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调查报告
石阡县发展调研报告

石阡县发展调研报告石阡县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石阡县是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乌江上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核心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石阡县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潜力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经济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石阡县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主要以建材、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导,服务业以旅游、物流和金融为主要支撑。
2. 经济增长:石阡县的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但整体增速较低。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和市场竞争力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潜力与问题1. 旅游潜力:石阡县位于贵州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乌江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潜力。
但目前旅游开发不够充分,缺乏独特的旅游项目和丰富的旅游产品。
2. 农业转型:由于农业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农业需要加强科技支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3. 产业协调:石阡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需要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同时,需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建议1. 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石阡县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独特的旅游项目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2.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质量。
3.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通过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石阡县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五、总结石阡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优势,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通过加大旅游开发、推动农业转型和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可以巩固石阡县的发展基础,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修改研究性学习2

编号;
(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课题立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旅游资源
研究领域:自然景观
课题名称:关于对石阡“鸳鸯湖”的调查研究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刚
指导教师:黄亮
立题日期:2009年3月12日
贵州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贵州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旅游资源
研究领域:自然景观
课题名称:关于对石阡鸳鸯湖的调查研究
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刚
指导教师:黄亮
立题日期:2009年3月17日
贵州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备注:填表要求与《立题报告书》相同
贵州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一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结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旅游资源
研究领域:自然景观
课题名称:关于对石阡“鸳鸯湖”的调查研究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刚
指导教师:黄亮
立题日期:2009年6月20日
贵州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中国温泉之乡”专家评估报告

贵州省石阡县“中国温泉之乡”专家评估报告前言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面积2172km2,总人口45万(仡佬、侗、苗等十二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4%)。
2009年2月,由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同年11月,命名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中国温泉之乡(地热城、示范区)评估工作的函”(国土资环函[2011]2号)的要求,部地质环境司于2011年7月8日,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行6人(名单附后)对贵州省石阡县“中国温泉之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估。
专家评估组在听取了县领导的有关情况汇报、了解温泉之乡命名以来的发展建设情况后,对照“中国温泉之乡”命名条件,经研究,提出本评估报告。
一、可采热流体量2.169万m3/d,符合命名“中国温泉之乡”对资源量限额的条件石阡县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
两者以北东东向红石-石阡断裂为界,西北为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以一系列北北东向背、向斜构造为主体,向斜宽缓,轴部出露三迭系地层,背斜较紧密狭窄,轴部出露寒武系地层,沿背斜轴部发育走向压性或纵张断裂;东南为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的东段,由一系列北东向背、向斜构造构成,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背斜构造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元古宇板溪群地层。
区内主要热储层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中寒武统高台组白云岩、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组白云岩、下奥陶统桐梓组生物屑灰岩及红花园组灰岩等,其上为下奥陶统湄潭组页岩至志留系龙马溪组砂、页岩(间夹灰岩、泥灰岩)、二迭系下统梁山组砂泥岩构成其盖层。
温泉主要分布于被河流切割的背斜构造轴部奥陶-寒武系灰岩出露部位,依其所处构造部位的不同,划分为石阡县城地热田和凯峡河地热异常区。
石阡县城地热田:面积108.05km2,分布于近北北东向展布的石阡背斜构造轴部地区,热储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至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累计厚1200~1500m,盖层为奥陶系湄潭组至志留系寒家店组碎屑岩层,厚1100~1200m。
贵州仡佬族情歌探究--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

