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存储虚拟化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虚拟化的关键技术

虚拟化的关键技术

存储虚拟化原理
抽象化
将物理存储资源抽象为逻 辑资源,打破物理存储设 备的限制,实现灵活配置 和管理。
集中化
通过统一的存储虚拟化层, 集中管理所有存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 率。
服务化
将存储资源以服务的形式 提供给上层应用,满足应 用对存储资源的动态需求。
常见存储虚拟化产品
存储虚拟化软件
如VMware vSAN、Microsoft Storage Spaces等,通过软件层 实现存储资源的抽象、集中和服务化。
发展历程
虚拟化技术经历了从硬件仿真、半虚拟化到全虚拟化的发展历程,随着云计算 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已成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核 心技术之一。
虚拟化技术分类
01
02
03
服务器虚拟化
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 成多个虚拟服务器,每个 虚拟服务器可以独立运行 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
存储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技术
桌面虚拟化原理
1 2
分离桌面环境与物理设备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桌面环境从物理设备中分离 出来,使其能够在任何设备上运行。
集中管理桌面环境
在服务器端集中管理所有虚拟桌面环境,包括操 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
3
远程传输桌面图像
用户通过网络连接到虚拟桌面,服务器将桌面图 像传输到用户设备上,用户可以通过设备对虚拟 桌面进行操作。
可扩展性
支持动态扩展虚拟网络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常见网络虚拟化产品
虚拟交换机
01
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提供灵活的
网络配置和管理功能。
容器网络
02
为容器提供独立的网络环境,实现容器间的网络通信和隔离。

云计算8项核心技术分析

云计算8项核心技术分析

云计算8项核心技术分析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新型技术,它具有高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诸多优点。

在云计算技术中,有8项核心技术对于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通过将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资源,实现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中的各种任务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它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同时确保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分布式系统技术:分布式系统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它可以将计算任务和数据分布在多个计算节点上,并实现任务的并行处理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

分布式系统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计算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为云计算的高可扩展性提供了基础。

4.建模与标准化技术:建模与标准化技术可以对云计算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进行建模和标准化,以提供更加统一和规范的管理和使用方式。

建模与标准化技术可以使云计算环境的各个组件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并为用户提供更一致的使用体验。

5.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云计算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云计算涉及多租户环境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可以对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进行加密、访问控制和审计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6.高性能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是云计算的一种重要应用场景,云计算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和并行处理的方式,实现对大规模数据和高计算负载的处理。

高性能计算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和处理能力。

7.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提供了处理大规模数据的理想平台,云计算环境中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处理,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

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数据分析结果,并支持各种智能应用的实现。

飞康-CDP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分析

飞康-CDP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分析

飞康CDP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分析飞康CDP解决方案特有的技术特点,在用户构建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系统时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所拥有的几项核心技术,以此了解飞康CDP解决方案的强大之处。

存储虚拟化技术飞康CDP解决方案以完全开放的飞康IPStor虚拟化平台为核心,利用虚拟化存储技术将所管理的所有存储设备逻辑化后,并通过统一介面进行管理,面向应用主机层屏蔽所有存储设备的硬件特性,仅仅只提供统一的逻辑化特性,从而实现了卓越的存储整合和集中管理等功能。

多时间点自动连续快照技术TimeMark多时间点的自动连续快照技术,是飞康CDP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它使用户的业务系统能够在较短时间间隔下保存各个时间点的历史数据版本。

飞康CDP能够针对每个应用卷提供多达255个历史版本,高密度的快照视图可保证将系统的RPO(动态及静态)降到最低范围。

一旦发生任何类型的数据丢失,维护人员都可以找到最近的数据版本立即进行恢复。

而且,快照恢复与数据量无关,无论多大的数据量提取也仅仅在一分钟内的事情。

TimeMark快照机制是利用已优化的高效快照技术,对每个时间点已被改变的数据块都完整保存,一旦需要系统回退到某一时间点时,TimeMark可以立即通过TimeView的接口工具快速将这一历史点的数据指针提取出来,从而实现历史数据的瞬间映射和恢复机制。

