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概论试题总结

儿童发展概论试题总结
儿童发展概论试题总结

儿童发展概论试题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

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二、填空

1、婴儿的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

2、儿童发展研究设计包括:横向设计、纵向设计、交叉设计、跨文化研究设计。

3、儿童发展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文化比较法。

三、简答

1、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基础性(二)发展的递进性(三)发展的易感性

2、儿童发展分为几个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

3、皮亚杰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前运算智慧阶段、

具体运算智慧阶段、形式运算智慧阶段。

4、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二)既稳定又可变

(三)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5、儿童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遗传、发育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儿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环境决定了儿童发展实际能达到的水平。

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

1、遗传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2、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婴儿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加,而主要在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延伸。(√)

5、儿童大脑各区域的成熟顺序是由后往前分别进行的: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6、个体产前的发育过程按其发展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

7、影响产前发育的因素?

药物、疾病、辐射、营养、年龄、情绪及状态。

8、脑的反射活动:无条件是一种本能活动,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9、神经可塑性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脑结构(2)细胞层次(3)分子、基因机制。P52

★10、神经可塑性与早期经验的交互作用可塑性的影响因素——早期经验

★1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答: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大到小、从无意到有意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1、视觉适应包括暗适应与明适应。

2、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

最小维度。到2岁时,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扫视和追视能力发展也很快。

3、儿童的视敏度发展?2岁前是敏感期,4-5岁后趋于稳定

4、抚摸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判断选择)讲义P5

5、儿童听觉障碍有哪些?

答:第一,新生儿出生6-8星期时还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

第二,1岁左右不会学说话。

第三,难以掌握语词,尤其在复述的时候音准度差。

第四,经常发生中耳感染,头部或耳部受伤。第五,患有颚裂、唐氏综合征或其他缺陷。6、提倡母亲哺乳的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刺激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

第二,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

第四,促进消化,增加体重。

5、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

6、图形偏好的规律?图案>单色复杂>简单清晰>不清晰对比明显>缺乏对比

单元-整体(从认识图形的单元信息到整体上把握图形)

6、试探性啃咬:是幼儿经常看着某种物体,并进行触摸、啃咬、添尝的过程。

7、婴儿面孔偏好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偏好似乎是一个跨种系的现象,具有社会化的意义。

8、婴儿面孔偏好产生的原因?

第一,线性系统模型。第二,右脑优势模型。

9、儿童注意的发展对儿童成长有哪些特殊意义?(名解一、二)

答:(一)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

(二)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有功能性意义。有一系列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填空)

10、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

(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能力:是指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的能力。

(四)注意的转移能力:即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五)注意的广度:即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是也称注意范围。

★11、如何维持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呢?

答:第一,注意的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

第二,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的方式。

第三,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幼儿参与。

第四,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

第五,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注意的集中。

第六,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儿童的分心。

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名解

★1、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再认: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的刺激。

3、回忆: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

4、定向反射:是对新异刺激做出反应的倾向。

5、习惯化:刺激多次出现,定向反射就减少了。

6、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选择、判断)

★7、婴儿如何提取信息的两种方式:再认和回忆。(名解、填空)

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

回忆: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

8、婴儿记忆的特征?

答:(1)无意识记为主,不能为特定的目的而记忆。

(2)2岁以后,有意识记开始萌芽,无意识记进一步发展。

(3)存在记忆缺失情况——“婴儿失忆症”。

★9、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10、记忆策略:(复述)、(组织)、(精细加工)填空

11、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它具体指儿童关于记忆是什么,记忆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记忆的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元记忆(元认知知识)可分为关于人、任务、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

(自我监控与调节)填空

12、记忆容量:指在记忆过程中,可供心理过程使用的总的心理工作空间。

★★★13、如何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大题)

答:(一)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

(1)无意识记为主——具体、明确、引发兴趣

(2)对事件记忆发展较早,对图片、语词记忆晚——结合情境,故事化。

(3)容量有限——合理安排内容和速度

(4)记忆策略水平较低——适当教授记忆策略

(二)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

(1)记忆恢复现象——注意休息、留出空间和时间

(2)记忆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3)材料间的干扰——不要同时安排内容性质类似的材料

★14、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

一、名解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无意想象:是指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3、有意想象:是指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4、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5、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简答)

答:(一)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

(二)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

★幼儿再造想象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经验性、情境性、愿望性和拟人性。

(三)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

6、思维:是一种心理想象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特点: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等主要特征。

★7、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名解)

