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手部防护 焊工防护手套

手部防护 焊工防护手套

手部防护焊工防护手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手工金属焊接、气割和类似作业中使用的防护手套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焊接和相关作业过程中对手部和腕部起保护作用的焊工防护手套。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殊焊接作业使用的防护手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24—2020手部防护通用测试方法GB/T17599—1998防护服用织物防热性能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GB/T17622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GB/T22043-2008服装防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试验方法GB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GB/T38306—2019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GB42298—2022手部防护通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焊工防护手套Protectiveglovesforwelders保护手部和腕部免遭熔融金属滴、短时间接触有限的火焰、对流热、传导热和弧光的紫外线辐射以及机械性的伤害,且手套材料能耐受100V直流电弧焊的手套。

注:这并不意味着在误用或错用焊接设备的情况下焊工防护手套能提供任何的保护,也不能证明在本应使用按GB/T17622设计防护手套的场合使用焊工防护手套能防止电击伤害。

4分类焊工防护手套按照其性能分为两种类型:——A类:低灵活性(具有较高的其他性能)。

——B类:高灵活性(具有较低的其他性能)。

5技术要求K1一般要求执行本文件的焊工防护手套应符合GB42298—2022中所适用的技术要求。

S:手套最短长度焊工防护手套的最短长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手套最短长度43机械防护性能焊工防护手套的机械防护性能技术要求在表2中将手套的分为A类与B类。

表2焊工防护手套的机械防护技术要求5A热防护性能焊工防护手套的防热伤害性能技术要求在表3中被分为A类与B类。

熔融金属培训内容

熔融金属培训内容

熔融金属培训内容一、熔融金属基础熔融金属是指在高温下呈现流动性的金属液体。

了解熔融金属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进行熔融金属操作的基础。

二、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沸点是指金属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了解不同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对于熔融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金属的流动性和传递性流动性是指熔融金属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流动的能力。

传递性是指熔融金属传递热量、质量、动量的能力。

掌握金属的流动性和传递性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熔融操作。

四、熔融金属的炉前操作炉前操作是熔融金属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金属的配料、熔炼、浇注等步骤。

了解不同金属的配料比例、熔炼温度和浇注技巧有助于提高熔融操作的效果。

五、熔融金属的安全操作规程熔融金属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措施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

六、金属的质量检测和控制质量检测和控制是保证熔融金属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培训内容包括金属的化学成分检测、物理性能测试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

七、金属熔融中的缺陷与对策金属熔融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缺陷,如气孔、夹渣、缩孔等。

了解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对策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生产成本。

八、金属的再结晶和热处理再结晶是指金属在冷却过程中重新结晶的过程。

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了解不同金属的再结晶特性和热处理工艺有助于更好地应用熔融金属。

九、熔融金属的应用实例了解熔融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熔融金属的重要性和市场需求。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冲击实验报告

冲击实验报告

冲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温下金属冲击试验方法;2.了解冲击试验机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JBW-300冲击试验机及20#钢试样和40Cr试样。

三.实验原理:冲击试验是根据许多机器零件在工作时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提出来的。

冲击载荷是动载荷,它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对材料的组织缺陷反映更敏感。

在冲击试验中,我们认为材料存在截面突变、即缺口,冲击动能在零件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缺口处单位体积内将吸取较多的能量,从而使该处的应力、应变值增大。

因此,Ak或ak 值都是代表材料缺口敏感度。

冲击载荷与静拉伸的主要区别在于加载速度不同。

拉伸速度一般在10-4~10-2mm/s,而冲击速度为102~104mm/s,静载荷作用于构件,一般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而冲击载荷作用下惯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四﹑试样的制备若冲击试样的类型和尺寸不同,则得出的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和换算。

本次试验采用U型缺口冲击试样。

其尺寸及偏差应根据GB/T229-1994规定,见图1-2。

加工缺口试样时,应严格控制其形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试样缺口底部应光滑﹑无与缺口轴线平行的明显划痕。

