭火剂的重要成分,是发泡的基础物质,是灭火和抗烧的重要保证.而一定量的无机元素,是泡沫稳定和提高抗烧能力的重要物质和有力的保证.生化灭火剂中,各成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5)生化灭火剂中各种成分的最佳配比以及其在灭火中的真实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洪福有,译.灭火剂.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19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094(2013)02-0072-04基于生物降解性分析的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研究*包志明,张宪忠,傅学成,陈 涛(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300381)摘 要: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结合泡沫灭火剂领域对于发泡剂组分的一般要求,对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中常用发泡剂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直链型硫酸盐和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甜菜碱和酰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烷基糖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发泡剂。

此外,对除发泡剂以外的其他各类功能助剂进行生物降解性能分析、筛选的结果表明,作为促流动剂的氟表面活性剂普遍难以降解,醇、醚类助溶剂则普遍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其他领域提出的适宜生物降解的润湿剂、防腐剂和抗溶剂均适用于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

同时,进一步提出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探讨不同评价方法、受试物质量浓度和组成成分对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的影响,提出基于生物降解性分析是新型泡沫灭火剂研究开发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环境学;消防安全;泡沫灭火剂;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 sn .1009-6094.2013.02.016*收稿日期:2012-07-16作者简介:包志明,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新型灭火剂开及其应用技术研究,baoz himing @tfri .com .cn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K03B04);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1ZDYJ TJXF021)0 引 言泡沫灭火剂作为所有灭火剂品种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市政消防、石油化工消防等领域的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扑救,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

作为一类由具有发泡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助剂组成的化学品,泡沫灭火剂在生产、储存、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存在向自然环境中释放的风险,给环境带来潜在威胁[3-4]。

泡沫灭火剂对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含有的有机化合物在进入环境后会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生动植物产生毒性作用,难以生物降解而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因此,生物降解性是考察泡沫灭火剂环境相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有必要对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中各类常用组分的生物降解性能及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方法进行评估分析,从而为环境友好型泡沫灭火剂的开发及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1 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组成的一般特点泡沫灭火剂均是由发泡剂以及助溶剂等功能性助剂组成[5],并主要通过覆盖、隔绝作用扑救各类可燃、易燃液体火灾[6]。

产生大量连续聚集的灭火泡沫是泡沫灭火剂发挥灭火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发泡剂是所有泡沫灭火剂中必备的组分,而且常常是含量最大的组分。

所含发泡剂的生物降解性能是影响泡沫灭火剂整体生物降解性能的关键因素。

作为发泡剂的组分通常是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

蛋白型泡沫灭火剂以水解蛋白作为发泡剂,而水解蛋白通常被认为是多种高分子多肽/氨基酸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各类功能性助剂根据其自身效力和所要达到实际应用效果的要求不同,添加量各异。

除助溶剂外,功能性助剂在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中的添加量很低,单一功能型助剂生物降解性能对泡沫灭火剂产品整体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低于发泡剂。

为提高灭火泡沫在可燃液体表面的流动性,提高灭火速度,可加入氟表面活性剂作为促流动剂[7];加入抗冻剂可使泡沫灭火剂获得低温使用性能;加入缓蚀剂可降低泡沫灭火剂对盛装容器的腐蚀性;为提高蛋白型泡沫灭火剂的储存稳定性,通常还需加入防腐剂;为使泡沫灭火剂具备极性溶剂火的扑救能力,通常会加入凝胶抗溶(醇)组分[8]。

此外,泡沫灭火剂通常为固定剂型的浓缩液产品,按照3∶97或者6∶94(体积比)与水混合后,经一定的泡沫发生装置产生灭火泡沫。

为保持多组分混合物浓缩液的均相体系,通常还会加入助溶剂。

实际上,各类功能助剂并无严格划分,例如某些醇类可兼具抗冻、助溶和防腐的作用,而凝胶抗溶组分通常可提高灭火泡沫的表面黏度,从而起到泡沫稳定剂的作用。

2 泡沫灭火剂配方组分的生物降解性分析2.1 发泡剂的生物降解性分析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疏水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疏水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亲水基则通常为带电的离子基团或不带电的极性基团。

根据亲水基的不同,碳氢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等几种[9]。

泡沫灭火剂常用的发泡剂通常为起泡能力较好的阴离子、两性或者非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

2.1.1 阴离子发泡剂各类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能力有所差别,影响生物降解的内因是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10]。

对于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主要由疏水基团决定,并随着疏水基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11]。

因此,生物降解性能较好的发泡剂的疏水基通常为直链构型,而不同直链构型的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若以初级生物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其生物降解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序如下[10]:直链烷基硫酸盐(FAS )、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直链烷基磺酸盐(SAS )、直链α-烯烃磺酸盐(AOS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

其中,FAS 在最终生物降解方面同样优于其他类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但总体而言,上述直链烷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属于易生物降解物质。

因此从生物降解性能角度考虑,直链烷基型的FAS 、AES 、SAS 、AOS 和LAS 作为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剂组分都是较为合适的。

