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43L01B学分数:5周学时:5

总学时: 85学时分配:理论85开课学期: 3.2

开课学院:医学院

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

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

网络课程地址 :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

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

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

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

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

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5第五章高血压2

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0.5第六、九章心肌和心包疾病2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2第八、十章

心脏瓣膜病及感染性心内

4性肺疾病膜炎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2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18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0.5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2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第四、六章慢性胃炎、胃癌2第七章肺结核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

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第七章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2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1第八章炎症性肠病1

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

1第十二、十五章

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非

4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1第十七章肝性脑病1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5第十八章胰腺炎(急性胰腺炎)2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0.5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2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18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12第二章心力衰竭4第一章总论2

第三章心律失常2第二、三章肾小球疾病概述及肾小球

2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4第四章肾病综合征2(2、 3、4 节)

续上表:

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八章尿路感染2第十章淋巴瘤2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2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1

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2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血小板减

1少性紫癜)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12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

7性疾病

第二章贫血概述1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第三章缺铁性贫血1第二十一章糖尿病4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1第八篇风湿性疾病3第六章溶血性贫血2第三章类风湿性关节炎1第九章白血病3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2

基本内容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及内容: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严重程度的分级。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并发症;治疗。

(三)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预防;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

诊断与严重程度的分级。

(二)一般讲解: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病理改变;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诊断;药物治疗(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二)熟悉:哮喘的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三)了解: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免疫疗法);哮喘的教育;

管理和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诊断;药物治疗(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二)一般讲解:

哮喘的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

病机制;病理;治疗(免疫疗法);哮喘的教育;管理和预后。

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一般讲解:

支气管扩张症的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肺炎概述 1 学时;细菌性肺炎一.目的与要求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1 学时;其他肺炎(支原体、病毒、真菌) 1 学时)

(一)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X 线表现。

(二)熟悉: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肺炎的诊断程序;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特点;

常见病原菌肺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三)了解: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X 线表现。

(二)一般讲解:

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肺炎的诊断程序。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特点。

常见病原菌肺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第七章肺结核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记录方式);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原则、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二)熟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病理学;临床表现;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结核(定义));其他治疗(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三)了解: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激素、外

科手术治疗)、肺结核与相关疾病;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记录方式);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的原则、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二)一般讲解: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病理学;临床表现;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

耐药肺结核(定义));其他治疗(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

、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激素、外科手术治疗)

肺结核与相关疾病;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肺癌的病理和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其他检查(胸部影像学)。

(二)熟悉: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影像学其他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治疗原则)。

(三)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影像学其他检查(磁共振显像、

SPECT、PET、纵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其他细胞或病理检查、开胸肺活检);

预防与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肺癌的病理和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二)一般讲解:

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磁共振显像、SPECT、PET、痰脱落细胞检

查、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纵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其他

细胞或病理检查、开胸肺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治疗原则);流行病学;病因和

发病机制;临床分期;预防与预后。

第九章间质性肺疾病(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间质性肺病的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结节病病理;临床表现;诊

断。

(二)熟悉:肺间质的概念。间质性肺病分类;诊断方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X 线、肺功能);诊断标准;治疗。

结节病的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鉴别诊断。

(三)了解: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分类。其他间质性肺病(肺泡

蛋白沉积症、其他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结节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

后。

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肺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治疗方案(抗凝治疗)。

(三)了解: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溶栓治疗);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肺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二)一般讲解: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治疗方案(抗凝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

病学;病理生理;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溶栓治疗);预防。

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

(二)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诊断;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三)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心超、血气、血液);鉴别诊断;

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预后;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X 线检查、心电图)。(二)一般讲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诊断;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心超、血气、血液);鉴别诊断;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预后;预防。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气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排气疗法)。

(二)熟悉: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气胸的类型;鉴别诊断;并发症。

(三)了解:胸腔积液的胸水循环机制;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活检);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恶性胸腔积液)。

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保守治疗、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气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排气疗法)。

(二)一般讲解:

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

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气胸的类型;鉴别诊断;并发症。胸腔积液的胸水循环

机制;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恶性胸腔积液)。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保

守治疗、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二)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机械通气)。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二)一般讲解: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机

械通气)。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

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治疗原则)。

(二)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治疗。

(三)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治疗(治疗原则)。

(二)一般讲解:

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治疗;

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三篇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二)熟悉:心超、胸片、BNP在心衰中的诊断价值;慢性心力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洋地黄中毒表现;ACEI、利尿剂、β受

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的适应症;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三)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类型和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慢性收缩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和方法;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的诊断,特别是心超、胸片、BNP在心衰中的

