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性化学品分类说明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如下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如下:
1.易燃物质: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燃气体、易燃蒸气等。
标志为红色菱形,中间有火焰图案。
2.氧化剂:能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标志为黄色菱形,中间有氧化剂字样。
3.毒性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如氰化物、砷化氢等。
标志为白色菱形,中间有黑色的剪刀和蛇。
4.腐蚀性物质:能够腐蚀金属或破坏组织的物质,如硫酸、盐酸等。
标志为黑色菱形,中间有腐蚀性字样。
5.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如铀、钚等。
标志为三角形,中间有辐射图案。
6.爆炸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爆炸的物质,如火药、炸药等。
标志为红色菱形,中间有爆炸图案。
7.压缩气体:在常温下为气态,需要压缩储存的气体,如氧气、氮气等。
标志为蓝色圆形,中间有压缩气体字样。
以上是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使用这些物质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防护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防护(一)化学腐蚀性物质的分类凡能腐蚀人体、金属和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腐蚀性物质。
按腐蚀性的强弱,腐蚀性物质可分为两级,按其酸碱性及有机物、无机物则可分为八类。
1.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
这类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和酸性。
主要是一些具有氧化性的强酸,如氢氟酸、硝酸、硫酸、氯磺酸等。
还有遇水能生成强酸的物质,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
2.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
具有强腐蚀性及酸性的有机物,如甲酸、氯乙酸、磺酸酰氯、乙酰氯、苯甲酰氯等。
3.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是氧化性较差的强酸,如烟酸、亚硫酸,亚硫酸氢铵,磷酸等,以及与水接触能部分生成酸的物质,如四氧化碲。
4.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
主要是一些较弱的有机酸,如乙酸、乙酸酐、丙酸酐等。
5.无机碱性腐蚀物质。
具有强碱性无机腐蚀物质,如氢氧化钠、氯氧化钾,以及与水作用能生成碱性的腐蚀物质,如氧化钙、硫化钠等。
6.有机碱性腐蚀物质。
具有碱性的有机腐蚀物质,主要是有机碱金属化合物和胺类,如二乙醇胺、甲胺、甲醇钠。
7.其他无机腐蚀物质。
这类物质有漂白粉、三氯化碘、溴化硼等。
8.其他有机腐蚀物质。
如甲醛、苯酚、氯乙醛、苯酚钠等。
(二)化学腐蚀性物质的特性1.强烈的腐蚀性这种性质是腐蚀性物质的共性。
它对人体、设备、建筑物、构筑物、车辆船舶的金属结构都有很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
2.氧化性腐蚀性物质如硝酸,浓硫酸、氯磺酸、过氧化氢、漂白粉等,都是氧化性很强的物质,与还原物或有机物接触时会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燃烧。
3.遇水发热性多种腐蚀性物质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造成液体四处飞溅,致使人体灼伤。
4.毒害性许多腐蚀性物质不但本身毒性大,而且会产生有毒蒸汽,如SO2、HF等。
腐蚀性物质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进入肺部、食道等会对表皮细胞组织产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灼伤后常引起炎症,甚至造成死亡。
固体腐蚀性物质一般直接灼伤表皮,而液体或气体状态的腐蚀性物质会很快进入人体内部器官,如氢氟酸、烟酸、四氧化二氮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简介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为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和控制,国际上普遍采用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及分组的方法。
分类方法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程度,将其分为不同毒性级别,例如高毒、中毒、低毒等级。
2. 燃烧性:根据化学品的燃烧性质,将其分为易燃、可燃、不燃等级。
3. 爆炸性:根据化学品的爆炸性质,将其分为易爆、不易爆等级。
4. 腐蚀性:根据化学品对物体的腐蚀能力,将其分为强腐蚀性、中等腐蚀性、弱腐蚀性等级。
5. 放射性:根据化学品的放射性程度,将其分为高放射性、中等放射性、低放射性等级。
分组方法危险化学品的分组是根据其危害性质和特点将其归类为相似的类别,方便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1. UN编号: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为危险化学品分配唯一的UN编号,以区分不同种类和属性的化学品。
2. GHS分类:根据全球化学品分类系统(GHS),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爆炸品、氧化剂、毒性物质等。
3. 包装标志: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类别,在包装上标示相应的危险性标志,以便识别和防范风险。
例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例子:1. 氨水:毒性-中毒,燃烧性-不燃,腐蚀性-强腐蚀性。
2. 乙醇:毒性-低毒,燃烧性-易燃,腐蚀性-中等腐蚀性。
3. 二氧化碳:毒性-非毒性,燃烧性-不燃,腐蚀性-无腐蚀性。
