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资料:辛弃疾

合集下载

介绍辛弃疾演讲稿

介绍辛弃疾演讲稿

介绍辛弃疾演讲稿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眉州人。

他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之一。

辛弃疾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爱国情怀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辛弃疾生于宋宁宗宝祐元年(1036年),卒年不详。

他出生在一个世家,家境殷实,从小就饱读诗书。

他的父亲辛文肃曾任官至秦州通判,辛弃疾也曾在秦州读书。

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因对时弊不满而辞官回乡,开始了他的诗文创作之路。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豪放激昂,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他的词作大多写于北宋末年,那个时候,北方辽金交兵,南方临安被围,国家危在旦夕,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辛弃疾的词作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存亡的呐喊。

他的《青玉案·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句,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落日双飞翼,轻烟散冰河。

”一句,则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悲愤。

辛弃疾的词作不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存亡的呐喊,还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爱情的深情厚意。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如《青玉案·元夕》中“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一句;同时,他的词作也表现了对爱情的深情厚意,如《青玉案·元夕》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句。

辛弃疾的词作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爱国情怀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

他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词人,他的词作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爱国情怀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词作不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族存亡的呐喊,还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爱情的深情厚意。

他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辛弃疾发言稿

辛弃疾发言稿

辛弃疾发言稿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想向大家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我叫辛弃疾,在座的许多人可能对我并不陌生。

作为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我有幸为大宋做出了一些贡献。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人生经验和对于如何成功地在政治、文学和军事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华的思考。

首先,在我看来,学习是人类进步和成功的不竭动力。

功名利禄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点。

学习应该是一种追求知识的过程,一种探索自己潜力和发现新可能性的方法。

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我们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成功需要勇气和决心。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有勇敢面对并坚持努力,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失败只是通向成功的一道必经之路。

要敢于面对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逐渐走向成功。

此外,沟通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在政治、文学还是军事领域,人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只有通过沟通交流,我们才能互相了解,形成共识,并最终实现目标。

在合作中,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不同观点,相互支持和协作。

一个团队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需要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

此外,我还深信文化的力量。

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思想的传承和启迪。

在我写下《青玉案·元夕》一诗时,我用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句子来表达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共同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化交流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能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

正直、诚实、勇敢、宽容是我一直追求的价值观。

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辛弃疾 演讲稿

辛弃疾 演讲稿

辛弃疾演讲稿辛弃疾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抗金名将,他的诗歌才华和爱国情怀广为人知。

在这篇演讲稿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他对于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贡献。

辛弃疾于1140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他自小聪明好学,深受家庭的熏陶。

在南宋末年,金人入侵南方,他的家族被迫迁至江西。

这段时间对辛弃疾来说是痛苦而漫长的,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沦陷和无数同胞的苦难。

辛弃疾自幼酷爱文学,他十分才华横溢,很早就开始写诗。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同时又充满了对生活和爱国的思考。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金人侵略的愤懑之情。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卓越的爱国者。

辛弃疾的诗歌风格独特,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

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的语言描绘民族英雄和壮士,表达了对于祖国的忠诚和渴望。

他的名篇《破幽梦冲军》,反映了他对金人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祖国解放的强烈渴望。

他的诗歌不仅富有感情,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除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

他参加了多次抗金战斗,多次建功立业。

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对于金人侵略者不断进行斗争,为保卫祖国的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痛苦和坎坷。

尽管他成名于文学,但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用和赏识,多次被贬职或判罚。

这使得他的事业和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然而,他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辛弃疾激发了无数人对于祖国的深情。

他的诗歌饱含着对祖国的思念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他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抗金经历激发了无数人对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产生。

他的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一下,辛弃疾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

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金人侵略的愤懑之情。

国旗下讲话稿----辛弃疾的故事

国旗下讲话稿----辛弃疾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三(4)班的倪琪丽。

同学们,五月份有很多重要的节日,如: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5月12日护士节,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等等。

可是今天,5月28日,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人物的生日,你知道是谁吗?他就是辛弃疾。

提到辛弃疾,大家想到就是老师要求大家背诵的诗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有很多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还有生子当如孙仲谋。

……等等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文化成就高,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抗敌将军呢!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辛弃疾的小故事。

《辛弃疾活捉叛徒》那时候,我国北部在金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非常痛苦。

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组织了一支起义军,抵抗金兵。

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带了两千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他俩的领导下,打了许多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几万人。

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

谁知道起义军里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

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

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

辛弃疾又悲痛又愤怒。

他对同伴说:“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五十名勇士,骑了快马,带着刀剑,向金营直奔而去。

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乘黑悄悄地摸进了金营。

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

他们看见辛弃疾和勇士们拿着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

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来抵挡。

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了。

辛弃疾一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

辛弃疾演讲稿300

辛弃疾演讲稿300

辛弃疾演讲稿300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辛弃疾”。

辛弃疾,一个名字,一个历史,一个传奇。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

他的诗文,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饱经沧桑,但他始终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学的热爱。

