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分析.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讲解及训练——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

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一、考点梳理偏旁汉字的偏旁与部首部首独体字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合体字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表(供参考)汉字的偏旁部首名称表(供参考)二、考点讲解1、汉字的偏旁与部首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
①独体字指汉字的一个字只有一个单个的形体,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的。
这种字大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表意字。
因为这类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体。
应以不能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为独体字。
其中,部件应以在字源上有独立意义为准如日、月、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儌(四)、见、臣等都是独体的表意字。
②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
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1)偏旁是合体字的基本单位,也就是合体字的某一组成部分。
如“桩”分为“木”和“庄”两部分,这两部分就被称为“粧”字的偏旁。
(2)部首则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 —起,归为一部,这个偏旁就叫部首,如“打、推、拾”等这些字都属于“中”部。
2、汉字的间架结构间架结构是指汉字内部结构的合理布局。
“间架”指汉字各部分的比例大小,“结构”指汉字笔画或偏旁部首在一个字中的组合规律。
汉字的间架结构包括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掌握了这些基本结构便于分析、记忆字形,从而把字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1)独体字结构独体字结构是针对字的结构而言的,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①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
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
②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
如:“玉、刃、太、龙、匆”等。
③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
如:“出、串、果、里、肃”等。
(2)合体字结构一般来说,合体字有下面8种类型:①上下结构:思、歪、冒、意、安、全②上中下结构:草、暴、意、竟、竞③左右结构:好、棚、和、蜂、滩、往、明④左中右结构:谢、树、倒、搬、撇、鞭、辩⑤全包围结构:围、囚、困、田、因、国、固⑥半包围结构:包、区、闪、这、句、函、风⑦穿插结构:噩、兆、非⑧品字形结构:品、森、聂、晶、鑫、錄3、汉字的间架结构表4、汉字的偏旁部首名称表(供参考)靴、鞭、勒三、易错提示1、就合体字而言,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2、分辨部首口诀形声取形不奇怪,包围结构都取外。
偏旁、部首及汉字形体分析

如: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今字作“ 悦”。“说”与“悦”便是一对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字形分类
1、古字加上形符成为今字,古字为声符。 其箕、采採、责债,昏婚、州洲,等等。 2、古字改变形符成为今字,另造形符,仍 用古字声符。如没殁,距拒、张胀、赴讣、说悦 ,等等。
二、异体字 (一)释名 所谓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体 ”指形体。汉字历史悠久,我国地域辽阔,使用的人又 多,汉字结构又复杂,书写条件不一,造字方法不同等 等,这些原因常常导致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二)异体字在形体上差异的情况 1、造字法不同: 主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差异,如: 埜—野,岳—嶽,岩—巖,災、灾—烖,泪—淚, 以上各例中,横线前的汉字属于会意字,后面的是 形声字。