以上是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分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确认。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及防护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及防护方法危险化学品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险。
其中一个主要的危险特性就是腐蚀性。
本文将就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及防护方法展开论述。
一、腐蚀性的定义和含义腐蚀性是指化学物质对材料和组织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能够破坏人体组织、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其腐蚀性程度可以根据化学物质对物质和组织的破坏效果来判断。
二、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分类1. 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氯气等。
气体腐蚀性化学品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和呼吸道产生损害。
2. 腐蚀性液体:如硫酸、盐酸等。
液体腐蚀性化学品在接触后会迅速引起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损伤。
3. 腐蚀性固体:如铵盐、硝酸铵等。
固体腐蚀性化学品可以通过吸入、吞咽或皮肤接触导致损害。
三、腐蚀性化学品的防护方法1. 安全储存:腐蚀性化学品应存放在封闭、防火、防爆的储存设施中,远离可燃物质和易燃物。
2. 个人防护装备:a. 皮肤防护:在涉及到腐蚀性液体或固体的操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化学防护服、酸碱防护手套等。
b. 呼吸道防护:在处理腐蚀性气体时,必须配戴适当的防毒面具或呼吸器。
3. 安全操作:a.实验室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准确称量、混合和分装化学品,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b.工业生产:对于腐蚀性化学品的生产,需设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同时应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
四、事故应急处理危险化学品腐蚀性事故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处理方法:1. 保护自己:在发生事故时,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必要时撤离危险区域,并迅速寻求医疗救助。
2. 水冲洗:对于皮肤或眼睛的腐蚀,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 中和处理:对于腐蚀性酸碱的溅洒,可以使用相应的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
但在使用中和剂时,应注意剂量的正确控制,并注意产生的气体。
4. 环境污染控制:对于泄漏到环境中的腐蚀性化学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封堵、收集和处理,以免进一步对环境造成损害。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与防护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与防护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燃烧性、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可以对人体、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
在处理、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腐蚀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
本文将探讨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概述腐蚀性是指物质对金属、混凝土、绝缘材料、皮肤等的腐蚀损坏作用。
常见的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碱、强氧化剂等。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在各个阶段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加以防护,以减少腐蚀造成的损害。
二、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分为两类:腐蚀物质和腐蚀性体系。
腐蚀物质主要是指酸、碱和盐类物质,它们的pH值小于2或大于11.5。
腐蚀性体系是指含有水分的物质,通常是酸或碱与水之间的体系,如浓硫酸、氢氟酸等。
三、危险化学品腐蚀的影响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会对人体、设备以及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人体接触腐蚀性物质时,会导致皮肤灼伤、眼睛损伤等。
对设备和设施,腐蚀性物质会导致金属腐蚀、管道堵塞、设备故障等问题。
同时,如果危险化学品泄漏到土壤、水体或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长期不可逆转的破坏。
四、危险化学品腐蚀性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减少危险化学品腐蚀带来的损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腐蚀性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防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防腐蚀面具等。
在操作腐蚀性危险化工品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2. 设备防护措施:选择能耐腐蚀性物质的材料制造设备,如不锈钢、聚丙烯等。
对于不适宜更换设备的场合,可以使用防蚀涂料进行表面涂层保护。
3. 储运防护措施:将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储存在符合要求的容器中,遵循专门的储存规范。
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和运输工具,以及定期检查运输设备的完整性。
