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前言《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绝妙佳作。

它表现出了李白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离别焦虑的情绪。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授《赠汪伦》时所做的实录,包括探究这首诗的内涵、体验诗歌的美妙和感悟诗歌所带来的情感。

第一部分:探究1.1 诗歌背景在讲解《赠汪伦》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李白的生平背景。

这位唐代大诗人,生于不安定的时代,长期漂泊于琴台(今陕西省蒲城县)和秦州(今陕西省天水市),后来又去到了长安,历经诗经以及政治上的曲折,晚年去世于安徽宣城。

作为李白晚年创作的诗篇之一,《赠汪伦》描写了李白即将离别好友汪伦的情景。

1.2 诗歌解读对于一首优秀的诗歌,探究其内在的涵义无疑是必要的。

在诗歌解读方面,我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1.确定整体意象《赠汪伦》的整体意象是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作者面对离别,深切思念好友的情感。

2.仔细解析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上,《赠汪伦》以一种优美、深沉的语调呈现,流露出李白内心的忧伤和怀念。

3.挖掘隐喻诗歌中涉及到许多隐喻,如“肠断白露”、“羽扇纶巾”等,这些隐喻都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

4.总结中心思想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抓住《赠汪伦》的中心思想,即深厚的友情和面对离别的情感。

第二部分:体验2.1 赏析诗歌通过上述探究,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体验这首诗的美妙了。

我会放上《赠汪伦》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成为诗歌的倾听者。

同时,我也会向学生们展示这首诗的美丽诗画,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2.2 创作诗歌现在,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深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会布置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一首与《赠汪伦》主题相关的诗歌。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帮助学生们,让他们能够写出一篇真正优美、深刻的诗歌。

在诗歌创作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诵自己的作品,让整个教室弥漫着创意与思维的气息。

第三部分:感悟3.1 对古诗的理解在课堂中,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理解古诗和传承古诗之美。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记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吧!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一、导入、释题。

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

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请您光临,饮酒赏花。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

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

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

”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

”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

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

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幼儿园大班赠汪伦公开课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1):出示李白画像4、学生交流资料。

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1、看老师写课题。

强调:赠板书:赠汪伦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1、课件(3):出示古诗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

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表演)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赠汪伦》教学实录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江伦送我情。

从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学生们就在我的牵引下开始了日见其深、日见其广的课外阅读。

仿佛山泉总要流经秀谷——刚上三年级,他们中的佼佼者就把小小触角探进古典文学的广袤空间:方思佩、夏璇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周楠、江嘉辉、晋申诸男生比赛似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少儿版);汇报课上,沈冠楠声情并茂的《爱莲说》,震住了全班,令一帮要强的小家伙大受刺激!孙添于是不甘示弱,打擂似地诵起了“关关雎鸠”,就连程度较差的郑丹东,也在摇头晃脑地唱读《三字经》。

所以——这节课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赠汪伦》原本浅显,背诵、理解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剩下的大半节课干什么呢?我当然可以接着往后上,可是,既然课时宽松,既然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需要提升和引导,那么——在“家里”,在自己孩子中间,我且以“完成任务”为起点,和他们一道,乘着李白的扁舟,踏着汪伦的歌声:驶出去,飞起来。

为此,在后面的30分钟,我们——现场一、为彰显《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

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

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

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

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

(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

汪伦是安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

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

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生:(齐答)会。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12篇)古诗《赠汪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

《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二、导入新课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

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

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

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

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

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诗情。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最要好的朋友吗?感情怎样?谁来说说?生:(略)2、释题:师:“赠”会读吗?“伦”呢?读一读。

“赠”什么意思?赠给谁的?谁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4、《赠汪伦》诗的由来:师: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吗?请看大屏幕,教师解说。

二、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1、配乐朗诵。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认真听。

)(播放课件)2、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生:(略)师:齐读一遍。

这句要怎样读?生:(略)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生:(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生:(略)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呢?生:(略)师:这句诗该怎样读?生:(略)师: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从哪里看得出?生: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

