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301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01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30101工作面是3#煤层工作面一个工作面,是继基建矿井进入生产面。
地形与地貌:本区处于山西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地面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形成中高山地貌,地面标高为1095——1270,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内沟众多,基本裸露,树林植被茂盛。
二、工作面位置:1、30101工作面地面位于工业广场西南300米,西部是长青村居住区,井下位于皮带运输巷以南,30101工作面东部为采空区,西部为实体,南边也是采空区。
2、工作面走向长740米,倾斜长160米,总面积118400m²。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回采对地面无影响。
三、煤层赋存情况:该面所采煤层为3#煤赋存于二迭率三西组地层中下部,为陆相湖泊型沉积,煤层厚度稳定,工作面煤层厚度在4.8米左右,可采指数Km=1。
地质构造:该面整体是一个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2—8度,平均6度,但是工作面局部风、运两巷个别地方坡度起伏较大。
五、水文地质情况:该面是第一个综采面,在掘进过程中,局部淋水较大,30101再回采时有较大的涌水,预计一般涌水量在20—40m³/h,最大涌水量为30 m³/h。
六、开采技术条件:1、3#煤层顶板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为一层相易跨落得薄层岩石,常随采随落,厚度不大仅几厘米到数十厘米,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
直接顶:位于伪顶之上,较易垮落的一层或几层岩石组成,经常是采出煤后自行跨落,厚度一般为数米,岩性长为砂岩、泥岩、碳岩等。
基本顶:一半是直接顶之上,为不易跨落的坚硬岩层,通常在煤采出较长时间内不跨落,往往是发生大面积的缓慢沉降,厚度较大,岩性多为砂岩等。
地板:地板可分为直接底、基本地两种。
直接底:直接地位于煤层之下,通常是当初的沼泽地生长的土壤,其中往往会有植物被石化,所以又称为根土岩,厚度一般不大,仅数十厘米,多为泥层。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评审专家组2015年4月25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明山煤业)为了查明一采区内煤层赋存情况,合理选择采煤机型号,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进行了补充勘探,于2015年1月编制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四明山煤业有限公司一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主体企业晋能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专家组名单附后)对报告进行了审查,于2015年3月12日在太原召开了评审会议,会后编制单位按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于2015年4月20日将修改稿送专家组,经有关专家复核后,形成评审意见如下:一、勘探区概况(一)位置及矿井开发四明山煤业井田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北诗村北,行政区划分属高平市建宁乡和北诗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03′38″~113°05′46″,北纬35°46′14″~35°50′09″。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06月11日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796),批准开采3~15号煤层,井田面积18.6628km2。
生产规模1.20Mt/a。
批准开采标高+1080m至+780m。
一采区位于井田南部大巷以南。
一采区北邻已关闭的山西高平百花山煤业有限公司(开采3号煤层),西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其他边界外没有相邻煤矿。
四明山煤业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设计两个水平进行开采。
+890m水平布置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开采9号煤层,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852m水平布置四采区、五采区、六采区和七采区开采15号煤层。
矿井处于基建阶段,完成了主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井下主副水仓、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等一期工程,完成了集中胶带大巷、总回风大巷等工程,形成了矿井的通风系统。
老花山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老花山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 前言老花山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境内,是一座已经运营多年的煤矿。
为了更好地了解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情况,对矿区的地下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老花山煤矿水文地质概述2.矿区内的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3.矿区内地下水的水质状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情况,进一步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概述老花山煤矿所处地区属于渭河流域,是以黑色火山岩为主的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主要为页岩、泥岩和頁岩砂岩,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泥岩和頁岩砂岩之间。
本次调查共设置了15个观测点,其中共钻取了8口水井和4个综合观测点,通过分析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区内的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 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矿区内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泥岩与页岩之间,经过分析,我们将矿区内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归为以下几种类型:3.1 裂隙型地下水裂隙型地下水是矿区内普遍存在的水文地质类型。