4. 废物处理措施:处理腐蚀性废物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包括中和处理、分离处理和安全处置等手段。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与防腐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与防腐措施在工业和实验室领域中,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和储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以及如何采取防腐措施,本文将深入探讨。
一、腐蚀性的定义和分类腐蚀性是指物质对其他物质产生破坏性的作用,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导致。
根据腐蚀性的不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酸性、碱性和氧化性腐蚀性。
酸性腐蚀性:酸性物质具有强酸性质,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金属盐和水进行腐蚀。
例如,硫酸、盐酸等。
碱性腐蚀性:碱性物质具有强碱性质,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和水进行腐蚀。
例如,氨水、氢氧化钠等。
氧化性腐蚀性:氧化性物质具有强氧化作用,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形成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进行腐蚀。
例如,硝酸、过氧化氢等。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腐蚀性评价标准为了评估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采用了一些标准和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标准是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的704标志。
NFPA的704标志将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分为四个等级:- 0级:无腐蚀性;- 1级:稍腐蚀性;- 2级:中度腐蚀性;- 3级:严重腐蚀性。
这些等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危险化学品腐蚀性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侵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1. 防腐涂层在处理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和容器上,使用耐腐蚀涂层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些涂层可以防止腐蚀性物质对设备和容器表面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2. 贮存区域划分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性质和腐蚀等级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贮存,可以减少腐蚀性物质的污染和泄漏风险。
同时,要确保贮存区域通风良好,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容器的完整性。
3.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确保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不受腐蚀性物质的侵害。
4. 泄漏应急处理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化学品危险等级

化学品危险等级Sample Text Risk CodesChemical data sheets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ontain codes for certain "risk phrases", shown as R23, R45 etc. These risk phrase codes have the following meanings:R1 Explosive when dry. 干燥时易爆。
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3 Extreme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极高爆炸危险。
R4 Forms very sensitive explosive metallic compounds. 生成极敏感的爆炸性金属化合物。
R5 Heating may cause an explosion. 受热可能引起爆炸。
R6 Explosive with or without contact with air.极容易爆炸。
R7 May cause fire. 可能引起火灾。
R8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9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R10 Flammable. 易燃。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12 Extremely flammable. 极度易燃。
化学品腐蚀危害分类与代码

化学品腐蚀危害分类与代码化学品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物质,但其中一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些化学品,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套分类系统来对化学品的腐蚀危害进行评估和标识。
本文将介绍化学品腐蚀危害的分类与代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相关风险。
一、化学品腐蚀危害分类系统化学品腐蚀危害分类系统是对化学品根据其腐蚀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体系。
根据国际公认的分类方法,通常将化学品的腐蚀危害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高度腐蚀性物质(Class 1)高度腐蚀性物质是指那些在与皮肤、眼睛、呼吸道等接触后,能迅速而且持续地造成组织损伤的化学品。