诊断价值;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如左心衰竭与肺部疾病的鉴别,右心衰竭与心包积

液、肝硬化等的鉴别诊断;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洋地黄中毒

表现; ACEI、利尿剂、 b 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的适应症;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二)一般介绍:

心力衰竭的病因、类型和预防。

第三章心律失常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原则;常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适应症。

(二)熟悉: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心电图及处理原则;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三)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心律失常分类、病因及发生机制;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预激综合征的病因、心电图表现及治疗;心脏电复律、快

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及起搏方式的选择;动态心电图、

食道调搏、运动试验、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

动过速、 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常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特别是胺碘酮和倍他乐克)的适应症;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心律失常分类、病因及发生机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

心动过速的鉴别;预激综合征的病因、心电图表现及治疗;心脏电复律、快速性心律

失常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及起搏方式的选择;动态心电图、食道调搏、

运动试验、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

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主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

(二)熟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及病理机制;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分型、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冠脉造影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ACEI、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抗凝剂的应用。(四)自学: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变异性心绞痛)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原则;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主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

脉成形术);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及病理机制;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二)一般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分型、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冠脉造影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抗凝剂等药物的应用;

冠心病的预防。

第五章高血压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危险分层;降压药的分类;降压治疗的目的及治疗原则。(二)熟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Cushing 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诊断标准及

处理。

(三)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情况。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高血压的定义、分级、危险分层;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降压治疗的目的、治疗原则;

降压药物的分类,各类降压药的代表性药物;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

柯兴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大动

脉等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诊断标准及处理。

(二)一般讲解:

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情况。

第六章心肌疾病(本章及第九章心包疾病)

第一、二、三节心肌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心肌病的定义、分类;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

现及心超特点。

(二)熟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常见的特异性心肌病。

(四)自学: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心肌病的定义、分类;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

心超特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继发性心肌病如酒精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药物

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第四节心肌炎(自学)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

(二)熟悉:心肌炎的病因。

(三)了解:心肌炎的病原性检查及治疗。

第七章先天性心脏病(自学)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本章及第十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

学变化、体征、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以上各种瓣膜病的鉴别诊断;心超对瓣膜病的诊断意义;各瓣膜病的用药特点、介入及手术指征。

(三)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趋势及预后;联合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心超对瓣膜病的诊断意义;各瓣膜病的用药特点、介入

及手术指征。

(二)一般讲解:

风湿性心脏病的趋势及预后,联合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第九章心包疾病(本章及第六章心肌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心包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心超表现。

(三)自学: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相应治疗(特别是心脏压塞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心包炎的病因、X 线检查、心电图、心超表现。

(二)一般讲解:

急性心包炎的病理、病理生理

;急性

第十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章及第八章心脏瓣膜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培养,免疫学检查,超

声心电图检查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及外科

手术治疗适应症)。

(二)一般讲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发病机制及其病理。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自学)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三)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定义,食管症状,并发症,Barrett食管,诊断依据,治疗。

(二)一般讲解:

食管外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主要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病理;24h 食管 pH 监测;食管吞钡

RE和 NERD。

X 线

第三章食管癌(自学)

第四章胃炎

第一节急性胃炎(自学)

第二节慢性胃炎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慢性胃炎的分类、治疗原则。

(二)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三)了解:胃炎的定义, 慢性胃炎的病理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慢性胃炎的分类;发病机制中HP的感染机制。

(二)一般讲解: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胃镜及胃镜

下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异型增生的治疗。

(三)一般介绍:

定义,流行病学,预后。

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实验室和其它检查;并发症;治疗。(三)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及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定义,临床表现,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胃镜

或/ 和 X 线钡餐检查确诊。与胃癌鉴别。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讲解:幽门螺杆菌;非

甾体类抗炎药)。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并发症。根除 HP的治疗方案

(二)一般讲解:

X 线钡餐检查,与胃泌素鉴别,流行病学。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溃疡复发的预

防。预后。

第六章胃癌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胃癌的癌前状态、内镜检查和诊断、并发症。

(二)熟悉: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侵袭扩散的方式、临床表现、X 线检查、治疗及预防。(三)了解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组织病理学,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癌前状态的定义和内容。主要诊断依据:内镜检查加活检以及 X 线钡餐,早期诊断的注意对

象。三大并发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讲解内镜检查及内镜下的早期胃癌和

进展期胃癌的分型。

(二)一般讲解:

病因和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胃癌的分期、分类;预后、治疗、一级预防和二级

预防。

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第一节肠结核

一、目的要求

( 一 ) 掌握: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病理特点

( 二 ) 熟悉: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

( 三 ) 了解: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临床表现;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

(二)一般讲解: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流行病学;手术治疗指征;治疗原则。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