这种类型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岩石的裂隙、节理中,储存量较小,但十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调查,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老花山煤矿矿井场和厂房附近,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控制。
3.2 隔水层式地下水隔水层式地下水的形成是由于岩石中存在大面积的不透水层。
这种类型的地下水主要指围岩中的岩层水或自生水。
研究表明,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老花山煤矿矿区西南部,隔水层较好,储量较大,有利于生产和采矿。
3.3 渗流型地下水渗流型地下水是指矿区内由于地下渗流条件形成的地下水。
由于煤矿采矿的扰动作用,该类型地下水由于流速和流量的变化较大,导致水质变化比较剧烈。
该类型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3.4 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是位于地下较深处的地下水,水质相对较为稳定,但储量较小。
经调查发现,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老花山煤矿矿区的中心点,由于储量较小,暂未对矿井的生产产生影响。
山西高平科兴南阳煤业3209综放工作面探放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山西高平科兴南阳煤业3209综放工作面探放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209综放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南部,工作面切眼长度为150米,顺槽倾斜长度1900米。
工作面南邻已回采的3210综放工作面,北面为实体煤,东面与二采区运输、回风巷相接,西面为井田边界。
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严防透水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措施,望施工队严格遵照执行。
一、本工作面探放水组织机构队长:焦宁成员:贾志勇邵卫东曹志义刘振国乔志国李文贵邵茂增李高翼等二、工作面探水设计1、水源分析:(1)由于工作面煤层埋藏较深,不受地表水的影响。
(2)由于本工作面南邻已回采的3210工作面,3210工作面回采后顶板大面积垮落,顶板水渗入采空区,造成采空区积水,但本工作面回风顺槽及瓦斯尾巷掘进时严格执行了探放水制度,未发现异常,并留设了足够的防隔水煤柱,对本工作面回采没有威胁。
(3)工作面主要以褶曲构造为主,两顺槽掘进时未发现有较大断层,故各含水层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没有水力联系。
局部地段因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应严格进行探放水,防止突然涌水。
2、探水超前距离和探水钻孔布置;本工作面探水孔沿3209运输顺槽巷道南帮布置,沿方位角180钻孔,钻孔倾角保持上仰1,井下现场实际操作中基本与煤层底板平行,钻孔水平间距为10米,所有钻孔高度距离巷道底板1.71.8米,工作面切眼长度为150米,钻孔设计长度均为130米(剩余20米在回风顺槽掘进时的南帮探水眼范围内,未发现异常),钻孔时由西向东逐个进行,工作面前方必须保持60米超前距离(示意图附后)。
三、探水前准备工作1、掌握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估计足积水或含水层水源范围和水压情况,做好充足的放水和撤离准备。
2、检查探水地点的巷道支护情况,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
3、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
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4、准备足够的堵水和放水材料:海带、木楔、水泥锚固剂、与钻孔配套的放水阀门、木板、砖、水泥、河沙、木棒等。
防治水资料

1502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措施山西高平科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审批意见矿方会审意见:1、严格按照本设计规定施工,一定要保证探放水工程质量。
2、加强现场管理,保证不出现透水事故。
3、各级跟班干部要严格监督,当班队长要亲临现场指挥,每次探放水时要对工作地点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工作安全。
汇签签名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队长防治水副总工通风科长调度主任技术科长质检科长安监科长机电科长回采队长探水负责人山西高平科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502回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措施为了进一步严格执行煤矿水害防治规定,切实加强防治水工作,提高水害防治能力,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真正落实“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根据晋市煤局安字 [2010]308号文件精神,现特对1502回采工作面防探水工作进行专项设计,并制定安全措施如下:一、该掘进工作面的水患基本情况根据我矿水文地质报告,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无重大水患威胁。
工作面的水患主要来自K2灰岩溶岩裂隙水、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
该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号煤层采空区距离15号煤层较远,15号煤层采煤后采空冒落带高度较低,行不成对采煤工作面的威胁。
水患主要来自1501、1500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威胁以及K2灰岩溶岩裂隙水威胁。
队组需在进回风巷道低洼处配备水泵,有水时进行排水至运输大巷水沟。
二、探放水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井下探水技术规范3、《煤矿防治水规定》4、晋市煤局安字 [2010]308号三、探放水领导机构组长:(矿长)副组长:(党总支书记)(安全矿长)探放水技术指导:(技术科长)探放水组成员:回采工作面专职探放水人员探放水检查验收人员:跟班矿长探放水瓦斯检查人员:采区瓦斯员三、探放水工作要求1、成立由探水队长负责的专门的工作面防探水组,实行采(掘)探分离制度,即采掘作业队伍和探放水队伍分开设置。
北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北三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况(一)采区位臵及范围北三采区位于井田北部,东以河南省界和北二采区相邻,西以F2断层为界,南至北二采区,北至河南省界,采区走向长约1612-2250m、倾斜宽1363-1995m,总面积约3.47km2,本区共有煤层3、5、6、7、8、10煤计6层,3、5煤平均煤厚仅0.3-0.5米,为不可采煤层;10煤受岩浆岩侵蚀较为严重,变质为天然焦,形成孤立块段,不能形成采面。
6、7、8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二)地面情况北三采区对应地表范围内:地表地势平坦,标高27.2m~34.2m,有季节性水沟,地面村庄有张大庄、罗庄、刘吉庄、郑庄、双庄五个自然村庄,这些村庄分布采采区的四周,目前均未搬迁。
另有多条村级砂石公路、高压线,其它为农田、沟渠、池塘等。
预计回采将对此有重大影响。
