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
动物病理学中的常见动物疾病与病理变化

动物病理学中的常见动物疾病与病理变化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原因、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常见的动物疾病,这些疾病引起了动物体内的病理变化。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并描述它们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它们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犬瘟热、狂犬病和禽流感等。
1. 犬瘟热犬瘟热是一种由犬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犬科动物。
犬瘟病毒感染后,会引起犬体内多种器官的病理变化,如呼吸道炎症、胃肠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2.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狗的咬伤传播给人类,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动物体内,狂犬病病毒会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部炎症和神经元坏死。
3.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它主要感染家禽,但也有可能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引起禽体内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病理变化,如肺部炎症和肠道溃疡等。
二、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酶缺陷疾病两类。
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失调和肝性脑病等。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它会导致血糖浓度异常升高,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肾脏损伤、神经系统损害和视网膜病变等。
2. 甲状腺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失调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种类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动物代谢率升高,引发贫血、心脏肥大和神经系统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引起皮肤干燥、毛发稀疏和体重增加等病理变化。
3.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在肝病患者中,由于肝脏无法正常处理和清除体内的毒素,这些毒素积聚在血液中,达到脑部后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和神经兴奋性增高等。
中职《动物病理》

中职《动物病理》
《动物病理》是中等职业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疾病概论、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缺氧、组织细胞损伤与代偿修复、炎症、发热、黄疸、肿瘤、动物尸体剖检、主要器官病理等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能,以病理解剖及眼观病变为主。
该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内容兼具动物病理理论基础、实训指导及主要眼观病理变化图谱的多种功能。
各章备有学习目标、多种形式的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学和课外预习、复习及掌握学习要点。
学习《动物病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能,掌握病理解剖和眼观病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畜牧兽医、兽医等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病理学的常见疾病与诊断方法

动物病理学的常见疾病与诊断方法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机理的学科,通过对疾病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兽医诊断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在动物病理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
本文将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病理表现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
一、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动物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绦虫和原虫等。
寄生虫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病变、营养不良和贫血等。
在病理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的方式观察虫体、卵或虫道等寄生虫的痕迹,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粪便检测和血液检测等方法来确定寄生虫感染的类型和感染程度。
二、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动物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布鲁氏菌感染和沙门氏菌感染等。
细菌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和化脓等。
在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进行细菌的染色观察,确定细菌的存在和定位,还可以通过培养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三、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动物病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犬瘟热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和猫病毒感染等。
病毒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细胞变性、组织坏死和免疫反应等。
在病理检查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细胞的典型病变,如核内包涵体或血管内溢血等,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定病毒的存在和型别。
四、肿瘤肿瘤是动物病理学中的一大研究领域,常见的肿瘤包括乳腺肿瘤、淋巴肿瘤和皮肤肿瘤等。
肿瘤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细胞增生、组织异常和异型性等。
在病理学诊断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的方式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排列方式,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和肿瘤部位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检测等方法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总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重要学科,常见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肿瘤等。
动物病理学

动物病理学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器官和组织病理学的学科。
它既涉及病理形态的剖析、动物的内部器官的区分,也涉及对动物的病变组织的检查,如肝脏、肺脏、肾脏等病理学的实地考察。
它是医学科学的辅助研究,也是动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在医药学以及动物科学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解剖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
解剖病理学是研究器官或组织结构形态及病理改变的学科,细胞病理学是研究胞内形态改变,过程的活动及其与病理病理的关系的学科;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分子结构,发病机理和病症发展的学科;而分子病理学则专门研究病毒、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对细胞的损害。
动物病理学的目的在于探究器官与组织的病理改变,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解释和推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进而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使动物健康。
动物病理实验室是动物病理学重要的研究地点,它主要包括病理制片室、病理涂片室、病理切片室、生理检查室以及病理病理技术室。
其中,病理制片室主要是将死亡的动物体移到此处,进行检查和检验,并将死亡原因确定,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报告;病理涂片室主要是为了取出组织细胞样本,以便进行放大和细胞形态学检查;病理切片室主要是为了将取出的组织样本以切片形式观察,所有这些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和细胞学等多种形式。
解剖学研究包括解剖结构、体内机能和病理变化。
组织学研究细胞和组织病理的形态或病理改变,免疫学对于研究免疫反应的发生机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则着重于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细胞变化。
病理生物学着重于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对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细胞学则利用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状态。
以上是动物病理学的相关情况,动物病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在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动物病理的概念