贵州仡佬族情歌探究--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杨昌建;崔德虎【摘要】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是一个以仡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的美丽地方,这里天蓝云白,山青水秀,民风淳朴;这里情歌较多,旋律优美,特色鲜明。
笔者现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从“作品背景、艺术特征和演绎推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索和研究。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石阡仡佬族情歌;作品背景;艺术特征;演绎推介【作者】杨昌建;崔德虎【作者单位】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554300;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贵州仡佬族情歌探究——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杨昌建崔德虎(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是一个以仡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的美丽地方,这里天蓝云白,山青水秀,民风淳朴;这里情歌较多,旋律优美,特色鲜明。
笔者现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从“作品背景、艺术特征和演绎推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石阡仡佬族情歌;作品背景;艺术特征;演绎推介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是一个以仡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居的美丽地方,这里天蓝云白,山青水秀,民风淳朴;这里情歌较多,旋律优美,特色鲜明。
笔者现以石阡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为例,从“作品背景、艺术特征和演绎推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索和研究。
一、作品背景石阡是铜仁市的旅游胜地,这里有“温泉度假村”、“千年古寨楼上”、“尧上民族文化村”、“鸳鸯湖国家级景区”等,有“红二六军团旧址”、“万寿宫、禹王宫”等古建筑群,有“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是“歌的海洋”,情歌十分丰富,其中以当地的仡佬族情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
《情姐下河洗衣裳》是石阡仡佬族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情歌,最早流传在石阡县花桥乡一带。
石阡县发展调研报告

石阡县发展调研报告一. 引言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和旅游县。
近年来,石阡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评估石阡县的发展情况,本调研报告将从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农业发展、教育和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石阡县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 经济发展石阡县的经济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展。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石阡县的GDP总量达到1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
县内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县内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石阡县还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 旅游资源石阡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县内的金钟山、青龙寺、纳溪湿地等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石阡县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四. 农业发展石阡县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通过调研发现,石阡县以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县内的水果种植、茶叶生产以及畜禽养殖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外流等问题,石阡县的农业发展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五. 教育和医疗健康石阡县致力于提高教育和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调研数据显示,县内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加,教育资源逐步丰富。
医疗健康方面,石阡县注重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加大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然而,教育和医疗健康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资源不足、医生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六.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石阡县的发展调研,我们可以看到石阡县经济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一些问题的存在。
梵净山及周边地区枸杞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90DOI :10.16720/ki.tcyj.2022.110梵净山及周边地区枸杞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许勤智1,2,3,樊均德1,2,3,梅杰2※,鲁道旺4,罗杰5,姚琦馥2,樊增敬6(1.铜仁市本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554300;3.湖南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00;4.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铜仁554300;6.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铜仁市药膳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铜仁554300;6.简阳市仁鑫现代农业有限责公司,四川简阳641400)摘要:为研究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枸杞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并建立枸杞种质资源库,为本地特色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开展枸杞种质资源调查。
采集枸杞枝条或者植株等枸杞种质材料,通过扦插或直接栽培的方法迁地保护枸杞种质资源。
结果显示,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枸杞种质资源呈点状分布,共计23个分布点,其中3个点为历史分布点;各分布点种群小,沿水系分布,尤其是锦江流域越接近下游分布点越密集;以梵净山为中心分布区总面积约为5.38104hm 2;分布区的年均温16.9℃左右,年均日照时数1171h ,无霜期280d ,年均降水量1189mm ,年均相对湿度78%,海拔范围为253~781m 。
分布点多位于溪流岸边的河谷地带,光照差,以沙土为主,pH 一般小于7,呈现弱酸性;建立枸杞种质资源苗圃1个。
