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利用,这会直接破坏生态环境。
例如,农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
此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还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2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衰退城市化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衰退。
例如,由于城市化过程中水体的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不足。
另外,在城市化中,大片的绿地被建设用地所代替,导致城市内的生态环境缺乏绿化和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性服务,如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
1.3 城市化对空气和水体质量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增加导致了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水等排放物的释放使得城市空气和水体质量恶化。
这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健康。
第二章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2.1 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合理布局城市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促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加大绿化力度,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
2.3 强化环境管理与监测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加强对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城市的空气和水体质量。
环境保护论文(通用15篇)

环境保护论文(通用15篇)环境保护论文(通用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保护论文篇1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公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公路建设的步伐。
本文针对公路环保问题从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论述了解决公路环保问题的对策和政策,强调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污染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而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公路的建设也越来越上心,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汽车拥有量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断的增长着,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体系综合运输中所占据的位置也是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公路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1、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
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黑烟等对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
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这种影响更大。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8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8篇1. 文章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定义、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善生态环境。
2. 文章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本文将重点讨论工业化、生活方式变迁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来减轻这些影响。
3. 文章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有人认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对立的,然而,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文将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中国的绿色发展政策。
4. 文章四: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角色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义务,并提出如何改进政府的监管和管理,以实现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5. 文章五: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正面临许多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法,并讨论其重要性。
6. 文章六: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巴厘岛的生态旅游模式。
7. 文章七: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会参与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社会参与的定义、规模和方式,并强调社会参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8. 文章八: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分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协作和责任分工。
本文将探讨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承担的责任和角色,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
以上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八篇论文的简要介绍。
每篇论文都具体涉及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方面和相关的主题,如重要性、影响、协同关系、政府角色、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旅游、社会参与和全球责任分工。
这些论文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并为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论文

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人们的眼界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于城市的绿化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绿化还可以逐渐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根据这一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化情况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形式,先对城市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分析,继而对当前我国城市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我国城市绿化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绿化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继而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化生态建设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前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密集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充满了高楼大厦,很少的城市才会给城市留下一片绿色的空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并且由于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水平仍比较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我国当前的绿化工作仍是有着非常多的不足,导致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落后,下面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正之处,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本人不胜感激。
