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试题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01(山东卷)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 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② C.③
D.④
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19
土壤
情境材料 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简单碳储量高
我国某地级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
墨西哥湾沿岸的马德雷湖 广东佛山的工业设计城 辽宁省抚顺市的城市发展 某文化广场的十二生肖石像 滇池流域人类活动与聚落发展
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和锋面的形成与移 动 西南山区M乡的地形,带动作用与发展 白浆化棕壤的影响及其改良
试卷评析
三、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突出创新思维 2023年高考试题充分利用图文信息载体及巧妙的问题设计,深化对获取解读地理
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有效鉴别学生的思 维品质和发展潜能。 四、优化必备知识考查,引领同向同行
必备知识是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基础性、 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以此引领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与高考改革同频共振。 五、重视试题情境设计,构建考查载体
2.分值分布
0.7 0.6 0.5 0.4 0.3 0.2 0.1
0 2020年
图表标题
2021年 自然地理
2022年 人文地理
2023年
从分值分布看,每年的 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考察比较均衡。 近三年自然地理比重波 动下降,人文地理比重 波动上升。
3.情境类型
近三年试卷
生活实践情境
2024年高考真题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 A. 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 松木→油烟→徽墨 C. 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 端石→端砚【答案】B 【解析】【详解】A .湖笔,以竹管为笔杆,以动物尾毫为笔头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 不符合题意; B .松木中的C C 单质,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符合题意;C .宣纸,以楮树皮原料,得到纸浆纤维,从而制作宣纸,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不符合题意;D .端砚以端石为原料经过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步骤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 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 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 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 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详解】A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故A 正确; B .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O 2反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作食品脱氧剂,故B 正确;的为C.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增加食物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味剂,故C正确;D.P2O5吸水后的产物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故选D。
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A. 的系统命名:2-甲基苯酚B. 3O分子的球棍模型:C. 激发态H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 p-pπ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答案】A【解析】【详解】A.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甲基与羟基相邻,系统命名为:2-甲基苯酚,故A正确;B.臭氧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22232−×+=,属于sp2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臭氧为V形分子,球棍模型为:,故B错误;C.K能层只有1个能级1s,不存在1p能级,故C错误;D.p-pπ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为:,故D错误;故选A。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贷款余额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银行尚未收回的各类贷款本金总额,反映银行的信贷规模。
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达17.86万亿元。
图是2018-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①绿色贷款余额增加使市场流动性出现了过剩②国有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③金融机构绿色贷款安全性、收益率逐年提高④企业绿色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年,山东省搭建黄河大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上网直播销售,以补贴优惠的方式促进品牌产品下乡,让一个个黄河大集“集”得更远、“聚”得更多。
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可以()①拓展农村市场边界,增强生产动力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增加商品供给③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融合④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制度成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山东某市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激活医疗数据资源,建立基于健康管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在村卫生室设置“智慧药柜”,村民可随时买到常用药品;组建影像、心电、检验、急救“一张网”,市人民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互联互通,实现分散检查、集中诊断、结果共享。
建设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能够()①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②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丰富社会保障形式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服务能力④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根据文本,作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解析: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坚定信念。
2.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何联系?答案解析:文中指出“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3. 作者认为如何培养“文化自信”?答案解析:作者认为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传播、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案解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觉醒、抗争,最终达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答案解析:作者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与他人的对话、内心独白等细节,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性格特点。
3.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小说的主题是探讨个人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自我救赎,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自我超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哪些具体措施?答案解析: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2. 如何理解文本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答案解析:“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有何联系?答案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023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答案详解

2023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Si-28 S-32 C1-35.5 K-39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 泰山墨玉B. 龙山黑陶C. 齐国刀币D. 淄博琉璃2. 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稀盐酸:配制3AlCl 溶液 B. 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 C. 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D.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 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 2CSB. 3NFC. 3SOD. 4SiF4.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 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 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5. 石墨与F 2在450℃反应,石墨层间插入F 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CF)x ,该物质仍具润滑性,其单层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石墨相比,(CF)x 导电性增强B. 与石墨相比,(CF)x 抗氧化性增强C. (CF)x 中C C -的键长比C F -短D. 1mol(CF)x 中含有2xmol 共价单键6. 鉴别浓度均为10.1mol L -⋅的2NaClO Ba(OH)、、()243Al SO 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 测定溶液pHB. 滴加酚酞试剂C. 滴加10.1mol L KI -⋅溶液D. 滴加饱和23Na CO 溶液7. 抗生素克拉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克拉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 存在顺反异构B. 含有5种官能团C. 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D. 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 反应8. 一定条件下,乙酸酐()32CH CO O ⎡⎤⎣⎦醇解反应()3332CH CO O ROH CH COOR CH COOH ⎡⎤+−−→+⎣⎦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 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山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A. 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 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 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 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2. 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A. 重构统治秩序B. 限制贵族特权C. 以德行教化民众D. 打破宗法血缘关系3.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
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A. 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 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 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4. 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 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 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 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5. 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 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 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 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 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6. 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
他强调的是()A. 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B. 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 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D. 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
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
2023年山东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