(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论述)

答: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相对具体性

(2)不可逆性(皮亚杰守恒实验)

(3)自我中心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9、儿童判断发展的主要特点?(论述、简答)

答:(1)判断形势逐渐间接化

e a

n d

A

l l t h i n

(2)判断内容逐渐深入(3)判断依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10、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简答)答:(1)理解个别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2)依靠具体形象理解——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3)简单、表面的理解——复杂、深刻的理解(4)自我中心的理解——比较客观的理解

11、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

程。

★12、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借助四方面的资源和技能(专业知识)(元认识)(游戏感)(社会支持)。

13元认知:指反应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

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检测)(自我调节)三方面。

第六章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名解1、

语音

语义

语法

语用

前言语阶段(第一阶段)单词句阶段

言语阶段(第二阶段)

双词句阶段

2、语义发展的机制(快速映射)(句法线索)(社会认知) 选择、填空

3、心理理论:是个体为了解释和预测行为而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4、快速映射:在单独的一次或几次接触中,幼儿就能够快速习得某个单词的全部或部分意思。

5、汉语儿童句法的发展特点:(简答)

(一)句子长度不断增加

句子的长度被视为衡量儿童句法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句法结构复杂性不断提高

句法结构的发展是衡量儿童语言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指标。

☆6、语法发展的机制?

答:(一)环境因素

(1)前语言交流

(2)妈妈语

(3)对儿童语言的反馈

(二)认知因素

(三)生物因素

7、前言语交流:儿童已经习得一些交流技能,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变成了他们用来进行信息交流的重

要手段。

8、儿童的前言语交流体现出三大特点:填空

(交流的目的性)(交流的指代性)(交流的约定性)

9、言语阶段的发展表现在?

答:(一)能够发挥更多的语言功能。

皮亚杰根据观察吧儿童早期的语言功能分为

“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性语言”两大类。

“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我向”语言,是儿童自己给自己说话,其主要的功能不在于交际。

“社会化语言”才是一种“他向”语言,其目的是对听话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能够适应于交际对象。

(三)能够适应于交际情绪。

(四)能够保持同一话题。

10、儿童2岁以后语音发音特点?

答:(1)儿童的汉语发音是随年龄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

(2)在儿童的发音中,韵母正确率偏高

(3)儿童的语音发展受到方言的影响。

第七章情绪的发展

一、名解

1、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生理、表情和体验等多种成分。

2、知、情、意:在心理学研究中,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一起被称为个体三大心理活动过程。

3、儿童基本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惊奇、害怕、生气、伤心和厌恶等,是人类和其他物种普遍共有的。

4、害怕: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

5、陌生人焦虑:7-9个月后,婴儿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害怕。

6、害怕情绪功能:(1)保持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远离外界的危险。

(2)影响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

7、社会性情绪:在和人交往接触的社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具有社会交往的意义。

★★8、儿童社会化情绪主要分为(自我意识情绪)、(自我预期情绪)和(依恋性社会情绪)三类。

选择、简答、填空

9、移情:在儿童早期发展起来,是儿童观察他人情绪反应时体验到的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

★★★10、移情主要包括:认知和情感。

认知移情指个体从认知上洞察和理解他人情绪体验。

情感移情指个体从情感上体验他人的内部情绪。

移情是亲社会或利他行为的重要激发因素,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移情能力强的儿童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较多的助人和亲社会行为,并且具有较高的道德

移情在儿童2岁左右出现。(语言出现)

11、自我意识情绪:在社会情境中,个体根据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

情绪。

13、儿童根据(表情)(情景)(个体)等多种线索来推断情绪。

14、情绪自我调节: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使用策略,把自身情绪状态调节到合适的强度水平。

15、儿童情绪调节策略?

答:2岁幼儿已经能够使用积极活动策略、自我安慰、寻求他人安慰、被动行为、回避等情绪调节策略。

★16、社会性微笑: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社会性微笑。

第八章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名解

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

2、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

范,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能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

3、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二、

1、亲子关系特点?