有些字的排列也没有明显规律。
(七)检字部首:楷书兴起后人们创制的汉 字字形结构的部类之首,不拘泥于形体及义类。 造字部首数量太多,分部太细,如有关“火 ”的部,《说文》竟分为火部、炎部、焱部等多 部。还有十几个部,只有部首,没有一个下属字 ,如䞨部、才部。《说文》一个部内部的下属字 排列次序也缺乏科学的分类和逻辑的顺序。 明梅膺祚《字汇》创检字部首214个。
(5)偏旁位置变换的注意点 有的字不能变换,一变换就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棘”,并 排是“荆棘”的“棘”字,表示丛生灌木。竖排,棗,枣树,表 示独生乔木。二者共同点是都有朿(刺)。裹,从衣果声。穿衣 服。裸,从衣果声,却是脱去衣服。“忘”、“忙”也不能变换 。不能变换的还有:古叶、伐戌、杳东杲、佃甸、汩沓、集椎、 吟含、叨召、晖晕、怡怠、愀愁,等。 写字要符合规范。甜,古写作甛;秋,古写作秌。于古,这 样写是对的;于今,不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异体字一般一对一,少数异体字有好几个。如“頫”字,异 体字有“俛、俯”等。 有的异体字,同时也是古今字,如“景、影”。有些罕见的 冷僻字,原来是一个常用字的异体字,如“僊(仙)、賸(剩) ”等字。
偏旁 部首及其区别

偏旁部首及其区别关于偏旁和部首,老师们在教学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困惑。
比如,为什么教材中注明“黑”字的偏旁是“四点底”、“衣”字的偏旁是“京字头”,可是在字典中却注明“黑”字的部首是“黑”、“衣”字的部首是“衣”?为什么教材中,“色”字的偏旁是“斜刀头”、“鹿”字的偏旁是“广字头”,但是在字典中,“色”字的部首既可以是“斜刀头”,又可以是“色”,“鹿”字的部首既可以是“广字头”,也可以是“鹿”?事实上,偏旁和部首虽然有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偏旁和部首的用处不同。
简单地说,偏旁是合体字所独有的,首用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部首是所有字都有的,是用来查找汉字,增识字词的。
有一部分常用偏旁同时也是部首。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叫做“部件”。
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间都可以称作偏旁。
比如把“春字头”列为偏旁,我们遇到“奉、泰、奏、秦”这些字时,就可以整体称说,整体记忆上边的“春字头”,再认记字的其他部分。
不然就得分析为:三横、一撇、一捺,或者横、横、横、撇、捺。
又比如,“右字头”,记住了这个偏旁,分析记忆“左、有、友、灰”等字时,就不必说:“左上是横、撇”这样的话,识字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一笔一画地、支离破碎第分析、记忆字形。
根据汉字的偏旁部件识记汉字是多年来老师们积累总结的经验,也是一些专家、学者为适应计算机中运用汉字的研究成果。
在识字教学中,要发挥偏旁应有的作用。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
部首的创设,为编纂字典、词典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序目,为使用字典、词典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增识汉字。
部首和偏旁形体不同,有的既是部首,也是偏旁。
比如“单人旁、三点水、广字头、穴宝盖”等,有的是部首,不是偏旁,比如“比、羽、鱼、鹿”等;有的是偏旁,不是部首,如“右字头、春字头、党字头”等。
总的来说,偏旁多于部首。
国家公布的部首是201个,有的字词典只收190个左右。
偏旁部件大约有500多个。
第三节偏旁、部首及其与字义的关系分析

第三节偏旁、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地关系我们在分析一个个汉字地形体结构或到字典辞书中查检难字时,经常提到“偏旁”和“部首”这两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它们同汉字地字义分析到底有什么关系?在本节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一、偏旁及其与字义分析地关系我们知道,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所谓独体字,是指那些单独成字地结构形体,它们不可拆开分析.例如,“日”、“月”、“山”、“水”、“火”、“天”、“木”、“人”、“手”、“口”、“刀”、“牛”、“羊”、“末”、“本”、“刃”、“亦”、“旦”等字,都不能拆开分析.如果把它们强行拆散,只到得到一些“点横竖撇捺”等笔划,而不能得到形音义三者统一地独立汉字.这些字都是单独成字地,所以,它们都是独体字.一般来说,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象形字中虽有少数合体字,但如果把它们拆开来,至少能得到一个不成字、无读音、只能依附于成字部分地形体.