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图上的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特点。

2. 掌握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及相邻国家。

3. 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概述: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中国地图的重要经纬线:赤道、北回归线、东经120°、西经100°。

3.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及相邻国家: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

4.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特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地理位置。

3. 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中国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经纬线及特点。

3. 介绍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及相邻国家。

4. 分析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地图,标注出重要经纬线和四至点。

2.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中国地理区域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3. 理解中国气候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气候类型概述: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

2. 中国主要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 中国气候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水稻种植、小麦种植、草原牧业、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利用气候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气候特点。

3.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农业和生活方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地理小学数学教案

中国地理小学数学教案

中国地理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信息和地图位置。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中国地理的位置和大小
2. 中国地图的主要地理特征和地区划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简单了解中国地理位置以及大小。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地理的位置和大小,包括东西南北等方位。

2. 介绍中国地图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川河流等。

3. 介绍中国地区划分,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地理的特征和划分,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见。

四、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完成地图标注或填空。

2.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五、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提问并讲述中国地理的基本信息。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地图标注或写一篇关于中国地理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理的位置和特征,地区划分。

难点: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的整体概念和背景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和多思考,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地理教学设计教案1教材分析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叉,地形简单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峻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对中学生的心理讨论说明,初中阶段是智力进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看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快速进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奇怪、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看法、争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拟法,空白图指认法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力量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力量,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争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受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幼儿园教案:了解中国地理

幼儿园教案:了解中国地理

幼儿园教案:了解中国地理【1. 中国地理概述】中国地理是孩子们能够了解并认识的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幼儿们能够增加对自己所处的土地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本教案将从简单到复杂地介绍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

【2. 国家地理特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的东部、南部和东南部是海岸线,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

中国的内陆地势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和河流。

【3. 中国的自然地理】3.1 山脉与高原:中国的自然地理以山脉和高原为主要特征。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长江三角洲以北的秦岭和太行山,以及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也拥有广袤的高原,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3.2 江河湖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江河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国家的经济和交通命脉。

黄河是国内第二长的河流,孕育了中国古文明的发展。

中国还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是鄱阳湖和洞庭湖。

3.3 广袤的草原和沙漠:中国北部有广袤的草原,是牧民和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而中国西北部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所在地。

【4. 中国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特色】4.1 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匀。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是人口密集区,而西部地区则人口稀少。

4.2 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中国各地区都有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北方人以饺子和面食为主食,南方人则更喜欢米饭和粥。

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传统服饰、方言和习俗。

4.3 历史名胜和世界遗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世界闻名的历史遗迹吸引着许多游客。

【5. 总结和回顾】通过这篇教案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中国地理的特点,包括山脉、高原、江河湖泊、草原和沙漠。

我们还了解了中国人文地理和文化特色,如人口分布、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以及历史名胜和世界遗产。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中国地理学案(教案)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邻国等。

中国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中国地形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经纬度、时区、邻国等信息。

3)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4)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二、长江与黄河1.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地形、气候、水文等。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两大河流。

2)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信息。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通过PPT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信息。

4)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9篇中国的疆域 1教学目的: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

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

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 1.5~2课时。

讲授提纲一、我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经纬位置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1.疆域的概念2.面积三、我国濒临的海洋1.我国的海洋2.我国的领海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1.漫长的陆界2.陆上邻国3.隔海相望的国家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从纬度位置看2.从海陆位置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习新教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板书]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板书][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掌握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对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 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理特征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经纬度位置,解释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原因。

2. 讲解中国的海陆位置,解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接壤情况。

Step 3: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

2. 讲解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

Step 4:讲解中国的气候特征(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讲解中国主要气候区的分布,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

Step 5: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等。

2. 讲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西北地区的沙漠广布等。

Step 6:练习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讲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特点。

Step 7: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中国主要地理区域的分布图,加深对地理区域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中国的领土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领土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领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疆域范围3. 中国的领土特点4. 中国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中国的领土特点。

