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
生命因大提琴而精彩——记山西省阳泉市歌舞团大提琴演奏员赵良玉

生命因大提琴而精彩——记山西省阳泉市歌舞团大提琴演奏
员赵良玉
高晓萍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2006年的秋季,对于阳泉市歌舞团43岁的大提琴演奏员赵良玉来说,是
一个不同寻常的收获之季。
在这个季节里,师学于他的王宁辉、宫笑、赵彦鸣分别
被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燕山大学艺术系等三所国家重点:音乐院校录取;也就在这个季节里,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主办的第二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在北京举行、赵良玉应邀担任了比赛的评委,并在大赛中当
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大提琴学会执委会委员”。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高晓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6
【相关文献】
1.中国第一大提琴乐团的诞生——记瑞士大提琴家、“友谊奖”获得者阿尔伯特·罗曼 [J], 萧兰
2.大提琴一样的生命——论杨宁《纯律》中的大提琴手安上云 [J], 朱旭晨;秦江红
3.“另眼相看”大提琴记2018良渚国际大提琴艺术节 [J], 景作人;
4.打开音乐之门——记阳泉市大提琴副教授赵良玉 [J], 郑文君
5.让大提琴讲话——记大提琴家史蒂文·伊塞利 [J], 杨荣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敏锐的音乐直觉,深厚的艺术学养 观王健大提琴公开大师课有感

敏锐的音乐直觉,深厚的艺术学养观王健大提琴公开大师课有感赖菁菁【摘要】大提琴家王健一直非常乐于和成长中的青年演奏家们分享自己的演奏技术和经验,因此,他接受了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公益教育项目的邀约,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公开大师课。
他的悉心指导不仅带给学生们极大的启发,也让现场观众获益良多。
我在观看了王健老师的大师课后,针对他提到的一皯问题对他进行了后续采访,并穿插在有关演奏技能、艺术表达、乐曲风格和教学办法等四个方面的授课记录中。
【期刊名称】《音乐爱好者》【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王健;大提琴家;艺术表达;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奏技能;演奏技术;中央音乐学院;肖斯塔科维奇;获益良多;圣-桑【作者】赖菁菁【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9大提琴家王健一直非常乐于和成长中的青年演奏家们分享自己的演奏技术和经验,因此,他接受了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公益教育项目的邀约,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公开大师课。
他的悉心指导不仅带给学生们极大的启发,也让现场观众获益良多。
我在观看了王健老师的大师课后,针对他提到的一些问题对他进行了后续采访,并穿插在有关演奏技能、艺术表达、乐曲风格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的授课记录中。
● -赖菁菁○ -王健王健分别听取了三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的学生演奏的圣-桑《大提琴协奏曲》(Op.33)、贝多芬《第四大提琴奏鸣曲》(Op.102,No.1)和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奏鸣曲》(Op.40)。
王健特别善于运用“动作化”的语言提示,让学生立即领悟技术要领。
在解释一般运弓左手力度拿捏时,他形容弓子要像“赖”在琴弦上一样;而拉奏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开始段落的快速连顿音,跳弓是运用压力把弓子“蹭”起来;贝多芬的《第四大提琴奏鸣曲》的主部主题中犀利的节奏,要像鞭子在“抽”,而不是棍子在“敲”……对于合奏作品,王健特别强调有效的聆听,尤其是要仔细听伴奏的音乐和节奏,而不是“闷头”数拍子。
艺海星图师资力量简介

刘汁子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
江苏省如东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
出版专著《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在国内发表论文30万字,编写教材10万字。
1979年主演并作为集体创作的编剧、导演之一,参加了话剧《啊大森林》的演出,该剧获得了全国编剧三等奖,表演二等奖;1984年合作导演了舞台剧《绝对信号》、1990年合导了《赵氏孤儿》,1994年独立导演了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与1995年演出的《哈姆雷特》。
、多年来参加并主演的话剧十多个,参加拍摄的电视剧十多部,参加拍摄的电影8部,曾多次被聘为全国性的表演专业大赛的评委。
20年来培养的学生中已经有多人获得了国际、国内的电影电视表演的大奖,如:徐静蕾、刘孜、陈坤、郭晓冬、黄晓明、孙维、金巧巧、颜丹晨、何琳、姚晨、童星叮当、小龙人、贾静雯、袁立、邢岷山、刘岷、孔琳等。
他1995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的最高成就奖“金烛奖”。
刘溪教授:艺海星图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艺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全总文工团团长,现任全总文工团兼业务处处长。
刘溪:辽宁本溪人。
北京大学艺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全总文工团团长,现任全总文工团兼业务处处长,艺海星图客座教授。
幼年的刘溪就酷爱音乐,曾表演过二重唱、男声四重唱等。
进入市歌舞团后先拉大提琴。
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指挥专业。
毕业后曾担任大型歌舞《江姐》、歌剧《小二黑结婚》、《乔老爷上轿》、《夺不走的爱》、《救救她》、《友谊与爱情的传说》等剧的指挥。
当时歌舞团歌舞节目演遍辽宁省内各市,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称为“辽宁四枝花之一”。
1987年四月刘溪调入全总文工团,开始迈上了他人生旅途的新台阶。
经过几年的磨砺,他由普通的乐队指挥升任歌舞团的团长,他的名字上了《中国音乐家名人录》的指挥家专栏。
1990年亚运会期间,他指挥中央芭蕾舞团的交响乐队演出《三圣母》,受到了各国亚运健儿的好评,他们称他为中国的“小泽征尔”。
就《MongDong》致瞿小松

