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答案: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详细分析如下: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到达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靠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期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靠外国,企图以此来到达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必须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经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此刻: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改革开放,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比较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及改革开放的比较洋务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明治维新: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下面对三者在四方面进行比较:一:主要社会矛盾洋务运动时期:清王朝的衰败开始加速,政治黑暗,国库空虚,财政连年赤字,封建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农民由于穷困和自然灾害的连年发生,也被迫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
二、领导者和根本目的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
他们主张借用“西法”,谋求清朝封建统治的“自强”和“自立”,即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定位: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推翻了幕府政府的明治天皇政府,他们采取全新的改革措施以抵御西方势力的压迫,他们完成了从封建制度向天皇制度的转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证。
定位:自上而下、反侵略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改革开放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
为了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4.改革与革命明治维新属于革命,洋务运动属于改革,而改革开放则算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并不推翻原有统治阶级的统治,而“只要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作一些让步”。
而革命通常伴随着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变化,一种制度企图推翻另一种社会制度,造成社会较大的变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变革内容洋务运动局限于军事、工业等几个方面,统治者关心的仍然是“坚船利炮”,殊不知即便军事发展起来,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中国的弊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4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讲解

第4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奉贤中学孙爱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洋务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李鸿章为线索展开洋务运动的讲述,使学生感悟到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个人的失败,是当时体制的问题。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与此同时,新的成份在潜滋暗长。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开展了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訢、文祥等满族亲贵;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员。
所有的代表人物始终未能与洋务运动相始终,唯有李鸿章例外。
李鸿章的后半生是洋务运动的缩影。
呈现图片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认识中年李鸿章。
出示史料1,让学生感受到梁启超是如何评价梁启超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
探究梁启超为什么如此盛赞李鸿章?李鸿章为何要创办洋务运动?图片1中年李鸿章史料1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出示史料2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分析洋务运动创办的原因史料2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
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
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不足限制。
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老师诵读史料2,重点突出其中划线的部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成法”、“古方”,让学生分析是否同意这种说法,须说明理由:生一数千年未有,洋枪洋炮,工业革命的产物。
考点19:概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及影响楼

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3.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4.领导者: 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
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
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 变法的背景:列中强华掀民起族瓜危分机中加国深的。狂潮,
光绪皇帝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束
缚,而有一番作为。而且在民族危机日趋 深重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上书所痛陈, 再不及时变法、国将不国的言词,深受震 动,于是,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 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
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 又称“百日维新”。
中南海瀛台,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1908年,含恨离世。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 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名人评史:柏杨评说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 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 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 漂亮的拳击手套,洋务运动就要弄那么一 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洋务运动简介200字

洋务运动简介200字
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主要目标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制度,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直到19世纪90年代末。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主要是晚清政府和一些知识分子。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进外国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改革军队、教育和政府机构,兴办近代工业和商业企业等。
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军队的现代化,提高了武器装备和战斗力。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现代学校,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
在工商业方面,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些现代工厂和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一方面,洋务运动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对于内地地区的影响有限。
另一方面,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主要是政府和知识分子,对于广大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善。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为后来的变革运动奠定了基础,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

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 统治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 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 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 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 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 “近代”的含义是 A.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B.受外商企业刺激 C.产生于近代 D.是半资本主义性质
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 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新 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 臣沈葆祯,受命开始筹办 南洋海防。南洋水师的军 舰主要来自江南制造局生 产的军舰,和借调的福建 船政军舰,后来又外购了 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 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清 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 成谋统领南洋军舰,南洋 水师初具规模。至甲午战 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 北洋水师。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 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 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是中国 近代化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集中表现。 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表面上,并没有 深入到制度层面。
⑤经营管理腐败
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 心 B.创办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 关系 D.西方列强破坏
2.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 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 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梳理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称为“洋务派”2、洋务运动的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洋务运动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创建近代军事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
2、创建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求富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和开平煤矿(1876);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3)和湖北织布局(1893)。
3、新式学校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
2、19世界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80年代,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评价洋务运动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统治阶级的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此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经济B 发展资本主义C 维护封建统治D 抵抗外国侵略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C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四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奕
訢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张之洞
名称
创办人
创办 时间
1861年
地点 安庆
经营 范围 仿制洋 枪洋炮
枪炮、 弹药、 轮船
地位 第一家 近代军 事企业 近代最 大的军 事企业
近代最大 的船舶修 造厂 规模仅次 于江南制 造总局
安庆军 曾国藩 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第4课:洋务运动
奕 訢
曾 国 藩
章李 鸿
棠左 宗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夷」 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 「夷」字经逐漸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規定公文不用 「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 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 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洋务运动」又称「自強运动」,专指19世紀60年代 初期到90年代中叶,清朝一部分洋务派官僚提倡的全国 性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引进現代「大机器」为「自 強」的主要內容。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誉之为圣相,谳 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 之为元凶” 之谜 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违朝廷大禁 纳妾” 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 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 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 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在改革封建文化统治服务 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 为国求强 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 为社会求富 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经营管理腐败
六 课堂练习: 1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根本分歧 在于: ( C) A 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 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 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 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2 慈祥太后重用洋务派的原因是: (C) A 反对因循守旧的立场 B 对引进西方技术感兴趣 C 为了维持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D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四 破 产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匠进行 敲诈勒索,谋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3.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地方 上的力量分散,又有限,难成大业。 4.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 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诱思导语: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 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 近代工业 科技教育正式起步。洋务运动 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它是中国近 代化的开始?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原因
一背景
内忧:农民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后, 外患: 列强加剧侵略 共 同 点 : 目阶 的级 相属 同性 、
炮 厂
枪
厂
机器正厂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纺纱车间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厂房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建成
1870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标志:
原因:
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 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更要靠自 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改革发展会遇到各种阻力,需要 认识 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强的毅力。 在改革中,要变革和废除陈旧的 生产关系和旧制度,以最大限度地 解放生产力。
五 学法指导:
对洋务运动评价的标准:
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其标准只有看 它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促进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就要肯定它的历 史作用;相反,如果使社会生产力停滞不 前,我们就否定它的历史作用。
积极方面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 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 和技术工人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和第一个民 用工业分别是: (C) A 安庆军械所,上海机器织布局 B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织布局 C 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D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4 以下哪些是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⑴福州船 政局⑵汉阳铁厂⑶开平矿务局⑷天津机器局 ⑸轮船招商局 (C) A ⑴⑵⑶ B ⑶⑷⑸ C ⑴⑷ D ⑵⑶
条件:“中外和好” 代表 中央: 地方: 洋务派 主张: “中体西用” 二 主张 顽固派 代表: 主张: 斗争的 统治者暂时支持洋务派 结果:
三 能力培养: 近代化是经济的工业化与市场化的过 程;是政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过程;是 文化的理性化的过程。根据洋务运动的发 展过程,认识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的工业 化方面的表现。 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者”、 “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引进西方 生产技术”、“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 人”是洋务运动时期生产力近代化的具 体表现。
5 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最初目的是( B) A 维护清朝统治 B 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 C 西西方资本主义学习 D 扩充洋务实力
6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C)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做了些抵制
7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 A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C 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D 对外国经济侵略客观上起了抵制作用 8 洋务运动“欲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 说是因为(D) A 没有坚决反对外来侵略 B 洋务企业仍采取封建的管理方式 C 没有最高统治者的一贯支持 D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