TimeMark快照机制在容灾备份体系中,可以轻松、快速地实现数据库数据、文件数据、系统数据等各种数据类型的时间点即时恢复,同时也能辅助生产数据的提取、分析及查询等功能应用。

飞康CDP解决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连续IO记录日志技术,以精细化数据历史版本,称为CDP Journal。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任意拖运时间拉杆,或根据数据访问流量图等找到任何可能的故障起因时间点,然后将数据恢复到任何一个秒级时间点。

数据库一致性确认技术数据库系统在远程容灾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

《2024年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2024年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云计算通过整合大量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灵活配置,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初步看法。

二、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一)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云计算发展迅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从最初的云计算概念引入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链,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服务、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

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和IT企业纷纷布局云计算领域,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二)技术进展在技术方面,国内云计算企业已经掌握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云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

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云计算技术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此外,国内云计算企业还积极推动开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云计算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应用领域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内云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各个行业。

通过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快速构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政府也积极推动云计算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一)发展概况国外云计算发展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度较高。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积极推动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技术领先国外云计算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企业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还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同时,国外企业还积极参与开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全球云计算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大数据的存储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技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企业、科研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面临着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和存储。

而大数据的存储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存储技术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存储技术,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大数据存储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1大数据存储技术的概念大数据存储技术是指为了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规模数据而设计的技术和系统。

大数据存储技术不仅要求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还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和低成本等特点。

因此,大数据存储技术通常要涉及到硬件设备、数据库系统、文件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2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大数据概念还并不成熟,数据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概念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各种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也开始不断涌现。

在过去的20年中,大数据存储技术经历了从关系型数据库到分布式数据库、列存储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于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求。

二、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常见技术2.1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种将数据分布式地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常见的有HDFS、Ceph等。

这些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访问,并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成为大数据存储的重要技术之一。

2.2列存储数据库列存储数据库是一种将数据以列的方式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压缩比和查询性能。

在大数据分析的场景下,列存储数据库常常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查询效率,因此备受关注。

2.3 No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是指非关系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的高并发访问和实时处理。

不同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大数据存储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VMware虚拟化技术详解

VMware虚拟化技术详解

X
虚拟化 Data Recovery
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ESX
虚拟机的无代理、基于磁盘的 备份和恢复
虚拟机或文件级别的恢复
增量备份和消除重复数据以 节约磁盘空间
为虚拟机提供快速、简单和 完整的数据保护
通过 vCenter 实现集中式管理 经济高效的存储管理
消除重复数据 存储设备
负载(通常只有一个)
• 增加虚拟化层 • 裸金属架构 • 每台机器上有多个操作系统和多个应
用负载
虚拟化架构
寄居架构(Hosted Architecture)
裸金属架构 (“Bare Metal” Architecture)
例如:GSX Server, 虚拟化 Server, Workstation
他必要的系统软件 安装和配置应用软件 测试应用 安排宕机时间/数据迁移
整合后
15-30 分钟, 用模板和自部署向导或 拷贝虚拟机,启动即可
把虚拟机拷贝然后重新启动 [工具已经安装] [应用已经安装,配置]
完成
333服务器替换/年=节省10,000人/小时
部署挑战
依赖硬件可用性 易发生人为错误 标准化困难 审核困难 需要数天,甚至数周
© 2009 虚拟化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正确 IT 投资
1 减少物理基础架构的成本 2 减少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例如:供电/制冷) 3 提高生产率、运维管理
灵活性和响应度
为每个工作负载节约的总成本
虚拟化将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连接基础架构整合到一起, 旨在安全地实现更高的利用率。
业务需求
下电
资源池

超融合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

超融合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

超融合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超融合存储是近年来数据存储领域的热门话题,它是存储技术与计算能力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存储解决方案。