梵净山及周边地区枸杞种质资源在铜仁地区中低海拔区域沿溪流河道呈点状分布,枸杞种群小,喜湿、喜阴、耐涝,不耐严寒,喜弱酸性土壤,并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关键词:梵净山;枸杞;种质资源中图分类号:S8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21(2022)04-0090-06XU Qin-zhi 1,2,3,FAN Jun-de 1,2,3,MEI Jie 2※,LU Dao-wang 4,LUO Jie 5,YAO Qi-fu 2,F AN Zeng-jing 6(1.Tongren Benxing Technology Co.Ltd.,Tongren 554300,China;2.College of Agro-forestry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554300,China;3.Hunan Yumeikang Bio-technology Group Co.,Ltd.,Changsha 410300,China;4.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554300,China;5.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National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Key Open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edicinal Diet Industry,Tongren 554300,China;6.Jianyang Renxing Morden Agricul-turalCo.Ltd.,Jianyang 641400,China):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wolfberry germplasm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establish a germplasmresource bank,in order to provide data for efficient use of lo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Such methods were adopted as lit-erature,questionnaire,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s on-the-sopt sampl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collecting the wolfberry germplasm materials such as the branches or plants of wolfberry,establishing the wolfberry germplasm resource bank.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olfberry resource in Fanjing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ere distributed in a point-like manner,with a total of 23dis-tribution points,3of which were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points;the populations of each distribution sites were small 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water system,especially the Jinjiang River Basin.The distribution points are more and more denser closer to the downstream;the total area 收稿日期:2021-08-09基金项目:铜仁市科技局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铜市科研〔2017〕72号);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420号,黔科合支撑〔2019〕2765号);铜仁市科技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18〕96号)铜仁市科技局社会发展专项(铜市科研〔2019〕48号);铜仁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20〕61号);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创业项目(GJGCZX-2109号)作者简介:许勤智(1982-),女,四川省小金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研究。
最新乡五好基层党委事迹材料

乡五好基层党委事迹材料春风徐来展新图--记**县枫香乡"五好"基层党委枫香乡位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国土面积69.5平方公里,全乡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2402户,总人口10086人,15个支部,285名党员。
近年来,枫香乡党委立足于建设生态之乡、产业之乡、旅游之乡,狠抓工作作风,强势推进"一区二园三产业四基础五突破"建设,即:把枫香建设成为**县城的**区;全力打造鸳鸯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把枫香打造成**县的休闲度假生态园;重点发展现代烟草、生态茶和生态畜牧三大产业;加强水、电、路、集镇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党建、计生、平安、特色教育和民生工作新突破。
通过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为建设和谐幸福枫香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以"五抓五强五到位"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书记抓抓书记,强组织领导;二是抓活动抓载体,强工作实效;三是抓产业抓增收,强产业发展;四是抓队伍抓管理,强工作作风;五是抓项目、抓民生,强社会和谐。
实现五个到位:党政领导督查到位,文件精神宣传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干部队伍管理到位,工作经费保障到位,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心上有新思路,在建设队伍上有新举措,在助推发展上有新作为,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保障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2010年获县目标考核"一等奖",2011年,被县委表彰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二、以抓班子带队伍为重点,促进党员素质普遍提高。
为达到领导班子、党员队伍"五好"标准,乡党委重点采取了"四抓"方式:一是抓学习,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促进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二是抓作风,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湖泊型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以石阡县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72湖泊型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以石阡县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张奕摘要:湖泊型湿地是湖泊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体,是地表水平衡的调节器,也是动植物栖息和居民亲近自然的重要生态空间,湖泊型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对维持湖区生态系统平衡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策略与设计方法。
关键词:湖泊;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一、石阡县鸳鸯湖基本概况石阡鸳鸯湖位于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2011年被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鸳鸯湖是通过修筑山坪水库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湖泊,每年秋末冬初时节都会有大批成群结队的鸳鸯从北方飞抵湖区越冬栖息,鸳鸯湖由此得名。
