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模拟导航卷(浙江卷)第二卷

新高考生物模拟导航卷(浙江卷)第二卷
新高考生物模拟导航卷(浙江卷)第二卷

2020届新高考生物模拟导航卷(浙江卷)第二卷

1、下列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

A.洋葱表皮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人体的红细胞

D.变形虫

2、下列各组物质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

A.脂肪和脂肪酶

B.丙酮酸和丙氨酸

C.磷脂和磷酸

D.ADP和DNA

3、关于细胞膜成分、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不会发生改变

B.各种动物的红细胞都可以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少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4、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材料用具中无双缩脲试剂,而有斐林试剂和蒸馏水等,也能检测蛋白质

B.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发现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

C.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时,可直接往血液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的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所致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DNA的复制

B.蛋白质的合成

C.染色单体的形成

D.纺锤体的出现

6、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取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7、在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反射

D.本能

8、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

A.精氨酸(密码子CGA)

B.丙氨酸(密码子GCU)

C.酪氨酸(密码子UAU)

D.谷氨酸(密码子GAG)

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B.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特异性地吞噬细菌和病毒

C.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均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D.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属于主动免疫

10、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

B.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原生演替

C.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

1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12、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1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自身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D.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其生长受抑制

15、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分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集合管发挥作用

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

C.抗利尿激素是通过为集合管细胞提供能量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的

D.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会使体内的抗利尿激素越来越少

16、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①不偏转和肌肉收缩,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1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且这种有害性是固定不变的

B.某种杂草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增强是因为除草剂对该种杂草进行了定向选择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体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和发展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18、研究人员将DNA双链均含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组实验可证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面

B.该组实验完成后所得的全部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2P

C.若不进行搅拌处理,则实验结果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明显增强

D.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实验结果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强

19、如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2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变和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DNA都发生了改变

B.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现象,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C.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

D.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2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以腺苷为基点),其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断裂和形成

③第三个磷酸很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为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2、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B.方式b一定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与方式b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2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剧烈运动会导致血钙浓度上升,引起肌肉抽搐

B.植物在冬季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C.细胞中的无机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D.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24、甲图是某类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模型。酶的抑制剂可以与酶结合并降低其活性,乙、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互补时,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有专一性

B.抑制剂①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C.抑制剂②会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D.两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均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缓解

25、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繁衍,是同纬度地区动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如图反映了一段时期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2

B.R点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PT段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Q点种群增长率最大

26、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图1所示,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该生物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四种子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形成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

B.乙细胞产生的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同染色体配对,移向细胞同一极

C.丙细胞的形成是有丝分裂后期两条A2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引起的,其含三个染色体组

D.丁细胞产生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导致了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27、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以有目的地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B.诱变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生物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取某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

28、兔的白色(M)对黑色(m)为显性。现有两笼兔子,甲笼兔是一只白色雌免和一只白色雄免,乙笼兔是一只白色雌兔和一只黑色雄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笼免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白色兔的基因型均为Mm

B.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甲笼免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兔的基因型为MM或Mm

C.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笼免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雌免的基因型为X M X m的概率为1/2

D.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白色雌免的基因型为X M X m的概率为3/4

29、如图为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发芽玉米籽粒呼吸速率测试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O2和产生CO2的场所分別是。

(2)打开A、B开关,向广口瓶中通入O2,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液面髙度相等)后,关闭A、B。一段时间后,U形管两侧液柱出现高度差,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的变化量吋用来表

示。

(3)为了排除外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如何设

计? 。

(4)若用图中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待U形管两侧液面卨度相等后进行实验,若U 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则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U形管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30、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 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①作用是__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细胞二和细胞三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人体感染HIV初期机体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等过程使机体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3.为探究某种草药PP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组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组2(免疫抑制剂灌胃+PP灌胃),检测两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胸腺的萎缩程度。实验表明组1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组2,胸腺的萎缩程度高于组2,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

__________。

31、某植物的子叶颜色和花叶病的抗性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A基因控制绿色色素的生成,A基因越多,子叶颜色越深。现以浅绿色抗病植株为亲本进行自交,子代成熟棺株的性状分离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浅绿色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F1产生上述比例的原因

是。

(2)若F1所有植株随机交配产生F2,则F2成熟植株中浅绿色植株

占。

(3)仅考虑抗病、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从F1中选择多株抗病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15︰1,则所选择的抗病植株中,纯合植株︰杂合植株

= ,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4)若由于环境改变,不抗病植株易遭受病菌侵袭,不抗病植株存活率只有1/2,此条件下图中亲本浅绿色抗病植株自交,F1的性状分离比为。

32、在乙肝病毒(HBV)的结构蛋白中,与疫苗有关的主要是HBsAg蛋白,HBsAg基因已在不同的生物体系中成功表达。如图1表示研究人员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番茄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利用PCR技术扩增HBsAg基因片段,其前提是,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扩增过程中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填字母)与HBAg 基因片段结合。

