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三年科学下一单元测试题空白版和答案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我们所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_____成长为一株植物的。
2.花、_____和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潮湿的地方,要有充足的______。
适合在____季播种。
4.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植物的___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___6.果实由_____和_____组成。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空2分,共16分。
)1.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
()2.把幼苗的叶都摘光,植物仍然能成活()3.所有植物的种子都可以食用。
()4.我们吃的香蕉、苹果、桃子都是果实()5.番茄每一朵花有四片花。
()6.果实里一定有种子。
()7.开花了就会结果。
()8.人们利用甘蔗制糖,用橡胶做轮胎。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空3分,共24分。
)1、把种子放在纸巾上洒一点水,目的是()A.保持水分B.保护种子别碰伤C.纸巾别被风吹走2、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系的是()A.雄蕊和雌蕊B.雄蕊C.雌蕊D.花瓣3、番茄不适合栽种的季节是()A.春秋B.夏季C.冬季4、花生,我们吃的是植物的()A.果实B.种子C.根5、番茄的成熟一般需要的天数是()A.50-80B.60-100C.70-906、“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个实验中,需要把瓶盖拧紧,理由不恰当的是()A.整齐美观B.防止瓶内水分蒸发C.防止种子掉出瓶7、下列不属于植物果实的是()A.松子B.苹果C.黄瓜8、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是必须条件。
A.水分B.土壤C.适宜温度四、连线题(每条线2分,共20分。
)1、将植物的名称与相应的果实连接起来。
2、相对应的部分连起来西红柿茎叶甘薯花菠菜根花生果实西兰花种子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测试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_______。
2、苹果、枣、冬瓜和蚕豆的种子各有特点,其中_______的种子前端有种脐。
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
4、植物的______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______。
5、植物的茎具有输送______的作用。
6、玉米、杨树的花被称为______花,桃、油菜的花被称为______花。
7、果实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8、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_______器官,根、茎、叶属于植物的_______器官。
9、木兰、百合、玫瑰等植物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番茄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2、种好番茄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
()3、一般来说,番茄种子比黄瓜的种子更容易发芽。
()4、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用冷水浸泡比较合适。
()5、玉米粒是果实而非种子,花生米是种子而非果实。
()6、根的生理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7、把叶子摘掉,植物仍然能活下去。
()8、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9、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10、无籽西瓜和香蕉是种子,不是果实。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属于果实而不是种子的是()A、胡萝卜B、豌豆C、芹菜2、番茄和黄瓜是靠()繁殖后代的。
A、种子B、根C、叶子3、风媒花的特点是()A、色彩鲜艳,气味芳香,有甜美的花蜜B、花很小,花粉多而轻C、花一般很小,有芳香和甜美的花蜜4、需要人工辅助授粉的植物是()A、丝瓜B、玉米C、大豆5、取一株有茎有叶的植物,插入红颜料水中,过一段时间后()A、茎变红,叶不变B、叶变红,茎不变C、茎和叶都变红了6、植物的叶主要是由()组成。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全卷50分,时间3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1、番茄的生长经历种子、幼苗、开花、()。
A、结束B、结果C、凋谢2、植物的生长通常经过种子萌发、()、()的过程。
A、植株生长B、开花结果C、凋谢3、人的生长经历()个阶段。
A、6B、7C、84、蚕结茧()天后,蛹在茧里变成蛾。
A、5~10B、10~15C、15~205、青蛙在发育过程中,蝌蚪的尾部逐渐()。
A、变长B、变短C、消失6、从蚁蚕到五龄蚕,蚕宝宝一共蜕皮()次。
A、3B、4C、57、刚产出的蚕卵是()色。
A、绿色B、黑色C、淡黄色8、番茄开花过程:()A、花蕾、盛开、凋谢B、盛开、花蕾、凋谢C、花蕾、凋谢、盛开9、春天是()的季节。
A、丰收B、花开C、播种10、()岁为儿童期。
A、0~3岁B、3~10岁C、10~19岁11、蚕的一生经过4个阶段,依次为()A、蚕卵、幼虫、蛹、蛾B、幼虫、蛹、蛾、蚕卵C、蚕卵、幼虫、蛾、蛹12、播种方法的顺序:()A、播种、松土、铺土、浇水B、播种、铺土、松土、浇水C、松土、播种、铺土、浇水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8分)1、春天是丰收的季节。
()2、在种子萌发时,是先长出芽再长出根。
()3、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是一样的。
()4、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5、从蚁蚕到五龄蚕,蚕宝宝一共蜕皮3次。
()6、刚孵出来的蚕要用整片的桑叶喂养。
()7、猫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9个月左右。
()8、我们现在是少年期。
()9、人经历着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三、实验题。
把实验的正确步骤编号填在括号里(每个括号2分,共8分)种植番茄的实验:1.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不要按压。
2.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3粒饱满的番茄种子准备种植。
3.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在花盆中按压2-3个浅浅的小穴,约0.5厘米深,如过深会导致幼苗难出土.每两个穴之间要间隔开来,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A蜗牛 B 蚂蚁C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
(21分,每空1分)1.黄瓜的种子呈______形、______状,种皮浅黄色。
2.常见的传粉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4.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 -过程就叫作________,________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5.番茄喜欢生长在_________且有点________的地方,需要充足的_________。
6.植物的_________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________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_________。
7.果实由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植物通过________繁殖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
二、选择题。
(20分,每题2分)1.植物通过( ) 繁殖后代。
A.花B.果实C.种子2.不需要风和昆虫的帮忙,被称为自花传粉的是( )。
A.油菜花B.小麦花C.水稻花3.下列属于风媒花的是( )。
A.桃花B.玉米花C.小麦花4.雌蕊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的是( )。
A.黄瓜花B.豌豆花C.番茄花5.植物的根的作用不包括( ) 。