一、目的要求

( 一 )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 二 ) 熟悉:发病机理、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 三 ) 了解:并发症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临床表现(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及营养不良;腹部表现:常见腹部症状与体征);诊断(腹水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鉴别诊断(从长期发热、腹水、腹痛和腹部包块等方面考虑相应的鉴别

诊断)。

(二)一般介绍:

发病机理、实验室和其它检查;流行病学;手术治疗指征。

第八章炎症性肠病

第一节溃疡性结肠炎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分型和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与克罗恩病鉴别) 的和并发症。

(三)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的表现;临床分型;鉴别诊断;并

发症;治疗原则和主要的药物。

(二)一般讲解:

病因、发病原理和手术治疗指征;病理;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流行病学;预后。

第二节克罗恩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的和并发症。

(三)了解:病因和发病原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病程、发作诱因,影响临床表现的有关因素;消化系统表现,

全身表现,肠外表现。诊断标准。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的表现。病理;鉴别诊

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主要的药物。

(二)一般讲解:

病因、发病原理和手术治疗指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价差流行病学;预后。

第九章结直肠癌(自学)

第十章功能性胃肠病

第二节肠易激综合征(自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分型。

(二)熟悉: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治疗。

(三)了解: IBS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非酒精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熟悉:病理,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

(三)了解:流行病学,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二)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治疗

第十五章肝硬化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及后果、腹水形成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并发症。

(二)熟悉: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治疗原则。

(三)了解:病因及病理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定义和基本概念;

病理生理: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及后果、腹水形成的机制;

临床表现: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诊断依据,主要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如肝癌及诊断标准,肝肾综合征、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紊乱、肝肺综合症等七大并发症)的讲解;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

水检查的重要意义;治疗。

(二)一般讲解:

流行病学;病因分类和病理分类,病理;鉴别诊断、一般治疗的方法;预后。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三)了解:病理,辅助检查。

三、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定义和基本概念;诱因;临床分期和各期的基本表现,包括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改

变;诊断依据;治疗。

病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代谢障碍及氨基酸不平衡可能起主要作用,介

绍各种学说,重点介绍神经毒素学说。

鉴别诊断:包括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量等。

(二)一般讲解:

病理;辅助检查,介绍各种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预后和预防。

第十八章胰腺炎

第一节急性胰腺炎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熟悉: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类型、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并发症及处理。

三、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基本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中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各种影像

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尤其是 CT 和增强 CT 对胰腺炎诊断和分级意义;诊断依据;重症胰

腺炎的治疗原则。病因和发病机理;各种不同病因,胰腺自身消化理论及结果,炎

性介质的作用。并发症类型;重症胰腺炎的概念,主要表现和判别标准;

(二)一般介绍:

病理;鉴别诊断;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和预防。

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二)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三)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最常见的四大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可能的病因;上消化道出

血诊断的确立,与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

措施

(二)一般讲解:预后估计,治疗方法。

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脏的主要功能,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功能检查方法及肾脏病的防治原则。

(二)熟悉:肾脏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三)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的国内外进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肾脏的生理功能:肾小球与肾小管功能、肾脏内分泌功能。

2.尿液检查:血尿、蛋白尿的分类。

3.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4.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急性肾衰竭

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综合征、尿路感染综合征。 5. 肾脏疾病的防治

原则。

(二)一般讲解:

1.内科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性及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

2.管型尿及肾小管功能介绍。

3.国内外肾脏病学新进展和展望。

第二章肾小球疾病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肾小球病的定义、肾小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二)熟悉 :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

(三)了解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分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肾小球病的定义。

2.肾小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及临床分型。

3.蛋白尿的定义。

4.血尿的定义和如何区分血尿的来源。

(二)一般讲解:

1. 肾小球病的发病机理(免疫、炎症反应)。

2.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第三章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自学)

第二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自学)

第三节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三)了解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类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相应措施及综合治疗。

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慢性肾盂肾炎、Alport

综合征及继发于全身疾病的肾脏损害鉴别。

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免疫及非免疫机制。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第四节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自学)

第四章肾病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病理生理、并发症、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常见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三)了解 :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了解肾病综合征的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常见病因。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

球硬化等)的特征与临床表现。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的病理生理。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 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糖

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等 ) 的鉴别诊断。

5.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衰竭及代谢紊乱等。

6.肾病综合征主要治疗: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与方案,常见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环孢素等的使用。

(二)一般讲解:

1.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并发症防治。

2.肾病综合征的预后。

第五章IgA肾病(自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 IgA肾病的定义、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 : IgA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 :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后。

第八章尿路感染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尿路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 :尿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及疗效的评定标准。