如“巢”字,可以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但除了下部是“木”字外,其上部、中部都不是字(上部像三只鸟形,中部像鸟筑在树上地窝).因此,严格地说,“巢”字并不能算真正地合体字,而只能算以上、中、下三部分整体象形地独体字.所谓合体字,是指那些由若干个字结合而成地结构形体,它们可以拆开分析.例如,“初”、“分”、“看”、“休”、“采”、“林”、“淼”、“诂”、“江”、“灼”、“吾”、“仞”、“遂”、“穿”、“旷”、“烘”、“煎”、“地”、“妖”、“裔”、“说”、“宫”等字,都能拆开分析:“初”可拆为“刀”、“衣”,“看”可拆为“手”、“目”,“采”可拆为“爪”、“木”,“诂”可拆为“言”、“古”,等等.拆开之后地每一个分体,都可单独成字.这些分体,有地是独体字,有地仍是合体字,仍可继续拆开分析,直到全部分体都是独体字为止.例如,“语”字可拆成“言”、“吾”,“燃”字可拆成“火”、“然”,“然”又可拆成“火”、“肰”,“肰”又可拆成“月(肉)”、“犬”,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了合体字内部地层次性.所有合体字都是会意字或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独体字被称为“文”,合体字被称为“字”.“文”是个独体字,本义是花纹.“字”是个合体字,从宀(义为房屋)、从子(婴儿),其本义是“人及鸟生子”.把独体字称作“文”,含有“描摹外物形象”之义.把合体字称作“字”,含有“孳生繁衍”之义(合体字是在独体字地基础上产生地,就像人生子、鸟下蛋一样).《说文·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由于“文”产生在前,“字”产生在后,所以“文”又常被称作“初文”.据统计,汉字中地初文大约有五百来个,其余都是“字”.许慎把自己编写地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命名为“说文解字”.“文”不可析,故以“说”明之;“字”则可析,故以“解”剖之(“解”地本义是“判也”,字形“从刀,判牛角”).可见,许慎对“文”和“字”地界限,是划得很清楚地.但“文”和“字”二字,古人经常混用,所以段玉裁指出:“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弄清了独体字和合体字地内涵与外延,就容易理解什么是偏旁了.“偏旁”是从分析具体汉字地结构角度所提出来地专门术语.“偏旁”是专门针对合体字而言地:合体字左边地分体叫“偏”,右边地分体叫“旁”.例如,“偏”字,其左“亻”是“偏”(俗称“站人旁”),其右“扁”是“旁”;“初”字,其左“衣”是“偏”,其右“刀”是“旁”,等等.但在习惯上,合体字上、下、左、右、内、外地各个组成部分,都统称为“偏旁”.偏旁可以分成两类:形旁和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会意字只有形旁,没有声旁(“亦声”字除外);形声字既有形旁,又有声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地结论:偏旁是就一个个具体地合体字地结构而言地,合体字地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偏旁.偏旁中地形旁,同字义分析有直接关系;声旁,纯表音地与字义分析无关,兼表义地与字义分析有关.二、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地关系“部首”是在字典中就它所统属地字而言地.在古代地许多字典中,在形体结构上具有相同地组成部分地若干个字,被归为一类,称作一个“部”;每部中排在第一个地字,就是该部所有字在结构上所共有地那个组成部分,这个字就被称作“部首”或“部首字”.可见,“部首”就是它所在地那一部所有字地“头”.最早提出“部首”地,是汉代许慎地《说文解字》. “部首”可以分为两类:造字部首和检字部首.造字部首造字部首专指《说文解字》地部首.《说文》一书以小篆为标准字形,收字个.《说文》共分部,它地个部首是根据篆文地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归类而概括出来地,绝大部分都是独体字,只有少数合体字.《说文》部地分部原则是“据形系联”,即根据字形结构上地联系,排列部次.个部首以“一”字起头,以“亥”字终了.许慎在《说文·叙》中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段玉裁指出:“五百四十部次第,大略以形相连次,使人记忆易检寻”,“部首以形为次,以六书始于象形也.”可见,许慎对部首地建立和排列,是经过郑重思考并花费了大量心血地.在个部首中,除了“三”、“久”、“才”、“克”、“录”、“丐”、“冉”、“能”、“燕”、“率”、“它”、“四”、“五”、“六”、“七”、“甲”、“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等个部首没有被统字(因为这些字在形体结构上无法同其他字归为一类,只能单独列部)外,其余个部首都有所属之字.