答:生物性和交往性互动性依恋性

2、“猴子先生”实验证明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

3、儿童早期依恋的发展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互惠关系的形成期)

4、儿童依恋的测量方法:爱因斯沃斯“陌生情境技术”,可用于测量1-2岁儿童的依恋水平。

类型: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B型:安全型依恋C型:焦虑-反抗型(或拒绝型依恋)

★5、影响早期同伴接纳性的因素?(简答、填空)

答:(一)面部的吸引力(二)身体特征(三)出生顺序

6、同伴关系的性质主要是(平等)和(互惠)。

7、同伴关系的发展和社会适应功能主要有:

(一)同伴关系是满足团体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二)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基础

8、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客观中心阶段)(第二阶段——简单交往阶段)

(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填空

★★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熟练到熟练

9、早期同伴关系的测量:1.观察法

2.社会(社交)测量技术(1)同伴提名法(2)同伴评定法

10、早期同伴关系的类型及特征?论述、填空P198

答:(1)受欢迎的儿童(2)被拒斥的儿童(3)被忽视的儿童

(4)一般的儿童(5)矛盾的儿童

11、师生关系:是指师幼在教育教学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12、师幼关系的特点: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

★★★ 13、师幼关系的价值?大题

答:(1)对儿童的学习和幼儿园的适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15、影响师幼和谐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大题

答:(一)儿童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

(二)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

(三)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也影响师幼和谐关系

(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和谐关系也产生重要影响

(五)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六)文化性因素的影响

16、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生物性性别的不同而产生的品质特征,包括性别

概念、性别角色知识、性别行为模式等三方面。

★★17、性别角色知识:是指个体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认识。

18、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因素?

答:(一)生物学因素——性激素、大脑功能的单侧化等

(二)环境因素——父母以及教师等的刻板印象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名解

1、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精神面貌。

2、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4、0——3岁儿童的气质类型

(1)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2)抑制性——非抑制型

★★5、气质的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1)遗传特征(2)环境特征(3)人种和文化特征(大题)

★★6、儿童性格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学前期第二阶段学龄初期和中期

第三阶段是从学龄晚期开始,是儿童性格的完成期

7、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成分子理论、第二部分是经验子理论、第三部分是环境

子理论。

8、儿童智力的发展趋势(1)从出生到入学前,发展迅速(0-6岁)

(2)儿童智力结构随年龄而变化,

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抽象化。

9、自我: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

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10、自我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分离感、二是稳定的统一感

★★★11、自我是由知、情、意组成(填空、简答、选择)

自我认识(认知):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概念)

自我体验(情感):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自尊)

自我调控(抑制):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2、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

★★★13、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社会互动

(2)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3)传统价值和信念

14、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

(1)文化

(2)父母教养方式

(3)同伴关系

(4)儿童自身原因

★15、2岁以前儿童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顺从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名解

★1、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据以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调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成分。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和判断。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

道德的上述三种成分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关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道德的完整结

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概言之,道德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必要条件,对道德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道德行为则是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和依据。

3、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

答:(一)发展趋势的循序性和统一性

(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三)发展切入点的多端性

4、皮亚杰对偶故事(1)前道德阶段(2)他律道德阶段(3)自律道德阶段

5、柯而伯格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

6、道德判断: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

7、在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判断)

8、皮亚杰研究结果:从一般发展趋势上看,儿童总是从注重后果过度到注重动机。

★9、道德判断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1)个体的认知发展状况(2)亲子交往互动(3)同伴交往

10、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11、班杜拉认为,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观察榜样。(判断、选择)

12、六种宝宝攻击行为原因?

答:(1)不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2)挫折感(3)怕被别人冷落

(4)父母的影响(5)受电视节目的影响(6)打抱不平

13、给家长的建议,孩子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答:(1)采用恰当的处罚方式(2)教宝宝正确地宣泄情绪(3)让宝宝学会换位思考。

(4)让宝宝主动思考攻击后的后果。(5)教宝宝学会自我保护(6)训练宝宝的语言技巧

(7)适时地奖励宝宝(8)不能忽视宝宝偶然攻击行为(9)加强与宝宝心灵的沟通(10)扩展宝宝的交际圈(11)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十一章儿童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1、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强调从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来理解生理心理现象的发展,答:行为——心理——脑的交互作用。

2、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1)儿童脑内神经突触生长呈倒U形趋势

(2)儿童神经发展的机能存在关键期

(3)神经的各种功能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4)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将神经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命题。

(5)对人的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提出“多功能系统理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如何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教学总结