超融合存储的出现对于企业数据管理和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要实现超融合存储的优势,关键技术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围绕超融合存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展开讨论。

1. 软件定义存储技术软件定义存储是超融合存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存储功能从硬件中抽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存储、保护和管理等功能。

这种存储方式使得存储的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可以实现虚拟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软件定义存储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存储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提高了整个存储系统的利用率和性能。

软件定义存储还能够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如NFS、CIFS、iSCSI等),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接入方式。

2. 数据去重与压缩技术数据去重与压缩技术是超融合存储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可以大幅度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存储的利用率。

数据去重技术通过识别和删除冗余数据块,压缩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压缩存储,从而达到减少存储资源占用的目的。

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并且不会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3. 虚拟化技术超融合存储中的虚拟化技术是实现存储资源池化和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虚拟化技术,存储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分配,实现资源的弹性调配和优化。

虚拟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快照、克隆和迁移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管理和保护效率。

4. 分布式架构技术超融合存储的分布式架构技术能够将存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且在多个物理节点上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备份,从而实现存储系统的高可用和高性能。

分布式架构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迁移和负载均衡,提高了整个存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 自动化管理技术二、超融合存储的应用场景超融合存储在虚拟化环境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为虚拟机提供高性能的存储服务,并且能够支持多种存储协议。