A.固定植物B.吸收太阳光C.吸收水分、养料6.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时,没有洒水的种子( )。
A.会发芽B.不会发芽C.不能确定是否会发芽7.我们吃的是植物的根的是( )。
A.胡萝卜、甘蔗B.胡萝卜、红薯C.藕、山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茎可以代替根的作用B.植物的茎不止一种形态C.植物的茎都长在地面上9.要想种好番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放种子的小坑要挖得深一些B.种子,上面的土要盖得薄一些C.给种子浇水的时候要适量10.在瓶中放一些水,在水面覆盖- -层植物油,把带根的凤仙花放进去,只把根浸人水中,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 。
2020苏教版三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三年科学下一单元测试题空白版和答案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我们所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从_____成长为一株植物的。
2.花、_____和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潮湿的地方,要有充足的______。
适合在____季播种。
4.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植物的___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___6.果实由_____和_____组成。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空2分,共16分。
)1.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
()2.把幼苗的叶都摘光,植物仍然能成活()3.所有植物的种子都可以食用。
()4.我们吃的香蕉、苹果、桃子都是果实()5.番茄每一朵花有四片花。
()6.果实里一定有种子。
()7.开花了就会结果。
()8.人们利用甘蔗制糖,用橡胶做轮胎。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空3分,共24分。
)1、把种子放在纸巾上洒一点水,目的是()A.保持水分B.保护种子别碰伤C.纸巾别被风吹走2、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系的是()A.雄蕊和雌蕊B.雄蕊C.雌蕊D.花瓣3、番茄不适合栽种的季节是()A.春秋B.夏季C.冬季4、花生,我们吃的是植物的()A.果实B.种子C.根5、番茄的成熟一般需要的天数是()A.50-80B.60-100C.70-906、“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个实验中,需要把瓶盖拧紧,理由不恰当的是()A.整齐美观B.防止瓶内水分蒸发C.防止种子掉出瓶7、下列不属于植物果实的是()A.松子B.苹果C.黄瓜8、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是必须条件。
A.水分B.土壤C.适宜温度四、连线题(每条线2分,共20分。
)1、将植物的名称与相应的果实连接起来。
2、相对应的部分连起来西红柿茎叶甘薯花菠菜根花生果实西兰花种子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的是()。
A.鱼B. 鸟C.屎壳郎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蜗牛B. 蚂蚁C.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A. 挖土烧砖B.植树造林C.喷洒农药5、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土是()。
A.沙土B.黏土C.壤土6、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的工具是()。
A.酒精灯B.放大镜C.烧杯7.下列哪种做法会加剧水土流失不能保持土壤肥力()。
A.修筑梯田B.种植绿肥C.开山毁林8.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的土壤是地球的()。
A.表层土B.下层土C.岩石层9.下列三种土壤和点水很难握成团的是()。
A. 沙土B.黏土C.壤土10.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A. 含黏土多B. 含水多C. 含腐殖质多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3分,共30分)1、落叶在土壤中变成了肥料。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5、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6、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7、蜗牛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8、无节制地开荒毁林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9、少年儿童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10、一节1 号干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三、我会连线。
(20分)1、比较沙土和黏土的特点,填(1)上的空,用直线把特征和相应的土壤类型连接起来。
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颗粒大颜色深沙土细腻握不成团黏土颗粒硬能握成团四、我会探究(20分)研究土壤的成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精修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
2、图1所示的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的工具:酒精灯。
3、常见的三类土壤:沙土、黏土、壤土。
4、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
5、对贫瘠的土壤加以改良的方法: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图2所示是老师给我们做实验时用来干燥土壤的仪器:蒸发皿。
7、土壤天然的“犁”:蚯蚓。
8、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9、图3是我们为了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而借助的观察工具:放大镜。
10、图4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盛液体的容器:烧杯。
11、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壤土。
12、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土壤是:沙土。
二判断:1、下列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的是( A、B)A.A蚯蚓 B屎壳郎 c翠鸟 D鱼2、腐殖质是由(B)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 D.岩石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C)A.蜗牛B. 蚂蚁C.蚯蚓D.青蛙4、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C )A. 挖土烧砖B.抛洒垃圾C. 植树造林D.喷洒农药5、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时,保持相同的量是(ABC )A.相同多的土B.倒入相同多的水C.同时把水倒入D.土的颗粒要相同6、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土是( A ) A.沙土 B.黏土 C.壤土三、连线题: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要研究的问题问答题:1.土壤是有什么组成的?土壤是有细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含有动物植物的残骸碎片。
土壤中含有空气和水。
2.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哪种? 用手捻时,不会粘在一起的土壤是砂质土。
3.按照含有水分的多少给土壤排序。
