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和对策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一)熟悉基本写法读清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
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
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
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下面先讲一讲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文言文阅读答题四个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四个技巧一、正确阅读把握文意1.文意索解法。
一般来讲,高考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要考查内容。
对人物传记,考生应该弄清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人,他生活在什么朝代,他有些什么行为举止(如他到了哪几个地方,做了什么官,做了什么事),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这些人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二个问题,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他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作者对这个人物做何评价。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分层,一个是把握人物性格。
因为文章当中,时间词、地点词、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都很明显,根据这些信息,考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就能化整为零。
2.文题互释法。
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一样,都有一个或两个对文章理解性的题目。
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个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信息提取和文意把握的。
前者一般是把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涉及的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及行为有何特征等。
而后者则考查对文意的概述或分析,其中仅有一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的在项都是帮助考生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提示”,把阅读的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正确与否。
二、结合语境推断词义1.相同结构推新法。
即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具有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考生可以根据熟悉的常用实词的意思去推断对应的疑难实词的意思。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一句,“忧劳”与“逸豫”处于对应位置,再加上“兴国”和“亡身”语义相反,由此可以推断“逸豫”词义应该与“忧劳”词义相反,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2.字形推新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解释词的基本义,特别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更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中的“锲”字,其形旁是“金”,词义应该与金属有关,再结合词性,便可以推断词义为“用刀刻”。
人物传记类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文言人物传记解题思路和技巧一、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例如:2008年全国2卷:阅读文言文题。
(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
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译文】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
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
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
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
”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
”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
”高祖听了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
”高祖大笑。
(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史传文)教师(史传文阅读)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二、写传记主人公的典型事件有什么作用 (写自己)
1.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增 加传记真实性、引起读者兴趣。
2.表现传主什么性格、品质、形象。 3.段落(结构)作用
三、写与传记主人公有关人物的作用 (写别人)
1.结构上:写了……内容,引出主人公描写 2.对比突出,衬托烘托 (两人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主人公 ……性格;了解社会背景;烘托主人公的形 象等)
四、传记主人公成就贡献、优秀品质、人格魅力
概括(贡献/品质)+具体事例
五、段落作用
• 内容上 • 结构上 • 手法上 • 结构上:照应开头…… • 升华主旨,进一步说明…… • 内容上说明了主人公……,承上启下,为下
文做铺垫
六、传记主人公成功的原因(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观点+事例+学习他这种……,在现实生活中 有什么意义Fra bibliotek 七、引用作用
1. 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 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 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直接采用大量的原始材料)
2. 引用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 呈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 引用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4. 引用传记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印证作者的观点, 使专辑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一、传记主人公成功的原因
外因:
①家庭支持 ②朋友关心 ③时代背景 ④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 ⑤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 ⑥客观环境(条件)
内因
(1)兴趣、爱好、理想、目标(高远)
(2)态度、方法或其他优秀品质
①勤奋好学(努力)、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 ②坚持、不放弃、执着、持之以恒、百折不饶、脚踏实地、果敢 ③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 ④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合作、勇于实践、 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 ⑤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 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 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擅 长沟通、不安现状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一传记的定义与分类: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传略”;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运用艺术手法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三考点解析:实用类文本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四考点解读: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9、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可以采用的基本方法:1.抓事实:理清思路,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抓精神:概括传主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精神品质;3.抓评价: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抓手法:分析写作特色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三、对传记中形象的把握及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A.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④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⑤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B.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四、传记的表现手法1、引用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④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着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⑤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2、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三人称他传: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③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描写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传主心情;②展示传主性格;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3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作用: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五、对传记中的语言特色、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语言特色:幽默、调侃、自然亲切、朴实自然、文采斐然、口语化、准确、简洁、生动等等二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写作技巧真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1、引用传主的日记、诗文、作品、书信、故事、别人或传主的话等等例如,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的话2、列数据例如,列举华罗庚回国三十年的成就3、客观叙述材料真实例1:2010年大连月考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文章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的呢三写作技巧及其作用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例如:本文是一篇评传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在表达方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不超过6个字“夹叙夹议”2、多种叙述方法的运用写作的顺序,如何把材料连接起来顺序:脉络清晰,材料多而不乱倒叙:引起读者兴趣,突出了重点内容,产生强烈的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插叙: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3、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4、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的方法A.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白描、心理等等B.环境、他人的评价、与他人的对比等等;例子:本文在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运用了那些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用:突出传主的形象、精神品质2引用:别人或传主的话、书信、日记、作品、故事等等A.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B.使得文风古朴文雅诗词C.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强作品的真实性D.引用故事可增加文章的活泼性、生动性3以小见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4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在熄灯哀悼爱迪生的最后一分钟,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爱迪生传5欲扬先抑先对描写对象一个侧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即“抑”,然后着重描写作品要赞扬的方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面,即“扬”; 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开头,往往可以造成悬念;6欲抑先扬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三入手:1、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2、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3、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感受传主人生得失,获得启示完善自我六、领会把握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A、开头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统摄全篇;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奠定基调;揭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结上文;总领下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一首段的作用: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二末段的作用: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化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三中间段的作用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七、标题作用①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②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③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⑥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八、探究题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2、探究题的答题格式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并且联系生活;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3、探究题的考查方向: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项目背景作为一种实用的阅读技巧,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阅读的热门题型之一。
