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园林艺术特点分析与研究
泰山自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浅析

泰山自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浅析【摘要】通过对泰山景区进行了亲身的参观以及大量的阅读与泰山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感受以及文献资料的记载,我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经过研究分析,我认为泰山的伟大在于其雄伟的自然景观与其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表达了中国美学思想中“和”这个美学范畴,了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这种和谐,对我们进一步解读泰山这部“历史巨著”意义深远。
同时对于我以后研究其它的旅游景点,领略其中的美更是一种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泰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审美特征;完美结合;和谐【正文】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同时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天下雄”,泰山自然景观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雄壮。
泰山的美首先表现在其雄壮的自然景观上。
而构成自然景观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其形态美。
形态是自然景观空间呈现形式的外在表现,主要有景观的线条、大小、高低、造型等要素构成。
形态是自然景观基本的美学元素,也是自然景观形式美的最基本、最单纯、最直接、最外显的审美语言符号。
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是景观的审美主体在第一时间的第一审美知觉。
一山天下雄,正是对泰山雄伟的外在形态的最直接的概括。
泰山海拔1545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山脉,坐北朝南,山体通体打开,一眼望遍全山,如同一尊巨佛横卧在华北平原上。
一座主峰玉皇顶直插云霄,其余山脉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四面散开,实在是壮观之至,雄壮之美尽显于此。
简论泰山石刻之景观艺术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前言 (3)一、泰山石刻的景观艺术 (4)(一)泰山石刻与景观艺术相结合 (4)(二)艺术景观烘托泰山石刻 (4)二、泰山石刻景观艺术之美的体现 (5)(一)泰山石刻的书法艺术与景观艺术的结合 (5)(二)泰山石刻的文学艺术与景观艺术相互渗透 (6)结论 (7)参考书目及文献 (9)附录 (10)简论泰山石刻之景观艺术摘要:本文着重描写泰山石刻的景观艺术。
主要从书法和文学的角度,体现泰山石刻的景观艺术,给予泰山石刻成为中国石刻届的翘楚一个简要的概括。
并通过本文传达泰山石刻那种高雅,随性,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精神。
重点描写泰山石刻的文字中有美景,美景中有文字,这种文景结合的特点来体现泰山石刻那点石成景、因石赋感、借景独特的景观艺术。
通过本文的诠释与描述,更好的了解泰山石刻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本质,更深的突现出我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和民主精髓。
并呼吁保护这无声的文明与财富。
关键字:泰山石刻、景观艺术、书法、文学前言:石刻艺术可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髓,是人类追求文化艺术的物质产物和精神产物。
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石刻作品和美轮美奂的石刻艺术,但中国石刻凭借它特有的鬼斧神功的雕刻艺术和千变万化的雕刻手法成为世界石刻文明史中的佼佼者。
而在中国石刻中最古老的泰山石刻具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石文荟萃的特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中国石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
泰山石刻缘起秦朝,乃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无论是文人成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浑然天成的石刻艺术宏图更是集聚了五千年灿烂文化,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在泰山美丽的自然风景之下,泰山石刻的内涵和艺术精髓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然而面对现在泰山石刻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摧残,我们更应该去认识和保护我们这看似坚硬其实脆弱无比的泰山石刻文化。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发表时间:2009-11-07T09:35:25.420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范宏亮[导读]【摘要】分析了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和谐,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表达了中国美学思想中“和”这个美学范畴。
通过分析道路与溪水、山谷的结合,以及泰山盘道上的亭、坊、石栏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表明了泰山景观的特点是自然本身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以及景观与游人心理、生理上的和谐。