(三)已有勘探情况1、地面物探地面物探采用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探测。
2003年1月20日~3月10日,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物探一公司在卧龙湖地区进行地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二维控制范围:北部以第1-2勘探线为界,南部以第5勘探线为界,西起F2边界断层,东至F7边界断层,东西长约4km,南北宽约3km,勘探面积约12km2和对第6-8勘探线之间10煤层的赋存情况进行初步控制,勘探面积约为4km2,完成二维测线测长50.44km、生产物理点2611个。
三维控制范围:北起第3勘探线,南至第5勘探线,西起F2断层,东至F7断层,施工面积为11.52 km2,有效覆盖面积为10.12 km2,满覆盖面积为7.80 km2,物理点5884个。
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探测覆盖整个北三采区,对采区内的煤层形态和地质构造和岩浆岩侵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钻孔控制情况本采区范围内共施工地面钻孔15个,钻孔密度为4.3个/km2,达到了二类二型偏复杂矿井要求的钻孔密度,其中:勘探阶段钻孔4个,精查阶段施工钻孔11个。
从钻孔级别上划分:甲级孔13个,乙级孔2个,采区内的勘探线6条,勘探线间距在370m左右,达到了高级储量所要求的间距。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工作面概况:1603工作面北临1601工作面(已采),南临1605工作面(待布置),东为井田边界,西为2602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600m,倾斜长度120米。
1、地质构造及煤层(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上二叠统宣威组(P2xn)、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
现按地层由老至新的层序描述如下: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黑色或绿色具杏仁状构造的晶质玄武岩,致密坚硬,节理发育,中间夹有紫色、黄色或白灰色的凝灰岩,偶夹有含植物化石的黑色泥岩、炭质页岩和煤线。
顶部为紫红色或黄白色层状凝灰岩,颗粒极细,成分不易辩认。
本组厚220-260m。
该地层分布在矿区外的南部地带。
上二叠统宣威组(P2xn):本组为主要的含煤地层,总厚度200-260m,平均240m。
按岩性、聚煤情况和动植物化石的分布,可分为下、中、上三段。
分布在矿区南部。
下段(P2xn1):平均厚度110m。
多为不厚的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组成。
近底部夹有6-23m厚的二次喷发玄武岩。
本组只有一层可采煤层(C101b)。
产植物化石多而完整,主要有大羽羊齿。
中段(P2xn2):平均厚度50m。
主要由灰色粘土质砂岩、深灰色泥岩和富含鲕状菱铁质结核的粘土岩组成。
含煤6-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2层,煤层编号为C407、C409。
砂岩中产植物化石,主要有大羽羊齿。
上段(P2xn3):平均厚度80m。
主要由黑灰色钙质粉砂岩、泥岩、灰色细砂岩和褐灰色粘土岩组成。
这些岩石作有规律更迭,粒度韵律十分明显,在泥岩和粉砂岩中夹有薄层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
含煤十余层,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4层,煤层编号分别为C504、C601、C603、C605,煤层顶板产大量动物化石,主要为腕足类、菊石等,在薄层泥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产莛科化石,砂岩中还产植物化石。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组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一、工作目地及任务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系北诗镇镇办煤矿,该矿始建于年,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万吨年,主采号煤.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四年十二月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地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地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井田位置及交通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位于高平市东约处北诗镇秦家庄北,该矿南接山岭山矿,北东接百花山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据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山西省地质矿产局颁发地采矿许可证字【】,批准开采号煤层,井田面积为,井田范围由以下来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号坐标坐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该煤矿主井为斜井,风井为立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坐标坐标主井风井井田交通较为便利,有简易公路向北约与曲辉路相接.三、工作概况本次工作自年月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及说明书编写,月日完成最终成果.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填图比例尺为,地形图由甲方提供,填图内容包括:地层划分与分布,地表洪水位线、民井、泉水等调查.共划分出、和三个填图单元,完成填图面积,其中井田内填图面积;调查生产矿井个,主要调查其位置、标高、涌(出)水量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终成图工作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计算机成图中心完成.四、井田地质(一)、地形地貌井田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呈东北部高西南低之势,相对高差,沟谷发育.(二)、地层及构造、地层井田东北部山上出露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结合地表及区域资料,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⑴、奥陶系中统峰峰组()本组为一套浅海相化学碳酸盐沉积地层,其岩性为灰——深灰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组成,为煤系地层之基底,井田内未出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地铁铝岩段,岩性为灰色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组成,厚约,具鲕状结构,有滑感,底部常富集成窝子状“山西式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本井田未出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⑶、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本区内主要地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厚,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该组发育层石灰岩,以、、、较稳定,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号,可采煤层为号,号为局部可采煤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底部以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根据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一段():(砂岩底——灰岩底).