作者: 樊祖荫
作者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94-97页
主题词: 瞿小松;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乐;节奏变化;表现形式;打击乐;作品;音乐会;幽默感;音色
摘要: <正> 小松:你好。
我以喜悦的心情在4月19日晚听了你的交响作品音乐会。
所演出的四个曲目保持了你以往作品的粗犷甚至有点“野性”的风格,但又各具特点:《第一交响乐》的深沉与持久的张力;《打击乐协奏曲》的强悍与某种幽默感;《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潇洒与大幅度的音响对比;《Mong Dong》的自然、宁静与丰富的音色、节奏变化。
看得出来,无论就作品的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上,你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力。
许敬行:倾心育人六十载专心怡学人常青

许敬行:倾心育人六十载专心怡学人常青作者:解瑂来源:《小演奏家》2014年第01期中国音乐学院许敬行教授是视唱练耳专业的资深专家,已年近九旬。
为庆贺许敬行先生教学60周年的成果,2013年9月8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北京京民大厦举办了“许敬行先生教学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纪委书记倪赛力、副院长宋飞出席研讨会为之祝贺;许先生的同学、同仁、学生中不乏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以及专程从海外赶来的得意门生,在此欢聚一堂。
许敬行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常务理事;自1953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教学长达60年,先后执教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1982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评为优秀教师,198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04年再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主编视唱练耳教程(一至八级)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退休后,许先生依然致力于幼儿与儿童的听觉训练至今,院校内外桃李满天下。
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纪委书记倪赛力教授,作曲系主任、科研处长高佳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范建明教授,音乐理论家余玉姿、张鸿懿、张韵璇教授,青年钢琴演奏家王天阳等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和赞扬了许教授60多年的教学生涯,表达了大家对许先生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痴情音乐终结硕果许先生1924年出生在福建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对音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和聪颖。
但因家境不富有,许先生高中时只得报考福建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做了一名小学教师,业余开始创作歌曲。
后来,他因痴恋音乐又报考福建音专,不幸考期已过,只得先转入省立师专教育科。
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大哥带回很多欧洲音乐经典唱片,许敬行从中进一步认识了贝多芬、莫扎特,因此他学习音乐的想法更加强烈。
1948年,许先生赴北京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课余向一名德籍教授学习音乐,经常早起半小时抢在音乐专业学生前冲到琴房练琴。
大提琴好教材推荐:李大毅教授编订的《鲍斯特列姆大提琴练习曲》

大提琴好教材推荐:李大毅教授编订的《鲍斯特列姆大提琴练习曲》由李大毅教授编订的大提琴教材《鲍斯特列姆大提琴练习曲》共计5册,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再版发行。
这部教材的编订者—大提琴家李大毅先生,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原全国大提琴学会常务理事。
李大毅教授少年时期师从鲍斯特列姆与巴阔金先生,195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朱永宁、马思琚教授,毕业后从事演奏和教学。
李大毅教授在这部教材的《再版感言》中,介绍了这部教材的原编著者鲍斯特列姆先生的生平简况和这部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李大毅教授在这部教材的《再版感言》中写道:“格·鲍斯特列姆,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1911年生于俄国乌拉尔。
童年随父母侨居中国哈尔滨。
不久考入了俄国人创办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师从俄国大提琴奠基人达维多夫的传承人之一施贝尔曼教授。
毕业后任哈尔滨管弦乐学会交响乐团(简称“哈响”)首席大提琴。
同时致力于室内乐的演奏与教学。
1953年受聘东北音专任教,1955年回到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塔什干音乐学院任教和参加室内乐的巡回演出。
鲍斯特列姆先生在从事多年的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他即将回国时,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编写的《大提琴练习曲》共五册。
这部教材是他根据在中国的教学实践和需要,经过精心地思考,对教材做了系统地编排。
该教材由浅入深,精炼实用并且针对性很强,既解决了中国学生当时普及入门之急需,又为大提琴的演奏与教学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认为:大提琴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开始的。
由于当时音乐事业的迅速发展,音乐团体的纷纷建立,所以急需演奏人才,而演奏员又急需教师的指导。
在这种特殊的年代,鲍先生以他极大的热情与善良,深刻朴素的演奏风格,严谨而耐心的教学理念,不辞辛苦地往返于哈尔滨、长春、沈阳之间,辛勤地耕耘,将一批对大提琴所知甚少的年轻人引导到专业的艺术殿堂,并且影响和哺育了中国几代人的演奏与教学。
音乐教学类APP应用与分析——以“一起练琴”为例