2.1.2 两性发泡剂两性碳氢表面活性剂通常为氨基酸型、甜菜碱型、咪唑啉型、磷脂和蛋白质衍生物等。

以蹄角粒、猪毛为原料水解制成的水解蛋白液含有由大量多肽/氨基酸组成的表面活性剂,成分较为复杂,但属于较易生物降解的组分。

合成型泡沫灭火剂中常用的两性发泡剂则是甜菜碱型和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

表1列出了采用密闭瓶试验测得的一些两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氧最终生物降解数据(一般认为生第13卷第2期2013年4月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Vol .13 No .2Apr .,2013物降解率大于60%是可生物降解的)[12-14]。

总体而言,甜菜碱和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最终生物降解率低于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羟磺基甜菜碱除外,烷基甜菜碱和酰胺基甜菜碱可被认为是易生物降解的。

考虑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较好,对眼部和皮肤的刺激性小,并且具有优异的复配性能、耐酸碱性能和抗硬水能力,其可以作为第二发泡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

2.1.3 非离子发泡剂常见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 O)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羧酸酯(Tween),由于其起泡力较低,泡沫稳定性差,很少用作泡沫灭火剂中的发泡剂[15]。

烷基糖苷(APG)是一种由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脂肪醇羟基在酸催化作用下失去1个水分子而成的苷化合物[16]。

由表1可知,密闭瓶试验中APG的有氧最终降解率通常在80%以上,属于较易生物降解物质;在某些改进的OECD筛选试验中,其有氧最终降解率也可达到90%以上[17-18]。

值得一提的是,APG的最终降解没有稳定的代谢中间体形成,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的去除率达100%,接近于完全矿化。

即使在缺氧条件下,直链烷基APG也可完全降解[18]。

即使不考虑APG具备的无毒、刺激性低,特别是泡沫细腻、黏稠等特点,仅从生物降解的角度考虑,APG用作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中的发泡剂组分也是极为合适的。

2.2 功能性助剂的生物降解性分析2.2.1 促流动剂降低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以及同时降低泡沫溶液和可燃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可以促进灭火泡沫在可燃液体表面的铺展。

上述两种性能一般通过氟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来实现。

前文所述的发泡剂作为碳氢表面活性剂在此种条件下可通过与氟表面活性剂复配来进一步降低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以及降低泡沫溶液和可燃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因此,狭义上的促流动剂仅指氟表面活性剂。

氟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极其优异的表面活性,在泡沫灭火剂中使用氟表面活性剂作为促流动剂,主要是利用了其优异的降低表面张力的特性。

AFFF、FFFP等泡沫灭火剂的泡沫溶液表面张力通常可低至18mN/m以下,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形成“水成表1 部分表面活性剂的最终有氧生物降解率Table1 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rates of s urfactants表面活性剂试验结果/%C12-14烷基甜菜碱63椰油烷基甜菜碱57椰油烷基酰胺基丙基甜菜碱84C14-15羟磺基甜菜碱40椰油烷基羟磺基甜菜碱47椰油烷基两性二乙酸盐(咪唑啉)66C12-18AE8.5S100C12-18FAS63~95C9-11EO880C12-18EO10-1469~86C8-10AP G81~82C8-16AP G80C9-11AP G94膜”[19]。

氟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全氟烷基磺酸及其衍生物(PFOS及其盐类,通常简称为PFOS)已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B。

鉴于C—F键的高稳定性,其他含C—F键的潜在替代物在最终生物降解方面的情况同样不宜乐观[20]。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仅依靠其他化学物质的添加而不使用氟表面活性剂很难达到原有的灭火性能,只能通过物理手段,如改变泡沫发生方式才能达到原有效果[2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泡沫灭火剂中氟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固含量)通常在0.4%~1.0%,对于泡沫灭火剂整体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极其微小。

2.2.2 助溶剂泡沫灭火剂中的助溶剂通常为短链一元醇、多元醇或多元醇的醚类,主要用于提高灭火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其中乙二醇、丙三醇还经常被用作泡沫灭火剂配方体系中的抗冻剂。

对于一元醇而言,乙醇和丙醇都很容易发生生物降解。

降解5d和20d后,乙醇的DOC去除率分别为74%和84%;降解21d后,异丙醇的DOC去除率可达95%[22]。

丙三醇在密闭瓶试验中30d的降解率为93%。

乙二醇甲醚和乙二醇乙醚在降解30d后DOC的去除率分别为66%和81%。

作为添加量一般仅次于发泡剂的醇、醚类助溶剂,其基本上属于可快速降解的组分,并且不易在生物体产生积累。

仅从生物降解度角度考虑,醇、醚类助溶剂适宜用作泡沫灭火剂中的助溶剂组分。

2.2.3 润湿剂虽然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AEO和APEO较少用作发泡剂,但是由于其具备极佳的润湿性能,因此可用作泡沫灭火剂中的润湿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