鸳鸯湖风景区景色秀美,景区建设日趋完善,旅游规模和接待条件不断扩大和改善,非常适宜科考、休闲、观光、旅游,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二、石阡县鸳鸯湖湿地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维护管理,生态平衡退化鸳鸯湖湿地公园附近的包溪河和龙川河河道缺少护坡和维护,导致河道淤塞、湿地退化、局部地表裸露。
湿地公园中的动植物、水体和土地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部分区域的土地受到肆意践踏,部分植被受到比较严重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平衡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上游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围湖垦殖和过度捕捞使鸳鸯湖周边部分浅水滩涂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湖泊附近人造农田积蓄了大量地下水,导致水土流失,湖泊面积减少。
湖泊附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直接进入水体,再加上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水体逐渐富营养化,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严重威胁。
三、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一)湿地周边村庄清洁保护湿地公园所涉及汤山镇、枫香乡、中坝镇、坪山乡、五德镇五个乡镇,公园周边居民约有562户农户,共2248人,主要分布在包溪河、龙川河岸边,集聚区主要为河下屯、中坝、老屋基、黄毛、情人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村情调查报告市直驻鸳鸯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队(2012年6月15日)根据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市直驻石阡县鸳鸯湖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队,于2012年5月30日进驻鸳鸯湖村。
在与村支两委和村民组长座谈后,工作队队长刘朝军主持召开工作队第一次会议,讨论并拟定调查提纲,全体队员分头利用7天时间进村入户,走访了关云、竹园、寨上、枫林、枫木、对香、大兴、桥兴、寿福、民井、上寨、中寨、院子等13个村民组70多户农户,对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状况、社情民意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召开第二次会议,对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这个调研报告。
一、鸳鸯湖村基本情况鸳鸯湖村位于石阡县枫香乡东南部,距石阡县城12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村境内有我国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国家级湿地公园示范点——鸳鸯湖。
该村有13个村民组364户1426人。
其中:农业人口1369人,占总人口的96%,少数民族人口1386人,占总人口的98%,其中常年有400多人外出务工,约占劳动力总数的70%。
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面积8300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2.1%,耕地面积1586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左右,年人均收入3385元。
二、鸳鸯湖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生态立乡、旅游活乡、产业富乡”战略的引导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底子,但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旅游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域经济经济发展尚处于原始阶段,农业基础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㈠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该村现有一条连接203省道并贯穿全村的通村公路,全长约3.5公里,从203省道直达鸳鸯湖景区,目前正在进行油路改造,预计今年9月全面竣工。
村内13个村民组均已通公路,其中12个村民组通组公路路况尚可,可以通行小型客、货车,村民出行、运输物资较为便利,目前尚有1个村民组仅通毛路,路况很差,晴通雨阻,该组48户180多人出行、物资运输十分不便;村内已开通石阡县城至鸳鸯胡景区的农村客运车,每天一班。
2、水利基础设施方面。
该村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属于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
目前,全村13个村民组虽已全部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但农业灌溉用水利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该村境内有山塘4口,小型水库1座,由于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已无法蓄水,加之引水沟渠不配套,淤积严重,有效灌溉面很小。
3、村寨基础设施方面。
全村13个村民组均为依山而建的具有仡佬族民居特色的自然寨,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移房造田时从桶溪坝上向山脚迁建而成。
2011年该村利用项目资金对这几个自然寨的房屋在外观上作了一些简单的改造,对部分进寨小道和串户路进行了硬化,在枫木、枫林、对香、寨上等自然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但各自然寨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薄弱,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
全村各自然寨有近200栋具有典型仡佬族风格的“干栏式”木楼,因年久失修显得十分破旧;村民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农户庭院没有硬化,没有改厕改圈,村寨内到处是畜禽粪便,污水横流;90%以上的农户以柴草为燃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柴草,既不安全,又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目前全村尚有5个村民组没有实施民居外立面改造,寿福、民井、上寨、中寨、院子、大兴等6个村寨没有实施连户路硬化改造。
3、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该村通过2011年实施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了11户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点,但由于鸳鸯湖景区建设滞后,游客不多,11户农家乐均处于惨淡经营状态,旅游接待仍不能作为主业。
4、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
该村现有村两委办公楼一栋,设有农家书屋1个,远程教育设备1套,警务室1个,但利用率较低;建有村卫生室1个,村民小病就医较为方便;有村小1所,现有学生120余人;村内没有幼儿园,学龄前童只有部分能在村小学前班接受学前教育;村内没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村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要么分散在各自然寨农户小庭院进行,要么利用村小院坝举行。
㈡经济发展现状该村经济目前仍以农耕产业为主,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荞麦等,有少量苔茶、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约占50%以上。
1、种植业。