动物病理的概念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学的交叉学科。
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病变的机制、病理变化的发生、病理形态学的特点、病理诊断的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动物病理的概念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另一个则是检测动物细胞的损伤和发生病变的因素。
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病变的机制与发展规律、病变与机体的关系、病理形态学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等内容。
病变机制是病理学研究的核心,其目的是探究与动物的病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学有关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发展规律等。
通过研究病变的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病理学的实践包括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和病理鉴定等。
病理检查是指通过对动物尸体组织和器官的外部观察和切片镜检等方法,来确定动物是否患有疾病以及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病理诊断是基于病变特征和临床症状进行的疾病诊断,是确定动物死因和病因的重要方法之一。
病理鉴定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对动物尸体或组织样本的内部病变和生理损伤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起因、传播途径、病理过程和流行规律等。
病理鉴定对于疫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病理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部分。
病理组织学是通过组织切片镜检和特殊染色等方法,观察细胞和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和变化,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病理生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等的测定,研究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和病理生理变化,并对疾病的发展、防治及预后进行评估。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病理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病理诊断与预防治疗的联系、动物疾病的预后评估、病理相关的公共卫生工作以及病因与流行病学的关系等。
总而言之,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
动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病理学名词解释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对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和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动物病理学可以帮助理解疾病的发展机制,为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动物病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学名词,以及它们在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作用。
1.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机制的科学。
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和解释。
病理学分为一般病理学和专门病理学两个方面。
一般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共性和规律,而专门病理学则研究某一特定疾病或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
2.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出现的异常变化。
病理变化可以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化学方面的改变。
通过观察和描述病理变化,可以帮助识别和诊断疾病。
3.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组织、细胞等)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类型。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 病理标本(Pathological Specimen)病理标本是指从患动物体内采集的组织、细胞等样本,用于病理学分析和诊断。
常见的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和尸检标本等。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可以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5. 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后所撰写的文书。
病理报告通常包括标本来源、临床信息、镜下观察、病变描述、诊断结论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性质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和诊断疾病,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动物病理学——精选推荐

