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的小故事:升第一面国旗的故事
五星红旗诞生小故事

五星红旗诞生小故事稿子一:嗨,朋友!今天跟你讲讲五星红旗诞生的有趣小故事。
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了设计出咱们国家的国旗,那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呢!当时征集国旗图案的消息一出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积极参与,那热情,简直像燃烧的火焰。
好多好多的设计方案像雪花一样飞来了,工作人员们一个个认真地看啊,选啊。
有一些图案挺好看,但是不太符合咱们国家的气质和要求。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曾联松的人设计的图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的设计里,那大大的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围绕着大五角星,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这个寓意多好啊!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这个设计就成了咱们现在的五星红旗。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时候,那场面,激动人心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鲜艳的旗帜上,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现在,咱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五星红旗,就像看到了家,心里头暖暖的。
朋友,这就是五星红旗诞生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稿子二:嘿,亲!来听我跟你唠唠五星红旗诞生的小故事。
你想啊,新中国要成立了,得有一面属于咱自己的国旗,这可太重要啦!于是就开始征集国旗的设计。
那时候,大家都开动脑筋,纷纷拿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人画得特别复杂,有的人画得特别简单,但每一个设计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
就在这么多的设计里,曾联松的作品一下子脱颖而出。
他的想法多妙啊!大五角星代表党,小五角星代表着咱们老百姓,大家紧紧围绕在一起。
不过,一开始也不是完全就这样定下来的。
经过反复琢磨,怎么让这面旗更好看,更能体现咱们国家的精神。
颜色啦,比例啦,都经过了精心的调整。
五星红旗终于确定下来了。
当它在风中飘扬的时候,哇,那叫一个美!那红,红得鲜艳;那星,亮得耀眼。
从那以后,五星红旗就陪伴着我们,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和强大。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赛场上,只要看到它,心里就有一股劲儿,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咋样,亲,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更爱咱们的五星红旗?。
国庆节和国旗的故事

国庆节和国旗的故事
国庆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而国旗则
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国庆节和国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交织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国庆节起源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
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漫长的内战时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被定为国
庆节,成为中国人民庆祝国家独立、团结和发展的日子。
而国旗也是国庆节仪式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的国旗是红地上镶嵌
金黄色五角星的旗帜,寓意着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团结。
国旗的设计精妙而简洁,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和坚定。
国旗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五星红旗最初是在1931年为中国工农红军设计的。
红色代表了革命的热情和牺牲精神,五颗金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的团结力量。
这面国旗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奋斗和牺牲,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中国的繁荣和发展。
每年的国庆节,人们会参加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国家的独立和团结。
这些活
动包括游行、文艺演出、焰火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动。
人们会挥舞着国旗,穿着节日盛装,共同庆祝这一伟大的国家盛会。
国庆节和国旗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中国的奋斗历程和民族精神。
它们提醒我们
珍惜和平、发扬团结、热爱祖国。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并为国旗庄严神圣而自豪!。
关于国旗国歌的小故事

关于国旗国歌的小故事一、国旗的故事1. 五星红旗的诞生话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啊,大家都在琢磨咱们新中国的国旗得长啥样。
当时可是面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呢。
有个叫曾联松的同志,那可真是绞尽脑汁。
他从自己对新中国的热爱,对革命的理解出发,设计出了五星红旗的方案。
他的这个设计,红色的底子象征着革命,旗面上那五颗黄色的星星可大有讲究。
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呢,分别代表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着围绕一个中心而团结。
最后啊,他的这个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就成了咱们现在庄严的五星红旗啦。
2. 国旗卫士的故事在天安门广场,国旗卫士那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清晨,他们都要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
这些卫士们的训练那叫一个严格啊。
就说他们走正步吧,每一步的距离、高度都精确到了毫米。
有个小趣事呢,有个新兵刚进国旗护卫队的时候,走正步总是走不好。
他老是同手同脚,可把自己急坏了,也把班长愁坏了。
班长就想了个法子,在他的左右脚分别系上了小铃铛,让他听着铃铛的声音来纠正自己的步伐。
这小伙子也是很努力,每天晚上都自己加练,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国旗卫士,能够骄傲地护卫国旗走向升旗台啦。
3. 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攀登珠峰可是个超级艰巨的任务,但是咱们中国人不仅要登上珠峰的峰顶,还要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有一次登山队历尽千辛万苦,快要接近峰顶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特别恶劣。
狂风呼啸,感觉都能把人吹跑了。
但是队员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国旗带上峰顶。
他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
最后啊,当他们终于站在珠峰峰顶的时候,那个激动啊,其中一个队员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拿出五星红旗,展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珠峰顶上随风飘扬,那场面可壮观了。
全世界都看到了咱们中国的国旗飘扬在世界最高峰,这可是中国人的骄傲啊。
二、国歌的故事2. 国歌在奥运会上的故事3. 一个关于国歌的小误会有个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他第一次听到咱们的国歌。
关于开国大典的故事100