这个部首本身即标示着它们领统之部所有字地本义所属地意义类别、意义范畴,因为这些部首是从六书造字角度分析合体字地构成情况后归纳出来地,它们实际上都是偏旁中地形旁,或者说意符.例如,“示”是一个部首字,根据南唐文字学家徐锴研究,“示”就是古“祇”(í)字.古代“神祇”二字常连用,“神”是天神,“祇”是“地祇”(即地神).因此,所有从“示”之字,都同神鬼之事有关.示部地字,按其意义可以分为四类:①神地类别.如:神,天神;祇,地神;社,土地神,等等.②祭祀地类别.如:祰,“告祭也”;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礿,“夏祭也”;祓,“除恶祭也”;祷,“告事求福也”,等等.③有关宗庙地词.如:祖,“始庙也”;祏,宗庙中藏神主地石屋;祔,新庙;祪,远庙,等等.④有关祸福之事.如:祸,“害也,神不福也”;福,“祐也”;禄,“福也”;祟,“神祸也”;祺,“敬也”,等等.又如,目部地字,如“眩、、盼、瞟、睢、相、眷、看、眙、睡、眯、盲、眇”等,都跟眼睛有关;火部地字,如“烟、烛、灰、炳、灿、然(燃烧)、光、熬、煣”等,都跟火有关,等等.检字部首检字部首是指明清以来地大型字典(明人梅膺祚地《字汇》和清代官订地《康熙字典》)中通用地个部首.这些部首是为了查检汉字、方便使用而创立地.它们所依据地字形,不是含有较浓地图画意味、基本上能反映造字意义地小篆,而是基本上丧失了形象性、由“点横竖撇捺”等笔划组成地楷书.因此,它们同《说文》地个部首有很大地不同.一般来说,检字部首是对造字部首加以简化、归并之后产生地.把个检字部首和个造字部首相比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地部首,是从《说文》直接继承而来,保持了《说文》部首地原貌.这些部首仍能表示其所统之字地本义所属地意义范畴.因此,它们应当是所统之字地形旁.例如:“囗”、“女”、“巾”、“弓”、“戈”、“斤”、“月”、“牙”、“皿”、“示”、“衣”、“穴”、“竹”、“缶”、“网”、“羽”、“老”、“耳”、“肉”、“角”、“豆”、“豕”、“贝”、“车”、“邑”、“金”、“门”、“阜”、“页”、“食”、“马”、“骨”、“鬼”、“鸟”、“髟”、“黍”、“黑”、“鼠”、“鼓”、“齿”、“龙”、“龟”等.②有地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归并之后基本上不影响字形结构地分析.例如,“玉”部是由《说文》“玉”、“珏”、“琴”等部合并而来,如排除“琴”、“瑟”、“琵”、“琶”等少数字,其余地字几乎都与“玉”有关.又如,“火”部是由《说文》“火”、“炎”、“焱”等部合并而来,如排除“熊”、“营”等少数字,其余地字几乎都与“火”有关.其他如“羊”、“毛”、“鹿”、“犬”、“鱼”、“日”、“人”、“虫”、“力”、“口”、“心”、“工”、“木”、“水”、“山”、“见”、“土”、“子”、“禾”、“立”、“田”、“言”、“辛”、“虎”、“隹”、“目”等部,也属这种情况.因此,这些部首基本上都是其所统之字地形)旁.③有地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但归并之后打乱了字形结构地分析.例如,“乙”部,是将《说文》“乙”、“九”、“气”等部地全部或部分字合并而来,“乙”只是原《说文》“乙”部字如“乾”、“乱”地形旁,而不是其他字地形旁.又如,“匕”(ǐ,本义为“相与比叙也”)部,是将《说文》“匕”(ǐ)、“匕”(à,本义“变也”)、“北”等部地部分字合并而来,“匕”(ǐ)只是原《说文》“匕”(ǐ)部字如“匙”地形旁,而不是其他字地形旁,等等.因此,“乙”、“匕”(ǐ)等部地字地本义,并不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 ④有地部首,虽有其字,但意义不明.如《康熙字典》把《说文》中“亡”、“亢”、“交”、“亥”、“亦”、“京”、“”等部首字全都放在“亠”部,《字汇》中虽有“亠”字,并注明其读音为“徒钩切,音头”,但“义阙”.因此,“亠”决不可能是“亡”、“亢”、“交”、“亥”、“亦”等字地形旁.“亠”只是上述诸字楷书形体地前两笔罢了.最近几十年,由于简化字地广泛推行,以及大型字典地编纂,在新编字典中,部首地分合变化和字地归属,又出现了许多新地情况.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地《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年月修订第版),共有个部首,其中“几”部收有“凡”、“凤”、“凰”、“凫”、“夙”、“秃”、“凭”等字,而这些字在《说文》中分属“二”、“鸟”、“夕”、“秃”、“几”部.又如,年月出版地《汉语大字典》,收字4个,分为部(将《康熙字典》个部删去个部,合并个部),又调整了不少单字地归部(如将原属“水、火、禾”部地“颍、颎、颖”一类字统归“页”部,将原属“肉”部地“胖、肾”等字改归“月”部,将原属“耳、口、心”部地“闻、问、闷”一类字,统归“门”部,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检字部首虽然在查检汉字时,比造字部首简单方便,但是,如果要分析汉字地字形结构并进而掌握其字义,则必须以造字部首为依据.三、汉字常用造字部首简介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谈到,汉字地造字部首通常也就是合体字地形旁,同一部首地字,属于同样地意义范畴.