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初二(人教版)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二(人教版)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 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B. 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 (gài) 歼灭(qiān)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 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创疤鸿蠕穷愁撩倒 B.烦躁狼籍蹒栅缭绕不绝C.琐屑皇急杀戮臭名昭著 D.簌簌颓唐案牍黄发垂髫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 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 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 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9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业已(yǐ)溃退(kuì)治裁(cái)屏幕(píng)B.充盈(yíng)凌空(líng)舰艉(wéi)篡改(chuàn)C.妄途(tú)侮辱(rǔ)遁形(dùn)咆哮(xiào)D.收敛(liǎn)叮嘱(zhǔ)名额(é)瓶塞(sāi)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实在是一种。

捧着一本书,坐在一隅,有时真把自己书中。

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是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

透过书籍的窗口,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的虚伪及贵族的腐化堕落,还有《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

A.享受溶入切中要害气势B.享受融入入木三分气概C.享乐融入入木三分气魄D.享乐溶入切中要害品格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A.“半夜”是名词,“把”是介词,“刺入肌骨”是动宾短语。

B.“同志们”是名词,“极洪大”是偏正短语,“在”是介词。

C.“咀嚼”是动词,“几堆”是数量词,“火没有熄”是主谓短语。

D.“一口井”是偏正短语,“蜷起来”是补充短语,“的”是助词。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二语文命题人:于浩渺林丹欧阳苗姜晓艳王微审核人:欧阳苗第I卷(共60分)一、基础·运用(共18分)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演讲话诚信小文要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她演讲稿的节选部分。

请你阅读演讲词,完成1-4题。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被人们看作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juān□刻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商鞅立木的记载.妇孺皆知,“千金一诺”的佳话不绝于史,“民无信不立”的教诲.深入人心。

中央宣传部每年发布的“诚信之星”名单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守信重诺、躬行不chuò□的精神风貌。

_____。

近年来,“失信人黑名单”的公布掐住了“老赖”的逃债命脉,使“老赖”们(杳无消息/无处遁形),半年之内就有万名“老赖”主动还钱,这就是制度的威力。

只要激励与惩戒措施双管齐下,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国家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根据拼音,请用楷书把填入□处的两个汉字依次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给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zài huì杳无消息B.zài huǐ无处遁形C.zǎi huǐ杳无消息D.zǎi huì无处遁形3.结合语境,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诚信精神的树立,与其通过道德教化,不如依靠制度保驾护航B.诚信精神的树立,与其通过制度保驾护航,不如依靠道德教化C.诚信精神的树立,不仅要通过道德教化,还须依靠制度保驾护航D.诚信精神的树立,不仅要通过制度保驾护航,还须依靠道德教化4.为了弄清“为政之要”的含义,同学们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其中“要”的释义可归纳为:①重要;②关键,要领;③希望得到,索取;④请求;⑤需要;⑥将要。

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11说明: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 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3.全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本题根据全卷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生长于斯,鹏城少年应当了解且热爱深圳。

为此,班级举行主题为“‘深’.度见.‘圳’, 家国情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共有三项任务,请你参与其中。

为充分展现深圳生态环境,同学们策划了摄影作品展,小深撰写了介绍词,请你完成1-3 题。

深圳近2000 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地、湿地等自然要素。

水草丰美,鱼鸟成群。

多条生态廊桥、绿道贯穿其中,连通山林城海。

人们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时时处处尽享自然生趣。

请看- 1 月,落羽杉层林尽染,绿、黄、红的色彩交织,让人①yǎn huā liáo luàn。

4 月,禾雀花盘树缠绕,簇拥成串,攀石穿缝、依藤盛放;5 月,木荷花花瓣洁白,花蕊金黄,美不胜收。

6 月,湖塘百亩,荷花怒放;山间野径,猕猴踊跃。

10 月,美丽异木棉尽情绽放,酷似云霞。

12 月,湾畔绿意洋溢,白鹭悠然②duó步,鹤立鸡群,红嘴鸥振翅飞翔。

深圳,不仅是一座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繁华都市,更是一幅青山绿水、万物共荣的美丽画卷。

