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日一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行合一”是国学精髓。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仅要知道理论知识,还要真正地去实践、去体验,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问。
1.国学的精髓是什么?
答:知行合一。
2.学习时除了知道理论知识还需要什么?
答:真正地去实践、去体验。
二、听力理解
听力部分需要听题目,然后根据题目选择正确答案。
这部分考察学生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水平。
三、完形填空
篇材料中有若干个单词和词组被省略掉了,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
个最好填入省略处的单词或词组。
四、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考查方法,要求考生综合运用阅读理解、
语言表达、组织思想等技能,回答问题、完成短文写作等任务。
五、写作
写作部分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要求写出一篇短文,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准确、内容完整、结构连贯、语言得当,同时要注意审题,注意文体、修辞手法等方面。
河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猜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______应改为______ ②______应改为______(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潜伏()②麻痹()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 __ ____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 __ ___ __ __ 卷 _ _ 号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 证 __ 考 __ 准 ____ __ __ _ _ 上__ __ __ _ _ _ _ __ __ __ 答 _ _ __ _ _ __ .._ __ ___ _ 题 __ . 校 __ --------------------(4) . ( (。
-------------------- ( ) ②麻痹( )①潜伏 C -------------★启用前 河北省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
(共 6 分)在--------------------此语文(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一部分(1~4 题 21 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 1 分,共 8 分)_ 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 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_ _ 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 4 分) 名 姓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_ --------------------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 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_ _ 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 _ 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2019年中考语文河北省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猜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______应改为______ ②______应改为______(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潜伏( ) ②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完整word版)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4題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形家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 ,正天下之正位,”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应改为应改为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潜伏( )②麻痹( )3.下列天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回题。
(共6分)(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
(3分(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3分)第二部分20题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題。
(6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タ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______应改为______ ②______应改为______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潜伏()②麻痹()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河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 文(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①______应改为______②______应改为______(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 ①潜伏( )②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河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试题预览总分核分人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明白。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二三四得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1~6题 23分)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范例、机灵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分)Méiyǒubǐrénɡènɡɡāodeshānméiyǒubǐjiǎoɡènɡchánɡdel&ug rave;2.下面文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鸟类是地球上漫衍最广的生物之一。
从冰封雪冻的南北两极到阵势显要的世界屋脊,从遮天弊日的热带丛林到寸草不生的戈壁腹地,从浩瀚无际的大洋到生齿稠密的城市,险些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骄健的身影。
答: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7分)⑴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⑶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要领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⑸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杜甫的“安得广厦万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便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表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天下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天涯”“居”“大道”“寓”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平时教学时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锥,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间,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猎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潜伏()②麻痹()【答案】(1)①锥椎②妆装①qián fú②má bì【解析】▲脊椎:jǐzhuī,1.脊柱:~动物。
2.椎骨。
▲伪装:读作wěi zhuāng。
意思是假装;采取措施隐蔽真相。
▲潜伏:qián fú。
详细解释:1、《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2、《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
”3、《北史·拓跋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阙请罪。
”4、杨朔《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
”5、明施耐庵《水浒》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两个来到了山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
看着日头中了,又没一人来。
▲麻痹:mábì。
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之症。
生活颇为艰难,也指马虎不经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思想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答案】D【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
(共6分)(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答案】(1)示例: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
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是“南岭青松万古春”。
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2)示例:对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寿”对“万古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和祝愿。
【解析】(1)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内容,然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注意在介绍图画内容时要求观察仔细,不能漏掉图画的一些小细节,表述要准确明了。
(2)考查对修辞的赏析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接着“千秋”和“万古”也都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一般用于对老人的祝福之中,因此这幅对联表达的是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第二部分(5~20题4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6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答案】5.C6.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解析】5.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想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6.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
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连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词人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
(14分)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①迥异: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时文固.不可不读固:(2)若.朝华夕落若:(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尽:(4)然后思通.其义蕴通: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
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3分)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7.(1)固然(本来)本来(2)像(如)(3)完全(全部)(4)通晓(懂得)8.(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当赶快反省。
9.幼年时读书经久不忘;壮年时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10.①读书务求成诵;②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根据文中相关句子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就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10.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基本含义,能够简单的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最后总结概括。
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如果这样,那么才气自然散播。
[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
(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
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
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
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
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
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这辈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