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朱光潜 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篇一:读朱光潜《谈美》有感】读《谈美》之感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当然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同的审美观点。
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觉得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
《谈美》从总体来看是本谈艺术欣赏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考。
在《谈美》这本小书中,枯燥复杂的美学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了,朱光潜先生用明白晓畅的话语让我们先体验“美感”,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事各个方面去,从而“美化”人生,最后达到人心的“净化”。
以下概括《谈美》各个章节的精彩之处: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带有人为的创造性。
木商那种“实用的态度”偏重事物对人的利害,以善为最高目的;植物学家那种“科学的态度”偏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真为最高目的;画家那种“美感的态度”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以美为最高目的。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
表面看来,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但是,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人的美感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因此,“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可以照耀过去和未来一片漆黑的天空。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树的倒影往往比正身美,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这是什么缘故呢?看倒影,看稀奇的景物,看旁人的境遇,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熟悉的环境,好比乘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1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
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事物。
朱光潜先生开篇就开始谈如何发现美。
究竟美在哪里?究竟什么是美?人和人的看法多有不同。
正如书中提到的关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的问题所展示出来的,画家认为是美的古松,在植物学家与商人眼中却只不过是一株客观实在的,实用的植物。
按照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所说,正是因为植物学家与木商不能够跳出他们的专业的实用范畴才不能发现古松自然的“盘屈如龙蛇的弦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可能也就是常说的“审美无功利”的通俗易懂的说法。
但是,等到后面又谈到创造美的部分时,这种观点未免又有一点片面了。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品真正是不朽的。
”的确,真正的艺术品自然会永垂不朽,但如果脱离了孕育它的历史环境,再伟大的艺术品也是无从产生,更别提什么永垂不朽了。
朱光潜先生如此说,当然是为了纠正人们对于审美无用的误解。
说动人心魄的历史于我们无意义而《短歌行》于我们亲切,其实是漫长的时间已经把厚重的历史和我们的实用的范畴远远的疏离开来,让我们有机会以身处之外的心理来享受历史的跌宕起伏。
艺术品作为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或演绎,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种美的享受大概不是当年历史的亲历者所能感受到的。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主观又有客观,或者说既要有作者的情感又要能跳出情感来客观审视。
《谈美》朱光潜 读书笔记

《谈美》读书笔记齐雨;开场话「提纲」先生写这封信(谈美)的目的并提出回信的期望「摘录」1.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2.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3. 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4. 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
这是一条思路,你应该趁着这条路自己去想。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我所说的只是一种看法,你不妨有你自己的看法。
我希望你把你自己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
「注」在这里先生说得很清楚,希望我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把他说的话全部强加于我们脑子,只是指点我们思路。
我们应当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同时我们希望能写一份回信给朱光潜先生。
一、 '二、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提纲」我们对同一事物的几种不同看法实用态度——有用的科学态度——客观的美感态度——“无用的”、主观的「摘录」1.2.3.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4.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5.「注」因为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可它却是在背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6.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7.「注」新颖、从未想过的观点。
8.&9.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提纲」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1.欣赏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大概快有十天的样子没有读《谈美书简》,我认为读这样的书是要有一种心境的,至少要能感受到其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
朱光潜先生用了好多篇文字来说明他所说的“美”到底是什么“美”,实用的、科学的不是美,快感不是美感,联想也不是美感,考证、批评都不是美感的态度,自然也需和情趣结合起来才谈的上美。
朱光潜先生在《依样画葫芦》这篇文章里,又谈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一般人大半以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和成因虽不同,而其为美则一。
自然丑和艺术丑也是如此。
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两种主义看起来相反,实则主张类似,“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它们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在“依样画葫芦”,只不过写实主义以为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模仿;而理想主义认为“美在类型”,应该选一个富有代表性的葫芦来模仿。
他把理想主义称为“精炼的写实主义”。
我们说“艺术美”时,“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
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
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
朱光潜先生再次强调了他认为的美是“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并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的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有“度娘”,但是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来,还是要“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谈美和写作还是有区别,写作之初,“依样画葫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2这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书笔记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书笔记(通用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读书笔记篇1这本书作于朱光潜35岁的时候,另有一本《谈美简史》则作于85岁高龄。
这一篇来看看年轻时的朱光潜对美是如何理解的。
开篇中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对此我很是认同,人总是应该怀有一些崇高的追求,因为单纯的热爱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他的名利物质,事实上常常会作为附加奖励而获得。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而要想看到美,需要意识到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因此需要把事物摆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书中有个观点是打破我固有观念的,作者认为所谓自然美这种说法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自然中本身没有美,是经过我们艺术化之后才产生的。
因此,是“美”就不“自然“。
而这里所谓”艺术化“是指人情化和理想化。
事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而很多时候我们欣赏一件事物,都是在欣赏事物所唤起的联想,因此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书中举例法国画家德拉特洛瓦所说,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说自然美就像是说字典中有《红楼梦》一类的作品在内一样,显然是荒谬的。
就算人人都有一部字典,但要做出好的文章,还要看个人的情趣和才学。
艺术的雏形是游戏,游戏是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如过家家一类的游戏,也包括了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
遗憾的是,越长大,越是难以像孩童在游戏时那么郑重,那么专心,那么认真了。
艺术的创造,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艺术最忌讳抽象,抽象的概念在艺术家的脑里都要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再表现于作品,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摘抄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摘抄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美学著作,书中的观点独到且深刻,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触动,也做了不少读书笔记摘抄。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在利害关系方面,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事务中保持清醒和创造力,就需要有一种超脱的精神。
我们常常被现实的利害关系所束缚,难以真正地去追求内心的美好和纯粹。
而艺术和美感,正是让我们暂时摆脱这些束缚,进入一个纯净、理想的境界,从而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提升。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先生对于情趣和艺术的关系的阐述,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们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变得情趣干枯,只是机械地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对于美好和趣味的渴望?真正的艺术家能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到趣味,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情趣,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满。