针对高考考生,我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人物传记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读懂人物传记的关键技巧•学会运用人物传记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达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主要叙事对象的文学形式;•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包括人物生平的起承转合、成长历程、成就等;•人物传记的风格多样,有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形式。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1.选择对应题型的适当篇章: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人物传记对应不同的题型,考生需要针对题型做出精准的选择;2.阅读文章标题和导语:标题和导语通常可以帮助考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引;3.掌握信息筛选的技巧:考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和题目相关的信息;4.细节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信息理解和推断,考生需要针对题目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重读和思考;5.运用语境分析:很多情况下,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环境,推断一些词语、句子的词义和语境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人物传记的实际应用在高考语文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人物传记相关知识,具体应用包括:- 对比并联:利用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联想,更好地理解、推断文章内容;- 公式化推理:根据人物传记中的人物生平、成就等信息,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公式化推理; - 对比文本和主题: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人物传记中的文本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与理解的敏锐度。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人物传记短文案例,从整体上向学生介绍人物传记的特点、结构和风格;•演示:以高频考点为例,对题目类型进行演示,让学生巩固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互动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人物传记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解题指津◆解题的基本原则l"整体驾驭原文与语境分折相联合的原则、整体原则:阅览文章要起首从整体起航、弄清文本大意,明白中心主旨,驾驭传主特点,思虑回覆问题时紧扣中心主旨,不能孤登时去看问题,尽量阐发问题与中心主旨有何干系。
语境原则:理解具体问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阐发回覆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上下文起航,从原文找到问题的相卷子模板关信息点或者表示内部实质意义.再加以阐发、归纳、作答。
2."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起首要关注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背景、家子糊口背景等众多因素,这样才气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传主;其次,要理解各种人物瓜葛网中的传主,因为传主的叁际来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瓜葛去理解传主是阅览传记的一条通道;再次,理解传首要联合具体的究竟,传记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思虑阐发传记阅览题时亦须对峙脚结壮地的原则,阐发人物性格或者评价判断,都必须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究竟作为依据,用究竟说话,不能平空妄下判断或者凭臆想作揣度。
◆解题的基本步调传记阅览题的解题思绪、要领可与原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览中学语文卷子题的解题思绪、要领联系起来,联合传记作品的具体特点,咱们可按以下思绪步调去解题: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千,当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一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儿"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韵有力指示。
2.理清脉络,整体驾驭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弄清作品按啥子挨次社团材料,传主的糊口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翁哪一些事,体现了人物的啥子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别出作者品题的身分,弄清作者的首要概念和基本偏向是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 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 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 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 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三)考点解析: 实用类文本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 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 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 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 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 程中的地位。
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 出自己的评论;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 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可以采用的基本方法: 1.抓事实: 理清思路,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抓精神:概括传主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精神品质; 3.抓评价: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 间的关系; 4.抓手法:分析写作特色 (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 式),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 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
D.概括传主在某方面作为的原因
注意:可从内因、外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角度作答。《追忆钱学森》 《下不觉师造化》
四、传记的表现手法
1、引用
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 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 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 真实感人的力量。
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 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 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 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④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⑤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B.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 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 述。 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④关注文章的
C.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方法:按总分(分总)来回答。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 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 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 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 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 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④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 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⑤引用故 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
•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
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 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 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 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记述较全面、 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略”;篇幅短小、扼要地 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考点解读: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 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 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 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 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 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 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 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 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 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 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 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 运用艺术手法)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②第三人称(他传):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 感,便于感情交流。
•三、对传记中形象的把握及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 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 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A.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①时间变化 ②地点变化 ③职位(工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