动物病理学课件绪论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学包括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一、动物病理学的性质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是一门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动物病理学的内容总论:论述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的表现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各论:论述各器官系统的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
总论是各论的基础,各论是总论的具体应用三、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专业基础课、桥梁学科、应用课程四、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尸体剖检简称尸检,即对动物尸体或对发病动物扑杀进行病理剖检。
观察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病变,明确病因。
动物实验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用实验动物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根据研究需要对其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和观察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是对自然发病动物进行临床病理学研究。
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渗出物等做实验室化验分析。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穿刺、钳取、搔刮等手术方法从发病动物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选定的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观察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或某种病因作用下组织细胞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
五、动物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大体观察主要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表面及切面形态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或将脱落细胞制成涂片,经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变化。
动物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动物病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B. 动物疾病的治疗C. 动物疾病的预防D. 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2. 动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B. 研究动物疾病的治疗C. 研究动物疾病的预防D. 研究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3.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宏观病理学和微观病理学B. 临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C. 比较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4.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是指什么?A.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的改变C.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障碍D.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生化改变答案:B5.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过程”是指什么?A.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的改变C.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障碍D.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生化改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疾病的病因学B. 疾病的发病学C. 疾病的病理学D. 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ABCD7.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类型包括哪些?A. 形态学改变B. 功能学改变C. 生化改变D. 免疫学改变答案:ABCD8.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过程包括哪些?A. 炎症B. 肿瘤C. 缺氧D. 免疫反应答案:ABCD三、判断题9.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对/错)答案:对10. 动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动物疾病的治疗。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等。
它涉及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描述动物病理学中的“病变”和“病理过程”的区别。
答案:“病变”是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病理过程”是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疾病的整体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绪论一. 概述二. 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三. 病理学研究基本方法四.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绪论一、概述(一)病理学定义(二)病理学的任务(三)病理学的范畴(四)病理学在兽医学中的地位绪论一、概述(一)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定义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是以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及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运用上述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患病机体(动物)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即研究异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绪论一、概述(二)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和阐明:1.病因学(etiology)即疾病发生的原因(cause),包括外因、内因及其相互关系;2.发病学(pathogenesis)即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和过程;3.病理变化或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 or lesions),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有时还阐明由于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称临床病理联系(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4 . 疾病的转归和结局(results)。
(significance(意义), effect(影响)gross appearance(眼观变化/大体变化), microscopic appearance(镜下变化)绪论一、概述(三)病理学的范畴病理解剖学(pathology anatomy)—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病理生理学(pathology physiology)—着重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和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如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免疫学等),在病理学方面出现了不少边缘科学和新的科学分支。
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超微病理学(ultrastractural pathology).免疫病理学(immuno-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环境病理学(envirenmental pathology )、遗传病理学(gene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 )等。
绪论一、概述(四)病理学在兽医学中的地位(1)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动物学. 解剖学预防兽医学(寄.传)组织胚胎学.生理学PATHOLOGY 临床兽医学(内.外.产)生物化学微生物学pathology公共卫生学可见,pathology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医学界,病理学长期以来被喻为“桥梁医学”和“审判医学”充分表明它在医学中,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双重地位.这主要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绪论一、概述(四)病理学在兽医学中的地位(2)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
病理诊断是直接观测器官、组织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因而它比临床上的其他诊断如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比用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做出影象诊断等,都更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可见,病理学作为应用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在医学诊断中的地位有如一部“法典”.国外将司“法典”的病理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
在西方医学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最后一句话要由病理学家来说”。
绪论二.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病理学被称为“医学哲学”.所以,我们要用哲学思想来指导病理学的学习。
具体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对立同一的观点,抓住疾病过程中矛盾的共性.个性及其转化规律.并且要仔细地观察分析问题,从而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正确认识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的辨证关系“形态是凝固了的功能,功能是流动着的形态”(二)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三)树立运动的、发展的观点(四)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绪论三、病理学研究基本方法(一) 尸体剖检(autopsy)(二)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histopathologicalslide)(三)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四) 细胞学检查(cytilogy)(五)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tissure orcell culture)(六) 动物实验(experimental with animal)绪论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一) 大体观察(gross appearance眼观变化/大体变化),(二)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microscopic appearance镜下变化)(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hitochemistry orcytochemistry)(四)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胶体金标记技术(五) 超微结构观察(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六)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七) 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八) 分子生物学技术重组DNA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绪论病理学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病理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及动物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免疫组化及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器官病变→组织及病变→细胞超微病变→细胞内大分组织细胞子结构改变宏观→→→→→→→→微观简单→→→→→→→→复杂●1、研究手段、方法→→快速、准确、精细→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大发展2、研究思路上→→“三结合”多学科融合.渗透→→大病理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概念●第二节病因学概论一﹑疾病发生的外因二﹑疾病发生的内因三﹑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发病学概论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四节疾病的经过和转归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概念What is disease?●健康(health)是指人(动物)体对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两者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
反之,疾病则是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平衡被打破。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病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疾病过程中出现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当患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发生改变,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均降低。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复杂反应,其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
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2.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现一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3.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5.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
6.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节病因学概论病因(cause of disease)是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etiology)。
即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因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能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称为诱因。
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疾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就每一具体的疾病来说,外因与内因的主导意义又可以不同。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节病因学概论一﹑疾病发生的外因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是动物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2.机械性因素指来自于体内外的一切机械性因素。
如锐器或钝器撞击,爆炸波的冲击,体内的肿瘤.异物.结石.脓肿3.物理性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光.电离辐射.大气压等4.化学性因素常见有无机毒物﹙如酸﹑碱﹑重金属盐等﹚;有机毒物﹙如氯仿﹑乙醚﹑氰化物﹑有机磷等﹚;生物毒﹙如蛇毒﹑尸毒等﹚;军用毒物﹙如双光气﹑芥子气等﹚。
5.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些基本物质﹙如氧﹑水等﹚,各种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和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缺乏时,均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有些物质﹙如氯化钠﹑氟.硒等﹚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节病因学概论二﹑疾病发生的内因1. 机体防御机能降低⑴屏障机能⑵吞噬及杀菌作用。
⑶解毒机能⑷排除机能2.机体反应性的改变机体反应性不同,其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和感受性不尽相同。
主要包括:⑴种属反应性⑵品种或品系反应性⑶个体反应性⑷年龄反应性⑸性别3.机体免疫特性的改变包括免疫机能障碍﹙如抗体生成不足﹑细胞免疫缺陷等﹚和免疫反应异常。
4.遗传因素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
如遗传性代谢病,遗传性畸形等。
5. 心理因素(主要指人)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二节病因学概论三﹑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包括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 虽不能直接引发疾病,但影响疾病的发生. 如夏季多发消化系统疾病;冬季多发呼吸系统疾病。
2.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政策管理﹑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等,对人及动物健康和疫病流行均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三节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病学概论)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和转化损伤与抗损伤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构成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作用常常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2.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规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后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这种因果交替的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3.发病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复杂反应,这种反应可表现为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又可表现为局部的病理变化,任何局部病理变化都是整体疾患的一定组成,即受整体影响,又影响整体,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