按照含有水分的多少给土壤排序依次是:黏质土、壤质土、砂质土。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土壤中含有水分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 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土壤中含有空气看到有气泡取走玻璃片继续加热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盖上一片薄玻璃上层物质是黏土,下层物质是沙粒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过一会看到玻一:填空:1、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A蜗牛 B 蚂蚁C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4分)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10分)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实验结论:.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5分)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5分)4.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5分)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在(田野)、(花圃)、(水塘边)等地方有土壤。
2. (蚯蚓)、(屎壳螂)、(青蛙)、(蚂蚁)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8. (陶器)、(砖瓦)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 (沙)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最大),(黏)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最小)。
13.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4.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
1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6.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7.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黑)的,比较(肥沃)。
18.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1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0.迄今为止,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24.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很大损害。
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6.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里,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27.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
28.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二.选择题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⑵)⑴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⑵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⑶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⑵)变成的。
⑴泥土⑵动植物遗体⑶塑料袋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⑴蜗牛⑵蚂蚁⑶蚯蚓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⑵)⑴挖土烧砖⑵植树造林⑶过量喷洒农药5.下列各项中,(⑶)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⑴农药⑵化肥⑶枯草⑷病菌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⑵)。
⑴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⑵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⑶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⑷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⑶)。
⑴.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⑵.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⑶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⑷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三.判断题1.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2.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
(×)3.壤土的颗粒最大。
(×)4.沙土比壤土渗水慢。
(×)5.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6.黏土因为渗水慢,保水性能好,透气性就一定差。
(√)7.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9.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10.贫瘠的土壤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1.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下层土能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
(×)13.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力。
(√)1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四.分析题1.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纸巾上有什么印迹,说明什么?答︰有(黄色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
⑵.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什么冒出?说明什么答︰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⑶.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后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答︰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
说明土壤里有黏土、沙粒。
⑷.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什么?说明什么?答︰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实验结论:.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2.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沙土黏土用放大镜看颗粒较大颗粒较小用手捻粗糙细腻握成团不能能3.用什么方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⑴用放大镜看。
⑵. 用手捻。
⑶握成团。
⑷.到图书馆查资料。
⑸向当地的农民请教。
4.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答︰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土壤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答︰.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⑴.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⑵. 通过增加(腐殖质),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吃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7.假如没有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假如没有土壤,动物、植物、人类将会死亡。
8.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⑴植树造林。
⑵. 环保宣传⑶保护土壤小动物⑷.对垃圾分类,回收垃圾。
⑸尽量少用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