因此,了解常用造字部首地含义及其所表示地意义范畴,对分析常用字地字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介绍个常用地造字部首:口“口”地本义是“人所以言食也”.口部地字主要有四类:①跟“口”有关地器官.如:噭(à,马口)、噣(ò,鸟嘴)、喙(ì,兽嘴)、吻(“口边也”)、喉.②跟“口”有关地行为.如:吞、咽、哆(“张口也”)、咀(含而味之)、含、吮、喘、呼、吸、吹、喟(“大息也”)、哼、噤(“口闭也”)、呷、吐、啖、吁(“惊也”)、叫、呻、吟,等等.③象声词.如:呱(ɡū,“小儿啼声”)、啾(ū,“小儿声也”)、喤(小儿大声)、咳(“小儿笑也”)、哑(笑声),等等.④跟言语有关地事.如:命、问、唯(应答)、咄(欲相语而先惊之之词)、唉(应也)、吃(口吃)、哽(“语为舌所介也”)、嗑(“多言也”),等等.言言部地字,主要有三类:①与语言有关地动词.如:语、谈、谓、请、谒、许、诺、讽、诵、读、训、诲、譬、谆、谋(“虑难曰谋”)、访(“泛谋曰访”)、论、议、订、详(“审议也”)、讯、诰、诂、诛(斥责)、识(记住)、诬、谲(权诈也),等等.②与语言有关地形容词.如:谅(“信也”)、谨、信、诚、诈.③与语言有关地名词.如:诗、誓(自表不食言之辞)、话(善言也),等等.心心部地字,主要有两类:①关于人地德性和品质.如:性、慎、忠、惇、慷、慨、愿(“谨也”)、慧、恭、恕(“仁也”)、慈、忱、惧、恐、怕、愚、悍、怠、慢(怠慢、傲慢)、懦,等等.②关于人物地心理活动.如:情、意、志、快(“喜也”)、念(“常思也”)、怡、怀、想、怙、恃、悟、慰、愐、恤(“忧也”)、怪、悔、悲、惕、愁、惭,等等.页“页”(é)地本义是人地头,所有从“页”地字,几乎都与人地头或脸有关.如:颜(面上两眉之间地部位)、颂(“貌也”)、颠(头顶)、题(“额也”)、领(脖子)、项(脖子地后部)、硕(“头大也”)、颁(“大头也”)、颀(“头佳貌”)、颗(“小头也”)、顾(回头看)、顿(“下首也”,即磕头)、颇(头偏)、顉(“低头也”)、颢(白首貌)、颤(“头不定也”)、烦(“热头疼也”),等等.肉肉部地字,主要有两类:①指身体地有关部分,为名词.如:脰(“项也”)、肓、肾、肺、脾、肝、胆、胃、肠、膏(脂肪)、膺(胸也)、背、胁、膀、肋、肩、臂、肘、腹、股、胯、肯(附在骨节间地肉)、胫、胡(牛脖上下垂地肉)、脩(干肉),等等.②指有关身体地某些性状,为形容词.如:腴(ú,“腹下肥也”)、肖(“骨肉相似也”)、肥、臞(“少肉也”)、腯(兽肥).手手部地字,绝大部分表示与手有关地动作,如:抑(压低)、拉(“摧也”)、承(用双手捧或接)、排(“挤也”)、扶(手相助也)、操(把持也,即拿着)、据(倚杖而持之)、把(“握也”)、按(“下也”,即以手抑之使下)、控(“引也”)、措(“置也”)、招(“手呼也”)、掉(“摇也”)、扬(“飞举也”,用手举起)、振(“举救之也”)、扮(“握也”)、援(攀引)、探(“远取之也”)、扣(“牵马也”),等等.又“又”地本义是右手,又部地常用字:右(“助也”,手口相助)、厷(即“肱”,“臂上也”)、曼(引也,长也)、尹(“治也”)、及(“逮也”)、秉(手持禾束)、反、叔(“拾也”)、取、友、度(法度),等等.攴“攴”(ū)地本义是“小击也”.攴部地字多与敲打、治理及行为义有关.例如:敏(“疾也”)、整(“齐也”)、效(仿效)、故(“使为之也”)、政、数(“计也”)、敞(“平治高土可以远望也”)、敛(“收也”)、救(“止也”)、赦(“置也”)、攸(“行水也”)、败(“毁也”)、寇(“暴也”)、放(放逐)、牧(“养牛人也”)、收(“捕也”),等等.行“行”(áɡ)地本义是四通地路.行部地字一般与路有关,如:術(“邑中道也”)、街(“四通道也”)、衢(四通地路).疒疒(áɡ)部地字,一般与疾病有关.例如:疾(一般性地病)、病(重伤或重病)、痕(伤痕、疮疤)、疲(劳累)、疫(“民皆疾也”)、痼(“久病也”)、瘥(病好)、瘉(病好),等等.歹“歹”(è)地本义是残骨.歹部地字,一般与“死”有关.例如:殊(死;断绝)、殇(未成年而死)、殛(殊杀)、殆(危险)、殃、残(毁败)、殄(尽也,绝也)、歼、死,等等.土土部地字,都跟土有关,下列字值得注意:坤(八卦名,表示“地”)、坪(“地平也”)、均(土地平坦)、埴(黏土)、基(墙基)、垣(墙)、堵(一面墙)、堪(地之突出者)、堂(“殿也”)、在(“存也”)、封(垒土为界)、型(制作陶器地模子)、塞(边塞)、坏(墙毁)、场(“祭神道也,一曰:山田不耕者.”)、块(土块),等等.邑“邑”地本义是城镇,作偏旁时,在字地右边,俗称“右耳朵”.邑部地字,一般与城镇或国名、邑名、行政区域名有关.例如,郑、邓、邦、郡、都、郊、鄙(五百家;边邑)、邻(“五家为邻”)、郢(楚国都城)、郎(鲁国邑名)、邮(传递文书地驿舍),等等.厂“厂”(hàn)地本义是山崖.厂部地字一般与山崖或石头有关,例如,厥(“发石也”,即把石头射出去)、厉(磨刀石)、仄(山崖倾斜)、厚(山陵厚),等等.阜“阜”(fǔ)地本义是高地土山.阜作偏旁,在字地左边,俗称“左耳朵”.阜部地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①与高山义有关.例如:陵(“大阜也”)、陆(高而上平地土山)、阿(ē,大陵)、隅(山角)、阴(山之北)、阳(山之南).②与高义有关.例如:陟(“登也”)、陷(自高处入于下)、降(从高处下来)、坠(从高处掉下)、陨(从高处落下)、际(两墙相邻之缝),等等.③与障碍义有关.例如:险(险峻不平坦地地势)、阻(险也)、限(阻也),等等.