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 观后感(美学角度)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美学角度)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美学角度)第一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美学角度)镜头里的“世界”与世界里的“镜头”——从美学角度看《楚门的世界》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述一部电影,不知你是否听过: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一部颠覆人们世界观电影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激励人心、发人省思的黑色喜剧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它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该电影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影射了当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电影中,楚门是一个被全球观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儿,他生活在一个由节目制作组“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当他终于发现了真相时,他不顾一切地逃离美丽的“桃源村”。
在这部24小时不间断且实况播出的电视影集,主角楚门从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几年生活,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桃源岛是个超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
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多架摄影机镜头前,这个摄影棚中唯一不知道有摄影机存在的人就是楚门。
我猜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
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在小镇生活着的年轻人,有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他却不知道从他出身起他就被电视制作公司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主演,从他出身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他都被无数的镜头包围着,并且他的一生也是被安排好的。
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是演员,他生活的小镇也是由一个巨大的影棚。
所有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是真实的。
然而这些楚门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演员爱上了他,在剧中打破剧情告诉了他真相,这时楚门才意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于是他开始了反抗。
最终尽管肥皂剧导演百般劝说,楚门仍毅然离开了这一世界,走向了远方的自由之路。
电影尽管情节上有些荒诞,但其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却是耐人寻味。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35篇)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35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1《楚门的世界》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楚门的人的“真实”生活。
纵观全片,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基斯督想要展示给全世界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让人们于普通中见真实。
可是,他却错了……从楚门出生的那一刻,甚至说是从楚门出生前开始,楚门的生活就被他所安排着。
看似楚门有着他自我的生活,然而,他却是活在别人的生活中。
导演基斯督想方设法不让这个主角离开这座岛屿,他认为仅有让楚门一向生活在岛上,这部片子就没结束,他不想让这部片子结束。
可我们也不能否认,就是导演基斯督的失误导致了这一天的提前到来。
在片头,我们就能够发现楚门每一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聊。
出门后,他总会遇见格林一家,并且每一天都说着同样的话;在之后,上车之前,邻居老头儿家的斑点狗阿幂也总会扑到他的身上,而邻家老人则会用同样的方式将狗唤回;他还会每一天都在一个地方遇见双胞胎兄弟,回答他们问的同样的话……所有这些,不能不算是基斯督的失误,以至于到最终楚门发现了每一天都在兜圈子的这些人。
假使导演让所有人每一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改变,也不会到让楚门看出破绽的地步。
而导演选人的错误也预示了楚门逃离桃源岛的到来。
可这整部片子却又有许多失误。
假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要想监督另一个人,在他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安装有摄像头,那么他会打开一个还是打开所有的呢?我们姑且不说基斯督让把五千多部摄像机全部打开,当楚门在家的时候,基斯督不应当把他家中的所有摄像头都打开吗?在最终,我们看到了那被称作“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那一幕。
由此可知,那艘小船上至少有一部摄像机,但之前当所有人都在寻找楚门的时候,仅仅是把一部分摄像头打开,也不至于会找不到他啊!如果导演这样做了,也不至于让楚门走脱的。
所有以上这些,都是影片的情节,我们也不必苛求,因为楚门最终的离开才是这部影片的看点。
若是没有这些失误,没有这些巧合,没有楚门的逃离,也就没有这部影片的最大看点了。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优秀6篇】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优秀6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一《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我很早之前就看过了。
前半部分看的云里雾里,但随着情节深入,特别是结局让人吃惊。
电影的剧情是个虚构的故事,楚门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