五﹑实验原理冲击试验利用的是能量守恒原理,即冲击试样消耗的能量是摆锤试验前后的势能差。

试验时,把试样放在图1-2的B处,将摆锤举至高度为H的A处自由落下,冲断试样即可。

摆锤在A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GH=GL(1-cosα) (1-1)冲断试样后,摆锤在C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1=Gh=GL(1-cosβ)。

(1-2)势能之差E-E1,即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A K:A K=E-E1=GL(cosβ-cosα) (1-3)式中,G为摆锤重力(N);L为摆长(摆轴到摆锤重心的距离)(mm);α为冲断试样前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β为冲断试样后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

图1-3冲击试验原理图六﹑实验步骤1. 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及缺口处的横截面尺寸。

难熔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难熔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难熔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难熔金属材料是一类常见的高强度、高温下应用的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加工和制备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设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难熔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一、难熔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难熔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熔融法、溅射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熔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熔融法主要是通过高温熔融材料,然后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将其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和特殊的洁净环境。

有些难熔金属材料需要采用真空条件下进行制备,以防止材料受到空气和水蒸气的污染。

溅射法是另一种常见的难熔金属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使用高压气体,将目标材料碎片在高压下击碎,然后采用特殊的设备将碎片喷射到基底上,形成薄膜或者纳米颗粒。

溅射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高质量的材料,但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另一种难熔金属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将气态材料通过特殊的化学反应,在基底上形成薄膜或者纳米颗粒。

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材料,但需要特殊化学知识和设备。

二、难熔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难熔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应用的关键。

难熔金属材料由于其高温高压下的特殊性质,对其力学性能的测试和研究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

以下是常见的难熔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1. 拉伸测试拉伸测试是最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之一。

采用专用的拉伸机,通过给材料施加拉力或拉伸应变,测试材料的屈服点、极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2.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衡量材料硬度和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

主要有布氏硬度测试和光波法硬度测试等。

难熔金属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需要特殊的硬度测试方法。

3. 压缩测试压缩测试主要是测试材料的抗压性能。

需要采用专门的压缩机设备进行测试。

难熔金属材料由于其高温和高压下的特殊性质,需要特殊的压缩测试方法。

4. 弯曲测试弯曲测试用于测试材料的抗弯性能。

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附录 A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方法A.1 原理将样品放置于样品支架上,样品背面附着皮肤模拟材料(压花PVC),以固定质量熔融金属(铁液或铝液)从固定高度倾倒至样品表面,通过检查皮肤模拟材料在测试后有无熔融和损坏确定样品对熔融金属的防护能力。

A.2 设备A.2.1 熔融金属本标准中,使用熔融状态的铁或铝作为测试介质测试样品的熔融金属防护性能,测试前,应将干燥光洁的金属放置于坩埚中,使用适当的加热设备中(一般为马弗炉)加热至特定温度。

如使用熔融铝测试样品,应将铝液加热至820℃,如使用熔融铁测试样品,应将铁液加热至1500℃。

测试用铝纯度应不低于99.5 wt%,铁的纯度应不低于93 wt%, 并含有如下元素:C:(2.8~3.2)wt%,Si(1.2~2.0)wt%,P(0.3~0.6)wt%。

对于其它类型熔融金属防护类面料和服装的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可参照EN ISO 9185标准进行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所使用金属、金属的重量和熔融金属温度。