主要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煤组成,厚,上部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段()(灰岩底——灰岩顶).主要由砂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厚,含不可采煤层、、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段()(灰岩顶——砂岩底).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厚,煤层有、、号,其中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组地层井田内未出露.⑷、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是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黄色砂岩、黄灰色砂质泥岩、灰色泥岩及煤层组成,上部为灰色、灰黄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互层,局部夹有二层不可采煤层,中部为黄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号可采煤层,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有时变为黄灰色细砂岩夹黄铁矿层及灰黑色泥岩.本组厚度,平均厚度,底界以砂岩及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井田内未出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⑸、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砂质页岩组成,底部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分选差,泥质胶结,中部以灰绿色,黄绿色砂岩为主,间夹砂质泥岩,顶部为灰色、灰紫色及杂色铝土质泥岩,具铁锰质鲕新诗结构,即“桃花泥岩”,层位稳定,特征明显,为一良好标志层.本组平均厚度左右,底界以砂岩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在井田东部零星出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⑹、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主要岩性为杏黄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及黄色泥岩互层,其中夹不稳定地黄绿色砂岩,页理发育.底界以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在井田东部出露,井田出露厚度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⑺、第四系()为松散覆盖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厚,主要为浅红色粘土、灰黄色亚砂土夹砂砾石层组成.在井田西南大面积出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构造井田位于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东侧,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受区域构造影响本井田内发育一向斜,南偏东向,其轴部从井田东北部通过,该井田主要位于向斜西翼,两翼岩层产状较缓,倾角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概况本区属黄河流域丹河水系,井田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呈东北部高西南低之势,相对高差,沟谷发育.基岩沿东部山梁出露,沟谷及低洼平缓地带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这有利于地表水在沟谷中自然排泄.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无水井,也无泉水出露,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入渗补给,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井田内主要地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黄色亚砂土夹砂砾石层,在山坡地带大部分为透水不含水层,在沟谷附近富水性较好.本含水岩组水位埋深浅,大气降水为其主要地补给来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及岩性地影响变化较大.基岩仅在矿区东部沿山梁出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之间地垂向渗透补给以及同一含水层沿地层倾向地横向补给,以泉点形式或向号煤矿坑排泄.地下水地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号煤疏排矿坑水地影响下,主要以潜水形式赋存,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其富水性主要决定于风化裂隙地发育程度.本含水岩组富水性差异性较大,大气降水为其主要地补给来源.据调查生产矿井资料,风化带涌水量为小于,矿坑涌水量为,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水源为侧向补给,煤层水流方向为西南方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及灰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埋藏较浅,含水层以、、、等几层灰岩为主,呈层分布且被泥岩隔水层分隔,相互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受岩石完整程度、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补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故不同地层富水性相差较大.含水层一般接受上部含水层及号煤矿坑水地越流渗透补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含水岩组.