人们携三五好友,在树荫下、繁花间徘徊,看花色,观百鸟,用镜头捕捉美景,定格美好。

让我们一起静静漫步、欣赏。

1. (1)请按拼音写出汉字。

(2 分)① yǎn huā liáo luàn ②duó步(2)请根据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 分)A.美不胜收B.酷似C.鹤立鸡群D.徘徊2.划线句有语病,请你帮他修改,并将改句写在下方横线上。

( 2分)3.理由。

(2 分)①绿美深圳万物共荣②绿美深圳花满鹏城同学们好!山海与河城交融,人文与自然相伴。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翘.首/翘.起猝.至/鞠躬尽瘁.B.悄.然/悄.悄屏.障/屏.息敛声C.镌.刻/隽.永憎恶./深恶.痛绝D.不辍./啜.泣潦.草/眼花缭.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轩昂躁热粗糙油光可鉴B.简陋落弟俭朴筋疲力尽C.窒息仁慈蒙昧藏污纳垢D.慰勉畸形愚钝诚皇诚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勾画人物常常入木三分....。

C.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抑扬顿挫....的情节而感动。

D.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必须要对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再推动、再部署、再落实。

B.从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打好打赢防疫防控硬仗。

C.“增加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的总体要求之一,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

D.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5.语文活动课上,李荔同学分享了一则新闻。

请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2021年4月2日从教育部了解到,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必要睡眠时间。

通知提出了3个“重要时间”:一是必要睡眠时间。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二是学校作息时间。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1.根据语境完成相应的题目。

在同学们翘.首期盼中,校园文化节终于拉开序幕。

活动中我们走出校园,纪实社会;走进经典,品悟人生;笔耕不(chuò),抒写初衷。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wǎn)如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

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奔赴一场别样的文化之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笔耕不chuòwǎn如(2)给文中加点字“翘”选择正确的读音()A.qiào B.qiáo2.古诗文名句默写。

自然之美文人之言明丽深远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山清水秀②,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宏伟壮阔③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雄伟苍劲④?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莺飞燕舞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雄奇瑰丽⑦,。

(王维《使至塞上》)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这种修辞是夸张。

B.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两句成一联,一般说来,律诗颈联、尾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我们称为“自传”。

二、纪实采访(9分)结合文体与材料为文学社同学提供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方法。

1936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并向全世界作出了公正的报道。

(选自胡愈之《中文重译本序》)4.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两则材料的时间、地点、用词、数据中我感受到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 试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 试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生活中的每一次礼遇,都是生命的馈赠;每一份付出,都是情感的坚守。

对美好的灵魂,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敬·岁月】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2024年巴黎奥运会顺利闭幕。

16天,91枚奖牌,中国运动健儿在观众屏息敛声的期待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

有全红婵xiāo(▲)洒转体后的水花消失术;有潘展乐在混合接力泳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的惊天大逆转;有王楚钦、孙颖莎不负众望拿下国乒首枚奥运混(▲)双金牌的默契配合;有盛李豪精准瞄靶后的波澜不惊;有郑钦文问鼎网球女单后的筋疲力尽……拼搏不息,奋斗不chuò(▲)。

汗水,泪水,超越极限,逆风翻盘,都给人惊喜,都值得我们致敬。

(1) 给加点字注音。

(1分)混(▲)双(2) 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xiāo(▲)洒②不chuò(▲)(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屏息敛声B. 摧枯拉朽C. 不负众望D. 筋疲力尽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大美山川,牵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魂思,营造了特有的中式浪漫。