A.2.2 模拟皮肤本实验中,使用PVC薄膜作为模拟皮肤测试面料对熔融金属的防护性能。

PVC薄膜应压花,2密度为(300±30)g/m,使用前应按如下步骤测试薄膜的热稳定性:a) 将薄膜裁成直径为100mm的样片,放置于直径大于100mm,厚度不大于10mm的抛光铁片上,正面朝上;b) 取直径为(75±2)mm,长度为(70±2)mm的铝柱放置于烘箱中,加热铝柱温度至(166±2)摄氏度。

c) 将铝柱放置于PVC薄膜上5s,检查薄膜表面是否变得光滑,如有,则不合格。

d) 将铝柱放置于烘箱中,加热至(183±2)℃,取出放置于PVC薄膜上5s,检查薄膜表面是否变得光滑,如无,则不合格。

A.2.3 坩埚由适当材料制成,外径80mm,高97mm,容积190ml。

A.2.4 加热装置如使用铝液作为测试介质,加热装置应至少能升温至920℃,如使用铁液作为测试介质,加热装置应至少能升温至1600℃,加热装置应能放置入A.2.3规定的坩埚并便于取放。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熔融指数(Melt Flow Index,MFI)是一种用于测量塑料熔体流动性能的指标,通常用来评估塑料的加工性能。

熔融指数测试是塑料材料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塑料制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遵守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是为了确保不同实验室和生产厂家之间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有ISO 1133和ASTM D1238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熔融指数测试的样品制备、试验条件、设备要求、测试程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熔融指数测试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测试样品。

通常情况下,样品是由塑料颗粒通过挤出、压片或注射成型等方式制备而成。

在制备样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标准的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还需要根据标准规定的条件对测试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以确保测试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熔融指数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测试。

这包括熔体温度、试验负荷、试验时间等参数的设定,以及测试设备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和处理。

这包括测试样品的质量、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密度等数据的采集和计算,以及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是保证熔融指数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的要求,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为塑料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制定和遵守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熔点检测

金属熔点检测

金属熔点检测
金属的熔点是指金属在加热过程中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金属熔点的检测可以用于确定金属的纯度、确定金属的熔化性能以及用于金属的加工过程控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金属熔点检测方法:
1. 熔点试验:将金属样品加热,观察样品是否发生熔化。

可以使用传统的熔点试管和炉子,或者使用现代的热分析仪器(如差热分析仪、热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进行熔点测试。

2. 熔融图谱分析:将金属样品加热至熔化温度,使用光谱仪或其他谱学技术来分析金属的熔融图谱,通过检测不同原子或离子的谱线来确定金属的熔点。

3. 热分析方法:使用差热分析仪等热分析技术来测量金属样品加热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变化,从而确定金属的熔点。

4. 细微晶粒观察法:使用金相显微镜等显微镜技术观察金属样品在加热过程中晶粒的变化,特别是从固态到液态转变时晶粒形态的变化,以确定金属的熔点。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试金属的熔点。