vPC技术详解

vPC技术详解

vPC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 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可以根据 业务需求进行扩展或收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vPC提供了与私有云相同的安全性 和隔离性同时具有公共云的灵活性 和可扩展性。
vPC技术适用于需要高度安全性和 隔离性的企业同时也适用于需要灵 活扩展和快速部署的企业。
vPC技术的产生背景
vPC技术的实现方式
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 抽象成虚拟资源实现资源 的共享和隔离
网络虚拟化:将物理网络 抽象成虚拟网络实现网络 的隔离和共享
存储虚拟化:将物理存储 抽象成虚拟存储实现存储 的共享和隔离
计算虚拟化:将物理计算 资源抽象成虚拟计算资源 实现计算的共享和隔离
管理虚拟化:将物理管理 资源抽象成虚拟管理资源 实现管理的共享和隔离
虚拟实验室:通过vPC技术构 建虚拟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的
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远程教育:通过vPC技术实现 远程教学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 和利用
虚拟教室:利用vPC技术构建 虚拟教室提高教学环境的灵活
性和互动性
vPC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
优势分析:vPC技术为政府机 构带来的优势如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等
实施方案:政府机构如何实现 vPC技术的应用如网络架构、
提高灵活性:支持 多种网络拓扑和协 议易于扩展和升级
提高安全性:通过 虚拟化技术提高网 络安全性和可靠性
vPC技术的原理
vPC技术的原理概述
vPC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一个逻辑服务器。 vPC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整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 vPC技术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vPC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资源的自动备份和恢复提高数据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网络存储的目标市场现状, 为存储虚拟化提供了发展机遇,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技 术 方 面 和 非 技 术 方 面 的 挑 战 。在 以 数 字 化 为 主 要 方向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信息容量的快速增长, 给参与社会活 动的各个部门, 或多或少地带来了管理成本和设备投入的增长, 而 这 么 巨 大 的 数 据 增 长 牵 扯 到 电 力 、存 储 空 间 、管 理 等 一 系 列 复 杂问题。为此, 对存储虚拟化未来技术的发展要求将越来越高。
3 以数据为核心的存储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 数据量呈现不断激增的态 势, 其直接表现是社会各单位对于存储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收稿日期: 2007- 04- 23
100 电脑知识与技术
而随着整个社会对信息的依存度的不断提高, 信息载体—数据的 重 要 性 也 随 之 得 到 提 生 。由 此 也 促 使 着 人 们 的 管 理 理 念 正 从 以 计 算为核心, 以存储为核心逐步转向以数据为核心, 随着数据存储 容量和数据服务种类的增加, 如何更为合理, 有效保证数据服务 质量的问题便愈显突出。但目前的解决方 式 还 是 在 单 一 HSM 的 配置下, 对所有的数据服务均配以相同质量的存储服务, 或者人 为地针对不同数据服务要求设定存储服务质量。
2 存储网格
自从网格思想产生以来, 人们就常常以电力网为列来类比网 格 的 思 想 和 现 实 形 态 , 这 无 意 是 一 种 较 为 现 实 的 、非 常 容 易 理 解 的类比方式, 也表现出了网格的许多本质特性, 自治性和共享性 是人们关注网格的最主要原因。但必须想到, 作为一个系统网格 必须是可控的, 这一点在现实的电力网中也是如此。同时, 网格也 必 须 是 可 测 量 的 、安 全 的 、这 些 是 作 为 现 实 可 行 的 技 术 所 必 须 具 备的条件, 而正是这些对网格的发展, 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原因是 到目前为止, 在这些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准备并不充分。
Future S torag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Analys is WANG Jing- wang, SUN Xi- ping
(Inner Mongolia Machine Electricity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hehaote 010051, China) Abs tract: the concept of the storage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ed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tatus quo. It give a good chance to study for many readers. Key words : storage; virtualization; concept
目前, 存储网格被理解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多片面地强调其 某一个侧面, 而忽略了其内在规律性, 无论是将存储网格描述为 全交换或联通的网格拓扑结构, 还是强调它所带来的灵 活 性 、安 全性、互操作性等等, 包括 p2p 技术, 这都是存储网格的 外 在 表 现 或实现层面的局部特征, 而构成存储网格的核心思想并不在于 此。