教学难点:1. 对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理解。

2.对中国领土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地图和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中国的地理分区。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的认识。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中国地理考察,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2. 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领土特点。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信息素养。

同时,通过教学延伸,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1、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2)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五带的划分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划分的:有太阳直射现象的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为寒带;既没直射现象,也没极昼极夜现象的为温带)纬线:20°N 海南岛的最北端穿过 30°N 长江口穿过40°N 北京 50°N 黑龙江、内蒙古 经线:80°E 新疆、西藏 90°E 新疆、西藏、青海 100°E 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云南110°E 内蒙古、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120°E 内蒙古、辽宁、渤海、山东、黄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海峡优越性:A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南北纬度差异和气候的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 、海陆位置: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2、中国的疆域:(1)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N53多)最南端:曾母暗沙(N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E135多)最西端:帕米尔高原(E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50,约5500千米(纬度相差一度,相差111km ),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1)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邻国名称所属区域与中国相邻的省地理特征朝鲜东亚辽宁、吉林半岛国俄罗斯相邻部分属北亚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蒙古东亚内蒙古、甘肃、新疆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中亚新疆均为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西亚新疆内陆国(目前世界热点)巴基斯坦南亚新疆临海国、与我国相邻的是克什米尔的巴控区印度南亚新疆、西藏临海国(重点国家)尼泊尔南亚西藏内陆山国,以喜马拉雅山与中国分界,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不丹缅甸东南亚西藏、云南临海国,怒江流入缅甸后为萨尔温江老挝东南亚云南内陆国,澜沧江流入缅甸、老挝后为湄公河越南东南亚云南、广西临海国新疆是邻国最多(8个: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领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海:洋的边缘叫海。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精确位置: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

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一说北纬32度。

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台湾属于东海。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

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我国的行政区划1、行政区介绍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1997.7.1回归,澳门1999.12.20回归。

位于东北的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位于北部边疆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黄河中下游的省、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省、直辖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位于南部沿海的省、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澳门位于西南的省、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位于西北的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沿海的14个行政区辽宁(渤海、黄海)河北、天津(渤海)山东(黄海、渤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港(东海)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南海)城市别称冰城(哈尔滨)榕城(福州)泉城(济南)蓉城(成都)锦城(成都)羊城(广州)春城(昆明)江城(武汉)山城(重庆)日光城(拉萨)汽车城(长春)雾城(重庆)花城(广州)英雄城(南昌)石头城(南京)[注意]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2、特殊事例(1)北回归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2)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面积最小的省:澳门特别行政区(4)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5)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6)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7)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云南省(8)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9)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10)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共8个)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1.6日: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原因: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导致死亡率下降。

问题:消耗大量的资源的能源,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压力之一,三大压力为人口、资源、环境。

)(3)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A、空间分布: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原因:东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少,水源不足。

人为原因: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西部工农业不发达,城市少B、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策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卫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

省际差异人口由多到少:河南、山东、四川、广东、江苏、河北人口由少到多:澳门、西藏、青海、宁夏、香港、海南西藏人口密度最小。

面积由大到小: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由小到大:澳门、香港、上海(4)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1957年,马寅初提出,70年代初开始实施,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城市化发展较快。

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④老龄化进程加快。

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占8%,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满族(东北)回族(宁夏、甘肃)壮族(广西、云南)苗族(贵州、云南)维吾尔族(新疆、湖南)彝族(四川、云南)土家族(湖南、湖北、重庆)蒙古族(内蒙古)藏族(西藏)高山族(台湾)黎族(海南)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1)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3)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4)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维吾尔族(手鼓舞)傣族(泼水节和孔雀舞)朝鲜族(跳板)蒙古族(摔跤和那达慕)藏族(集体舞)壮族(干栏式木楼)瑶族(长鼓舞)乌兹别克族(古尔帮节)苗族(芦笙节)中国的地形(一)一、地势1、定义:地表的高低起伏2、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3、三级阶梯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