这些物质往往具有较高的腐蚀性,能迅速腐蚀皮肤和黏膜,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临界腐蚀性物质(Class 2)临界腐蚀性物质是指那些在与皮肤、眼睛、呼吸道等接触后,能造成较长时间的组织损伤的化学品。
这些物质的腐蚀速度较高,能迅速引起组织破坏,并且对眼睛和呼吸道的损害更为明显。
3. 低度腐蚀性物质(Class 3)低度腐蚀性物质是指那些在与皮肤、眼睛、呼吸道等接触后,能造成轻微或短暂的组织损伤的化学品。
这些物质的腐蚀性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要注意使用和储存的安全。
4. 不腐蚀性物质(Class 4)不腐蚀性物质是指那些与生物组织接触后不会产生明显腐蚀作用的化学品。
这些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无明显的损害作用,但仍需要注意遵守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二、化学品腐蚀危害代码为了准确标识和识别化学品的腐蚀危害等级,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化学品腐蚀危害代码。
根据这套代码,不同类别的化学品腐蚀危害用不同的标识进行表示。
1. 高度腐蚀性物质(Class 1)高度腐蚀性物质通常使用代码C1进行标识。
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应采取高度警惕和安全防护措施。
2. 临界腐蚀性物质(Class 2)临界腐蚀性物质一般以代码C2进行标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蚀性化学品分类说明作者:上海西脉科司实业有限公司腐蚀品定义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其主要品类是酸类和碱类腐蚀品特性(一)强烈的腐蚀性1.对人体有腐蚀作用,造成化学灼伤。
腐蚀品使人体细胞受到破坏所形成的化学灼伤,与火烧伤、烫伤不同。
化学灼伤在开始时往往不太痛,待发觉时,部分组织已经灼伤坏死,所以较难治愈。
2.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腐蚀品中的酸和碱甚至盐类都能引起金属不同程度的腐蚀。
使其遭受腐蚀损坏。
能腐蚀玻璃。
3.对有机物质有腐蚀作用。
能和布匹、木材、纸张、皮革等发生化学反应。
4.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
如酸性腐蚀品能腐蚀库房的水泥地面,而氢氟酸腐蚀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基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类物品具有或酸性、或碱性、或氧化性、或吸水性等所致。
例如:盐酸、稀硫酸等强酸能和钢铁反应,从而使钢铁制品遭受腐蚀。
2HCI+Fe=FeCl2+H2 ↑H2S04+Fe=FeS04+H2 ↑氢氧化钠等强碱能和油脂起皂化反应,因而能灼伤动植物机体。
(C17H35coo)3C3Hs+3NaOH=3C17H35COONa+C3H5(OH)3硬脂酸甘油酯氢氧化钠硬脂酸钠甘油生石灰(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强碱并产生大量的热,能灼伤皮肤。
CaO+H20=Ca(OH)2+热量(二)毒性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是剧毒品,如氢氟酸、溴素、五溴化磷等。
(三)易燃性部分有机腐蚀品遇明火易燃烧,如冰醋酸、醋酸酐、苯酚等。
(四)氧化性部分无机酸性腐蚀品,如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等具有氧化性能,遇有机化合物如食糖、稻草、木屑、松节油等易因氧化发热而引起燃烧。
高氯酸浓度超过72%时遇热极易爆炸,属爆炸品;高氯酸浓度低于72%时属无机酸性腐蚀品,但遇还原剂、受热等也会发生爆炸腐蚀品分项腐蚀品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三项。
(一)酸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大,它能使动物皮肤受腐蚀,它也腐蚀金属。
其中强酸可使皮肤立即出现坏死现象。
这类物品主要包括各种强酸和遇水能生成强酸的物质,常见的有硝酸、硫酸、盐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硫、磷酸、甲酸、氯乙酰氯、冰醋酸、氯磺酸、溴素等。
举例:(1)硝酸分子式:HNO3理化性质:五色透明发烟液体,工业品常呈黄色或红棕色。
能与水以任何比例相混合。
有硝化作用,能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硝基而生成硝基化合物。
密度1.41(68%)、1.5(无水),沸点86℃(无水)、120.5℃(68%)。
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
危险特性:是强氧化剂,遇金属粉末、H发孔剂、松节油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等接触可引起燃烧。
遇氰化物则产生剧毒气体。
有强腐蚀性,其蒸气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皮肤接触能引起灼伤,误触皮肤应立即用苏打水冲洗,再做医治。
灭火剂: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禁用加压的柱状水,以防飞溅影响消防人员安全)。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铝罐、陶瓷坛或玻璃瓶中,陶瓷坛可放露天或棚下,下垫沙土上盖瓦钵。
远离易燃、可燃物,并与碱类、氰化物、金属粉末隔离储存。
泄漏物可用沙土或白灰吸附中和,再用雾状水冷却稀释后处理。
(2)硫酸分子式:H2SO4理化性质:五色透明粘稠液体。
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同时发热,浓硫酸有氧化性。
与有机化合物起磺化作用。
稀硫酸无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密度1,83(100%)、1.84(98%)、1.8(92%),沸点330℃(98%),凝固点10.5℃(100%)、0.1℃(98%)、-25.6℃(92%)。
用于化肥、化工、医药、石油提炼等工业。
危险特性:遇H发孔剂能立即燃烧,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气体,遇可燃物、有机物能引起炭化甚至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遇水大量放热,故绝不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因发热引起爆溅伤人。