关于开国大典的故事100
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仪式,于1949年10
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以下是关于开国大典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已经聚集了数十万人。
当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
开国大典的举行给全国被殖民统治多年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喜悦。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人们挥舞着红旗、鲜花和气球,载歌载舞,表达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
在仪式上,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国家目标。
开国大典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全国胜利,获得了独立和自主。
同时,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庆庆典,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从那时起,每年的国庆节都成为中国人民共同庆祝的日子。
重要的庆祝活动包括阅兵、群众游行、火炬传递等,来表达对新中国的祝福和繁荣的期望。
开国大典不仅仅是一次盛大的仪式,更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它象征着中国的团结、力量和希望,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2021年升国旗的故事

2021年升国旗的故事升国旗是一件庄严、光荣的事情。
每个学校星期一都有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我也相信有很多人都有升过国旗,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升国旗故事,欢迎查阅。
升国旗故事1星期一早上,我校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温暖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篮球场上汇集了各班的师生,当全校的师生到齐的时候,主持人用那洪亮的声音宣布“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肃立,出旗”。
在《出旗曲》的伴奏下,7人组成的队伍向旗杆前进,擎旗手肩上扛着国旗-----五星红旗,那是我校的象征,那是在校的每个学生的象征,更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主持人宣布“升国旗,奏国歌,敬礼”。
在庄严的国歌伴奏下,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在全体师生共同的凝视下,国旗升到了旗杆最顶端,在晨风中飘扬。
接着,主持人宣布“唱国歌”。
全体师生带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唱起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看到了秦皇汉武使国家变得强盛起来,也看到了中国近代的一段辛酸史,更看到了一位伟人带领着中国共产党反击外国侵略者的影像......接下来,主持人宣布“国旗下讲话”。
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上台发言。
当我听到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八个字的时候,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写字时吗,为了可以写出一篇完美的作业,那些的不好看的字全部撕下来揉成团丢进垃圾桶里,虽然交给老师的是写的很好看的作业,但却忽略了环保,我经常把“环保”这两个字挂在嘴边,现在想起来真觉得非常羞愧。
当优秀的少先队员讲完国旗下的讲话的时候,主持人便宣布“国旗下宣誓,请全体大家举起右手,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在升旗仪式上,我领悟到中华的希望就是我们。
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回报祖国,使祖国永远强盛!升国旗故事2又一个星期一来临了,这意味着我校必不可缺的升国旗的典礼又要开端了。
参与典礼的有我校校长、副校长、教师、学生,总数达两千多人。
仰望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主要内容

《仰望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主要内容如下:文章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无数的中国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这面旗帜,永远铭记着1949年10月1日这个神圣的日子。
文章首先描述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的场景,无数的中国人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仰望这面鲜艳的旗帜,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接着,文章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更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获得了自由、尊严和发展的权利。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五星红旗的崇敬和热爱。
这面旗帜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更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信仰和追求。
中国人民仰望这面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为了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更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塑造未来和希望的事业。
中国人民仰望五星红旗,同时也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
他们希望下一代能够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文章呼吁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它、爱护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总之,《仰望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是一篇充满着自豪、激动和崇敬之情的文章,它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激发了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和信心。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也深受启发。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我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开国大典感人小故事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与之相关。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 旗杆的故事:开国大典的旗杆由自来水管焊接而成,当时的旗杆高度为 22.5 米,这个高度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因为它与天安门城楼的高度正好相等。
- 国旗的故事: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他从五角星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了红底五星旗的国旗图案。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 观礼的故事:开国大典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的嘉宾前来观礼,其中包括宋庆龄、郭沫若、张澜等著名人士。
他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这些小故事反映了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中取得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五星红旗的故事