一、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生态建设是城市绿化工作的核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面对这一情况,进行城市绿化工作已经使我们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
由于城市的绿地具有着自净功能,对于缓解城市中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光污染等具有着非常有效地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进行绿化工作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存在于城市绿化中的问题1不根据实际情况的进行草坡铺设进行城市绿化并不仅仅就是铺草皮的工作,一个城市的绿化标准也不是草皮面积的比例。
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盲目的进行草皮铺设,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城市的绿化作用,殊不知如果草皮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那么就会逐渐死亡,而且在死亡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化学药物,占用大量工人进行维护工作以及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些不仅没有起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反而浪费了城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是违反生物学原则的,与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也是违背的。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8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8篇)保护生态环境本来地球上只有动物,直到有一天人类出现了。
本来,动物活得很快乐。
后来人类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了房子,现在动物很生气。
我知道现在的情况,就今天日本地震,最近经常发生地震。
地球有可能在几年后灭亡!现在许多动物或昆虫将要死去。
地球上发生了许多可怕的事情。
最近,许多人死于大地震。
现在它们越来越严重,影响地球,破了一个大洞。
现在人们正在伤害动物,并导致它们失去很多。
我们可以从地球上的大洞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我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最近许多地方发生了地震。
以前的地球比现在差很多。
与现在不同,地震经常发生。
前地球就像美丽的水钻。
今天的地球就像一场灾难。
我们的地球现在很难过,因为人类在毁灭地球,所以要尊重地球,不让它破个大洞。
要补地球上的洞,要从吃素开始,不要浪费电。
如何做好环保工作环保就是环保。
只有有了好的生活环境,才能快乐的工作,身心健康。
由于工商业的进步,它带来了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因此,做好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怎么才能做好?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垃圾制作少:买日用品,最好自带购物袋,减少垃圾、塑料袋等不能分解的东西,最好不用。
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资源垃圾、一般垃圾、餐厨垃圾进行充分分类。
资源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制成有用的物品,可以减少垃圾,变成新产品。
真是一举两得。
3.不污染环境,不乱扔垃圾,不制造噪音,不鸣笛,不在工厂乱排放污水,不在汽车和机车上乱排放黑烟,不污染空气,让我们的环境变得干净美丽。
环保工作不能单靠政府或某个人,而是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做好环保工作,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是绿色的,绿色的水永远是流动的。
学习环保环保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人们不断消耗能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地球开始生病,冰山慢慢融化。
为了拯救地球,将4月22日定为“地球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减排”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环保,我和妈妈参加了45个绿色生活行动班。
在课程中,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从不同高度保护美丽地球的纪录片》《垃圾分类省钱环保》《智慧垃圾分类》。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化肥的过度使用则导致土壤板结、酸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而且,农业灌溉用水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位下降。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扬尘,城市交通的拥堵导致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城市垃圾的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环境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水污染引发各种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频发,如洪水、干旱、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其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和责任感。
例如,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投放等。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城市生态建设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研究摘要: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黄石;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引言作为中国重要的矿冶城市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湖北省黄石市经历了先有厂矿后有城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发展过程。
长期以来的矿山采掘和开山取石,造成开山塘口多且植被恢复难;工业区和生活区犬牙交错,造成绿化用地难;原材料工业的高能耗、重污染、强运输,造成环境治理难,城市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为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逐步改变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选择和成功的关键。
一、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黄石依山傍水,襟江怀湖,素有“江南明珠”之美称,是一座不可多得的风光秀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黄石市是武汉“8+1”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她毗邻长江,环绕磁湖、青山湖,倚靠西塞山,远眺东方山;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景色怡人,建设宜居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自然生态条件。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境内水系众多,河流湖泊纵横,山地、平原、湖区、溶岩、山间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并存,形成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地貌特点,依山襟江、内嵌湖泊,景色秀丽。
黄石风光绮丽,景致优美,最为著名的当属“黄石八景”(西塞山怀古、东方览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和“黄石三台”(天台、云台、宫台)等风景名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土建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特征极其环境质量评价
班级:城市规划09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特征极其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一段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习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新校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情况,贵州大学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
