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地形__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地理教案教案题目:中国地形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其特点。

3.掌握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4.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a.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与邻国的接壤情况。

b.介绍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陆地面积、海岸线长度、边界线长度等。

2.中国的地形地貌a.展示中国的地图,并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域,如华北平原、长江流域、西南高原等。

b.详细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并讲解其形成原因和特点。

3.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a.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b.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和利用情况。

1.导入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a.准备中国地图和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b.分小组讨论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原因,共享各小组的认识。

3.知识讲解a.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并依次介绍不同地形区域的特点。

b.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4.合作探究a.分小组,让学生使用教材、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形区域的特点和重要性。

b.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形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组报告。

5.总结归纳分享学生小组的研究成果,总结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中国地理的其他方面,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地形区域的研究和组织能力。

3.提问回答:课后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中国地图和地形地貌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设备。

3.学生教材和参考书籍。

4.小组研究报告的展示材料。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探究、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教案: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掌握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能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和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2)利用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3)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 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地形的大致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地形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案,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教师讲解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如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3. 教师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讲解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主要地形区1. 青藏高原2. 内蒙古高原3. 云贵高原4. 黄土高原5. 辽阔的平原6. 庞大的盆地7. 绵延的丘陵地形特点1. 高原2. 平原3. 盆地4. 丘陵5. 山地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1.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2. 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地图2. 图片3. 教学视频教学工具1. 投影仪2. 电脑3. 白板4. 教学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地形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学地形特点1. 利用图片和教学视频,分别展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地形的特征。

教学地形区1. 利用地图,展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分布。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个高原的位置和特点。

3. 同样的方法,教学平原、盆地、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地形,让学生合作完成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各自的地形特点和分布。

巩固练习1. 利用教学卡片,进行地形特点和分布的练习。

2.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和补充。

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地形特点和分布。

2. 强调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标注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点。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地理课教案: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貌一、中国的地理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境内囊括了东亚的绝大部分地区。

她位于东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南面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北方则与俄罗斯和蒙古相连。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1. 高原:中国有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包括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多个高原。

其中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2. 山脉:中国是世界上山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长白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

3. 丘陵:中国各地还散布着众多的丘陵地貌,如华北平原周边的太行山丘陵带以及昆明湖中的西山。

三、中国的地貌类型1. 山地:中国有着众多的山脉,从西南到东北延伸,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山地地貌。

这些山地不仅给中国带来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

2. 平原:中国也拥有广阔的平原区域,如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这些地貌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和人类居住。

3. 河流流域:中国诸多重要的河流继承自大陆运动历史形成,并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河流型地貌。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两大水系催生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并留下了辽阔丰饶的农田和美丽迷人的风光。

4. 高原:西南高原以及青藏高原是中国特有的高原类型地貌。

这些高海拔、凛冽寒风吹拂以及大面积稀疏植被使得这个区域极具特色。

5. 湖泊:中国的湖泊遍布全国各地,它们不仅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还富含着重要的资源。

最著名的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四、中国地形地貌的影响1. 气候:地形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上面积广阔而海拔较高,气温相对低于其他地区,这导致了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华北平原则由于地势较低,得到大量季风水汽补给,使得气候温暖湿润。

2. 资源分布:中国地形多样使得资源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盼望大家喜爱!\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2、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阔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高运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展加工和总结的实力。

3.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比照分析。

教学打算: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协助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响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等图片)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短片引入,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相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国热忱。

方案2:回想七年级地理局部,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简日本、印度等)看一下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困难多样。

二、自主学习,学问梳理(一)学习任务一:四大高原、丘陵和山地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P23-P25页,及地图册相关图表,解决以下问题:(1)从图中指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和位置,简介各自特点,各自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2)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与其他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限是什么?(3)比照分析山地和山区的概念及区分?2、小组沟通:以四人为一小组,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折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阔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开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供应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教案:中国地形年级:初中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对地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地理》相关章节。

2. 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地形的基本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地形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地形单元。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主要山脉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山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剖面图,找出地形特点。