冲击性能测试标准

冲击性能测试标准

冲击性能测试标准同科塑料研究所ISO 179-1-2010塑料.摆式冲击性能的测定.ISO 8568-2007机械冲击.试验机.特征和性能GBT 17599-1998 防护服用织物防热性能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能的测定GBT 15231.5-1994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抗冲击性能GBT 1415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性外冲击性能GB-T 15168-94 振动与冲击隔离器性能测试方法JC-T 631-1996 钢丝网水泥板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GBT 21239-2007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 7911.5-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耐冲击性能的测定GJB 573.8-88 引信环境与性能试验方法热冲击试验BS 5344-1985 旋转和冲击气动工具的性能试验方法EN 348-1992 防护服试验方法:材料抗熔融金属溅沫冲击性能的测定NF X41-033-1996 胶粘带.抗冲击性能的测定BS EN 950-1999 门扇.耐坚硬物体冲击性能的测定DIN ISO 2747-1999 瓷釉和搪瓷.搪瓷烹调器具.耐热冲击性能的测定ISO 2897-2-1994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GBT 3917.1-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BS EN ISO 6603-1-2000塑料硬质塑料冲孔性能的测定GBT 18964.2-2003 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ISO 6603-1-2000 塑料硬质塑料冲孔性能的测定.EN 1367-5-2002 集料的热性能和风化特性试验第5部分:抗热冲击的测定ISO 2897-2-2003 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BS EN ISO 2897-2-2004 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塑材料.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DIN EN ISO 2897-2-2004 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BS EN ISO 20567-1-2006色漆和清漆涂层耐石屑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多次冲击试验DIN EN 1317-3-2000道路限制系统.第3部分缓冲垫的性能分类、冲击试验的验收标准和试验方法DIN EN 12061-1999 塑料管道系统.热塑管接头.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DIN ISO 2747-1999 瓷釉和搪瓷.搪瓷烹调器具.耐热冲击性能的测定BS 7347-1990机械冲击试验机性能和特性导则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试GBT 1041-2008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QBT 1130-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GB-T 9341-2008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9341-1988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BS 5131-4.8-1990 女鞋鞋跟耐横向冲击的性能BS ISO 8568-2008 机械冲击.测试机.特性和性能BS EN 950-1999 门扇.耐坚硬物体冲击性能的测定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试验方法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JBT 6072-1992 塑料耐擦伤性能试验方法DIN EN ISO 604-2003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QJ 2135-1991 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ISO 178 2001 AMD 1-2004 塑料弯曲性能测定ISO 19252-2008 塑料.划痕性能的测定ISO 604-2002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ISO 9352-1995 塑料用磨轮测定抗磨耗性能BS EN ISO 604-2003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DIN EN ISO 178-2006 塑料.弯曲性能测定EN ISO 178-2003 塑料弯曲性能测定EN ISO 604-2003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ISO 178-1975 中文版塑料.弯曲性能测定[欧洲标准] EN ISO 527-1996 塑料.拉伸性能测定DIN EN ISO 178-1997塑料.弯曲性能测定DIN EN ISO 178-2003塑料.弯曲性能测定DIN EN ISO 604-1997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EN ISO 178-1996塑料.弯曲性能测定EN ISO 178-1997塑料.弯曲性能测定EN ISO 604-1996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DIN 53464-1962塑料检验.热固性模压塑料的收缩性能测定ISO 13957-1997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鞍型三通耐冲击试验方法BS EN 12691-2006 防水柔性薄板.屋顶防水用沥青、塑料和橡胶薄板.抗冲击性的测定ISO 4674-2-199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抗撕裂性测定第2部分:冲击摆法DIN EN 12691-2006 防水软板.屋顶防水用沥青、塑料和橡胶薄板.耐冲击性测定DIN 65561-1991 航空航天.纤维增强的塑料.多向层压板的试验.冲击试验负荷后抗压强度的测定DIN EN 12691-2006 防水软板.屋顶防水用沥青、塑料和橡胶薄板.耐冲击性测定GBT19712 GBT 19712-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鞍形旁通抗冲击试验方法DIN EN 12691-2001防水软板.屋顶防水用沥青、塑料和橡胶薄板.耐冲击性测定GBT 3917.1-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306.21-1982 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测试方法冲击激励微音效应的测试方法SJZ 9010.6-1987 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第6部分对电子管加机械冲击的方法EN 1367-5-2002 集料的热性能和风化特性试验第5部分:抗热冲击的测定GBT 1404.2-2008 塑料粉状酚醛模塑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NF P84-130-2001 防水软板.屋顶防水用沥青、塑料和橡胶薄板.耐冲击性测定BS 2782-3 Method 352F-1996 塑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特性.试验方法352F:自由落体法测定抗冲击(仪器穿孔试验)ISO 9854-1-1994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摆锤冲击强度试验第1部分:一般试验方法ISO 9854-2-1994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摆锤冲击强度试验第2部分:各种材料管材的试验条件BS EN ISO 2897-1-1999 塑料.耐冲击的聚苯乙烯(PS-1)的模塑和挤塑材料.名称和符号系统和规范基础DIN EN ISO 2897-2-1999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与基础规范DIN EN ISO 2897-1-1999 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体系与基础规范EN ISO 2897-2-1999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模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与基础规范ISO 2897-1-1997塑料.耐冲击聚苯乙烯模和挤塑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GBT 18943-2008 多孔橡胶与塑料动态缓冲性能测定HGT 2581-1994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撕裂性能的测定GB-T 19603-2004 塑料无滴薄膜无滴性能试验方法HGT 2716-200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静态耐臭氧龟裂性能的测定GBT 12001.3-1989 未增塑聚氯乙烯窗用模塑料第三部分:性能试验方法GB-T 11547-1989 塑料耐液体化学药品(包括水)性能测定方法GB-T 4610-1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GB-T 9343-198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点和自燃点的测定HGT 2716-1995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静态耐臭氧龟裂性能的测定GBT 9343-2008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闪燃温度和自燃温度的测定DIN EN ISO 527-1-1996 塑料.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总则GB 2408-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11547-2008 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GB/T 3857-1987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能试验方法GBT 12010.2-2010 塑料聚乙烯醇材料(PVAL) 第2部分:性能测定ANSI/UL 2360-2004 半导体器械构造用塑料的可燃性能测定的试验方法ISO 527-1-199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A.1 原理
将样品放置于样品支架上,样品背面附着皮肤模拟材料(压花PVC),以固定质量熔融金属(铁液或铝液)从固定高度倾倒至样品表面,通过检查皮肤模拟材料在测试后有无熔融和损坏确定样品对熔融金属的防护能力。