该含水层埋藏深度较大,主要含水岩性为厚层灰岩和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据邻近地区资料,本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低于号煤层底板标高(底板标高为),岩溶地下水尚不具备向号煤层底板充水地可能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井田内主要隔水层、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位于号煤层之下,平均厚度约,在正常情况下阻隔或减弱了号煤与奥灰水之间地水力联系.、石炭系、二叠系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该隔水层分布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其单层厚度差别较大,埋藏较深时在含水层之间起到较好地隔水作用,但在煤层开采后形成地导水裂隙带内地泥岩减弱或失去隔水性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主采煤层为号煤层,一般是以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地裂隙充水矿体,其含水层富水性弱.据本次调查资料:主井巷道处雨季有渗水,风化带砂岩裂隙渗水量小于;风井巷道处雨季有渗水,但水量不大;采掘工作面顶板干燥,底板有渗水,顶板有地地方潮湿,有地地方干燥.据本次调查资料:矿坑涌水量为.据邻近地区资料,本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在之间,远远低于号煤层底板标高(底板标高为),在没有其它导水构造沟通地情况下,岩溶地下水不具备向号煤层底板充水地条件.但随着采空区地增大,采空区范围将逐渐增大,采空区积水将成为矿井生产地隐患,故应注意对采空区积水地探明及疏通,避免突水事故地发生,总地来说,号煤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矿坑充水因素分析东山煤矿地主采煤层号煤层地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顶板砂岩,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据本次调查资料:主井和风井一般没有渗水,只是在雨季,局部有渗水,但水量较小;采掘工作面干燥,底板有渗水,顶板一般干燥,局部潮湿,总体上其涌水量都不大,对号煤层充水是微不足道地.但在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周围地岩石应力集中、释放而产生地导水裂隙有可能沟通上部几层砂岩,并导致号煤层顶板以上地层中形成冒落裂隙带,其冒落裂隙带高度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提供地“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号煤层埋深,平均厚度为,经计算采空冒落裂隙带最大高度为.因此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将导通号煤层以上各含水层之间地水力联系,采空区积水、风化带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均有可能被沟通并与号煤层采掘巷道发生水力联系,对号煤地安全开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号煤层矿坑充水主要来源为局部采空区地段及古采空区地段地号煤层以上各含水层,同时在该两个地段雨季大气降水也是号煤层矿坑充水主要来源之一.另外奥灰水水位标高远低于号煤层底板标高,不具备向号煤层充水地条件.综合起来,对矿坑充水地因素有以下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地影响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地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地情况下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地间接但重要地补给来源.矿坑涌水量受降水地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地动态变化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窑采空区积水对矿坑充水地影响随着井田范围内采空区面积加大,采空区如同“水仓”一样存蓄地下水,在由于种种原因煤层采掘巷道和老窑采空区积水沟通而产生水力联系,老窑采空区积水就会对采掘巷道构成威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井筒水对矿坑充水地影响井壁局部段有渗水现象,但渗水量不大,井筒充水对矿坑充水影响不大.、矿坑充水通道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来看,号煤层矿坑地充水通道主要为矿坑顶板之上地岩石裂隙、冒落导水裂隙带、井筒及开采扰动后地底板岩石裂隙,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大部分顶板干燥均没有渗水现象,底板渗水量不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奥灰水对矿坑充水地影响本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低于号煤层底板标高(底板标高为),号煤底板标高远高于奥灰水位,在没有其它导水构造沟通地情况下,不存在底板突水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矿坑涌水量由调查资料显示,现开采号煤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充水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及沿煤层巷道横向补给地地下水,矿坑涌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雨季大、旱季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结论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号煤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涌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雨季大、旱季小.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但由于各种涌水通道地存在,在雨季应该做好地表水地排放工作,巷道通过构造破坏区及老窑区时应做好前期调查、抽放工作,严防不良事故地发生.另外,在生产时应该注意煤层顶板地支护与管理工作,谨防由于号煤层开采形成冒落裂隙带导致上伏各含水岩层发生水力联系,对巷道系统产生涌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主要成果、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高平市北诗镇东山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目的及任务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系北诗镇南村村办煤矿,该矿始建于1991年,1992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千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60千吨/年,主采3号煤。
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OO四年十二月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的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二、井田位置及交通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南村西南,属高平市北诗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4′26″~113°04′10″;北纬35°48′09″~35°47′24″。
