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1.《药用植物学》实训大纲-12学时

《药用植物学》实训大纲课程编号:BJ0208008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类别:必修课实训学时:12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教研室:药用植物教研室实训项目总数:2实训目的通过实训,加深对药用植物在中药学专业地位与作用的理解,学习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腊叶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逐步培养使用腊叶标本鉴定药用植物物种的技能,锻炼实践能力,为中药基原鉴定、保证药材基原来源正确以及中药学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与要求实训一:腊叶标本馆参观学习【实训目的】1.通过对腊叶标本馆参观,让学生对腊叶标本直观认识。
2.了解与掌握腊叶标本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训内容】1.参观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展示馆和腊叶标本馆。
2.老师对腊叶标本制作、腊叶标本作用以及馆藏等进行全面讲解。
【实训方案】1.参观腊叶标本展示馆和腊叶标本馆。
通过参观中药(民族药)资源和辨识实训平台,在老师指导下对平台内展示的腊叶标本和馆藏的腊叶标本进行全面了解,在对腊叶标本有一个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与了解恩格勒系统下植物进化路径与馆藏标本的布局和馆藏方法。
2.腊叶标本知识讲座及相关技能实训。
在参观腊叶标本馆基础上,老师对腊叶标本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讲座,加深学生对腊叶标本在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尝试学习利用腊叶标本鉴定药用植物基原物种。
实训二: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腊叶标本制作【实训目的】1.了解与掌握药用植物标本采集的方法。
2.了解与掌握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训内容】1.学习与掌握2种药用植物标本(木本和草本)采集的方法。
2.学习与掌握2种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木本和草本)的制作。
【实训方案】1.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按照3人一个小组,进行标本采集以及下一步的腊叶标本制作。
按照野外标本采集要求,准备好枝剪、锄头(或铲子)、塑料袋、笔记本、标签纸、铅笔等野外标本采集的有关工具。
要求每一个小组采集木本和草本药用植物各一种,每一种药用植物采集标本各三份。
药用植物植物生理实践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植物生理》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植物生理计划总学时:108 实践学时:48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草药制定人:热作系制定时间:2008年3月31日审定人: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组审定时间: 2008 年 5 月 20 日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 年 6 月 20 日第 1 次修订修订人: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组一、实践任务及要求《药用植物/植物生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用观察、解剖和比较的方法来验证、消化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今后进一步应用药用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有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目的要求和方式实验一根、茎、叶形态的观察1、目的和要求(1)辨认根、茎、叶形态特征及类型。
(2)认识根、茎、叶的变态(3)学会区分根与茎、单叶与复叶2、实验内容观察根、茎、叶形态特征及类型。
3、实施方式先讲解本实验所要观察和掌握的主要内容,然后要求同学把所摆出的新鲜材料详细地观察,基本掌握根、茎、叶形态特征及类型,认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学会区分根与茎、单叶与复叶,最后归纳实验内容并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花和花序的观察1、目的和要求(1)辨认花的形态及各组成部分。
(2)通过解剖花,掌握花冠、雄蕊及雌蕊类型。
(3)识别花序类型2、实验内容(1)观察花的形态及类型。
(2)观察花序的形态及类型。
(3)通解剖花。
3、实施方式先让学生观察花的外部形态并识别花的各组成部分,然后解剖5种不同类型的花并写花程式,接着观察花序最后总结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果实和种子的观察1、目的和要求(1)辨识果实形态,区别其类型。
(2)辨识种子形态,区别其类型。
2、实验内容(1)观察果实形态与类型。
(2)观察种子形态与类型。
3、实施方式先让学生观察新鲜果实形态然后列表说明果实类型和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并解剖种子识别种子类型及结构。
药用植物学实习基地实习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药用植物学实习基地实习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Botany学分数: 2 学时数:7天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涛 / 讲师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50502420本大纲主笔人:李涛面向专业:药学专业开课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6年6月主编:李涛一、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类群中重要科的特征及各个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2.培养本科生独立进行药用植物种类的分析鉴定和识别能力,熟悉实习基地5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和药用价值。
二、实习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1、实习内容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植物的命名、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各级分类等级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掌握四川大学华西药用植物园中栽培的常见药用植物及药用植物标本室中植物标本、中药材标本等的特征和药用价值。
掌握常见的药用植物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
其中双子叶植物纲包括:毛茛科、小蘖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菊科、桔梗科等;单子叶植物纲包括:百合科、姜科、石蒜科、兰科、禾本科等。
熟悉石竹科、萝摩科、爵床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马钱科、败酱科、天南星科、百部科、鸢尾科、麻黄科。
熟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了解药用植物群落的分布和种类如高山高海拔植被状况、针叶林、阔叶林、高山草甸,了解不同门、纲、目、科、属、种的划分与归属。
2、实习的形式和方法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野外实习基地分组进行实地教学,结合实物对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进行讲解。