2.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

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

教案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一、引言1.1中国地形地貌的概述1.1.1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1.1.2中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1.1.3中国地形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4中国地形地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2中国地形地貌的研究意义1.2.1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1.2.2探索中国的自然资源1.2.3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1.2.4增强国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1.3中国地形地貌的学习方法1.3.1地图学习法1.3.2实地考察法1.3.3案例分析法1.3.4讨论交流法二、知识点讲解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2.1.1山地2.1.2高原2.1.3盆地2.1.4丘陵2.1.5平原2.2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2.2.1地势西高东低2.2.2山脉纵横交错2.2.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2.2.4地貌发育程度不同2.3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2.3.1东部沿海地区2.3.2中部地区2.3.3西部地区2.3.4东北地区2.3.5南部地区三、教学内容3.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3.1.1地形地貌的定义3.1.2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3.1.3地形地貌的分类3.1.4地形地貌的特征3.2中国地形地貌的影响3.2.1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3.2.2地形地貌对水资源的影响3.2.3地形地貌对土壤的影响3.2.4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影响3.3中国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3.1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2地形地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3.3.3地形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3.4地形地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4.1.2掌握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4.1.3学会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4.1.4能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图4.2.2学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4.2.3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的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对地形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增强对国土和环境的保护意识4.3.3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4.3.4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分类5.1.2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5.1.3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2教学重点5.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2.2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5.2.3地形地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地图和地形模型6.1.1准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6.1.2准备各种地形地貌的模型或实物6.1.3准备地形地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6.1.4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6.2实地考察工具6.2.1准备指南针、地图、望远镜等实地考察工具6.2.2准备记录本、照相机、录音笔等记录工具6.2.3准备安全装备,如帽子、手套、登山鞋等6.2.4准备交通工具和路线规划6.3互动教学工具6.3.1准备教学卡片、挂图、海报等6.3.2准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具6.3.3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题、问卷等6.3.4准备教学反馈工具,如意见箱、反馈表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地形地貌的概念7.1.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影响7.1.3利用故事或案例引入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1.4通过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和分类7.2.2通过地图或模型展示中国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7.2.3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地貌的影响7.2.4通过讨论交流或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地形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3.1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地貌的影响7.3.2通过小组展示或口头报告,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体会7.3.4通过拓展延伸或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地形地貌知识八、板书设计8.1板书和提纲8.1.1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地形地貌的主题8.1.2板书提纲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影响和应用8.1.3板书提纲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8.1.4板书提纲应简洁清晰,避免过多的文字和细节8.2板书内容和布局8.2.1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定义、分类和特征8.2.2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8.2.3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实际应用8.2.4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8.3板书图示和示例8.3.1利用图示或示例解释地形地貌的概念和特征8.3.2利用图示或示例展示地形地貌的分布和影响8.3.3利用图示或示例说明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3.4利用图示或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九、作业设计9.1作业类型和题目9.1.1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9.1.2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9.1.3简答题:让学生简述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9.1.4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2作业难度和分值9.2.1基础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基本知识的掌握9.2.2提高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的理解9.2.3拓展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和应用9.2.4创新题: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3作业批改和反馈9.3.1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9.3.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9.3.3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9.3.4利用作业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这一环节是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树都倒挂在悬崖悄壁上。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伟岸而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 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山妆扮得雄壮雄壮,多姿多彩。 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接下来我们来逐一认识这些 山脉
【多媒体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张空口的地图上绘制我国的山脉,同学们手中也有 一张空口的轮廓图,当大屏幕展示岀一条山脉时,同学们齐声说出它的名字, 并在空口地图上用线条勾勒出所展示的山脉。
【教学难点】
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 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学 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 表而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多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和盆地。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 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
【小结】我国山脉众多,许多山脉的排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按它 们的走向,大致可为两大组,东西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
东西走向的有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有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等。另外,西 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师】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 治区同卬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强大山 系,东西绵长达到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 第一高峰。珠峰正是由于它的伟岸秘密吸引着世界上许多探险家和登山爱好 者。
【多媒体展示】山脉风景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一些大山的图片,有的同学现在还深浸 在梦幻迷人的景色之中。我国有很多大山名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同学们 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许多赞美名山的诗句。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讨论】
【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顶众山小〃, 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例外〃,大诗人李白《蜀道 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说山峰 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例外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例外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木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例外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 的影响。
【过渡】我国例外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 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 盆地或平原。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多媒体展示】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 陵)
【师】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陆续,冰 川广布。
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从条 件更为繁复的我国境内北坡登顶胜利。2005年,我国又对珠峰高度进一步精确 测量,珠峰高度是8844.43米。“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在 学习中也应该发扬登山运动员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最终到达胜利的 顶峰。
【多媒体展示】山脉示意图
【学生活动】在空白地图上勾勒出山脉线条
【师】我国山脉如同同学们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请同 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们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 向?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多媒体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