据198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11—20042,证字【1989】N41178,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44km2,井田范围由以下来4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6°带):点号X坐标Y坐标1 3965400.00 19687500.002 3964300.00 19687500.003 3964300.00 19687120.004 3965400.00 19687120.00该煤矿主井及风井均为立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X坐标Y坐标主井3965189.00 19687414.00风井3965146.20 19687428.00井田北距沁(水)——辉(县)公路仅4km,西距云泉乡4km,东距礼义镇2km,其间均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三、工作概况本次工作自2004年12月11~15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及说明书编写,12月17日完成最终成果。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填图比例尺为1:2000,地形图由甲方提供,填图内容包括:地层划分与分布,地表洪水位线、民井、泉水等调查。
共划分出Q、P2s和P1x 三个填图单元,完成填图面积0.91Km2,其中井田内填图面积0.519km2;调查生产矿井1个,民井3眼,主要调查其位置、标高、涌(出)水量等。
最终成图工作由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计算机成图中心完成。
四、井田地质(一)、地形地貌井田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最大相对高差135m。
(二)、地层及构造1、地层井田仅在南部出露有少量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现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将该区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⑴、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为一套浅海相化学碳酸盐沉积地层,其岩性为灰——深灰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组成,为煤系地层之基底,井田内未出露。
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铁铝岩段,岩性为灰色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组成,厚约8.10m,具鲕状结构,有滑感,底部常富集成窝子状“山西式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井田内未出露。
⑶、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内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厚90.2m,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
该组发育4~8层石灰岩,以K2、K3、K5、K6较稳定,含煤6~8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15号,可采煤层为15号,9号为局部可采煤层。
底部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沉积旋回及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一段(C3t1):(K1砂岩底——K2灰岩底)。
主要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煤组成,厚10.55m,上部15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
二段(C3t2)(K2灰岩底——K4灰岩顶)。
主要由砂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厚32.59m,含不可采煤层11、12号。
三段(C3t3)(K4灰岩顶——K7砂岩底)。
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厚47.06m,煤层有5、8、9号,其中9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
本组地层井田内未出露。
⑷、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是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黄色砂岩、黄灰色砂质泥岩、灰色泥岩及煤层组成,上部为灰色、灰黄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互层,局部夹有二层不可采煤层,中部为黄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3号可采煤层,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有时变为黄灰色细砂岩夹黄铁矿层及灰黑色泥岩。
本组厚度44.49m,底界以K7砂岩及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井田内未出露。
⑸、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砂质页岩组成,底部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分选差,泥质胶结,中部以灰绿色,黄绿色砂岩为主,间夹砂质泥岩,顶部为灰色、灰紫色及杂色铝土质泥岩,具铁锰质鲕新诗结构,即“桃花泥岩”,层位稳定,特征明显,为一良好标志层。
本组平均厚度53.65m左右,底界以K8砂岩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在井田南部少量出露。
⑹、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主要岩性为杏黄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及黄色泥岩互层,其中夹不稳定的黄绿色砂岩,页理发育。
底界以K9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在井田南部少量出露,其残留厚度约20m,⑺、第四系(Q)为松散覆盖层,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厚0~25.0m,主要为马兰组灰黄色亚砂土、离石组浅红色粘土、汾河组砂砾石组成。
2、构造井田位于太行山块隆西缘,晋获褶断带东侧,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北北东向。
井田内总体格架构造为一北东的向斜,两翼地层基本对称,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5~8°,南东翼地层倾向南东向倾角3~5°,在南部地层走向渐转为近东西向,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总体而言,井田内构造不复杂,开采时不受影响。