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答案】1.B 2.B【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A、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B、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C、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D、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故选B。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
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
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A.经济规模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D.人口职业构成【答案】3.A 4.C 5.B【解析】3.A、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
2024年1月山东高考英语听力试题(附听力原文及答案解析)

2024年1月山东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do?A.A computer technician.B.A hotel receptionist.C.A shop assistant.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At the grocer's.B.At the tailor's.C.At the cleaner's.3. How did the speakers come to Seattle?A.By plane.B.By car.C.By train.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have for dinner today?A.Fried rice.B.Noodles.C.Steak.5. How is Sophie feeling now?A.Confused.B.Worried.C.Disappointed.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before noon?A.Post a letter.B.Make a card.C.Write an email.7. Whose birthday is it?A.Richard's.B.Sarah's.C.Vera's.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二:命题特点
◆四不变
◇考查内容: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变。 ◇呈现方式:“三新” (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变 。 ◇考查方式:能力立意、阶段特征的考查不变。 ◇切入角度: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
触 目
惊 心
◆四变
◇由单纯的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 ◇由单纯的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 ◇由单纯的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 ◇命题设计所依据的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 据的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托的教材渐行渐远。
——黄牧航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
◆ 含义:文明史观亦称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 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 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主要内容有:
从横向看,包括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 )、政治 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 到科学、解放 );
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
——兼谈高三历史复习备考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
评析一:各方评说
官方: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
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合;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
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
教师: 步子迈的过大;专业色彩、史学色彩浓厚 。 学生: 不适应,难!!!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 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
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 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 从文明史角度备考: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 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 ◇突破一个难点:政治文明史。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辐 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 ◇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
◆及时性:反馈不及时
◆实效性:一对了之 ◇讲“审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 ◇讲“误区” ◇讲“拓展” ◇讲“规范”
高三教学之怪现状
我们的高三教学,复习课成为新授课的翻版,教辅代替了教材,孰不知这样做我们 就成一个简单的“复制者”,而非深刻的“建构者”。
我们的高三教学,挖掘时间成为保证教学进度的唯一法宝,孰不知在所有的教学 时间中只是重复着一件意义有限的事情,就是机械训练;
1.课示要求,考点须知; 2.典型真题; 3.知识体系(阶段特征、发展线索、重要结论); 4.考点剖析(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分级); 5.史学理论(观点); 6.重难点突破; 7.综合训练,问题反馈等。
反思二:课堂教学
◆ 教学目标狭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用“一维” 来解读内容标准。
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
◇文明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
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 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化含义: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 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
◆ 复习内容既宽泛又狭窄 : 结论决定史实就宽泛——融合三 种版本教材相关内容;无限制扩展知识的外延。史实决定结论 就狭窄——仅仅满足内容标准之要求。 ◆ 时间分配倒置化:教师讲解占得多,学生自主利用的少。 ◆ 课堂训练形式化:课堂练习=选择题训练;主观题放在课 后,不了了之。
反思三: 检测反馈
◆针对性:时间安排、题目来源
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法制化。 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衣食住行现代化。
△2010~2011高三历史复习方略
方略一:正确把握考纲、课标与教材三者之间所关系
◆考纲(说明)——教育部(省市)制定;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教科书 ——课标的具体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 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
我们的高三教学,题海战术成了最能让师生获得心灵安慰的灵丹妙药,孰不知即 使做过一万道题,还有第一万零一道没做过的题等在那里;
高考题不是难吗?那就从各种资料上找来种种偏、难、怪题,却从不思考这些题 偏得有依据吗?难得有道理吗?做起来有价值吗?
高考题不是深吗?那么就一轮复习加二轮复习加三轮复习,反反复复,就是要不 断地告诉学生:“你还有不懂的、不会的。”孰知失去自信恰恰是学生在高考时最大 的心理障碍。
◆认 识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 ;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 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 但是,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方略二:准确把握课标、说明对备考的指导作用
◆考什么——具体的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 ) ◆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课标”之“内容标准”) ? ◆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说明”之“题型示例 ”)
方略三:认真分析、研究考题对备考的指导作用
试题呈现形式、考点分布
方略四:切实加强新史观的教学
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 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 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 ”
◆启示
把握高考命题的“不变” ,
作为高考复习的基础。
分析高考命题的“变”, 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 高三历史复习方略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反思一:一轮复习课的模式
◆授课单位:单元复习/单课复习 ◆授课方式:专题复习/通史复习 ◆课 型:新授课翻版型/教辅依赖型/学案导学型
导学案编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