【关键字】泰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朝天;艺术风格1.引言泰山美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景观。
[1]自然特征是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但泰山的美离不开民族的历史文化。
泰山作为历代登临胜地, 不同于一般自然风光。
它不是纯自然的存在,它经过了历代的精心营构。
在这一点上泰山景观带有某种园林性质。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是: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而显著、充实;人文景观因自然景观而得以保存和发展。
泰山的人文景观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石刻等等。
人文景观的营构主要是为了烘托和渲染泰山本身的万千气象。
风景区设计者好像是一位玉雕巨匠,他没有用雕刻掩盖玉的素质,而是更巧妙地显示了玉石本身的美。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从整体上看有以下特点:2.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泰山以“朝天”为中心的整体构思,它的美在于和谐的整体,它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提出“和”这个美学范畴。
所谓“和”,也就是多样统一所形成的整体和谐。
泰山的美就在于它的宏大的整体和谐。
这里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及美学思想。
2.1岱庙的整体构思。
从泰山南麓的遥参亭、岱庙到玉皇顶,一切安排都是围绕“朝天”这个主题。
由岱庙南边的通天街、双龙碑、双龙池、遥参坊、遥参亭步入岱庙 , 这是“朝天”的酝酿阶段。
根植于泰山文化的泰山古建筑群落特色研究

S TUDY oN CHARACTERI TI oUNT N S CS oF M AI TAI ANCI NT ARCHI E TECTURE
p o e td. r tc e
Ke r y wo ds: Mo n an Ta h r u t i iCu u e; An in c t cu e Co ce tAr hi t r mmun t s S a e e u n e; Aபைடு நூலகம் ht cu a v— e i e ; p c S q e c i c i t r lEn i e
teQ enMo e ol n o m aae S m a rso u ti a A c n rhtc r o m nt s h u e t r o adD u uP l . o ef t e f h P c eu MonanT i n i t ci t eC m u ie . e A eu i
r n n ; F so o me t u in
在世 界建 筑史 上 ,延 续历 史最 长 、分布 地域 最广 、风格 鲜 明 、影 响广 泛 的 中国古建 筑 ,历来 以建筑 群 体灵 活 的组 合关 系 、跳跃 的空 间层 次及形 态 丰富 的组合 构建 而见 长 。如果 我们进 一 步观察 ,把 建筑 与 周 边环境 综合 起来 欣 赏 ,你会 发 现古 建 筑 群 几乎 无 一 不 是 与 自然 环 境 水 乳 交 融 ,和谐 相 处 , ‘ 由人 虽 作 ,宛 白天 开 ’ ,而泰 山古建 筑 群成 为 中国古建 筑群 落美学 特 征 的杰 出代 表 。
泰山的植被奇观探索山上独特的植物生态系统

泰山的植被奇观探索山上独特的植物生态系统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自古以来就有着“五岳独尊”的美誉,其壮丽的山势和丰富多样的植被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往探索。
在泰山上,有着丰富的植物生态系统,其中的植被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泰山地势险峻,山高林密,拥有丰富的雨林植被。
深入泰山腹地,我们可以看到茂盛的树木、葱郁的灌木和各种奇花异草。
这些植物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为泰山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泰山的低海拔地区,能见到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这里的气温相对较高,降雨较为充沛,适宜生长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巨大的树木高耸入云,形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在这片林海中,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樟树等。
它们的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为泰山增添了一抹翠绿。
往上走,海拔逐渐提高,气温开始下降,山间的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里的植物更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杜鹃花。
杜鹃花的花期在春季,山间万紫千红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杜鹃花外,还有一些耐寒的针叶树种,如云杉、松树等,它们的针叶能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山地环境。
继续向上攀登,海拔继续上升,进入了亚寒带植被区。
这里的气温极低,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环境极大地限制了植物的生长。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泰山上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顽强的植物。
例如,高山杜鹃就是一种适应寒冷环境的植物,其花朵色彩斑斓,给泰山增添了一抹色彩。
泰山上的植被奇观不仅仅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上,还可以从植物的分布地理来观察到。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这种垂直分布的现象由上层植被、中层植被和下层植被组成,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这种分层分布的形式使得泰山的植被生态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上述的植被类型外,泰山还有一些特殊的植物景观,如岩生植物和山间湿地等。