(2)由图1可知,过程①用到的限制酶是,在培养农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可筛选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3)将含有HBSAg基因的农杆菌导入番茄细胞时,受损的番茄组织更有利于农杆菌的侵染,其原因是,在番茄植株中HBsAg基因所携带的遗

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为(用流程图表示)。(4)转基因番茄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以及无菌、适宜的pH和温度等条件下,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发育形成试管苗。过程④的实质是。

用该植株结出的番茄果实饲喂小鼠,若在小鼠的血清中检一测

到,则说明转基因疫苗口服有效。

33、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 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 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 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选项中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人体红细胞属于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表现出复杂的生命活动。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脂肪组成元素是C、H、O,脂肪酶组成元素是C、H、O、N,A错误;

B、丙酮酸组成元素是

C、H、O,丙氨酸组成元素是C、H、O、N,B错误;

C、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组成元素是H、O、P,C错误;

D、ADP和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浓度不同,如果材料用具中无双缩脲试剂,而有斐林试剂和蒸馏水等,可用斐林试剂和蒸馏水配制双缩脲试剂,故也能检测蛋白质,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B 正确;

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必需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的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D正确.故选: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会发生DNA的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A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除了进行DNA的复制,还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姐妹染色单体,C不符合题意;纺锤体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D 符合题意。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培育成青霉菌产量很高的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故选:A。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选:C。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转运RNA一端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其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CGA,则与之相配对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为GCU。因此,这个RNA运载的氨基酸是丙氨酸。故选:B。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A错误;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C正确;通过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题述现象中的食物链为泥巴中的藻类等→小虾→小鱼→大鱼(与小鱼不同种),故泥巴中的藻类是第一营养级,小虾是第二营养级,小鱼是第三营养级,大鱼是第四营养级,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C正确。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A正确;从题目中无法看出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酸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实验只模拟了樟树和楝树的树苗,其他树种不知是否耐酸雨,D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B正确;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C错误;

D、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附近,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

高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要经过体液的运输到达肾脏的集合管发挥作用,A项正确;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不能提供能量,其发挥的是调节作用,C项错误;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又知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b点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A项错误。刺激b点,若①不偏转,说明兴奋不能通过b点左侧的突触;肌肉收缩,说明兴奋能通过b点右侧的突触向右一直传递到肌肉,综合分析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项正确。兴奋由b传导到c时,要通过突触结构,所以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项错误。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D项错误。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某种杂草抗除草剂能力增强的原因除草剂对该种杂草进行了定向选择,淘汰了没有抗性和抗性弱的个体,保留了抗性强的个体,经过逐代积累,该种杂草抗除草剂能力不断增强,B正确。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也可能随环境的改变变成有稀,A错误;草原上狼的灭绝导致鹿的数量激增,体现了种国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二者的协同进化和发展,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D错误。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该组实验只能证明T2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不能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可通过蛋白质外壳含有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来证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面,A错误;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T2噬菌体DNA新链的合成利用的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时间内T2噬菌体可能增殖了两代及两代以上,故该组实验完成后可能会出现不含有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B 错误;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若不进行搅拌处理,离心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但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含有32P标记,故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不会明显增强,C错误;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大量含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则实验结果的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D正确。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两种4个精子细胞。

A.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A错误;

B.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B 正确;

C.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C错误;

D.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B。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通常,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DNA未发生改变;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A 错误。衰老是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现象,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B正确。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细胞都发生了形态结构的改变,C正确。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使衰老、癌变的细胞凋亡从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2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2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b,但不影响方式a,A错误;

B.方式b存在最大转运速率,这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载体具有饱和性,B正确;

C.与方式b有关的载体蛋白贯穿于细胞膜中,C错误;

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能通过方式a运输,D错误。故选:B。

2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血钙浓度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A错误。

植物在冬季,结合水的比例会上升,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 B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少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D错误。

2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酶有专一性,图甲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A正确;

B、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B正确;

C、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改变酶的结构,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

D、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增大底物浓度能使抑制剂的作用减弱,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增大底物浓度不能使抑制剂的作用减弱,D错误。

故选:D。

2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图中纵坐标轴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即λ,m2不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图中R点λ>1,说明种群数量正在增加,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 正确;图中PT段,λ<1,该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图中Q点λ=1,说明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种群增长率为0,D错误。

2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甲细胞含有A1、A2、B1、B2 4条染色体,经正常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甲细胞形成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染色体的配对,乙细胞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A1染色体的两条子染色体和B2染色体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A2、B1染色体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另一极,B错误;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两条A2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引起的,细胞中不含三个染色体组,C错误;丁细胞产生的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A2染色体的两条子染色体和B1染色体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使细胞中A1、A2、 B1、B2染色体数目均加倍,染色体组数由2变为4,D错误。

2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A正确;诱变育种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正确;转基因技术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不同生物间遗传物质的交换,C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由某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不叫单倍体育种,D错误。

28答案及解析:

答案:ABC

解析: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甲笼兔的基因型为M_,乙笼兔的基因型为M_和mm,若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的两只白色兔子都应含有基因m,故其基因型均为Mm,A正确;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的白色兔子只要能给后代提供基因M即可,故其基因型可以为Mm,也可以为MM,B正确;若相关基

