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中年级答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月亮的自述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月亮的自述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诸(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
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人觉得我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其实,我比地球小得多,直径3476公里,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多公里。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是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而且也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
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月亮上黑暗的部分是----------------------------------------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发热但他能---------------------------------------、人们给月亮起的名字有--------------------------------------2.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气候和温度地形和矿物体积大小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3.读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其实”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在介绍月亮时用了哪两种方法?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比较的方法()假设的方法()比喻的方法()文字说明的方法()举例子的方法()答案1、平原和低地像镜子一样把太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的光源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2体积大小气候和温度地形和矿物3略4比较的方法文字说明的方法。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一个有魔力的字眼窗外,飘着一根青藤。
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一只奇怪的小耳朵,有的像一张灵敏的小嘴巴。
青藤发现,屋里的那位白发老奶奶身边有个男孩,他有一双明朗的大眼睛。
小男孩仰着脸,对奶奶说:“奶奶,请您帮我抱下的橱上的熊猫好吗?”奶奶微笑着把大熊猫拿给了他。
“奶奶,请给我倒点水好吗?”奶奶微笑着倒了一杯凉开水,还加上了橘子水递给了他。
小男孩笑了,笑得像橘子一样甜。
像小耳朵一样的青藤叶子,也学着说了一句:“风儿姐姐,请来一下,帮我们吹掉热气行吗?”果然,风儿姐姐来了,青藤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像小嘴巴一样的青藤叶子,也说了一句:“雨妹妹,请来一下,我们太渴了。
”雨妹妹唱着淅淅沥沥的歌来了,不仅让青藤喝了个怡悦,而且把一张张青藤叶子洗得油绿发亮。
“请……“这是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
她像清风一样风凉,像细雨一样喜悦……练一练1.选词填空。
灵敏灵敏灵敏灵机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的手。
②林玲上课时思想集中,头脑反应十分()。
③陈红能()运用学到的知识。
④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赵亮()一动,想出了好办法。
2.在文章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闷热()苦楚()漆黑()3.缩句。
⑴窗外的一根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
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微笑着的奶奶双手抱着一只大熊猫。
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风凉的风吹掉了青藤身上的热气。
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灵敏灵敏灵敏灵机2.风凉喜悦明朗3.(1)青藤上挂着叶子(2)奶奶抱着大熊猫(3)风吹掉了热气。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钱塘潮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xx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向浙江海宁;去()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向海岸,去()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这实在是人生之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奇象壮观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子湖,无论阴晴雨雷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遇上最奇特而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因此,对无缘识得涨潮面目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江历来为人神往。
如骆宾王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称誉。
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声可与钱塘江媲(pì)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首先在‘已的______,_______。
唐诗人李廊喻为“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明诗人许承钦笔下是“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裂金稽(jī)”。
清人施愚山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可见江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_______________,包涵日月之势。
1.文章第1节有四处括号,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奔一看一涌一听B.奔一听一涌一看C.拥一看一扑一听D.拥一听一扑一看2.选择文中加点词语的正确xx。
A.偷闲()①趁着闲暇②偷偷前往③难得的空闲B.无缘()①无缘由②无缘故③无机缘C.媲xx()①相比②并相比xx③比较谁xxD.攒动()①拥挤着②簇拥一起③晃动3.下面分别是文中画“——”处的词语,将它们合理地填入文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词语:①声势浩大②气魄雄伟③震惊天地④气吞山河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4.用“——”画出第2节使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部分(只画反映出拟人手法的部分)。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005附答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题《母爱是一根穿
针线》【005附答案
母亲为儿子钉钮扣时,发现线穿不进针孔,多次尝试都失败了。
儿子看见母亲的坚持和努力,离开电脑帮助她穿针,让母亲笑纹如花,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1、成语:声誉日隆、行云流水、心如刀割、满足愿望。
2、改后的表达更简洁明了,减少了重复和无关信息,更
好地突出了母亲为儿子钉钮扣的过程和儿子的态度。
3、引号表示“孔”是一个比喻,指代母爱中的渴望和付出,需要儿子去理解和回应。
4、“美丽的梦”指的是母亲为儿子钉钮扣的过程,其中包
含了母爱的真挚和无私,让人感到温馨和美好。
5、我们的父母往往只需要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能
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意。
比如,给父母做一顿饭、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整理房间等等,这些简单的行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母亲是一束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温暖你的心灵;母亲是一股清泉,即使被岁月风尘覆盖,也能润泽你的情感。
母亲对儿子的爱无微不至,始终如一,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然。
儿子的工作让母亲感到不安,她不敢打扰,惟恐影响儿子的进度。
但母亲的关怀却像泉水一样,朝夕相处,永无止境。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特殊而珍贵的。
这种交流不仅是平淡的对话,更是心与心的沟通。
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一场美丽的梦,她希望这份爱能畅通无阻。
当儿子简单地表达对母亲的爱时,母亲的笑容如花般绽放,她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是一种缝合的感觉,让母子间的爱更加牢固。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羊吃草的启示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羊吃草的启示羊吃草的启示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是家后面的一片绿茵茵的草地。
夏天的傍晚,羊吃草吃得最欢了。
它们聚精会神地吃草,好像世界上没有别的事情能使它们分心。
它们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把有毒的“土香草”留下来,扯下鲜嫩的青草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歪来歪去,永不知疲倦地咀嚼着。
有些羊吃完草后,在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把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再次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的场景实在有趣,但如果每个小孩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就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同学们在学校研究是否能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是否能分清“土香草”和青草?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是否也能做到呢?当我们学完新的知识后,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我们是否也能像羊一样“翻草”,反复咀嚼呢?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思考上述问题。
如果我们在研究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空格里。
(3分)1)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聚精会神)2)不嫌麻烦。
(不厌其烦)3)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永不怠倦或永不怠慢)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2分)答: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3、文章最后一句话属句式。
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3分)答:如果我们在研究中能像吃草一样,没有什么知识学不好的。
4、(4分)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草地,把同学们在学校的研究比作羊吃草,把“草茎”“草根”比作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内容,把“翻草”比作温巩固。
5、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2分)答:对我们研究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6、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4分)答:研究要像羊吃草一样,聚精会神、不厌其烦、永不怠慢,能够分清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对于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内容要反复咀嚼,做到温巩固。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珍珠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珍珠由于一个(偶然、偶尔、突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