五星红旗的故事
一针一线绣国旗
故事来源:电影《红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重庆白公馆监狱,仍旧被关押在那里的革命者们欣喜若狂。
由罗广斌提议,与陈然、刘国志、丁地平、毛晓初等同志用一床红色的被面、几个旧衬衣制成的五星,一针一线的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并把这面红旗珍藏牢房的一块地板下。
当时他们认真的神情仿佛在参加升旗仪式,他们在一起庆贺新中国的诞生。
虽然他们最终还是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可英雄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对新中国的向往让我感动。
影片的结尾,许多人都留下了眼泪,为英雄们的坚强,为那面在内心深处升起的国旗。
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
难忘时刻:
2004年10月1日早7点16分,我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五星红旗升起的庄严场面。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飞舞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不要忘记历史。
1949年10月1日,当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全世界人都知道了,那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雄狮醒了!从此,五星红旗一直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是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庆节的小故事:升第一面国旗的故事1949年10月1日。
*城楼。
全世界都瞩目于此。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庄严而隆重地举行。
毛泽东强劲有力的湖南口音神圣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此前,军委三局(我军通信机构)的通信兵们为这个天的到来,实行了通信保障每个细节的周到准备。
毛泽东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整个世界!这声音宣告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接着,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和所有人一样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激动,但他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
他的手也因这种激动和紧张而渗出了热汗,因为毛主席将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一个战友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
苏冶听到大典秘书长宣布的议程,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在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按动电钮,在*广场上所有人的翘首以待中,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广场喇叭里响起了雄壮激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无线电波首次把国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云外,送入每一个翻身作主、激动不已的中国人民心中。
此时,苏冶注意到毛主席的胸膛剧烈地起伏,一代伟人已情不自禁。
突然,毛主席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
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
苏冶理解主席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感慨中华民族终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二是褒奖通信兵设计的遥控升旗十分先进。
心潮澎湃的苏冶已泪湿眼帘。
国歌一个有国籍的人,对本国的国歌一定不会陌生。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听到国歌就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力量的涌动,精神的昂发和情感的倾泻。
但你会一字不差地唱完国歌吗?我说,我不会,你也未必就会,如果不是经历一次不应有的尴尬,我不会想到关于国歌的话题。
前不久,我为一家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送行。
朋友一家三口均系澳大利亚籍华人,7年前朋友留学澳洲,随后妻儿举家同迁墨尔本。
朋友出国之初,他儿子仅仅降生3个月,在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时就已随母亲赴国外陪读。
这次朋友带七岁的儿子第一次回国探亲,却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传授。
朋友说,为了母语不至于在儿子身上失传,他们对外说英语,家里一概说汉语,而他孩子的中文名字,就叫小华。
小华和我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
我问唱什么歌,他不假思索地说:“唱国歌。
”我说:“你们澳大利亚的国歌我不会唱,中国的国歌你又不会唱,怎么办好?”他闪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我说的就是唱中国的国歌,国歌是我唱得的一首歌。
”我颇感意外和怀疑,一个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出国在外的孩子,能唱这支融中华民族之魂、民族之气、民族之神的大歌?不过,随着童声的响起,我不得不信。
“叔叔,我们一起唱。
”在小华的邀请下,我们开始了二人小合唱。
我小声地唱了三句之后,嘴里竟冒不出原本十分熟悉的词儿来,不得不合着节拍转为哼唱那雄劲、激扬的旋律。
小华持续地将我的军:“叔叔,唱词儿,唱词儿呀!”他从头到尾唱完了国歌,而我在旋律中偶尔掺加两句还没忘尽的歌词,却也不是错了,就是混了。
我羞愧难当。
我惊异小华能把国歌唱得如此熟练而且情绪饱满。
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在别的孩子学儿歌的时候,小华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小华在澳洲上幼儿园后,有一次,幼儿园要举行歌唱比赛,规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亚儿童歌曲。