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笼兔的基因型为X M X-和X M Y,乙笼兔的基因型为X M X-和X m Y,若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的白色雌免应含有基因m,其基因型应为X M X m,故乙笼中白色雌兔基因型为X M X m的概率为1/2,C正确;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甲笼免是乙笼免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 M X M或X M X m,黑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 m Y,故甲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 M X m的概率为1,D错误。

29答案及解析:

答案:(1)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2)种子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

(3)对照组广口瓶中放置等量死亡的发芽玉米籽粒,其他条件不变;

(4)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不变化;

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O2发生在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产生CO2发生在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广口瓶内的小烧杯中放入NaOH溶液可以用来吸收CO2,故影响U形管液柱高度变化的主要是O2,.即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的变化量可用来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

(3)为了排除外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广口瓶中应放置等量的死亡的发芽玉米籽粒,其他条件不变。

(4)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说明消耗了氧气,此时酵母菌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CO2,被NaOH溶液吸收,U形管两侧液面不变化。

30答案及解析:

答案:1.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 自身免疫病; 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反应速度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量多)

2.T; 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

3.不能,缺乏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 不能,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或PP可降低胸腺的萎缩程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调节过程、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1.物质①是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一(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四(浆细胞)产生的物质②(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属于自身免疫病;细胞二和细胞三是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主要特点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或反应速度快或反应强烈或产生抗体量多)。2.HIV 主要侵染T细胞,从而降低人体免疫能力,因此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T细胞的数量直接相

关;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可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第二道防线)、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H1V (体液免疫)等过程来实现。3.由于缺乏正常条件下的空白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由于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并且胸腺是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成熟的场所,因此实验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aBb;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体内无绿色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幼苗期死亡

(2)1/2(3)3︰1;1/8(4)深绿色抗病︰深绿色不抗病︰浅绿色抗病︰浅绿色不抗病=6︰1︰12︰2

解析:(1)根据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亲本是双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 F1中深绿色︰浅绿色=1︰2,抗病︰不抗=3︰1,推测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体内无绿色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幼苗期死亡。(2)F1植株关于子叶颜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采用配子法计算子代概率,方法如表:

2/3 A 1/3 a

2/3 A 4/9 AA 2/9 Aa

1/3 a 2/9 Aa 1/9 aa

AA︰Aa︰aa = 4︰4︰1,由于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不能成活,所以F2成熟植株中浅绿色植株占1/2。 (3)根据子代抗病︰不抗病=15︰1,推知不抗病植株( bb)占1/16,结合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交产生基因型为bb的植株概率为1/4,推知所选择的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Bb

的植株占1/4,所以所选择的抗病植株中纯合植株︰杂合植株=3︰1。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3︰2︰1,杂合子占1/8。 (4)若不抗病植株易遭受病菌侵袭,不抗病植株存活率只有1/2,则在原有比例的基础上,可得出子代深绿色抗病︰深绿色不抗病︰浅绿色抗病︰浅绿色不抗病=6︰1︰12︰2。

32答案及解析:

答案:(1)有一段HBsA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B、C(2)HindⅢ和XhoⅠ;卡那霉素(3)当番茄植株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提高侵染率

(4)营养和激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乙肝病毒抗体

解析:(1)可利用PCR技术扩增HBsAg基因,其前提是要有一段HBsA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DNA复制的方向是5'→3',扩增过程中,应选择引物B和引物C与HBsAg基因片段结合。(2)由图1可知,质粒启动子之后存在HindⅢ和XhoⅠ的酶切位点,过程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了不破坏HBsAg基因,应该选择酶切位点位于HBsAg基因两端的限制酶HindⅢ和XhoⅠ。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限制酶XhoⅠ切割破坏了抗四环素基因,重组质粒中能够表达的标记基因是抗卡那霉素基因,在培养农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可筛选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3)当番茄植株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提高侵染率,因此将含有HBsAg基因的农杆菌导入番茄细胞时,受损的番茄组织更有利于农杆菌的侵染。在番茄植株中HBsAg基因所携带的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为。(4)转基因番茄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以及无菌、适宜的pH和温度等条件下,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发育形成试管苗。HBsAg蛋白是HBsAg 基因控制合成的,若在转基因番茄体内出现了HBsAg蛋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可以维持稳定并成功表达。用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果实饲喂小鼠,如果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乙肝病毒的抗体,说明抗原HBsAg蛋白可以进入小鼠体内,转基因疫苗可口服。

33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影响大脑的血糖供应,影响细胞呼吸,机体缺少能量供应;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加入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从而提高血糖。D组加葡萄糖可以直接提高血糖。

解析:(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B、C、D三组小鼠注射胰岛素之后,血糖降低,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缺少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功能出现障碍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结合题意分析,C、D组分别注射某种激素和某种营养物质之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所以C 组注射的激素应该为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应该为葡萄糖。

(2)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症状得到缓解的机理是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D组注射葡萄糖症状得到缓解的机理是注射葡萄糖可直接升高血糖浓度,从而缓解症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