今天,我将从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对他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小聪颖好学。

他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被誉为“才子”。

他历经官场沉浮,先后担任过官职,但由于直言忠谏,多次遭到贬斥。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失去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他饱经风霜,却依然心系国家,为民请命,为国呐喊。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令人钦佩。

其次,辛弃疾的文学成就让后人叹为观止。

他的词作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以其豪迈、慷慨的风格,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无不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他的词,如同一抹瑰丽的风景画,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

最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人动容。

他在官场上屡遭打压,但他从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

他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挚爱和对民族的关怀,他的一生也是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他曾写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不屈抗争。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这个讲台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辛弃疾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者。

他的一生,是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更是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他的诗文,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廊上,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辛弃疾,传承他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谢谢大家!。

辛弃疾演讲稿800字作文

辛弃疾演讲稿800字作文

辛弃疾演讲稿800字作文辛弃疾演讲稿8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辛弃疾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佩和理解。

辛弃疾,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就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感悟。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辛弃疾的诗歌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辛弃疾的诗歌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关于爱国情怀的。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期盼和对国家兴旺的愿望。

他的诗歌激发了后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要热爱我们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辛弃疾的诗歌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关于人生态度的。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对命运的挑战。

他的诗歌激励了后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顽强拼搏,不畏艰难,不惧挫折,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要对待人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辛弃疾的诗歌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关于艺术追求的。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

他的诗歌激励了后人要有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要对待艺术要有敬畏之心,要有创作的激情,要有对艺术的追求。

总之,辛弃疾的诗歌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关于爱国情怀、人生态度还是艺术追求,他的诗歌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铭记他的诗歌精神,传承他的文化遗产,让他的诗歌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

辛弃疾铁血传奇演讲稿

辛弃疾铁血传奇演讲稿

辛弃疾铁血传奇演讲稿
辛弃疾出生时,国家的北方就已经沦陷金人之手,而他的故乡山东历城,便是在金人的占领之下,辛弃疾从小就听说(长大后又亲眼目睹)金人的烧杀抢掠,遂早早立下抗金卫国的远大志向。

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趁金兵大举南侵,组织了一支两千余人的义军队伍,投奔著名将领耿京领导的抗金忠义军,由此展开一段英勇杀敌的铁血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曾有以五十骑兵,冲进金营五万军中生擒叛徒的英雄行为,奈何终其一生,南宋朝廷也未能改变偏安一隅的悲情命运,令多少如辛弃疾一般的爱国志士徒自嗟叹……虽然最终壮志未酬,但辛弃疾仍然穷其一生之力,无私地奉献于人生的每一个岗位,毫无保留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

关于辛弃疾的朗诵稿件

关于辛弃疾的朗诵稿件

关于辛弃疾的朗诵稿件一、开场白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说说辛弃疾。

辛弃疾啊,那可是一位超级厉害又超有魅力的大词人呢!他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二、辛弃疾其人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时期,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他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一心想要收复北方被金兵侵占的土地。

他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抗金义军,那时候的他满腔热血,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焰。

他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勇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那画面想想就很帅气。

辛弃疾不仅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出众。

他的词啊,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既能描绘出壮丽的山河,又能表达出他内心的壮志豪情和无奈悲愤。

三、辛弃疾词的特点他的词风格多样。

有的词充满了豪迈之气,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读起来就让人感觉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中。

他用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勾勒出了士兵们的英姿飒爽,还有那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战前准备场景。

还有的词呢,又带有一种细腻的情感,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词写得特别美,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他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在热闹的元宵佳节中,却独自寻找心中那个人的孤独形象,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有时候在人群中,却感觉自己特别孤单一样,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四、朗诵辛弃疾词的感受当我们朗诵辛弃疾的词时,就像是在和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读那些豪迈的词,我们要把声音放得洪亮而有力,要读出那种气势。

就像是我们自己也变成了一名战士,要去征战沙场。

而朗诵那些比较婉约的词时,我们的声音可以轻柔一些,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情感。

比如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们可以用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开始,然后逐渐地读出那种年少时故作深沉的感觉。

五、辛弃疾词的意义辛弃疾的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的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宦游江淮两湖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1)季鹰: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鲈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②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公元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

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的。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

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

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

“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

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②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二.归隐带湖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水调歌头盟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词题“盟鸥”,是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但读细自品味会发现另有所抒。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三.宦游三山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四.归隐瓢泉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1]注:①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伯劳。

②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③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④未抵:比不上。

⑤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⑥“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⑦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⑧“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⑨“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⑩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五.再官两浙,终归铅yán山shān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附:卜算子归途咏志微雨朔风中,魂断故园碎。

日暮终南山外愁,蜀水梦中醉。

一醉岱宗巅,钓鳌渤海寐。

待到鸿鹄衣锦时,再看青山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