小华喜欢唱歌,嗓子有歌唱家的雏形,如唱规定的曲目获奖希望极大。
但小华在父母的支持下却一再要求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幼儿园的阿姨既惊讶又惋惜,说唱中国国歌大家听不懂,是获不了奖的。
而小华非常坚决:“不获奖也要唱!”比赛之前,父母帮他做了认真的排练。
比赛那天父母都去了,不但仅是去听儿子唱一首歌,而是去听儿子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唱祖国的国歌。
小华颇“奶油”的稚声中注入了几分刚劲,几分明快,几分激昂,把国歌唱得既孩子气甚浓,又大人味十足。
小华即使没有获奖,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就连那位说唱中国国歌听不懂的阿姨也一边鼓掌,一边大声地说:“中国男孩,OK!”我相信,这位阿姨虽没听懂,却看懂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娃,从血液到肌骨不都是“中国造”吗?“中国品牌”的人种,国歌就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里,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服装的革命50年来,中国人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是服装。
把服装的变化称作“革命”并非小题大作。
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大概都没有忘记,中国公民穿衣服,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50年代风行列宁装和“苏联大花布”,那是我们谦虚而虔诚地向“老大哥”学习的标志,“老大哥”也太不仗义了,“苏联大花布”1尺缩2寸,吃过亏上过当的老一辈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们吃了人家的亏,还硬是不敢叫苦,我们的物质实在是太匮乏了,我们的国力实在是太脆弱了。
60年代,“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一出,黄军装开始在社会上走俏。
尤其是年轻人,以穿“黄”为荣,托亲告友,弄不到军装也要弄顶军帽戴戴。
我的家乡有一位农村姑娘,订亲时非要婆家给买一套*穿的那种黄呢子军装不可,她是从年画(照片)上看到的。
老公公四下里打听,哪里也买不到,最后来到武汉,见到卖衣服的店就钻进去问,卖不卖林副主席穿的那种黄呢子衣服?营业员都笑他。
他的行动引起了民兵小分队的注意,遂把他抓起来盘查,幸亏他是三代贫农两代要饭,才没惹出大的麻烦。
到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候,社会上男女竞穿工作服。
男不男,女不女,老少不分。
一个民族连穿衣服的自由都没有,还会有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吗?其实,中国人穿衣服捉襟见肘,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太穷了。
*期间,布票和粮票就等于是中国老百姓的命根子。
中国与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以后,从日本进口了大批化肥,那种化肥袋是尼龙布的,上面印着“日本尿素”的字样。
精于俭约的农村人发现日本化肥袋能够做衣服,又便宜,又结实,正合贫困者的消费胃口。
怎奈求大于供,一般人很难弄到。
于是,农村传开来一首顺口溜:“大干部小干部,八毛钱买条裤。
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染黑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
”现在回味这首民谣,你是可笑呢?还是心酸呢?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百姓,能弄到一条“进口”“尿素服”,可是打心眼里往外高兴呢!贫困决定了中国人穿衣只能满足于遮羞,御寒尚未尽人意,哪还谈得上美化?真正可悲的是,我们曾一度以此为荣。
国门打开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点被现代文明冲击得稀哩哗啦,首当其冲的便是服装。
于是占统治地位的灰、蓝、黑及“军用黄”形成的色彩定势乱了阵脚;中山服、干部服、中式便衣溃不成军,西装、茄克衫、牛仔服、运动衫、旗袍、T恤衫、太子裤、休闲服……和平共处,各领风骚。
说来有点滑稽,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最先参与“服装革命”的,不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名流,而是那些无业、待业或不务正业的毛头小伙和黄毛丫头们,他们大胆地把牛仔服、喇叭裤引入我们的视线……80年代初我在中学当老师,我一看见班上十几个穿喇叭裤的男女同学,气就不打一处来。
忍无可忍之际,我亮出了“红牌”,把“喇叭裤”全部赶出教室,勒令他们:不换装就禁止入校。
当时,在社会上,牛仔服、喇叭裤成了痞子的“身份证”,整个民族都不能接受他们。
不过,十几年后,我也穿上了牛仔服,感觉挺不错,味道好极了。
告别清一色的服装,首先要告别清一色的思维。
穿衣的变化,实质上是中国人生活观点生存状态发生巨大变革的最生动体现,这难道不是一场意义长远的“革命”吗?服装革命最先从广东、福建一带沿海城市兴起,因为,改革开放最先给那儿的人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欲求,在满足温饱之后,他们开始追赶世界服装潮流。
一个时期内,南国俊男靓女的服饰成了中国青年竞相仿效的时尚。
站在服装潮头的是少男少女,最缤纷灿烂的是女人和儿童。
年轻人穿衣不但注意季节的变化,而且充分展示个性,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全凭个人兴趣。
中老年人也不再满意那呆板的款式和单调的花色,买衣服挑挑拣拣,刺激得一些服装厂家变着法子适合他们。
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越老越俏”。
思想上的解放,经济上的改善,犹如两个轮子,推动社会向文明和现代化挺进。
从特定意义上说,服装新潮与否,是一个地区开放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人爱美,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摆脱了“左”的思想禁锢,走出贫穷的阴影,一天比一天鲜活起来,服装色彩越丰富,社会越美好,服装款式越多样,社会越文明。
再过50年,正是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之日,你只要看看中国人的服装,就会明白,我们的民族进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