关键词:贵州大学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
随着贵州大学新校区的建成,新校区绿化工程也投入使用。
同学们对新校区的绿地系统的质量十分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演进,高校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现阶段同学们对与周围的开放空间关注度普遍不高。
对于校园开放空间的绿化对于是不是对空间又加强作用,是不是有利于出事学生融入其中,使我们研究的目的。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贵州大学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小的范围。
1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概况
1.1研究区概况
贵阳市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花溪位于城南,山水原生环境保存较为完整。
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
1.2自然环境
贵州大学西校区周边有保存较好的自然山体,山上植物以乔木灌木为主。
一般为松树。
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很少有人类涉足。
1.3人工环境
贵州大学的绿化形式以花坛为主,种植多种植物,其中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
其中灌木主要有五角枫、八角金盘、迎春花等为主;地被主要是马尼拉草。
2.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时空结构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贵州大学新校区水平结构基本上一绿地包围建筑的镶嵌模式,由于设计缘故绿地生态系统呈现点状,带状分布。
垂直分布主要是以由于新校区高差不大,垂直方向主要是有植物本身的高低不同引起的。
同时,垂直方向还有利用,高差地形做的下沉式院落,中键种植乔木。
因为种植时间短,植物枝叶没有充分生长,垂直方向没有对阳光等形成有效利用。
由于规划设计的需要,植物主要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乔木为辅。
形成一定的心理空间。
满足学生教师使用要求。
形成开阔不影响视线的开敞空间以及用灌木形成的局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
3.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1生产功能
绿色植物主要承担光合作用进行初级生产的基本功能。
产生氧气,净化空气。
为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动物提供食物。
3.2能量流动
主要是固定光合作用的留下的能量,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固定一定的能量,同时为第二年的生长保存一部分能量。
同时降低周围空气温度增加周围空气湿度,满足学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
3.3物质循环
主要是依靠绿地生存的动物,居住在其中的寄生虫,鸟类等。
同时与周围使用者形成良性互动,吸收人和动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4.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质量
4.1土地情况
花溪区土壤以黄壤分布最广,其他还有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潮土和沼泽土。
全区土地面积9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9公顷,全区现有森里面积464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6%。
本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但原始植被,除残留了部分常绿阔叶树种,如椤木石楠、猴樟等之外,已基本不存在。
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针落叶混交林、落叶林、疏林、灌从草坡和草坡六大类型。
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还有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和一些牧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6.07%。
栽培及野生植物120多个科,1000多种和变种,有香果树、铁杉、油杉、鹅掌楸、青钱柳、三尖杉、银杏、榉树、乐东拟单性木兰、水海莱花等珍稀树种。
4.2土地特性
花溪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地区,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
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维管束植物495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51种,占贵州省内湿地高等植物总数(185种)的27.6%。
另外,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不包括栽培种);贵州省二级保护植物1种,且为贵州湿地特有种;国家珍惜保护动物3种。
4.3土地缺陷
由于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碳酸岩石的透水性强,成土速度慢,土壤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土壤持水力差,所以地下径流丰富,地表水相对缺乏,相对异质性大。
又由于降水量大,雨水冲刷淋失严重,使得水土流失情况很容易发生,切现在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也比较严重,使得现有的保护较好的喀斯特地区也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被破坏掉将很难再进行恢复,形成大面积的岩石裸地,土地利用价值降低,使得干旱洪涝灾害频发。
4.4新区植被
新校区内原生植物以松树为主,同时建有湿地。
校区植被保存比较完整,新校区特别划出了保护区。
原生系统生物多样性比较缺乏,而次生生态系统引入很多新的物种丰富了新校区的植物多样性。
5.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环境质量
5.1土地利用
新区土地利用现状,一期建设用地面积为975.11亩,建筑面积为370000平方米。
绿地仅为建筑周边区域,以及专门划出的绿地范围。
现阶段容纳人数为一万人。
集中了贵州所有的工科学院。
5.2绿地形式
新区绿地形状主要为规整的几何形态,满足了设计者的对建筑配合的要求,形成和谐统一的结构。
但是,没有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很多地方的绿地被学生踩出小路,对原有景观进行了破坏。
5.3美学
对于新校区建筑风格比较现代,校区种植的植物比较稀疏,形成与建筑的充分的对比,对建筑的表现又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烘托出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的氛围。
5.4经济、文化
对于周边地区来说,有了贵州大学的绿地系统,对于周边地价和房地产价格都会有所提
升,就像贵阳观山新区的观山公园对周边地价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产业学术凝聚、产业聚集,同时提升学校的产业影响力。
5.5社会影响
由于贵州大学绿地生态系统没有成片的树荫,有良好的视觉通廊,有效预防犯罪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为周边社区提供休息、游憩场所。
6.导致绿地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
6.1贵州大学新校区现阶段污染是使用者践踏,种植的土壤不够肥沃。
6.2由于在搬运种植过程中对植物遭受伤害,没有完全恢复。
6.3土地板结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植物不适宜种植在该区域,部分喜阴植物种在太阳照射比较多的地方。
6.4部分区用于域种植的泥土厚度不够,形成数目无法将根部伸展开,造成植物长势不好,树形偏瘦。
7.贵州大学新校区环境评价
7.1新校区绿地系统基本满足设计对环境的要求,对周围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
7.2新校区绿地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达到为新校区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
同时,由于树木植株较小没有想成良好的树荫通廊,对降低空气温度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7.3新校区绿地系统由于是人工系统,对外界的依赖比较大;尚未形成独立的生态体系。
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差。
7.4新校区绿地人为破坏比较严重,部分区域草坪被踩死等现象存在。
8.建议
8.1增加新校区植物养护力度,对新校区的土地性质进行改良。
8.2将绿地系统与人流进行适度分析,以保护绿地系统。
8.3适度增加大型植株,已形成良好的树荫走廊。
8.4增加绿化面积,以降低建筑周边的温度,适宜学生居住以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生态风险评价,许俊丽,吕晓男,邓勋飞,任周桥,麻万诸,陈晓佳(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浙江金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