在山崖陡峭的地方,可以看到石生植物牵牛花等的身影,它们借助着岩石生长,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泰安城区园林绿化审美风格探究

������������������������������������������������������������������������������������������������������������������������������������������������������������������������������������������������������������������������������������������������������������������������������������������������������������������
194
能形成孔雀开屏、冰 山 矗 立、彩 带 连 绵 等 十 几 种 绚 丽 多 姿 的 图案.泰山广场上 的 植 物 景 观,以 乔 木 和 灌 木 相 互 融 合,松 树景观与 泰 山 奇 石 争 相 媲 美. 春 天 芳 草 鲜 美,夏 季 流 水 潺 潺,秋季柿子树硕 果 累 累,冬 季 银 装 素 裹 白 雪 皑 皑. 泰 山 广 场在园林绿化中突出国泰民安、物阜 民 康、歌 舞 辉 映、其 乐 融 融的文化元素.尤其傍晚时分,广场舞 和 曼 妙 的 音 乐 就 在 树 丛花木之间翩跹飘袅,可谓人与自然 关 系 的 合 奏 与 共 鸣. 泰 山广场以北是气势雄伟的泰安市政大楼,整 个 建 筑 结 构 严 整 巍峨庄严.泰山广场西侧是美丽的“龙 泽 湖”,这 是 上 下 两 级 的人工湖,瀑布如 同 白 练,湖 水 四 季 清 波 荡 漾. 湖 边 垂 柳 拂 岸,湖 内 碧 波 荡 漾,湖 光 与 青 山 相 依 相 伴,绿 水 与 蓝 天 交 相 辉映.
首先,泰安城区的园林绿化审美风格 立 足 于 泰 山 脚 下 独 特的自然地理美学基础,因地制宜,就 地 取 材,取 得 了 师 法 自 然的审美效果.泰安城区的园林绿化 建 设,为 了 与 泰 山 风 景 区融会贯通,浑然 一 体,多 数 采 用 因 地 制 宜 的 审 美 途 径. 园 林绿化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特征,强调如何 体 现 园 林 绿 化 设 计 中的统一性,园林绿化工作者应运用 植 物 材 料 形 态、质 感、色 彩这三个主要自然 特 性,并 运 用 统 一 六 要 素 艺 术 手 段,从 而 创造出和谐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比 如,天 外 村 风 景 区 的 龙 潭公园,此处园林绿化借助了龙潭水库周 边 的 山 光 水 色 和 盘 山公路起点的旅游门户资源,打造成了人 与 自 然 的 对 话 的 绝 佳样板.龙潭公园,有 效 借 助 了 山 水 下 泄 的 优 势,设 计 了 顺 流而下的瀑布景观 和 石 潭 水 景,在 流 水 经 过 的 大 块 山 石 上, 设计了“清泉石上流”的多处美景.植 物 则 选 择 了 爬 山 虎、槐 树、樱桃树、楝树、松树、法国梧桐、柏 树 等 北 方 树 种. 城 市 园 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保护和增加生物 多样性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目的之一,也是 提 高 其 生 态 功 能 的 主要手段.龙潭公园融入天外村风景 区,位 于 西 溪 谷 口 要 冲 位置,既是连接泰山 风 景 区 和 泰 城 的 山 城 结 合 部,也 处 于 环 山公路与西溪游览公路的游客集散地和冯玉祥墓地.这处 园林山谷开阔幽静,碧 波 粼 粼,林 木 蓊 郁,清 泉 淙 淙,奇 石 嶙 峋.可以说,身处 龙 潭 公 园,绿 树 婆 娑,藤 蔓 虬 枝,天 光 云 影 共徘徊,林木扶疏,景色幽静,上山汲取 清 泉 水 的 市 民 络 绎 不 绝,外地游客驻足观看.古代帝王封禅 的 雕 塑 和 历 代 文 人 墨 客的书法碑碣随处可见,阵阵松涛携带着 充 沛 的 负 氧 离 子 使 人 神 清 气 爽 ,人 与 自 然 的 对 话 的 情 境 自 然 而 然 .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景点的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
作为中国五岳之一的泰山风景名胜区,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在泰山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探讨如何进行景观营造,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泰山地处山东省泰安市境内,被誉为“东方第一高山”。
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山势雄伟壮观,蔚为壮观。
泰山不仅有着宏伟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避世之所,并成为道教和儒教的圣地。
这使得泰山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区,更是一座文化名山。
首先,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景观资源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泰山的自然和文化价值,从而为景区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泰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物多样性、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景观资源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泰山的独特之处,从而为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景观营造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景观营造可以通过景区规划、景点开发、景区保护等各个环节来实现。
首先,景区规划应根据泰山的自然和文化特点,合理确定景区的功能布局和开发方向。