“慢慢走,欣赏啊!”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匆匆忙忙,急于达成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朱光潜先生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
无论是大自然的美景,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谈美》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5篇

《谈美》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5篇《谈美》这本书是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见解的选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谈美》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谈美》读书笔记1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来,人们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断的追求美,无论是外表的美,还是心灵的美,只要能被认可为美的东西,就是值得追逐的。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加深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解读也在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美的核心却是始终如一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就有一本叫做《谈美》的书,以自己的认识来谈对美的理解。
而这里的美,当然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作者朱光潜为人的准则也是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我认为本书谈美>的一个落脚点就在于如何来“出世”。
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在谈论美学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美”推及到人生万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便是“独立之美”。
在作者第一封信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
庭院中的一颗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种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
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中,实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这颗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科学家所想的则是这颗孤松的年龄,属类等,这两者都在无意间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业,学识等联系起来,都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联系的各种事物上去,但是美学家则是把古松独立于自我之外,从第三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
独立性体现在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只有用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世间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否则就如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一般,多么的可悲。
但在如今的社会里,能真正“独立”却又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在学校,有一整套的教学计划,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必须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计划来,每一个题老师都会教给你好几种解答方法,每做一件事老师都会告诉你哪些可以想,哪些不能想。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1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1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美的本质。
从柏拉图开始许多的哲学家、美学家以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
但最终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可见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
这同样也告诉我们:美学是一种概念。
美学之路,自然就艰难远久。
朱光潜先生却强调:“美的研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美的本源。
”即人类对美的追求源于日常生活和经验。
学美学,首先应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或者必备什么认知呢?朱光潜先生回答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理解起来似乎就是:各人资凛不同,环境不同。
学美的性质自然也不相同。
美源于一点;自然最终也会归就于一点。
在探讨和研究的道路上。
尽管途径各不相同。
其结果却都一样。
谈美与审美。
最直观的就是人。
因为无论是对人的批评还是欣赏。
都源于美的界定和价值。
对美的判断力并非人类诞生时就存在。
而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而逐步完善所成为的一种情感意识。
人是一个整体。
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各种能力的有机统一体。
它会将自然中的一些单一性适当融合。
正是由于这种融合,才促使美体现在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中。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美学的基本;但也并非学懂了马克思主义就能学通美学。
如果一个人学懂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不具备认真刻苦、勇猛前进的时代精神;那么,他也不会在坎坷的学美之路上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个人精神的结合产生了情感。
人与人的结合产生了社会。
当人们心中具备某些东西后;他们就会开始宣释自己内心的美的感受。
这其中自然就会要劳动。
用劳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这个社会。
展现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繁复的。
这其中不禁要包括许多的学术限界。
即不要因为不超越学术界限而宣扬单一的美学。
这样不禁使美学空洞和抽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读书笔记
齐雨
开场话
「提纲」先生写这封信(谈美)的目的并提出回信的期望
「摘录」
1.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2.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3.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
4. 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
这是一条思路,你应该趁着这条路自己去想。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我所说的只是一种看法,你不妨有你自己的看法。
我希望你把你自己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
「注」在这里先生说得很清楚,希望我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把他说的话全部强加于我们脑子,只是指点我们思路。
我们应当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同时我们希望能写一份回信给朱光潜先生。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提纲」我们对同一事物的几种不同看法
实用态度——有用的
科学态度——客观的
美感态度——“无用的”、主观的
「摘录」
1.
2.
3.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4.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5. 「注」因为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可它却是在背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6.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7. 「注」新颖、从未想过的观点。
8.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提纲」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1. 欣赏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
距离之外去看。
2. 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与道德也有差别)
3. 艺术表现的不自然正是为了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4.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提纲」“移情作用”
1.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2. 移情作用的特点:①相互的(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②无意的摹仿。
「摘录」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四——六美感与欣赏的误解
「提纲」美感≠快感
美感≠联想
欣赏≠考证、批评
1.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2.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七、八什么是美
「提纲」美的欣赏:把自然加以艺术化。
“艺术美”:“抒情的表现”。
“自然美”:①“常态;②“美”其实就是艺术美。
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九——十四创造艺术
「提纲」 1. 游戏是艺术的雏形。
2. 创造艺术离不开想像、情感、格律和模仿。
3. 创造艺术需要天才和灵感,但天才和灵感也与人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录」
1.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
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
”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注」先生的魅力,不仅在于他谈美学时清晰的观点,更在于他为我们讲解时所列举的恰到好处的例子、打的恰到好处的比方,实在是有趣易懂,丝毫不拖泥带水。
2.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
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了。
3.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
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
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4.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摹仿。
5.旧经验大半得诸摹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提纲」人生本就是一门艺术。
「摘录」
1.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枯渴,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在什么地位,是什样的人,感到什样情趣,便现出什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2.“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3.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
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
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
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
4.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覆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5.「注」其实相比那些美学观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这些美丽令人心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