A.2 设备
A.2.1 熔融金属
本标准中,使用熔融状态的铁或铝作为测试介质测试样品的熔融金属防护性能,测试前,应将干燥光洁的金属放置于坩埚中,使用适当的加热设备中(一般为马弗炉)加热至特定温度。

如使用熔融铝测试样品,应将铝液加热至820℃,如使用熔融铁测试样品,应将铁液加热至1500℃。

测试用铝纯度应不低于99.5 wt%,铁的纯度应不低于93 wt%, 并含有如下元素:C:(2.8~3.2)wt%,Si(1.2~2.0)wt%,P(0.3~0.6)wt%。

对于其它类型熔融金属防护类面料和服装的熔融金属冲击性能测试,可参照EN ISO 9185标准进行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所使用金属、金属的重量和熔融金属温度。

A.2.2 模拟皮肤
本实验中,使用PVC薄膜作为模拟皮肤测试面料对熔融金属的防护性能。

PVC薄膜应压花,密度为(300±30)g/m2,使用前应按如下步骤测试薄膜的热稳定性:
a) 将薄膜裁成直径为100mm的样片,放置于直径大于100mm,厚度不大于10mm的抛光
铁片上,正面朝上;
b) 取直径为(75±2)mm,长度为(70±2)mm的铝柱放置于烘箱中,加热铝柱温度至
(166±2)摄氏度。

c) 将铝柱放置于PVC薄膜上5s,检查薄膜表面是否变得光滑,如有,则不合格。

d) 将铝柱放置于烘箱中,加热至(183±2)℃,取出放置于PVC薄膜上5s,检查薄膜
表面是否变得光滑,如无,则不合格。

A.2.3 坩埚
由适当材料制成,外径80mm,高97mm,容积190ml。

A.2.4 加热装置
如使用铝液作为测试介质,加热装置应至少能升温至920℃,如使用铁液作为测试介质,加热装置应至少能升温至1600℃,加热装置应能放置入A.2.3规定的坩埚并便于取放。

注:一般使用马弗炉作为加热装置,一般在马弗炉中放置多个坩埚以提高测试效率。

马弗炉对铁液加热时间较长。

A.2.5 熔融金属飞溅测试装置
熔融金属飞溅测试装置包含坩埚支架,能够使坩埚以固定角速度倾斜的马达和样品支架,为避免测试过程中熔融金属飞溅对周围设施的影响,测试装置应包含沙箱以承接熔融金属,
沙箱最小尺寸应为250mm×350mm×50mm,内部干砂厚度最低为40mm。