其次,景点开发应注重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最后,景区保护是景观营造的重要环节,应加强景区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确保泰山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景观营造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泰山作为自然遗产,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景观营造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提升景区的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价值。
此外,还应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泰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泰山美学分析

泰山美学分析摘要: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文章通过对泰山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地理地位等方面的阐述,从美学的角度对泰山进行分析。
关键词:泰山、自然风光、文化、遗产、美。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一、自然风光.民间俗语曰泰山:岱宗乃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泰山雄伟,海拔1545米,地质年龄近30亿年,山体分三层台阶式地质结构,犹如登天台阶,坐北朝南,山体通体打开,一眼望遍全山,如佛似坐。
一座主峰玉皇顶,直通云霄。
一条10.1公里的登封盘路御道,一线通天。
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从祭地经帝王行宫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园林艺术特点分析与研究
【摘要】泰山园林景观建筑群作为北方园林代表之一,其文化与艺术结合的设计手法,不仅创造宜人的园林环境,作为思想文化与设计构思等因素完美结合的成功景观规划典范,也给我们当前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泰山园林,布局,景观,文化
【 abstract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garde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ildings, the culture and art combined design technique, not only make a pleasant gardens environment, as ideological culture and design idea of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the successful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 also give us the current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or a very good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 key words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layout, landscap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自商周起始发展至今已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推崇把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经过千百年来精神文化的润泽和洗礼,今已成为世界优秀园林设计典范。
其理性的艺术设计手法,不仅创造宜人的园林环境,在处理其中建筑之间及建筑与环境关系方面,也为当前园林景观和公共环境设计提供宝贵的经验[1]。
泰山园林景观作为北方园林代表之一,主要以寺观园林景观建筑群为主体。
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于受宗教性质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具有一定的公共游览性质,因此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泰山的园林景观,不仅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在艺术设计手法上也是别具特点,给人留以深刻的印象。
一、巧借地势筑园。
泰山方圆百里,有着独特的地势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明代计成在《圆冶·相地篇》说到传统园林的选址方式:“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泰山寺庙园林在此方面也是依照山水情节,追求地理环境的相对完整性[2]。
泰山脚下的普照寺,“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这是清代和尚奚林《普照寺》一诗,对普照寺的周围环境的描绘。
普照寺建在香水峪这个山坳中,于城市边缘兴建高墙深院,并顺应自然地势略加平整,在山坡上层层递进建成寺院,背后的凌汉峰与左右肩的“天外”、“全真”两岭左右环抱,使谷底的普照寺显得沉稳而安祥。
普照寺不大的院落,占据着如弧形圆心的有利地势,背倚高大屏风般的凌汉峰,将整个山川纳入自己视野,形成“一寺镇千山”的格局,以其较小的建筑体量控制了较大的景观。
二、上下呼应式格局。
根据泰山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故事传说,并充分利用泰山南麓山顶至山脚的落差,分别兴建了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
碧
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
此为元君上庙,也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红门宫位于泰山中路登山盘道之初,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西院系碧霞元君中庙。