音乐教学类APP应用与分析——以“一起练琴”为例发布时间:2021-09-15T06:10:10.995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8期作者:王双雨[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与智能也逐渐趋于成熟王双雨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与智能也逐渐趋于成熟,一些新兴的音乐教学应用软件也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此种线上的音乐教学方式也逐渐被部分群体的接受者所接受。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地域以及时间问题似乎成为人们学习的小困难,所以本文将从“一起练琴”音乐教学APP的实用性、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应用软件;音乐教学APP;一起练琴一、音乐教学类App发展现状近年来,线下的课堂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点,譬如,线下课堂音乐教师不注意授课方式,就很容易将一节生动的音乐课堂演变成“说课”,没有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些音乐教学课堂的封闭性因素,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无法直接的了解等等。
随着国家对音体美的重视以及AI智能的高速发展,技术逐渐成熟,一些线上的应用软件也随之普及,一股科技思潮迎面而吹。
据笔者了解到,教育学习类App也层出不穷——“寻谱访”、“随身谱”、“艺术之家”等等,音乐学习类App是专门针对音乐爱好者以及学习者推出的移动学习音乐的应用软件,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音乐学习课程,也能掌握一些学习技巧。
笔者以自身学习情况为例,本文将针对“一起练琴”平台教学情况优势和劣势进行阐述。
二、“一起练琴”平台背景研究据笔者了解,“一起练琴”App是一个音乐AI智能陪练和线上视频一对一上课、并且内设有大量的声乐正谱、钢琴正谱、其他弦乐以及各种吹奏乐器谱子的音乐教学类App。
就目前而言,支持的乐器有很多,弦乐乐器小提琴、大提琴等等,吹奏乐器单簧管、长笛等,以及钢琴、声乐等。
一起练琴APP是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合作成果,技术使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声学识别算法,在弹奏的过程中,会通过声音进行识别,错误情况会被总结并给予反馈。
大提琴考级教材比较研究赵嘉楠吴临风

大提琴考级教材比较研究赵嘉楠吴临风发布时间:2021-09-10T06:20:57.16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7期作者:赵嘉楠吴临风[导读] 近年来,我国大提琴艺术普及教育工作蓬勃发展,了解、熟悉、学习这门乐器的青少年、家长逐年增加。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摘要:近年来,我国大提琴艺术普及教育工作蓬勃发展,了解、熟悉、学习这门乐器的青少年、家长逐年增加。
目前,国内大提琴琴童惯常采纳的考级体系,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级体系等。
本文将通过回顾上述考级体系,分析其教材难度、曲目特征及考察重点,携读者共同探索面向社会琴童、能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的大提琴考级体系。
一、背景研究伴随开放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审美体验正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延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教育行业的根本任务。
历经几代领域内教育家、演奏家的努力和付出,大提琴以其浑厚丰满的音色、深沉抒情的高雅气质,频繁活跃于我国文化舞台,收获众多音乐爱好者和青少年的欣赏和学习。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音乐业余考级率先在中国沿海地区拉开序幕,至今已有27年历史,伴随学习音乐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国内外考级体系呈现出机构众多,其教材难度、考察体系亦不相同的特点。
目前,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等各大院校先后创立艺术水平考级制度,且依编著和出版了不同特色的考级教材,作为广大琴童大提琴练习和等级划分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大提琴启蒙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们获取教学资料的一个可靠途径。
据国内重点音乐院校年度报考数据了解,报考职业演奏是大提琴琴童的重要选择之一,此外,以兴趣、特长培养作为导向而学习大提琴的青少年,基数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大提琴学者而言,学习初期普遍存在音乐知识匮乏、专业技术片面等问题,完善的考级体系是他们对于大提琴学习周期性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获取专业院校老师点评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漫长的学琴之路上的中短期目标和指示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刘蔓
稿件撰写:王宁辉
刘蔓,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国际比赛获奖者,国家二级演奏员.她六岁开始学习大提琴,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993年在第二届全国大提琴比赛中荣获独奏三等奖,重奏第二名。
在1998年七月考入亚洲青年管弦乐团。
11月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在沪举办“柴科夫斯基逝世105周年纪念音乐会”,刘蔓应邀出任独奏与该团合作演出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获得了好评。
同年,参加了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沙哈夫斯卡娅的大师班。
2000年9月参加了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大师班,得到了大师的高度评价。
200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同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
2001年——2003年先后随团赴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巡回演出。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田园”四重奏组的成员,在北京音乐厅多次成功举办了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2003年刘蔓申报了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留学项目,经过考试选拔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并于2004年2月赴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独奏表演师从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伊琳娜.茹廖娃及娜达丽亚.沙哈夫斯卡娅。
室内乐跟随俄罗斯功勋演员、著名室内乐教授费达连科学习。
留学期间于2005年8 月赴奥地利参加了第十二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荣获大提琴专业三等奖,该项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刘蔓是大提琴专业首次获奖的中国人。
赛后国内的《光明日报》、《音乐周报》、《神州学人》等媒体也报道了这个消息。
2006年5月刘蔓又在俄罗斯莫斯科特维尔市音乐大厅成功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演奏了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到场表示祝贺。
国内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驻外记者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消息。
2006年六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大提琴演奏硕士学位。
归国后,被调入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任大提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