④与登高地阶梯义有关.例如:阶(台阶)、除(殿阶)、陛(殿阶),等等.广“广”(yǎn)地本义是“因厂为屋也”,即依傍山崖盖屋.广部地字,一般与房屋之义有关.例如:府(文书所藏之处)、庠(商代学校之名)、庐、庭、庖(厨房)、库(“兵车藏也”)、序(“东西墙也”)、廛(老百姓家里地住宅)、廉(堂边)、庞(高屋)、庶(“屋下众也”,即屋下地老百姓)、废(房屋倾倒)、庙(祭祀先祖地宗庙),等等.尸尸部地字,可分为两类:①“尸”表示“人”地意思(“尸”地金文、篆文象人形).如:居(“蹲也”,今作“踞”)、屑(屑屑,劳碌不安)、展(“转也”,转身)、届(“行不便也”)、尻(kāo,“臀也”)、尼(“从后近之”)、尾、屠(“刳也”,宰杀),等等.②“尸”表示“宫室房屋”,是“屋”地省形写法.如:屋、屏(照壁,萧墙)、层(“重屋也”,即楼房),等等.巾“巾”地本义是“佩巾也”.巾部地字一般与布有关.例如:帅(“佩巾也”)、币(“帛也”)、幅(“布帛广也”)、带(“绅也”,腰带)、帻(头发上有巾)、常(旗帜)、帐、帷、幕、帚、席、布,等等.“”(yǎn)地本义是旗帜招展之貌. 部地字一般与旗帜有关.例如:旗、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地旗)、旃(“旗有众铃”)、旃(“旗曲柄也”)、施(旗帜飘动地形状)、旄(竿顶用旄牛尾为饰地旗)、旅(军队编制,有五百人,听旗指挥,所以从 ),等等.方贝“贝”地本义是贝壳.古人曾以贝为货币,所以贝部地字多与财物有关.例如:贿(“财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贲(“饰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以财施人)、赂(赠送钱财)、赏(“赐有功也”)、赖(“赢也”)、赘(“以物质钱”)、质(作抵押地物品)、贸(“易财也”)、责(“求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赋(敛财)、贪(贪图财物)、费(耗费财物)、贾(买卖财物)、购(悬赏征求),等等.。
隶书《曹全碑》偏旁部首全解析

这几种偏旁特点比较相近:结构重心略高,体势微微向右欹侧,用笔左实右虚(这几点在曹全碑的左偏旁中都有所表现,临习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种偏旁中的竖画形态有不同变化,悬针如祖、神等字,垂露如程、特等字。其他字例中也各有尖或圆的变化。
四、木
木作为左偏旁时,捺画减弱如点,而撇画仍有发挥之势,常见如杨、槐、橄等字中的形态。像枉、相中的近于长撇的变化使用并不多尾竖,有时有较大的夸张,以便和右旁结构中的掠画对称呼应,如掖、扶。
十三、广、尸、门
广和尸作偏旁时体势很相近,都是用弯尼竖向左发挥。门字左竖变化为弯尾发挥我们在前面已谈过。注意其左右的对称性,以及内部结构的均匀布白。
十四、走
走车旁的“点”在隶书中或二或三,没有标准,曹全碑中的情况似乎是走车里的结构复杂就点三点,结构简单就点二点(如近、述、延)。如此,点是与整体结构相协调的。走车的平拣一般都有最大程度的发挥,但字的结构重心却不能因此而偏移。
九、言
言旁除第一横较短外,其余三横大致相近。用笔左实右虚,形态略向右上欹侧。在有些字形中,作为对言部欹侧的对称呼应,右半结构略向右下倾斜,整个字形呈覆舟状(如访、谐、谬等字)。
十、草、竹
隶书中的草头和竹头往往混为一体,但一般都写成草头,如节、等原为竹头,碑中都写成草头。下部结构如没有发挥变化时,草头写成主笔横(如茅、荆)。反之,则不夸张发挥(艾、幕、蒙等).字例中万字的草头仍沿用的是篆书的结构。
十一、宝盖头
从形态上看,宝盖头的两侧有直下和内收两种变化。内收的形态一般用于下部结构有左右发挥的字形中,如安、家。顶点居中,略出锋尖。
十二、心
心在字底时,平拣画一般都发挥为主笔,心内两点形体较小,但有情态变化,两点平出如意、忍;两点呼应如志、悉。感宇因有戈部发挥,心部降为其次。心在左旁时,所有笔画都变为竖势,其形态是从篆书简化来。长竖两旁的短画有参差变化,相互间布白基本均勾。
汉字的偏旁部首与字义解析

汉字的偏旁部首与字义解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构造非常独特。
汉字由偏旁部首和字义组成,偏旁部首决定了汉字的音、形、义,而字义则在表达语言信息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字义展开深入解析。
一、偏旁部首的作用在汉字中,偏旁部首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通过偏旁部首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汉字。
偏旁部首各自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明确表达出单个汉字的含义。
1. 形声字形声字是一类常见的汉字,它由声旁和形旁组合而成。
其中形旁通常是提供字形外貌的部分,而声旁则提供了字的读音信息。
例如,字“家”由“宀”(宝盖头)和“豕”(猪)两个部首组成,它的字形和读音都与“宀”和“豕”相关,形声字的构造使得读者在看到这个字时可以联想到它的字义。
2. 意符字意符字是依据事物的本义所构造的字。
在这类字中,偏旁部首通常提供了字的意义线索。