(三)了解 :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尿沉渣镜检细菌检查、化学性检查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尿路感染的病因。

2.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感染途径、机体抗病能力、易感因素与细菌的致病力等

各种因素。

3.尿细菌定量培养 , 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

4.详细讲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细菌尿的临床表现(重点为急性肾盂

肾炎)、诊断和治疗原则及疗效评定标准。

1.上、下泌尿道感染定义。

2.流行病学特点。

3.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解剖特点。

4.尿常规改变特点、尿白细胞计数及影像学检查。

5.尿路感染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尿道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6.尿路感染的并发症:肾周围脓肿、肾乳头坏死。

7.慢性肾盂肾炎诊断。

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分类、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 :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2.详细讲解急性肾损伤的起始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临床特点。

3.急性肾损伤时实验室检查 ( 特别是尿液检查特点 ) 。

4.急性肾小管坏死与肾前性少尿、肾后性尿路梗阻、肾性急性肾损伤的鉴别。

5.少尿期的并发症 ( 如高钾血症 ) 及其防治

6.急性肾损伤的透析指证 .

(二)一般讲解:

1.发病机制: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

管腔中管型形成的原理。

2.急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

3.CRRT在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及主要临床表现、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有关措施。(二)熟悉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并发症防治。

(三)了解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的原理、疗效和适应症。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慢性肾衰竭临床分期(国内与CKD分期标准)。

2.促进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

3.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肾小球内“三高”现象及引起肾小球内“三高”原

因;血管紧张素Ⅱ在肾衰竭进行性恶化中的作用机制。

4.慢性肾衰竭的胃肠道表现、血液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表现、皮肤症状、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及内分泌失调等各系统症状,水电解

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

5.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6.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治疗,及控制全身性和(或)肾小球内高压力防治,尿毒症并发

症的治疗。

1.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各种病因。

2.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

3.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的治疗。

4.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肾移植。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自学)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

(二)熟悉: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分类。

(三)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液学新进展。

第二章贫血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

(三)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贫血细胞学和病因分类。

(二)一般讲解:贫血的全身各类器官系统症状,诊断步骤,确定导致贫血的原因,贫血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

(二)熟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人体的铁代谢。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强调病因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补铁治疗的原则、方法及疗程。

(二)重点讲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其鉴别诊断。

(三)一般讲解:铁代谢(铁分布、来源、吸收、运输、贮存及排泄)。

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再障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依据。

(三)了解:再障的发病情况和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再障的发病机制;再障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重型再障的诊断标准与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一般讲解:再障的病因、发病情况及预后。

第六章溶血性贫血(附PNH 和 AIHA)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溶血性贫血的定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类与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步骤。AIHA 和 PNH的定义

(二)熟悉: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及PNH、AIH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了解:各类溶血性贫血的特点以及其近年治疗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溶血的定义,溶血过程中红细胞破坏场所不同的发病特点与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特

点, AIHA , PNH的定义,特殊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二)一般讲解:

溶血性贫血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第九章白血病

第一节概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定义。

(二)熟悉: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三)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慢性白血病细胞的分类。

(二)一般讲解: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介绍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和药物、遗传因素、免疫

缺陷等因素与白血病发病关系的现代概念。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WHO分型、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类、 MIC 分型和 2001 WHO分型;临床表现如感染、出血、贫血及组织浸润的表现及其机制;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白血病免疫分型、

作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二)一般讲解:

MDS。临床治疗、预后及治急性白血病的与临床症状或血象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如

疗进展如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和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选择。

第三节慢性髓系白血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诊断。

(二)熟悉: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程演变、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和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二)一般讲解: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及骨髓纤维化症的鉴别;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治疗措施,

治疗进展及预后。

第十章淋巴瘤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分期。

(二)熟悉:淋巴瘤的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国际预后指标。

(三)了解: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WHO( 2001)分型中常见的淋巴瘤亚型,治疗进展和

预后。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HD与 NHL的临床表现特点及Ann Arbor分期、淋巴瘤的诊断。

(二)一般讲解:

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01 年 WHO淋巴肿瘤的分型;淋巴瘤与其他临床表现类似

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化疗为主的淋巴瘤综合治疗原则。

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不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特点。

(二)熟悉:正常的止血机制,正常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选和

确诊试验。

(三)了解:出血性疾病的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学分类;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步骤。

(二)重点讲解:

正常的止血机制、正常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选、确诊试验及特殊试验。

(三)一般介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

第一节过敏性紫癜(自学)

第二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ITP 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急症的处理方法。

(二)熟悉: ITP 的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 ITP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急性和慢性ITP 的临床表现、ITP 的诊断要点和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

急症的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