电视剧的导演是个“人才”,他让楚门从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近30年,期间这个电视剧直播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
那个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亲人、朋友、同事。
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楚门每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天气、大海和城市。
当楚门发现这虚假的一切之后,为了追求他心中真正的自由,断然选择离开这座桃源小城,并且在冲破导演给他造成的种种困难后,最终获得自由。
楚门最终选择走出去,在“大海”上同制作出的风浪搏斗,他想要的是真正的自由。
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没有哀伤,但那是外面的世界,那是挣脱现有状况的外面的世界,相较于安稳跟平静,自由是更为可贵的东西。
没有谁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下,纵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纵使生活的无比安逸,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影片中自由和爱是楚门真正追求的两样东西,同时也是这两样东西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让他夺回了自己人生。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二曾听说过《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这次在选修课上,终于有幸得以一见。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1998年的老影片,原题是The Truman Show。
基斯督创造了一个桃源世界,这个人工岛的日出和月落,甚至海浪,都是人工控制的。
基斯督将在这个小岛上直播一个人的一生。
主角一出生便成为一个真人电视剧的主角,24小时滚动播出。
主角在摄影棚里成长,摄影棚里面所有的人都演员,除了主角外,所有的物品都是道具,新产品,可以用来做广告啊。
只有他是蒙在鼓里的。
终于有一天,他从出错的电台里听到了奇怪的信号,从而有所察觉,从这以后,他开始了艰难的逃离生涯…… 在经历了千心万苦后的楚门,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执着以及顽强的精神,逃离了这座看着他出生,成长的摄影硼。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20篇)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20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第1篇: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个虚构的故事,楚门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明白自我的演员身份。
电视剧的导演是个超级天才,他让楚门从刚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近30年,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电视直播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
这个天才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母亲、朋友、同学、同事、初恋的情人、失而复得的父亲、缺乏共同语言的妻子……他的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他让楚门每一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空气、大海、城市、打雷和下雨……楚门是个普通人,普通得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
他有许多的欲望,又很容易满足。
所以,他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如丧考妣,大多的时候则彷徨郁闷,不知所措。
这时,天才的导演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不断地制造新的刺激,使他的长剧变得波澜起伏,吊人胃口。
他在楚门欢乐的时候便给他制造些麻烦,在其沮丧的时候,则不失时机地给其开启一线生机。
他让金发女郎如言情小说般突然出此刻楚门的视线中,开启他爱欲的阀门,又让她突然离去,使其心灵坠入无底的深渊;他让楚门从未谋面的“已故父亲”突然现身,夸张滑稽的相认场面令其热泪盈眶,同时也赚取了电视观众的热泪;他又让楚门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绪恶劣的时候去关怀他、开导他,令其感受到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虽然那位朋友只是一个演员,并且正背着大段台词……很佩服电影中那位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导演,他让人想到了帝,同时看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还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的内心就一阵阵地酸楚,我不忍应对――不忍应对一个真实的“我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欢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抛弃这个世界。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5篇(看完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5篇(看完楚门的世界观后感)你每天所经受的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你的工作与经受都是被有心筹划的,而你的邻居,发小甚至是爱人,都是演员,这样的世界听上去很魔幻,然而这就是楚门的世界。
楚门自诞生以来就生活在“桃源岛”,他像常人一般生活,却不知道每一秒钟就有上千台摄像机对着他。
而他身边的妻子朋友在内的全部人都是演员。
而楚门的人生,便是一部供人观看的纪实性综艺节目《楚门的世界》。
电影除了脑洞大开的剧本设计与精彩的演出之外,给人们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故事中的现象与现实的映射。
评论中也常消失四个字“细思极恐”。
故事当中,楚门识破了“桃源岛”这个虚假的世界并逃离的那里。
然而信息时代的我们,或许正在一步步走进“桃源岛”。
早上醒来,手机推送的都是你感兴趣的。
看到的新闻都是与你息息相关的,网上冲浪,总会有很多的声音附和着你的观点。
看似是你把握着世界的真相,而事实上你所看到的只是你所盼望看到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原来的样子。
楚门的世界并不是完善的,相反漏洞百出,每天几乎没有变化的生活,反复消失的群演,甚至是天上掉下的照明灯以及坏掉的雨洒。