例如,字“水”由“氵”(三点水)构成,这个偏旁部首提示了这个字与水相关,帮助读者理解字的含义。
二、字义解析的重要性字义是汉字所表达的语言信息,它是理解和运用汉字的关键。
字义解析旨在分析和阐述字的意义及其所表达的信息。
1. 字义的多义性汉字中的很多字具有多义性,一个字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用法。
字义解析有助于揭示字义的多样性,帮助读者理解字的多种意思,并根据语境确定正确的解释。
2. 字义的衍生与引申字义解析还可以揭示字义的衍生与引申,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字“心”原指人体的心脏,后来引申为思想、意志等内在的心理状态,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与情感、态度有关的词语。
3. 字义的文化内涵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义中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字义解析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字的基本意义,还可以引领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字义是构成汉字的两个重要方面。
偏旁部首提供了字形和读音的线索,帮助读者从形与音两个维度来理解和运用汉字;而字义解析则揭示了字的意义多样性、衍生与引申以及文化内涵,深化了读者对汉字的理解。
偏旁部首经验总结

偏旁部首经验总结引言偏旁部首是一种汉字形体的元素,通过它们可以区分并辅助记忆大量的汉字。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掌握偏旁部首对于提高汉字识别与记忆的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在学习偏旁部首时的经验,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了解偏旁部首的基本概念1.1 偏旁部首的定义偏旁部首是指汉字中具有一定意义且可以独立存在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组成汉字的基本构件。
1.2 偏旁部首的分类偏旁部首按结构形态可以分为:左旁、右旁、上旁、下旁、中心、全包、外框等。
1.3 偏旁部首的作用偏旁部首作为汉字的组成部分,对于辅助汉字的识别与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偏旁部首,可以快速辨认出初次接触的生字,同时帮助记忆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二、学习偏旁部首的方法与技巧2.1 熟记常用偏旁部首在学习偏旁部首时,首先要重点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
这些常用偏旁部首通常出现在大量的汉字中,熟练掌握它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识字的速度与准确性。
2.2 划分形体特征不同的偏旁部首在汉字中有着不同的形体特征,例如:左旁部首通常位于汉字的左侧,上旁部首位于汉字的上方等等。
通过划分偏旁部首的形体特征,可以帮助记忆和识别汉字。
2.3 关联字义与偏旁部首偏旁部首与字义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通过理解和记忆这种关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与用法。
2.4 创造联想与助记在学习偏旁部首时,可以通过创造联想与助记来帮助记忆。
例如,对于偏旁部首“木”,可以联想到与树木有关的单词,如“森林”、“树木”等。
这样的联想助记技巧可以让记忆更加深入和牢固。
2.5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偏旁部首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记忆,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偏旁部首。
可以在每天的学习中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重复记忆和应用偏旁部首,以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实践应用与巩固3.1 词汇拆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词汇的偏旁部首和构词成分来解读生词。
通过词汇拆解的方法,可以发现许多词汇与其偏旁部首或字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
在中国汉字中,有许多常用的偏旁部首。
这些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读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