3、实习时间安排:①.第一天在华西校区药学院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标本室实习(1-2班)②.第二天在华西校区药学院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标本室实习(3-4班)③.第三天在江安校区青春广场上车赴卧龙自然保护区实习。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教学大纲(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编号:课程:药用植物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8 学分: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用植物》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利用植物学中形态、结构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药材的种类,保证用药的准确有效。
二、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研究中药质量,、开发中药资源和培养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言(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的含义、任务及与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药用植物》的含义、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植物细胞(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特化的显微特征。
3.了解植物细胞的增殖。
(二)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动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结构;细胞的分裂。
2.难点: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二)教学内容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薄壁、保护、机械、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三)重点和难点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维管束及其类型。
第四章植物器官(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和类型。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专业】3年制药学专科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独立开课【学时、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3【开课学期】2011年—2012学年第1学期一、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教学目的:《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的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中实物的观察、辨别和验证,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同时对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
因此,药用植物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解剖的知识和技能,即能正确识别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部构造及植物各类器官的特征。
2、能熟练地使用和维护显微镜、解剖镜等解剖工具;学会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装片及显微化学反应观察方法;3、能熟练地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形态;基本掌握植物外部形态绘图及植物细胞、组织绘图法.4、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1、基本理论:实验主要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即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规律和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代表药用植物。
2、实验技术知识:显微镜、解剖镜的规范使用,各类标本片的制作和观察,以及植物基本绘图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学基础知识以及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植物学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各部分形态的观察,共5个实验;植物分类学部分包括低等植物、蕨类和裸子植物的观察、被子植物的观察、单子叶植物的观察以及药用植物分类鉴别共5个实验.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30台),植物永久切片(若干),解剖镜(30台)、植物粉碎机1台五、实验项目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的观察(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保养措施;2、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掌握细胞主要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别。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大纲(供中药专业使用)课程名称: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学时:5天学分:1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药用植物的鉴定方法、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药用植物形态(包括药用部位)的基础上,总结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科、属特征,为从事中药材鉴定和中药资源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标本的选择、压制和上台纸等腊叶标本的制作步骤;了解干花标本的制作步骤;了解浸泡标本的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制作一份植物腊叶标本。
2.掌握阳坡、阴坡、湿生、水生、荫生、高山草甸、灌木丛中、林下、路旁等环境中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了解每种环境下至少5种药用植物的名称。
3.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方法,掌握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形态及其描述。
4.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5.掌握利用科属特征鉴定药用植物的方法。
6.掌握无花、果药用植物的辨认方法(中药材辨认方法),认识100种常见无花、果植物或药材。
7.掌握环境和植物形态、药材形态、质量的关系8.掌握下列科、属的特征及各属药用植物的特征。
(1)麻黄科:麻黄属(2)荨麻科:荨麻属;蝎子草属(3)蓼科:蓼属;酸模属(4)石竹科:繁缕属;蝎子草属;石竹属(5)毛茛科:乌头属;铁线莲属;耧斗菜属;唐松草属;毛茛属;水毛茛属(6)小檗科:小檗属(7)粟科:白屈菜属;紫堇属(8)十字花科:唐芥属(9)景天科:瓦松属;景天属;红景天属(10)虎耳草科:山梅花属;红升麻属(11)蔷薇科:绣线菊属;山楂属;梨属;苹果属;龙牙草属;地榆属;悬钩子属;水杨梅属;蛇莓属;委陵菜属;地蔷薇属;李属;槐属;草木犀属(12)豆科:木蓝属;锦鸡儿属;黄芪属;胡枝子属;野豌豆属;两型豆属(13)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太阳花属(14)远志科:远志属(15)大戟科:雀儿舌头属;大戟属(16)凤仙花科:凤仙花属(17)鼠李科:枣属;鼠李属;(18)藤黄科:金丝桃属(19)堇菜科:堇菜属(20)伞形科:柴胡属;毒芹属;防风属;水芹属;(21)报春花科:珍珠菜属(22)木犀科:梣属;丁香属;(23)萝藦科:鹅绒藤属;(24)紫草科:附地菜属;勿忘草属;(25)唇形科:鼠尾草属;黄芩属;香茶菜属;香薷属;青兰属;糙苏属;益母草属;薄荷属;(26)茄科:茄属(27)玄参科:马先蒿属;地黄属;婆婆纳属;(28)车前科:车钱属(29)列当科:锁阳属;肉苁蓉属(30)茜草科:茜草属;猪秧秧属;(31)忍冬科:接骨木属(32)败酱科:败酱属(33)桔梗科:桔梗属;沙参属;党参属(34)菊科:鬼针草属;耆属;蒿属;兔儿伞属;橐吾属;蓝刺