五、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概况本区属黄河流域丹河水系,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呈西高东低之势,最大相对高差135m,沟谷较为发育,沟谷及低洼平缓地带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这有利于地表水在沟谷中自然排泄。
井田内分布一常年性小河流,小河流自西北向东南向从井田东北角通过,水面宽度1.0~1.5m,水深0.1m(暴雨季节水深可达0.6m),据调查小河流断面流量为16.7L/s。
井田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本次调查河流断面和S01、S02民井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地层中,含水层为砂砾石及亚砂土孔隙含水层,S03民井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
(二)、井田内主要的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马兰组灰黄色亚砂土及汾河组砂砾石,在山坡地带大部分为透水不含水层,在沟谷及季节性河流一级阶地附近富水性较好。
本次调查民井中S01、S02沿井田内常年性小河流一级阶地分布,井深为3.8~4.2m,水位埋深为0.6~1.5m,含水层时代为Q,为当地村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
本含水岩组水位埋深浅,大气降水及小河流侧向补给为其主要的补给来源。
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含水层为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及岩性的影响变化较大。
基岩仅在矿区东部沿山梁出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之间的垂向渗透补给以及同一含水层沿地层倾向的横向补给。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3号煤疏排矿坑水的影响下,主要以潜水形式赋存,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其富水性主要决定于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
据本次调查资料,民井S03井深30m,水位埋深为8.5m,含水层时代为P1x,涌水量为 1.4L/s,为当地村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
本含水岩组富水性差异性较大,大气降水为其主要的补给来源。
据调查生产矿井资料,风化带涌水量为10m3/d,矿坑涌水量为45m3/d,季节性变化明显,主要水源为侧向补给,煤层水流方向由西北向东南。
3、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及灰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埋藏较浅,含水层以K2、K3、K4、K5等几层灰岩为主,呈层分布且被泥岩隔水层分隔,相互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受岩石完整程度、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补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故不同地层富水性相差较大。
含水层一般接受上部含水层及3号煤矿坑水的越流渗透补给。
4、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含水岩组。
该含水层埋藏深度较大,主要含水岩性为厚层灰岩和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
据邻近地区资料,本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599.5~642m低于3号煤层底板标高(底板标高为930~950m),岩溶地下水尚不具备向3号煤层底板充水的可能性。
(三)、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位于3号煤层之下,平均厚度约8.1m ,在正常情况下阻隔或减弱了3号煤奥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2、石炭系、二叠系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该隔水层分布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其单层厚度差别较大,埋藏较深时在含水层之间起到较好的隔水作用,但在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内的泥岩减弱或失去隔水性能。
(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一般是以顶板砂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的裂隙充水矿体,其含水层富水性弱。
据本次调查资料:主井巷道60m处有风华带砂岩裂隙水渗出,排水量为2.5m3/d,自60m处往下干燥没有渗水;风井巷道干燥;采掘工作面顶板一般没有水渗出,但井壁潮湿,底板有少量渗水。
据本次调查资料:矿坑涌水量为5~20m3/d。
据邻近地区资料,本区岩溶地下水位标高在599.5~642m之间,远远低于3号煤层底板标高(底板标高为930~950m),在没有其它导水构造沟通的情况下,岩溶地下水不具备向3号煤层底板充水的条件。
但随着采空区的增大,采空区范围将逐渐增大,采空区积水将成为矿井生产的隐患,故应注意对采空区积水的探明及疏通,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总的来说,3号煤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五)、矿坑充水因素分析南村煤矿的主采煤层3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顶板砂岩,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据本次调查资料:主井、风井井筒为潮湿或渗水,而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一般干燥,没有水渗出,总体上其涌水量都不大,对3号煤层充水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煤层开采后,由于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应力集中、释放而产生的导水裂隙有可能沟通上部几层砂岩,并导致3号煤层顶板以上地层中形成冒落裂隙带,其冒落裂隙带高度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提供的“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进行估算:3号煤层埋深57.3~58.5m,平均厚度为4.1m,经计算采空冒落裂隙带最大高度为62.85m。
因此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将导通3号煤层以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采空区积水、风化带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均有可能被沟通并与3号煤层采掘巷道发生水力联系,对3号煤的安全开采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