从“踏歌”可以看出。

师:是啊,多感人!多意外!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

谁来读这句?4、总结一二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略)师重复同学的回答,板书:-------行-------闻-------,并指出这两句是“叙事”。

板书:叙事5、激发想象。

师: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回到李白那个年代,回到汪伦送别李白的那个场景,去亲身体验一些他们离别时的情景。

教师指出: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离别的画面去想象。

师:谁来说说?你想说那个方面?生:(略)(动作,可表演)6、解读三四两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
公园一校汤凌飞
课前交流:
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

(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

)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

号称诗仙。

(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

见面后,李白说:
“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
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
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

(引导出声读三遍。

)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好理解)
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
的?(生发散连词解句法)是理解古诗句意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就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总结出的连词解句法自学诗意,可以结合书后注释,小组学习。

师:谁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学习成果?(生汇报诗意)
体会踏歌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朋友之间告别场面的诗,我想问问同学们
2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和朋友或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和谁告的`别?你们是怎么告别的?(生发散)
师:拥抱、互赠礼物、招手示意等等都是送别常见的方式,可汪伦对李白却与众不同,他们是什么方式一齐说(板书:踏歌相送)。

踏着节拍唱歌那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体会一下?老师放段音乐,谁愿意到前面来踏歌。

其他同学看他做得对不对。

(放音乐请同学踏节拍)。

还想试一首吗?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踏歌。

(一首是找朋友、一首送别) 师:通过尝试,我们都理解了踏歌,刚才我们先唱的是找朋友后唱的是送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有送别的意味,但情感不同,节拍与声调也不同。

前首轻快高昂、后首比较哀婉忧
3你推断一下汪伦当时应该是用什么样的调子来踏歌的呢?(小组讨论讨论)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忧伤还是轻快,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经过十几天的交往,李白和汪伦接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别了,汪伦还
有很多话想对李白说,
4假如你是汪伦,想想此刻,你会对李白唱些什么?(生想象) 师:人们都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

如果此刻你是诗人李白,站在船头,面对踏歌相送的汪伦,5你会对汪伦说些什么?(生想象)
句式训练
师:是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所以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到---—(生接)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放课件)
师:1一尺有多深,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少米,学过数学吧算一算,难道李白用尺量过桃花潭?他怎么知道桃花潭水有多深呢?(这是一种夸张写法,形容他俩之间的友谊很深厚。

)[板书:情谊深厚]
师;2他俩之间的情谊这么深厚,你觉得在解释这两行诗的时候,用上哪些关联词语能恰当地表达出他们之间深厚情谊呢?老师给你提供几个关联词语,(课件)
师:3你说说用上关联词语好,还是不用好?为什么?
师:不仅关联词语能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其实不同的句式对句子也同样可以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

不信,你把这句诗的意思变成感叹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形式再宋体会体会?
师:不管是关联词语还是变换句式都是我们理解句子意思的好方法,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作文、阅读中去。

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1这比桃花潭水还深厚的友谊你能读出来吗?读全诗。

师:2熟读成诵,哪位同学可以背诵。

扩展学习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除了这首《赠汪伦》外,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

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送别诗,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
师: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一种,请自选一首回家自学,不过学习时不要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着重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把自己当作诗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说,去想,去做,你就能体会出古诗的那种美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就要结束了,汤老师和咱们四年()班学生也就要分别了,你们舍得离开郑老师吗?(不舍得)想对我说点什么?其实我也舍不得离开大家,为了表达我对大家的情谊,我模仿诗人李白给大家写了一首送别诗,想听吗?(念诗:老师课罢将欲行,忽闻身边惜别声,初春骄阳红胜火,恰似同学送我情。

)你们想不想也向李白那样给汤老师写首送别诗呢?或者想想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送别场面,你也试着给朋友或亲人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