然而楚门在这里生活的三十年,期间他莫非就没有发觉过什么吗?明显是有的,但他身边的人不停的示意楚门,这样的世界是正常的,桃源岛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甚至让他对大海产生阴影,使得他不敢迈出桃源岛。
正如故事中的导演所说“每个人都会承受眼前的事实”。
而对于现实当中的我们,面对众多的传媒途径,我们同样在不断的收到示意。
他们在传播着他们想要传播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肯定是事实,有些甚至漏洞百出,然而我们依旧欣然承受并收起影响。
其中有传媒手段的不断精进,同样也是当下“批判性思维”缺失所导致的。
破局方法很简洁,便是多思索,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来对待这个世界。
故事中,一个与楚门相爱的“群演”指责制作人说这对于出门来说就是一座“监狱”。
而导演却一针见血“假设他稍有野心,假设他定下决心要查出真相,我们无法阻挡他,你担心,其实另有缘由,就是出门甘愿坐你所谓的监狱。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怎么写(9篇范文精选)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怎么写(9篇范文精选)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怎么写篇1别被“爱”伤害今天向大家介绍一部电影,名叫《楚门的世界》。
顾名思义,这部电影描绘的就是一个以“楚门”为中心的“世界”。
“楚门”,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一次事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是虚假的,小镇上的一切都是人演出来的。
开始藯是想要逃离这个“美好”的世界,几经波折,楚门终于克服了领导成为,从这个世界逃离了出去。
除“楚门”外,整部电影最受争议性的人物就是《楚门的世界》的导演基斯督。
基斯督,这个在幕后控制楚门一生的人,在影中得到了前任演员(楚门的初恋女友)的痛斥,在影外更是得到观众的无数差评。
但仔细想想,基斯叔其实人并不坏,他除了为了真人秀而欺骗楚门外,并没有做出其他的伤害楚门的事情。
说实话,基斯督是那般地接近为人父母。
不是吗,他在“暗处”默默地陪伴着楚门,看着他出生,看着他学会走路,看着他入学,看着他走入婚姻的殿堂……可以说是他见证了楚门的一生,这完美地符合了一个为人父母的形象。
更何况他给楚门的爱并不少于其它父母。
从楚门刚出生,基斯督就为他创造了一个世界---桃源镇。
在桃源镇,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欺骗,没有利用,正如其名,宛若世外桃源。
不仅如此,基斯督更是为了楚门砝码就了一幅完美的人生蓝图,如果不出意外,楚门的人生将一帆风顺:事业成功,家庭圆满。
尽客他为楚门付出了这么多,可他仍不是一位成功的父母。
他犯了一个许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干涉得太多!何曾不是这样。
自己的朋友,另一半、家人和人生道路都是他人(基斯督)已经物色好了的,自己只需顺着走下去即可。
当楚门发现这个惊天大欺骗,极期愤都是毫不奇怪。
当你发现你自己原来只是一枚棋子,被别人掌控在手中,你难道不会为自己被糟蹋的一生感可悲吗?不仅是在电影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这个角色,往往是伤害我们最深。
从何得来,大部分父母都喜欢像基斯督一样为我们规划事情,为我们安排人生,选择职业,什么医生啊,老师啊,律师啊……等等。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7篇)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7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7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篇1)看了电影《楚门的世界》,总觉得想说点什么。
故事很简单,一个叫楚门的人从小生活在一个人为制造出来的虚假世界中,身边每个人都在骗他,而他自己则是一个环球性的电视真人show的主角,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最后,他冒险来到这个巨大演播室的边缘,在蓝天白云的墙上找到了出口,他最终选择了退出这场真人秀。
在我看来,楚门的生活就是一场悲剧。
他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尽管他不愁吃穿,但身边每一个人都想消除他离开小岛的想法,竭力维持他作为一个真人秀的演员生活。
他的唯一的生活意义就是为观众提供欢笑、消磨时间、卖出更多的广告商品。
而这唯一的生活意义他却不知道。
最终,为了寻找真正的生活意义,他选择了离开。
而每个人都为他的离开而鼓掌。
这就使我不禁开始联想,是否我现在的生活也是一场真人秀呢?圣经里说:”我们就成了一台戏,供天使和世人观看。
”上帝是否就是这场真人秀的导演呢?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的。
上帝导演了我的人生。
”在创世以先他就拣选了我。
”表面上我与楚门的唯一不同是:我知道上帝是我人生的主宰,但我仍然情愿并且乐意过这一生。
实际上的真正原因是,人不能主宰别人的人生,而上帝可以,因为他是神。
就是这么简单的。
一个人要想主宰另一个人的人生,他就是在把自己当成上帝,也就是在亵渎上帝。
这样的人是可诅可咒的。
但上帝可以,因为他原本就是创世者。
如果一个人不想让上帝掌控自己的人生,那么他反而会被别人掌控,因为与《楚门的世界》的导演类似的人无处不在。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篇2)第一次看《楚门的世界》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关于所谓体制的问题。
仔细思量或许会发现,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所被灌输的各种思想,各种理念,无形中似乎在我们的四周建起了一道透明的墙。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9篇)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精选9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1《楚门的世界》电影是个虚构的故事,刚开始看的时候看得云里雾里的,随着剧情的深入,我总算看出点眉目。
影片讲述了楚门是一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他身边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他的亲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员,但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最终楚门不惜一切代价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
楚门从一出生便生活在人生如戏的世界,被蒙在鼓里演绎着一场长达三十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一个荒诞却极赋创新的剧情,那些虚假的真实让人震惊后得以思考何为人生。
