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五下总复习.3 统计与概率

合集下载

北师大数学五下《总复习(统计)》参考教案

北师大数学五下《总复习(统计)》参考教案

《总复习(统计)》参考教案教学内容:统计。

96页的第18、1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提出问题、处理数据、做出预测等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理解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用小黑板画好的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1、说一说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练习96页18题。

(1)自己练习。

(2)共同交流。

二、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什么叫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练习96页19题(1)小组讨论:怎么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组内完成。

(2)代表发言并共同交流。

3、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作业:回顾复习过程,查缺补漏。

北师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北师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

统计与概率一统计表(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表格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表格式)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的整理复习及97页、98页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复式统计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巩固、梳理以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以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复习课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

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会显得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当前复习的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构建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即“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分层练习,巩固提高-----梳理总结,提升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对统计图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难点: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突破:复习过程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之后进行的知识整理,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与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会复习五年级下册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让我们学会如何从数据中寻找规律,预测未来。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复习第100页至104页的内容,包括统计表的制作,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数据。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制作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以及概率的计算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其中,如何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将是我们的教学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子版的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概率问题,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入,让学生们理解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们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会包括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公式,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制作统计表的问题,以及一些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概率的计算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题目1:制作统计表数据:小明最近五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85,90,88,,92。

要求:请制作一个统计表,包括成绩的范围,频数和频率。

题目2: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0, 162, 165, 163, 161, 163, 164, 162, 163, 160。

要求: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北师大五年级五年级下册复习统计

北师大五年级五年级下册复习统计

北师大五年级五年级下册复习《统计》
知识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扇形统计图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大还是小。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数学信息的方法:先跟整体作比较,看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是多少,再看一看部分之间谁占的百分比大。

3、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便于看出数据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最为直观、有效地统计图表示数据。

4、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间的数就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有可能是多个众数。

练习题
1、写出下面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342,344,344,346,378,378,378,450,451,451,456中位数是(),众数是()。

2、请完成五年级各班出勤率统计表。

班级(1)(2)(3)(4)
班级人数50 51 50 49
出勤人数49 48 49
出勤率100%
分析并回答:哪个班出勤率最低?哪些班级出勤率相同?
3、100、120、80、130、100、90、100,中位数是(),众数是()。

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复习知识点北师大

知识点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练习题
对于数据组1、2、3、4、4、4、5、5、8、9,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0,100,80,60,80,70,90,100,则这次英语口试中,这10名学生得分的众数是。

若一组数据6,7,5,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参考答案
对于数据组1、2、3、4、4、4、5、5、8、9,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0,100,80,60,80,70,90,100,则这次英语口试中,这10名学生得分的众数是。

若一组数据6,7,5,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共2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总复习3统计与概率共23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总复习3统计 与概率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如频数统计、比重统计等。

2.能够应用基本的概率概念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3.能够掌握事件的排列组合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据统计(1)数据的收集•学生们可以自行收集或组织老师提供的数据。

•开展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

(2)数据的整理与处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用表格形式统计出现频数、比重等数据。

•引导学生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组等操作。

(3)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从数据中挖掘出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如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

•引导学生从比例、百分数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据的理解和认识。

2. 概率计算(1)基本概率概念的引入•介绍概率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等。

•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们理解概率的概念。

(2)概率计算•带领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如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等。

•通过实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3. 事件排列组合•介绍基本的排列组合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排列组合的应用。

•引导学生将排列组合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对兴趣班选课人数进行排列组合分析等。

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增强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定期进行类比、真实情境的解题演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际、生动的方式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做好阶段性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们运用教学成果进行创新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们掌握数据的统计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展示等。

•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掌握事件排列组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拓展数学思维。

五、教学资源准备•数据统计表格、概率计算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概率。

(教材第93页和第97、98页的练习题)
1.复习巩固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统计图。

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

2.能根据复式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作出合理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知识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重点: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多媒体课件。

师:在统计与概率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

师: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知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
1.回忆特点。

师: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与大家探讨,我要比较两个班学生患龋齿个数的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生: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合适。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明显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即可以看出两个班分别有多少人没有龋齿,有多少人有龋齿。

师:我们的想法一样。

如果我想比较两个城市去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即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整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为后面读统计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铺垫】
2.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对统计图的特点非常熟悉。

下面请看笑笑把调查的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制成
了统计图,如果用粉色条表示男生,用黄色条表示女生,你认为下面哪幅图是笑笑的调查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正确的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3.制统计图。

师:你想知道我国平均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费多少财富吗?请看下面的数据。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学生读统计表,了解信息。

师: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

因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平均每天最终消费情况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8页,完成第2题的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读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平均每天最终消费的多。

生2: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平均每天的最终消费都在逐年上升。

生3:我国2010年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倍多。

……
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从不同的资料中获取的统计图,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判断制定什么样的统计图合适,并根据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4.平均数问题。

师: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什么意义?
生: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师:你能举出例子进行表达吗?
生:比如,某同学练习了10次60m跑步,可以用10次成绩的平均数代表这个同学的运动水平。

师:有时还要根据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这样会更具有代表性。

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3题的第(1)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生:用排名第一的国家的淡水资源减去中国的淡水资源,就是中国的淡水资源与排名第一的国家的淡水资源的差;用中国的淡水资源除以排名第一的国家的淡水资源,就是大约是它的几分之几。

师:很好,非常棒,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怎样求出每个国家的人均淡水资源量?
生:用每个国家淡水资源量除以本国人口数。

师:很好。

请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个国家的人均淡水资源量,然后进行排名,看中国排名第几位,与排名第一的国家相差多少?大约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回忆平均数知识,经历计算平均数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大家通过读统计图,制统计图,解决求平均数问题,一定有了新的体会,请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统计图和平均数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准确读统计图、熟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灵活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

统计与概率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
A类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m,小强身高1.2m,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3)四(3)班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3)班同学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数是(30+12+15)÷3=19(件)。

()
2.小强家和小军家2013年各季度电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1)小强家第()季度电费最多,是()元。

(2)小军家第()季度电费最少,是()元。

(3)小军家全年电费()元,小强家全年电费()元。

小强家比小军家多()元电费。

(考查知识点:能够读条形统计图并解决问题;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
B类
3.下表是新华书店和读者书城上半年销售教育类图书的统计表。

本月份123456
新华书店120160250280140100
读者书城140180200250190180
(1)请你根据这两组数据画一幅折线统计图。

(2)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华书店和读者书城哪一个月销售教育类图书的总量最多?哪一个月两个书店销售教育类图书相差最大?
②你能根据两个书店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给他们提几条下半年教育类图书销售计划的意见吗?
4.李老师2008~2013年收集国内外邮票的数量如下表:
张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国内邮票462830324050
国外邮票302220181816
(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3)简单分析两种邮票收集数量的变化情况。

(考查知识点:读统计表,制统计图,并能正确分析数据)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1)✕(2)✕(3)✕
2.(1)三270(2)二115(3)620790170
B 类:
3.(1)略(2)①4月6月②略
4.(1)2008~2013年李老师收集国内外邮票数量统计图
(2)2009年相差最少。

(3)国内邮票收集的数量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国外邮票收集的数量变化情况是一直在减少。

教材第97页练习
统计与概率
1. D
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