面对“①▲,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有了偶遇早春的喜悦。

面对“②▲,猿鸟乱鸣”,陶弘景有了想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冲动。

面对“树树皆秋色,③▲ ”,王绩有了秋上心头的孤寂。

面对“庭中有奇树,④▲ ”,女子有了思念丈夫的寄托。

面对“⑤▲,望峰息心;⑥▲,窥谷忘反”,追名逐利者有了放下名利的脱俗。

面对“⑦▲,▲ ”,王维有了对大漠壮观之景的无限遐想。

面对“⑧▲,▲”,崔颢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涌上了心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①不因此一举,那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②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要塞.(sài)翘.首(qiáo)悄.然(qiāo)锐不可当.(dāng)B.镌.刻(juān)绯.红(fēi)畸.形(jī)殚.精竭虑(dān)C.教诲.(huì)仲.裁(zhòng)炽.热(zhì)杳.无消息(yǎo)D.诘.责(jié)滞.留(zhì)锃.亮(zèng)正襟.危坐(j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A.浩瀚仲裁眼花潦乱一丝不苟B.娴熟咆哮震聋发聩白手起家C.匿名黝黑油光可鉴和颜悦色D.窒息荧光为富不人藏污纳垢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1)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________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了________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从中________有益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A.坚定不移坚韧不拔汲取B.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吸取C.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汲取D.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吸取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返回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荧.光(yíng)萤.火虫(yíng)晶莹.(yíng )脍炙.人口(zhì)B 夹.杂(jiā)横.暴(héng) 逶迤.(yí)藻荇交横.(héng)C 丝弦.(xuán)连缀.(zhuì) 吐蕃.(fán)蒙络摇缀.(zhuì)D 曲.折(qū)剔.透(tì)缥缈.(miăo)转弯抹.角(mò)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B.坦承场所必须必定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D.坦陈场合必需必定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永州八记》更是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

B.多次的贬官流放,使苏轼增长了阅历,开阔了眼界,从而丰富了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通,也有利于苏轼形成自然豪放的文学风格。

C.科举制度始创于唐代。

这个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选拔官吏,二是为了牢笼天下的人才。

科举发展到明清时,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而思想必须严格遵循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

D.《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杨志三人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上梁山动机过程不同;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人都有粗鲁的一面,但在粗鲁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

4.下列句子成分分析和复句关系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蒙密”“悠悠”“摇曳”“神秘”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萧萧暮雨”“脱笼之鹄”“曝沙之鸟”“柳暗花明”的结构都相同。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地教训”,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教训”。

D.“一个人得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条件关系复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⑤①②④B.④①②③⑤C.③④⑤②①D.④⑤③②①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日双方能否就钓鱼岛问题达成一致,仍是避免战争爆发的关键。

B.为了避免节假日出现高速公路拥堵现象,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泰州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审。

D.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办杂志可真不容易,来稿虽多,可多的是不刊之论....,有分量的稿子太少了。

B、国足与伊朗队的比赛结束后,球迷们认为队员们的表现差强人意....,场上士气不高,进攻乏力,防守不严,传球缺乏变化,输给伊朗队是必然的了。

C. 美国一些人担心由于中国的崛起导致全球失衡,而提出“中美两国集团”概念。

其实这是项庄舞剑....,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

D.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

”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9 .阅读下面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

(2分)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

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 , 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其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代表作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等。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10.填空(每空1分)①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②我们大家要学习他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⑤开轩面场圃,。

⑥松间沙路净无泥,。

⑦箫鼓追随春社近,.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1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B.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4题(10分)【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潭()(4)卷.石底以出()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甲文:乙文:(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17题(10分)《筷子中的文化》朱启新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

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

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

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

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

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

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

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

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

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

《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

”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

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

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

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

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

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

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

”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15..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3分)16.简要说说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17.阅读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①②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

(10分)能力的真谛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

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绝大多数人看待优秀者,往往只关注他们工作的成果和辉煌的业绩,很少去跟踪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

换句话说,就是只羡慕别人篮子里的苹果多了,但没有留心是怎么多起来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曾听过这样一个试验。

一位老师用手指沾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尝味,然后让学生们都做一遍。

学生们愁眉苦脸地照做了。

这时老师说:“我在教你们观察和思考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