装置本身应能承受测试时的高温和金属飞溅。

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A.1。

说明:
1——马达;
2——坩埚支架;
3——坩埚;
4——可调支架;
5——测试样品;
6——沙箱;
7——试样支架;
8——固定钉。

熔融金属飞溅测试装置示意图
试样支架为钢材料框架,框架材料宽8mm,框架外尺寸为(248±2)mm×(160±2)mm 矩形,试样支架上应设置固定钉(见图A.1)以固定样品,固定针中心连线形成(240±2)mm×(80±2)mm矩形,固定针与最近框架顶点间间距为(40±2)mm。

A.2.6 测温计
可以采用热电偶或非接触式测试仪,测试量程应≥1650℃,精度±10%。

A.2.7 采样板
使用硬性材料制备采样板,采样板尺寸为(260±2)mm×(100±2)mm,采样板四角各有一直径为5mm的孔,孔位置距相邻直角边各(10±1)mm,孔洞中心连线形成(240±2)mm ×(80±2)mm矩形。

A.3 测试过程
A.3.1 样品准备
A.3.1.1 温湿度预处理
将洗涤后样品放置于温度温度: (20±2)℃,湿度(65±5)%RH的环境中静置24h。

A.3.1.2 取样
将样品平铺于操作台面上,使用A.2.7规定的采样板截取7块(260×100)mm的试样,并确保试样表面无瑕疵,多层服装应将服装各层分别采样并按其穿戴次序进行排列。

试样长方向沿经向方向,如样品为皮革类材料,则随机选择样品方向。

在试样四角利用孔洞标记四个点以固定样品。

使用同样的方式取7块A.2.2规定的模拟皮肤。

A.3.2 按如下程序测试:
a) 调节测试仪器,将熔融金属的倾倒高度设为(225±5)mm,样品支架与水平方向所
成夹角为(60±1)°(铝液)或(75±1)°(铁液);
b)将试样和模拟皮肤规定在试样支架上,试样正面向上,模拟皮肤紧贴试样,位于试样下方。

c)按样品等级秤取金属材料放置于坩埚中,如样品无等级标注,则秤取50g金属至坩埚中,将坩埚放置在加热装置中加热至设定温度;
d)将坩埚放置在熔融金属飞溅测试装置的坩埚支架上,使用测温计测试熔融金属温度,待熔融金属冷却至实验温度(铝液:780℃±20℃;铁液:1400℃±20℃)开动马达,驱动坩埚以(36±2.5)度/秒的角速度至少转动130°,试验中应注意铝液倾倒应通过坩埚的边缘无破损的部位,而不是倾倒口。

e)倾倒完成30s后,移除样品,检查模拟皮肤表面是否有宽度大于等于5 mm的变形、光滑形成孔洞。

如有,则记为模拟皮肤破损,并记录熔融金属有无在样品表面黏连和固化。

f)待坩埚中的金属完全冷却,称量剩余金属质量,从初始金属质量中扣除,即为本次实验所用熔融金属质量。

g)如样品下方模拟皮肤无破损,则将金属的质量增加50g。

若金属超出坩埚的容积,则在报告中注明。

重复实验,至样品下方模拟皮肤破损。

h)如试样下方模拟皮肤破损,则将金属的质量降低10g重新测试,如试样无破损,则以同样重量重复实验直至4个测试样品下方模拟皮肤均无破损;如试样破损,则继续降低金属质量10g。

i)记录测试过程模拟皮肤不损坏情况下所用熔融金属的最大和最小质量。

A.3.3 取最大质量和最小质量的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A.3.4 实验无效情况
出现下列情况,则实验无效,应描述实验现象,更换试样并使用同样的熔融金属进行测试。

熔融金属的冲击点在试样上水平移动;
熔融金属由试样侧边流出或冲击点距试样上边缘小于25mm;
熔融金属在冲击试样过程中遇到阻隔;
金属在倾倒时没有完全熔融;
测试过程中由于熔融金属在针架上凝固导致PVC膜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