4.1 NASD CMU 的 NASD 是一个较早提出的磁盘系统。美国国家存储工 业委员会 NSIC 提出的 OSD 模型就是基于 NASD。 这些系统的研究重点是存储设备的功能及其接口协议。 NASD 提供给用户的不是磁盘块接口, 而是磁盘对象接口。在多数 情况下, 磁盘对象都是对应文件。一个磁盘对象可以有许多由磁 盘系统管理的属性, 其中包括大小、各种时间等等。 4.2 活跃磁盘设备 据查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以及马里兰大学分别进行 了 活 跃 磁 盘 相 关 的 研 究 项 目 。他 们 在 研 究 中 都 是 利 用 磁 盘 内 部 的 CPU 和内存资源。随着硬件技术及磁盘技术的发展, 磁盘内部的 CPU 及内存资源越来越丰富。近几年, 服务器所使用磁盘内容的 嵌入式 CPU 可达到 200MIPS 的 处 理 能 力 , 而 内 存 容 量 也 相 应 的 可达到 32MB- 64MB。活跃磁盘的这两个研究项目就 是 研 究 和 设 计一个分布式的系统结构, 使的应用程序的一部分可以动态地下 载 到 磁 盘 中 去 并 在 磁 盘 的 运 行 环 境 中 执 行 。其 结 果 不 仅 充 分 地 利 用了磁盘的处理能力 , 还大大降低了存储容量的增长速度与 CPU 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 由于磁盘内嵌入式 CPU 的有效使用, 也大大降低了对于 I/O 带宽的要求。 4.3 智能磁盘设备 在活跃磁盘研究项目的基础上, 据查加州大学开始了智能磁 盘设备的研究。与活 跃 磁 盘 不 同 , 智 能 磁 盘 对 于 磁 盘 的 CPU 能 力、内存容量、磁盘间的通讯带宽都有更高的要求。与此 相应智能 磁 盘 除 了 针 对 数 据 库 、决 策 支 持 系 统 之 外 , 还 面 向 更 为 广 泛 的 应 用, 其中包括降低数据写 延 迟 , 软 件 RAID 的 实 现 , 系 统 自 动 配 置 等等。
(下转第 104 页)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END BEHAV; (2)八位全加器(add8)的顶层 VHDL 描述 LIBRARY IEEE; USE IEEE. STD_LOGIC_1164. ALL; …… - - 因 库 的 性 质 不 同 , 此 处 的 库 、包 引 用 语 句 的 的 区 别 将 在 后 面详细说明。 ENTITY ADD8 IS PORT(CIN : IN STD_LOGIC; A,B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COUT: OUT STD_LOGIC); END ADD8; ARCHITECTURE STRUC OF ADD8 IS COMPONENT ADD4 - - 元件说明 PORT(CIN : IN STD_LOGIC; A, B, C :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COUT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SIGNAL CARRY_OUT: STD_LOGIC; SIGNAL S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BEGIN S<=SOUT; U1: ADD4 PORT MAP(CIN, A(3 DOWNTO 0), B(3 DOWNTO 0), SOUT(3 DOWNTO 0), CARRY_OUT); - - 元件例化 U2: ADD4 PORT MAP (CARRY_OUT, A(7 DOWNTO 4), B(7 DOWNTO 4), SOUT(7 DOWNTO 4), COUT); END STRUC; (3)WORK 库中程序包的引用: 如果将上述四位全加器和八位 全加器的顶层设计都放在当前工作库( WORK 库) 中, 则只需要在 顶 层(add8)设 计 的 VHDL 代 码 中 以 WORK 库 的 引 用 方 式 直 接 对 元件 add4 进行引用。此时, 只需要在上述 add8 的 VHDL 代 码 的 库、包的引用处添加“USE WORK.ADD4”即可。 (4)设 计 库 中 程 序 包 的 引 用 : 为 示 例 设 计 库 中 程 序 包 的 引 用 , 特别将四位全加器以底层元件的形式存放在资源库 amylib 中, 而 将 八 位 全 加 器 的 顶 层 设 计 代 码 ( add8.vhd) 存 放 在 work 库 ( amyproject) 中。 各库和文件夹的对应关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库和文件夹的关系图 此时, 需要在顶层 VHDL 代码的库引用处添加如下语句:
(上接第 100 页) 4.4 自省存储设备 在 这 个 系 统 结 构 中 , I/O 设 备 , 特 别 是 存 储 设 备 , 都 具 有 智 能
处理能力, 并且成为系统的最为基本的子系统。从硬件构成方面, 自 省 系 统 是 以 I/O 为 核 心 , 所 有 的 设 备 都 是 标 准 的 , 可 互 换 的 , 通 过智能机箱与网络相连, 从而构成完整系统。软件系统的系统结 构主要支持各种的系统检测和相应处理能力的需求, 并且系统能 够自动生成常用的检测和处理程序。
5 以数据为核心
计算系统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实现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系 统是一种重要的, 难以替代的工具, 但无论怎样, 数据才是最始终 的核心所在, 在以数据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 存储系统构建的思 想也必然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数据为核心首先关注的是存储如何更好地表达和体现数
LIBRARY amylib; USE amylib.ADD4; 并且在用 MAXPLUSII 对其进行编译时需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设置: (1)对 add4.vhd 建 立 项 目 , 然 后 用 SAVE&COMPLIER 完 成 编 译。 (2)对 add8.vhd 建 立 项 目 , 然 后 选 中 Complier 选 项 , 并 弹 出 综 合 对 话 窗 。 此 时 再 选 中 Interfaces 菜 单 的 VHDL Netlist Reader Settings 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窗的 Diretories 框中指定库所在的文 件 夹 路 径 D:\amylib, 在 Library Name 框 中 键 入 库 名 amylib, 然 后 单 击 Add 按 钮 则 设 计 库 名 及 其 文 件 夹 路 径 加 入 到 Existing Li- braries 框中, 效果见图 2 所示。至此就完成了资源库的指定。 (3)单 击 编 译 窗 口 的 START 按 钮 , 开 始 综 合 , 即 可 生 成 项 目 add8 的网表文件。至此便正确地完成了全部项目的编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