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我是边看边感觉到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我内心问自己,是因为觉得自己也生活在戏里吗?我的耐心不是很好,刚开始看的时候看得云里雾里的,感觉整个电影乱七八糟,如果不是要写观后感,我可能会真的看不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始终在想,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像是一场电影,整部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人对自由和爱的追求,那一种不离不弃的精神,自由和爱是楚门真正追求的两样东西,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
可是,楚门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实,愿意用真实的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的。
这是一部让人深刻反省的电影,揭示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本质。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也处在了“楚门的世界”里而不自知?我们身边和楚门一样,也有一道无形的墙?仔细思量,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所被灌输的各种思想,各种理念,无形中似乎在我们的四周建起了一道透明的墙。
人生路漫漫,不会一帆风顺,现代社会,竖起了许多阻碍我们成长的墙,这些墙便为名利、自私、幻想……被困在墙之内的人,有人追名逐利,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也有人不甘寂寞想要把墙打破,于是便有了犹豫、抉择、悠然、洒脱、快乐……想到这里我心毅然,得缘于孩子的教育摧毁了我心中那道无形的墙,我已经准备好向那被墙隔开的下一个目标奔去。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2第一大次看《楚门的世界》大概是我正上初二那年,第一次写关于《楚门的世界》是高二上半学期老师布置的一篇英文――推荐一部最喜欢的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头里的“世界”与世界里的“镜头”
——从美学角度看《楚门的世界》
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述一部电影,不知你是否听过: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一部颠覆人们世界观电影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激励人心、发人省思的黑色喜剧
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它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该电影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影射了当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电影中,楚门是一个被全球观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儿,他生活在一个由节目制作组“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当他终于发现了真相时,他不顾一切地逃离美丽的“桃源村”。
在这部24小时不间断且实况播出的电视影集,主角楚门从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几年生活,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桃源岛是个超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
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多架摄影机镜头前,这个摄影棚中唯一不知道有摄影机存在的人就是楚门。
我猜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
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在小镇生活着的年轻人,有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他却不知道从他出身起他就被电视制作公司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主演,从他出身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他都被无数的镜头包围着,并且他的一生也是被安排好的。
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是演员,他生活的小镇也是由一个巨大的影棚。
所有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是真实的。
然而这些楚门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演员爱上了他,在剧中打破剧情告诉了他真相,这时楚门才意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于是他开始了反抗。
最终尽管肥皂剧导演百般劝说,楚门仍毅然离开了这一世界,走向了远方的自由之路。
电影尽管情节上有些荒诞,但其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却是耐人寻味。
随着电影的进行,观影者都会情不自禁的将自己想象成楚门,原因一是自己与楚门都是人类中的一员,在个体上是接近的;二是现实中的自己很难面临这样的情况,将自己化身楚门而达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正是一种内模仿。
当最后楚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想此时的楚门,已经不只是一个人了,所有的人或许也在做这样的一选择。
社会是多彩的,同时也是冷酷的,是多元化的世界;而
回到剧本中的世界,却是平稳有序的,只是少了更多的自主选择。
我相信,每个人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体验,有人满足于现状,同样也有人对现实失望。
这也就是在审美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一是外在的美,二是内在的美。
外在的美的现象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是可以被看到和被听到的。
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讽刺。
金凯瑞,活灵活现地将一个男人的成长,无论是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能被人发现的小细节都陈列在了观众们面前。
当然,这观众包括我、也包括电影里的那些个“我”。
一个男人历经多少冷清、惆怅、快乐、疯狂、欲望的生长与消散、理想的破灭与重生,这一切我们全看到了,而你、金凯瑞,却浑然不觉。
不得不说这个电影的巧妙吸引人之处,也是在它满足了我们想了解另一个人的好