如何做好培训效果评估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当中,培训算是一大块。所有的企业都谈培训,都开始关心、注重培训。培训是有了,那么培训后呢?培训后的效果如何?很多时候企业都认为不错,可同样一个错误还是在反复的出现。那么如何才能评定一个培训的最终效果。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为组织创造价值,而且可以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更有助于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和调整。培训的重要性已是无容置疑,但培训的效果如何?很多企业的培训是“虎头蛇尾”,只重视培训前的过程,忽视培训的真正效果和实效性。因此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包括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指改进培训过程的评估,即如何使计划更理想的信息。获得定性数据如对培训计划的看法,信任,和感觉。 事前评估有助于保证 (1)培训计划组织合理且运行顺利 (2)受训者能够学习并对培训计划满意。 事后评估指用以衡量受训者参加培训计划后的改变程度的评估。即,受训者掌握了培训目标中确定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或是其他成果了吗?事后评估还包括对公司从计划中获取的货币收益(也称作投资回报)的测量。事后评估通常应用测试,行为打分,或绩效的客观评价标准如销售额,事故发生次数或开发专利项目来评价。通过对事前和事后评估的描述,你可能已经清楚了为什么要对一项培训计划进行评估: 1、明确计划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判断计划是否符合学习目的的需求,学习环境的质况,量状及培训在工作中是否发生了转换。 2、计划的内容,组织并管理日程安排,场地,培训者及使用的材料,看看它们是否有于学助习和培训内容在工作中的应用。 3、明确哪些受训人员从计划中获益最多,哪些人获益最少。 4、通过了解参与者是否愿向他人推荐该项计划,为何要参与计划,及对计划的满意度。 5、集有助于推销计划的信息,从而明确计划的成本和收益。 6、进行培训与不进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如,重新设计工作或更优的雇员甄选系统)。 7、对不同培训计划的成本和收益作一比较,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计划。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标准框架层次标准重点 (1)反应受训者满意 (2)学习获取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 (3)行为工作中行为的改进 (4)结果受训者获得的经营结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对有效性进行评估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了,方向才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本质就在于强调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学习。从成本/效益的观点而言,组织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必须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上回收,因此,绩效评估、培训设计、发展及实施等,都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为目的。从而员工的学习结果、所学知识的转移和运用、工作绩效的确认等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开发,即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影响着组织成本/效益的正确估算,所以,确认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评估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措施。 所谓的培训效果评估就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筛选、采用、或修改培训计划等决策判断的基础。人力资源开发中培训效果评估的目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消防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消防安全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我公司于2012年4月25日—4月28日,分四批在港区消防中队对全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此次培训,共培训97人,有8人因公司基建繁忙请假,出勤率占%。此次培训,涉及部门有:生产部、设备部、环境安全部、质量控制部、采购部、物流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和总务部、总经理办公室。涉及人员有: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班长、DCS主操、专员和一线员工。参与培训的人员面广、量多。 一、本次培训主要内容: 1.消防基本知识 消防法律法规 火灾基本常识、灭火基本方法 初起火灾扑救方法 逃生与自救 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2.火灾案例讲解分析 3.现场参观学习 参观消防中队现有消防设施、了解消防车辆等使用情况 现场学习消防队员日常训练 4.实践操作培训(教员现场示范、员工亲手操作) 灭火器的使用 消火栓的使用 消防水带连接 模拟火灾扑救 徒手救人方法 二、培训效果评价 本次培训的老师是聘请港区消防中队的队长,他是一位理论基础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官。通过培训使我司员工的理论知识有所提高,对安全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图文课件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使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一目了然,加深了他们的印象,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从实际效果看,消防安全培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新入公司的员工,很多新员工都从学校进工厂,体检合格后都急于上班,对安全意识比较单薄,通过此次学习和案例分析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实践操作技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理念。 三、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我公司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培训有待完善和补充。 2、员工在灭火演练中不够严肃,缺少默契的配合。 3、培养广大员工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实际操作的尽量安排到现场进行培训学习。 4、提高出勤率,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四、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员工培训中,安全部将本着为公司负责、为员工服务的态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改变单一的培训理念和教学方式,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将进行整改: 合理调整时间,尽量让所有员工都有时间参与培训。 平时加强员工的演练,增加相互间的配合。 制作更详细的培训方案,做到精益求精。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班组安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一、课程实施背景 (一)培训项目说明 1.培训项目设计说明 结合公司1号文件要求,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为此人力资源部组织此次《班组安全管理培训》。 2.培训主题:班组安全管理培训 3.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实操演练 4.授课讲师:王老师 5.参训学员:各车间班组长及安全员 6.学员人数:104人 7.培训时间:2018年3月12日-13日 8.培训地点:二层教室 (二)培训前期调研 培训前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保证调研的效果,本次培训需求调查采用电话访谈形式进行调研。调研总结如下: 1.希望加强一线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 2.事故应急处理方法需要普及; 3.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员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1.资料收集 (1)课前调研 培训前,采用电话调研的形式,以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安技部和车间负责人对象,以培训目标为前提,围绕培训的内容与现状,结合学员的工作实际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反馈信息,对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2)培训反馈表 在培训结束后,现场发放培训反馈表,由参加培训的填写进行抽样调查,对本次培训进行评估。 (3)培训期间学员及讲师反馈的信息 在培训期间与学员进行交流,收集培训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培训讲师对学员的要求,将意见综合分析,及时向讲师反馈,共同将培训做得更加完善。 2.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反馈表的整理与分析 全部反馈表回收后,对反馈表进行审核整理,并对审核表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查,复查率达到100%,以证实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和分析 在对反馈表的信息进行分析时,重点结合几方面的信息来进行总结:学员反映的信息、讲师的反馈、调研时以及培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1).