由于受工程性缺水问题的制约,目前该村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烤烟等旱作物,有少量水稻种植。
近年来,少数农户开始种植经济果林和柴胡、前胡、桔梗等中药材,开始学习种植反季蔬菜。
该村现有老龄茶园100余亩,规模小、产量低,茶叶产品靠原始传统手工制作,产品质量上不了档次;2011年,该村在进村主公路沿线已栽植水密桃100余亩,在桶溪坝上建有50亩蔬菜基地,订单种植朝天椒,由于信息闭塞,受市场价格影响和订单企业的诚信问题,种植失败;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该村干部蔡余权(村委委员)注册了石阡县茂林中药材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种植柴胡、前胡、桔梗等中药材100余亩。
2、畜牧养殖业。
该村养殖业主要以传统家庭散养猪、牛、羊为主,还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状态,户均养猪2—3头,户均养牛不到1头。
目前,规模养殖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上屯组片区规划了1个养殖示范区,在建养牛场1个,规模100头,寨上组有1户养鹅,规模500只,但因资金和技术问题,没有规范圈舍,饲养粗放,500只鹅全部散养在自家庭院。
3、加工业。
全村有小加工业户4户,其中药材加工1户,主要加工金银花、桔梗等中药材,规模很小;食品加工1户,主要加工酱油、醋,仅供村内部分群众生活所需;水泥标砖厂1户;酿酒作坊1家,规模和产量很小,仅满足村内部分群众所需4、劳务输出。
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人口约占全村人口的1/3 。
劳务输出多为自发外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温州一带。
5、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
该村没有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组织,目前村支两委正在酝酿成立反季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㈢社会事业发展现状该村现有学龄前儿童60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人105人。
村内设有完小1个,没有幼儿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龄前儿童中45人在村小中的学前班接受学前教育;群众生育观念有所转变,全村双女结扎户数7户,独生子女户1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9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全村有孤寡老人、五保户4人,其中1人入住乡敬老院,3人不愿意进敬老院,特困20户,其中特困党员10人。
㈣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该村有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党员平均龄55岁,老化现象突出,文化层次多为小学文化。
村支两委成员11人,平均年龄结构45岁左右,其中大专文化1人,高中文化3人,其余均为小学、初中文化。
村支两委成员中,支书周礼远、村主任蔡庆林和主任助理蔡余权换届前均在外做生意、办企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村级换届时返村担任村干部,这3人均年纪轻,头脑活,敢做事,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
三、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工作队进驻该村后,首先与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了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村支两委全体干部认为,这次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鸳鸯湖村,是上级党委、政府对鸳鸯湖村的扶持和关心,是全村人民早就盼望的好事。
他们表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全力配合乡党委政府和工作队做好三年规划,做好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同时,大力在全村群众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鸳鸯湖村三年能够大变样。
通过进寨入户实地察看,与部分村民交谈,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是渴望和支持的,但也有少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不正确的理解,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的事,是干部的事,他们投工投劳是在帮政府干部搞政绩。
四、关于鸳鸯湖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该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生产生活,都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就是受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因素制约。
因此,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就必须下大力加强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村寨环境建设整治力度,实施村寨美化、亮化工程。
一是要精心做好村民住宅建设、改造、整治规划,力求将该村打造成一个具有浓郁仡佬族民族特色的村寨。
结合鸳鸯湖景区的功能布局,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寨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民居住宅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鸳鸯湖村民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对结构、质量较好,民族风格保存较好,与村寨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寨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对简陋、质量较差以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寨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
新建民居绕村中心依山而建,原则上以木结构为主,突出体现仡佬族的民族风格,住宅原则控制在二至三层。
二是加强村寨道路交通规划建设。
充分尊重道路原有脉络,同时满足规划区内通达性和安全性及消防等要求。
考虑当前村民新建住宅有逐路而居的习惯,应规划建设一条环寨主干道,将寨上、竹园、关云、大兴等自然寨连成一体,并沿环寨路规划连户路,引导村民沿环寨路按统一风格依山新建住宅。
三是要加强村寨环境卫生整治。
采取项目扶持,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实施村寨美化、亮化工程,硬化各自然寨的连户道路和农户庭院,并在寨内主要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通过项目扶持,实施村寨排水排污沟渠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实施“改厕改圈改厨”工程,建设和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该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制约了该村群众的增收。
要通过申报项目综合整治村内以关堰山塘为主的4口山塘,完善灌溉引水设施,同时将水利项目的实施与乡村旅游设施结合起来,整治桶溪坝内排洪沟渠,将其治理成既能排洪防涝,又是乡村旅游的景观步道。
3、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鸳鸯湖景区规划,该村桶溪坝周围的7个村民组区域,是作为今后景区的综合服务区及休闲体验区来规划的,结合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及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在这个区域规划建设一个仡佬族风格的民俗文化活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