下庙是蒿里山以东的灵应宫,是泰山碧霞元君三庙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
以三组寺庙园林为点,基本连成一条轴线,形成上、中、下三组相互呼应而又自成体系的园林景观格局。
另外,从整体上看,以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为控制点,泰山上下众多寺庙园林,以登山道路为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分布。
三、历史文化厚重
泰山成为五岳之首,不仅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渊远的历史文化影响。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依托泰山而建的园林,也深受历史文化影响。
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
它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
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宋时,又大加拓建,更具规模。
岱庙内碑碣林立,有“岱庙碑林”之称。
有秦李斯小篆碑,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衡方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及宋代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3]。
这些丰富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文化的厚重。
置入岱庙中,不仅是景观的欣赏,更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韵。
四、景观的包容性
泰山寺观园林对自然景观合理吸纳,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将整个泰山的自然景观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到园林之中,使得方寸之间显露山岳景观的雍容阔达。
不同于江南园林在空间内景观小品互为衬托的借景方式,泰山寺庙园林更是放大了这种借景手法,把巍峨的泰山山脉纳入借景的范畴,使园林景观与外部环境空间得以融合,从而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容量,极大丰富了景观层次,使园林空间产生无限延伸感。
另一方面,泰山寺庙园林景观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对文化景观的包容上。
宗教园林由于宗教至上的理念所影响,多以本教文化景观为主体,让景观服从于文化,来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发扬教派思想。
泰山文化兼容并存,历史上随着多种宗教文化的引入和泰山封禅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当前多种类型的景观园林并存的局面:如以岱庙为代表的祭祀庙坛园林;以泰山碧霞元君祠为代表的道教宫观园林;以灵岩寺和普照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园林等。
五、自由化布局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泰山所包聚的多重文化渐渐相互融合,自成一体,造就了有强大思想凝聚力泰山文化。
由于泰山文化在当地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很大程度上减弱人们对佛、道宗教思想的推崇。
在寺观园林景观方面,随着指导园林规划的宗教思想弱化,更倾向于建筑符合大众审美的主流园林景观[4]。
一些寺庙园林布局已经不再严谨,表现的更为自由,更接近私家园林。
如坐落在泰山
山涧附近的斗母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受制于地势及空间限制,虽然采用五进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但布局上更接近于一般园林。
它的主体建筑沿一条南北轴线排布,最南端为南天门,这如一般宫观建筑,但其钟鼓楼却分列于正对登山主盘道的西门两侧,在院落之间有穿堂或云墙,院落有高度变化,更像座一般的园林。
六、皇家园林特色显著
历代帝王出于对泰山的敬仰,亲赴泰山封禅,开设祭坛祭祀天地,建立了泰山第一行宫——岱庙,它既是一座道教神府,也是一座皇家园林。
随着历代不断重修和扩建,至今岱庙已成为规模庞大的园林建筑群。
作为帝王的行宫,岱庙在规模和建制上依照皇家园林建筑思想规划建设:以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布局,采用东西对称的形式,凸显稳重;中轴线上自南至北按层级分列着岱庙坊、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天贶殿等重要建筑,更显严谨;主体建筑天贶殿峻极雄伟,是中国三大宫殿(另外两处是北京的金銮殿和曲阜的大成殿)之一。
这座景观建筑群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无处不体现出浓厚的皇家园林气息[5]。
综上所述,泰山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受深厚的泰山文化所影响,体现出众多特点。
它不仅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思想文化与设计构思等因素完美结合的成功景观艺术典范,也给我们当前的城市景观忽然园林设计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8
[2]丁文剑.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
[3]刘钢. 泰山松的审美与艺术表现[j],岱宗学
刊,2009,13:(1),36-37
[4]潘若良.普照寺景区—泰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j],岱宗学刊,2009, 13:(4),61-62
[5]刘鹏,孙傲.论泰山岱庙的选址规划特色[j],广西轻工
业,2011, 7,86-87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泰山园林景观艺术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刘鹏,男,讲师,泰山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