全真模拟演练(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 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 D.班杜拉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 D.生理成熟 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 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 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B.无声的思维 C.计划性思维D.动作性思维 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B.强化C,增强D.守恒, 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华生 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 A.暴增B。退化C.升华D.转化 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 A.本我B.自我C。升华D。超我 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 A.盲点作用B.合理化作用 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 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 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 A.挫败感B.进步感C.勤奋感D。自卑感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阶段B。无意识阶段 C.感知一运动阶段 D.认知阶段 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 A,表象和运算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观经验 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 A.科技研究B.历史研究 C。人类遗传研究D.人类生理研究 16.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 C.心理机能的范围 D.心理机能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报告.doc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NO:01 培训名称/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消防知识、职业卫生 健康知识应急基础知识、风险分级管控和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等。 培训时间 2017年2月13-18 日6天 (每天4课时总计 24课时) 培训效果反馈调查形 式□考试√□调查□问卷√□座谈□工作演练√□问询□其它: 培训项目效果反馈调 查结果 □好√较好□一般□差 培训效果评价分析: 1.本次培训针对于我站个岗位员工共16人,(56人次,参加培训的),共24学时。 2.培训内容符合我站本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3.培训内容有所扩展,培训方式较以往有所改变而且灵活,受训人员齐全。 4.培训过程中,建议延长受训人员与培训老师间的活动时间,或增加互动交流。 5.本次培训新员工感受较深,特别是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损害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认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任何岗位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所以,大家在止防各种危害危险、安全事故时,安全放在了首位,预防在前。 6.建议将受训人员分成小组分批培训,既不影响工作,又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培训老师签字: 2014年7月 9日评审人或负责人签字: 2014年7月 9日

XX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日期XXXX年XXXX月XXXX日

目录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二、投资方简介 三、目标公司简介 第二节拟投资行业及市场概况 第三节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二、目标公司市场分析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第四节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 第五节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营收入估算 二、经营总成本估算 三、经营利润与财务评价 第六节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市场风险及对策 二、技术风险及对策 三、财务风险及对策 …… 第七节投资方案 一、收购定价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二、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解释受到洛克“白板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认为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华生将条件反射广泛运用于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

最新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2016年4月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题目:评估报告 部门:人力资源部 制作人: 精品文档

目录1、培训内容简介 (1)2016年4月的各部门培训实施情况 (2)培训出勤统计 2、培训效果评估反馈统计 3、培训效果评估总结 4、建议 精品文档

2016年4月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一、培训内容简介 (一)、2016年4月份的职能部门培训实施概况 为了改善公司各级各类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使新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公司环境和氛围,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同时加强公司各级各类员工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增强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打造高绩效团队,减少工作失误,提升销售额,提高工作效率;且提升公司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储备相关人才,各职能部门在2016年4月计划进行4场培训,实际执行6场专业培训,培训完成率150%。 人力资源中心与财务中心均参加了一场外部培训,利用外部资源的学习,提高个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学习了外部资源的好经验和新理念。 同时,营销中心的培训已经由人力资源总监全程负责培训计划和评估总结,职能部门专业培训明细如下: 公司2016年4月份公司员工培训计划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培训方式授课形 式 课时 评估方 式 费用培训日期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训学员承办部门讲师备注 1 新劳动合同法问题与对 策学习 外训 PPT讲 授2小时 实际 操作 4月15日 14:00-17:00 外部人力资源中心 人力资源中 心 2 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媒体 图片 部门内训 PPT讲 授 2小时 日常 运用 0 4月25日13:30-15:30 会议室运营中心运营中心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