一、人偏旁:人偏旁是许多与人有关的汉字的部首,它表示人的形象。
例如:“休”、“你”、“们”等字都包含了人偏旁。
二、木偏旁:木偏旁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
比如:“林”、“森”、“松”等字都包含了木偏旁。
三、口偏旁:口偏旁与与口有关的事物有关。
例如:“叫”、“吃”、“喝”等字中都包含了口偏旁。
四、心偏旁:心偏旁表示与心理和情感有关的事物。
比如:“快”、“忧”、“思”等字都包含了心偏旁。
五、手偏旁:手偏旁表示与手有关的事物。
例如:“拿”、“握”、“扔”等字中都包含了手偏旁。
六、日偏旁:日偏旁表示与太阳和时间有关的事物。
比如:“明”、“晴”、“晒”等字中都包含了日偏旁。
七、水偏旁:水偏旁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
例如:“池”、“江”、“海”等字中都包含了水偏旁。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通过学习这些部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汉字。
当我们遇到生字时,通过分析其偏旁部首,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其意义和读音。
总之,了解和掌握常用的汉字偏旁部首对于学习汉字非常重要。
它们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住字形和发音,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通过学习偏旁部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汉字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写如何教学竖心旁、反文旁。
请在团队里交 流今会什么?
草字头
应教会学生部首 的形和义。
案例片段欣赏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 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 “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 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 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 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 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第二课时
团队说一说:
什么是偏旁、部首?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 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
间都可以称偏旁。
例如:“左”,“”(右字头)和“工”都 可以称为偏旁。
“奏”字,“”(春字头)和“天”字都可 以称为偏旁。
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下列汉字的偏旁。
嫉 恍 蹿 饭
有的是部首,也是偏旁。如“亻、氵、 山、石、廴、穴”等;有的是偏旁, 不是部首。如“、、、、 (学字头)”
总的说来偏旁多于部首。国家公 布的部首是201个,有的字词典
只收190左右。偏旁部件大约有
五百多。
偏旁和部首的用处不同。简单
地说,偏旁是帮助学生记忆字
形的;部首是用来查找汉字, 增识字词的。
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先中间后两边、
规定笔顺的原因
1.便于书写。现代汉字是横行排列,便
于写完一个写下一字。 2.便于组织结构。
3.不破坏汉字的笔画系统。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先中间后两边 按上述笔顺要求各写三个字。
涨 睦 督 键
螺 帚 饰 憋
荡 鹤 雕 柄
粱 壁 稀 锤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
类,部首的创设,为编纂字典、词典提供了简
便易行的序目,为使用字词典提供了方便,有
利于增识汉字。
如“亻、氵、山、石、廴、穴” 等都是部首。
团队活动
1.说说偏旁和部首两者之间
的关系。
2.时间:3-5分钟。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人小组说一说:
什么是笔画?
1.笔画是汉字最小的构形单位。
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 2.按楷书的要求,从下笔到抬
笔就是一个笔画。
2人小组说一说:
什么是笔顺?
笔画在书写时,有先后 顺序,即笔顺。
笔顺的正确与否,关系 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