奇,很多时候,我们想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真实的也是做我们平时不常表现出来的事情。
媒介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我们感受过却已经消失的美好重新回味,因此有了楚门的学习走路、入学、恋爱、成家、工作,看到这时的他,我们会心地一笑,他的这种神情分明是我们脸上曾经一闪即逝的啊。
电影编的如此巧妙:楚门从小对航海极其感兴趣,但却是外面的上帝最害怕他有的,因此可以制造了灾难,让楚门失去了父亲,从此惧怕水。
看到这里,电影里面的观众为楚门捏了把汗,殊不知,电影外的我,也为楚门和那些观众捏了把汗。
电影里面另一个爆点,就是楚门对罗兰的爱,罗兰借口去东南亚并没有挡住楚门执着寻找爱情,他用杂志上美女的图片拼凑出心目中女神的模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女生,自然对这执着唏嘘不已。
以上种种因为这部电影产生的情绪,不论是对过去的回忆,对爱情执着的感动,都是美的另一种呈现。
我所给予美的解释,都仅仅是建立在本人观点上的,每人各有不同,但同样具有价值。
内在的美当然也通过外在的美表现出来,是间接的,是心灵的。
当男主角绝望地问出那句:“Who am I ?”的时候,电影中楚门的“上帝”克里斯多夫的嘴脸瞬间变得丑陋了起来。
但是,却又让人们深深感到无奈,我们不仅将自己带入到了这个角色当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的一切,是否也是被人安排好的,这所有我们遇到的不可思议、巧合、命运是否是设定的?这个问题正如“缸中的大脑”这个假设,我们无法回答,也不敢再去回答。
在楚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雷电、巨浪的考验后,承载着他走向真相的船,无情地撞破了那个蓝得刺眼的美丽但却虚假的天空。
在那一刹那,我的心却咯噔了一下,那追逐自由的时刻,似乎才是最简单、最能让人会心微笑的,那时的楚门明白自己的所求,向着内心认为正确的方向行进着。
但当船触到了“海天交接”的地方,他心目中的“自由”是否从此刻起,便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由”了。
当楚门最终踏出了那个世界的大门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是否表示,我们已经有些相信了自己与楚门这个角色的共通之处,是否楚门的身上背负了我们自己的希望,渴望真正的自由,尽管我们根本就不确定这个自由究竟存不存在,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
当他真的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恐怕只有他才能品味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楚门”。
从出生,到成长,到死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来都是局限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万能的上帝那样,可以对这个世界了然于胸。
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载体来超脱我们的肉体樊篱。
于是,大众媒体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形式决定内容,尼尔・波兹曼早在多年以前就告诫人们,不同的媒介将产生不同的社会话语与认识论。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往往高于生活。
这是一部对现代人的生存处境进行反思的作品,反思了媒体的介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警告。
我们在充分享受媒介带来的好处时也应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后果,究竟人类正在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又应该过一种怎样的生活?现今我们的生活脱离不了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多生活上的资讯,都是媒体告诉我们的,但在这个媒体世代,我们能分辨这些资讯的真伪吗?在媒体世界哩,什么是真实呢?《楚门的世界》中大众媒体通过营造媒介现实塑造受众,用“娱乐”迷惑受众,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
透过《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反思现代人的传媒化生存状况,被发达的大众媒体包围的受众们已渐渐成为了新的“楚门”。
博尔赫斯在他的一首诗《镜子》中写到:“做梦是奇怪的,照镜子同样奇怪;�那里面,普通的陈旧的日常生活节目,�会包含着反影所精心制造的�一个虚幻而深刻的世界。
”电视就是这样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都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认识世界,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
影片中的节目制作人基斯督向观众解释为什么楚门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发现自己在被拍摄时说“因为我们都接受现实”。
是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都接受现实,习惯于通过传媒接受信息,了解世界,于是我们都接受传媒提供的这个媒介现实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客观现实。
鲍德里亚说:“影像不再能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其虚拟的实在。
”生活在这样一个媒介现实之中,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世界,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所以想要真正去认识这个世界是徒劳的。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使虚拟世界向真实世界逼近?
生活在这个时代,看1998年的《楚门的世界》,感慨良多。
十二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传媒的介入也越来越广泛,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与传媒接触,
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传媒的影响。
现代人的生活如尼葛洛・庞帝所说是数字化的,但同时也是传媒化的。
在这样一个由比特构成的信息世界中,我们传统的价值体系、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渐渐发生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但是在大步向前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慢下来,回头看看我们有没有把什么重要的东西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