有强腐蚀性,易灼伤皮肤损坏衣物。
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使木材、稻草、碳水化合物脱水而炭化。
灭火剂:干砂、二氧化碳。
禁用柱状水,以防飞溅伤人。
储运注意事项:储罐、坛装、瓶装的一般均可露天或棚内存放,下垫砂土,坛装的须上盖瓦钵。
冬天须防止凝固。
远离易燃可燃物、氰化物、碱。
避免接触皮肤,误触皮肤应立即用苏打水冲洗,再作医治。
泄漏物处理同硝酸。
(3)盐酸分子式:HCl别名:氢氯酸理化性质:澄清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有刺激性臭味。
无氧化性。
密度1.2(38%),1.15(30%),1.127(25%)。
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危险特性:与H发孔剂接触立即燃烧。
与氰化物接触会放出剧毒气体。
遇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有毒,车间空气最大容许浓度为15mg /m3。
有强腐蚀性。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储运注意事项:基本同硫酸。
(4)氢氟酸分子式:HF理化性质:是氟化氢40%的水溶液,极易挥发,露置空气中即冒白烟。
用于分析试剂、高纯氟化物的制备、玻璃蚀刻及电镀表面处理等。
危险特性:极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除金、铂、铅、石蜡及塑料外,腐蚀大多金属及物质。
特别是与硅及硅化合物反应生成剧毒的气态四氟化硅,故不能用玻璃及陶瓷作容器。
常温下极易挥发出剧毒氟化氢气体。
触及皮肤极为疼痛,伤口治愈极慢并能腐烂指甲、骨头。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禁用柱状水,以防飞溅伤人。
储运注意事项:存于通风阴凉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与H发孔剂、氰化物、金属粉末、碱类分开储运。
搬运人员应戴防护用具,切勿接触皮肤。
(5)乙酸(含量大于80%)别名:醋酸;冰醋酸分子式:CH3COOH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有刺激性酸臭。
溶于水、乙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与醇起酯化反应。
密度1.05(水=1),凝固点16.7℃,沸点118℃,闪点39℃,爆炸极限4%~17%。
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
危险特性:属中闪点液体,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危险。
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20mg/m3。
蒸气对眼、鼻、喉、呼吸道有刺激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注意防止低温凝固。
与H发孔剂、氧化剂、碱类隔离储运。
泄漏物用沙土、石灰吸附后处理。
2.碱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大。
其中强碱易起皂化作用,故易腐蚀皮肤,可使动物皮肤很快出现可见坏死现象。
本类腐蚀品常见的有氢氧化钠、硫化钠、乙醇钠、二乙醇胺、二环己胺、水合肼等。
举例:(1)氢氧化钠别名:烧碱;苛性钠分子式:NaOH理化性质:白色易潮解的固体,有块、片、棒、粒等形状。
溶于水并大量放热,水溶液呈强碱性。
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不溶于丙酮。
密度2.12(水=1),熔点318.4℃。
用于石油精炼、造纸、肥皂、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危险特性:不燃。
溶于水大量放热并成为腐蚀性液体能破坏有机组织,伤害皮肤和毛织物。
与酸起中和反应并放热。
灭火剂:砂土、水。
但须防止遇水发热而飞溅伤人。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库房或货棚,防止雨水浸入。
远离可燃物及酸类。
(2)硫化钠别名:硫化碱;臭碱分子式:Na2S·5H2O;Na2S·9H2O理化性质:工业品常为红褐色块状或片状固体,易潮解。
具腐蛋臭味。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不溶于乙醚。
与酸作用放出H2S 有毒气体。
用于制造硫化染料,皮革脱毛剂,金属冶炼,照相,人造丝脱硝等。
危险特性:遇酸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
水溶液有腐蚀性。
(无水硫化钠为五色或米黄色结晶固体,有可燃性,受撞击或急速受热能引起爆炸,属自燃物品。
)灭火剂:水、砂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库房或货棚,防止受潮变质。
远离酸类及氧化剂。
(3)水合肼(含肼≤64%)别名:水合联氨分子式:H2NNH2·H2O理化性质:无色发烟液体,能与水和乙醇混溶,不溶于氯仿和乙醚。
有还原性和碱性。
露置空气中冒烟。
密度1.03(水=1),熔点-40℃,沸点119℃,闪点72.8℃。
用作还原剂、溶剂、抗氧剂,用于制造医药、发泡剂等。
危险特性:可燃,有强还原性。
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干粉。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阴凉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与酸类、氧化剂隔离存放。
泄漏物用沙土吸附或大量水冲洗。
3.其他腐蚀品如苯酚钠、氟化铬、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等。
举例:(1)苯酚钠分子式:NaOC6H5理化性质:白色针状结晶,易潮解。
能溶于水和乙醇。
用作防腐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防毒面具中用以吸收光气。
危险特性:可燃。
受热分解或遇酸放出有毒气体。
有腐蚀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2)甲醛溶液别名:福尔马林溶液分子式:HCHO理化性质: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含甲醛约37%,是较强的还原剂。
有凝固蛋白质作用,故可作标本防腐剂。
密度0.82(水=1),沸点101℃。
用于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等,也用作农药和消毒剂。
危险特性:属有机腐蚀品。
灭火剂:水、砂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