头属;苍术属;牛蒡属;蓟属;凤毛菊属;祁州漏芦属;蚂蚱腿子属;鸦葱属;毛莲菜属;山莴苣属;盘果菊属;苦荬菜属(35)天南星科:天南星属;半夏属(36)百合科:天冬属;重楼属;知母属;萱草属;黄精属;葱属;藜芦属;百合属;(37)薯蓣科:薯蓣属(38)鸢尾科:鸢尾属(39)兰科:手掌参属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植物学科、属特征的讲授,结合实习基地药用植物特征,通过植物生长环境考察,实物(植物、鲜药材)观察,现场采集,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为深化药用植物学习内容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2013206、S3013207适用专业:园艺、农学、植保、资环专业课程性质:选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总学时:20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20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药用植物的分类及分布情况,重点讲述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包括生长发育规律、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产品分级和加工等技术原理)和几种具有北方特色、珍贵的、栽培技术具有代表性或有特殊特点的根茎类、全草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本课程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突出栽培技术,加强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联系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所在。
2、地位和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农学、植保、资环专业的选修课程,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它是与园艺专业相关领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当前药用植物上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为以后从事药用植物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总体要求《药用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农学、植保、资环专业的选修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为主要内容,了解并掌握土壤、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利用现代化的生物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协调药用植物、土壤、气象三者的关系,努力创造适宜药用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作为主要目标,以获得高产优质药用植物为最终目的。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学习者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化学、土壤营养学、基础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药用植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集约化生产服务。
5、修订的依据随着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世纪的学科综合与渗透及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专业课程的教授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客观上缩减了各课程的实际教授时数,所以对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编写势在必行。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标准大纲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实训)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及教学对象:
1、目的、要求:通过药用植物栽培的实验使学生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栽培理论的基础上,能根据本地区道地性强的主要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子的特点,能够熟练掌握其生产出符合GAP要求的优质高产的中药材的栽培技术。
能够同时熟练掌握优质丰产栽培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熟练操作。
2、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中药材栽培、中药学、中药制作等中等专业。
二、实验总学时:
80学时(实验24+实训56)
三、开设实验项目数:
11
四、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探索或其它。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实验类别:基础、技术、专业、科研、生产或其它
五、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每次实验成绩按百分制。
考核方式按平时实验成绩占50%,学期结束考试占50%。
六、选用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自编。
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注意学生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
结合目前中药市场行情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部分道地性中药的栽培技术实验和实践可能有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及药学类专业公共必修课
4.课程地位:专业课、公共课
5.实验学时:24学时
6.开课单位:生化系
二、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生从业后有效利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开展学科工作和研究的技术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栽培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化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能力;技术的学习溶入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
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综合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尽可能利用试验与实践教学环境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体会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主要仪器设备:
土壤筛(18号、60号、100号)、天平、盛土盘、研钵、恒温干燥箱、 pH计、干燥器、水分测定仪、发芽箱、电炉、蒸煮锅、种子检验板、紫外光灯、育苗盘、移植铲、遮阳网、塑料薄膜、嫁接夹、营养钵、显微镜、搭架材料等。
四、实验目标要求:
1.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改变原来以培养学生理论技术掌握为主,向培养以学生综合化的技术掌握和技能为主;改革单一操作性实验为主,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溶技术的掌握于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任务驱动的创作过程。
2.实践能力的培养层次。
(1)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2)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目标:通过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