好心的河蚌妈妈(保留、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
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高兴地说:“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
”河蟹不平地说。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育,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关室宫里,饰在皇冠上……”“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河蟹气愤地说。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反义词:精华——()精心——()3、珍珠的厚颜无耻体现在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给短文,加个题目:参考答案:1、划去“偶尔”“突然”“保留”2、糟粕粗心3、河蚌妈妈收留了它,让它从一颗普通的小石子变成美丽的珍珠,而珍珠却忘恩负义,反倒责怪河蚌影响自己出人头地。
4、“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改成: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忘恩负义的珍珠。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题《乌鸦》【030附答案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题《乌鸦》【030附答案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
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
狐狸又想骗到口。
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
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乌鸦还是不理睬。
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
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答::“,。
”:!,。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不动脑筋的乌鸦》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狐狸把乌鸦的一块肉骗去了。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狐狸在想办法骗乌鸦。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答:乌鸦轻信别人的话,遇事不动脑筋分析,所以上当受骗。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当受骗要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及时识破骗子们的各种花招。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遇事要动脑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答:把肉吃了,再回答狐狸的话。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仙人掌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仙人掌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
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
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庭非常庞大。
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等。
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
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
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
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虽然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但是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
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如果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就会会滋生出新体。
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一幅画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
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信仰和生命力的仙人掌。
”1、文中的“本色”指的是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本文的第三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和----------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中年级答案姓名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答。
竹子是□□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困难,不□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____》2.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3.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4.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近义词。
5.“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把竹笋比做_______,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_____。
7.“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9.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的妙用。
10.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意思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________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指的是_ 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 ___。
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_____。
12.用“‖”把短文分为三层。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7太阳花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
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
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
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天地增添生机。
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茎()的君子兰()的月季花()的叶子()的太阳花()的水仙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4分)昔日()增添()起初()仍旧()3.用“”画出文中比喻句,写出用______比喻_____。
4.用“______”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5.仔细读短文,判断选择,对的打“√”。
(1)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可见它的生命力很强。
()(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3)“太阳花精神抖擞地向月季花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这句话是比喻句。
()(4)“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6.填空。
(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__。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
(3)作者写“花”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________,反映它________。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8小水珠和大浪从山崖上摘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科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
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
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
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是“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懒洋洋……九百九十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石块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移动也不动。
1、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哪一种,请选择正确的打“√”。
(1)按叙述的内容顺序写。
()(2)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写。
()(3)按事情发展(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
()2、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大浪说这句话的神态属于哪种?请在括号里打“√”。
(1)虚心()(2)瞧不起()(3)高兴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固()保持()浑身()依旧()4、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白天()辛勤()容易()高兴()5、用“~~”画出短文中描写任务内心活动的句子。
6、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训练5打伞的女孩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一)积累与运用(14分)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5分)打量(liáng lìang)上浮(fúfóu )兴(xīng xìng)旺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改___。
(2分)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比成_______。
(二)理解与感悟。
(17分)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
(6分)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
(9分)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训练7挪树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⑶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
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⑼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⑽“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⑾“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⑿“不砍断怎么挪呀!”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⒁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⒂“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⒃“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
⒅“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⒇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31) 腊梅新生了!(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