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接触镜知识

合集下载

接触镜学的名词解释

接触镜学的名词解释

接触镜学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眼科学中,接触镜学是一个研究眼睛接触镜的使用、适配和治疗的学科领域。

接触镜是一种位于角膜表面的可替代性视觉矫正工具,它能够纠正眼睛的视力缺陷,如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并提供更自然、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接触镜学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1. 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组织,是光线射入眼睛的第一个屏障。

接触镜需要与角膜表面接触,因此了解角膜的形态和特性对适配接触镜至关重要。

2. 弯曲率:接触镜的弯曲率是指它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这个数值决定了接触镜与角膜的贴合度,使光线能够正确折射到眼底,从而产生清晰的视觉。

3. 稳定性:接触镜的稳定性是指它在角膜上的位置是否稳定。

一个稳定的接触镜能够保持正确的位置,不会在眼球运动或眨眼时移动或脱落。

4. 透氧性:接触镜的透氧性是指它对氧气的透过能力。

角膜需要氧气供应以保持健康,因此透氧性是一种重要的性能指标。

透氧性较差的接触镜可能会导致角膜缺氧,引发不适感和并发症。

5. 湿润性:接触镜的湿润性是指它与眼球表面之间的润滑程度。

一种好的接触镜应能与眼泪相容,保持湿润,避免摩擦和不适感。

6. 散光:散光是一种视力缺陷,使人们在看远处或近处时看到的物体变形或模糊。

接触镜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和曲率来矫正散光,提供更清晰的视野。

7. 近视和远视:近视和远视是两种常见的屈光不正。

近视使人们看远处的物体模糊,而远视则使人们看近处的物体模糊。

接触镜可以通过调整曲率和适当地屈光度来纠正这些视力问题。

8. 眼底检查:接触镜使用者需要接受定期眼底检查,以便医生监测眼睛的健康状况。

这种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如角膜炎症、角膜形态改变和眼表感染等。

9. 硬性接触镜和软性接触镜:硬性接触镜由耐用而刚性的材料制成,透氧性较好,适用于散光和高度近视等特殊屈光不正。

软性接触镜通常采用柔软透氧材料制成,更舒适易用,适合大多数人。

10. 共同问题和注意事项:接触镜使用者需要注意卫生、正确佩戴和存储接触镜、避免不适和并发症等问题。

眼视光学接触镜题库

眼视光学接触镜题库

眼视光学接触镜题库
眼视光学接触镜题库包括以下题目:
1.角膜接触镜如需符合理想长戴要求,氧传导性(DK/L)至少应达
到什么数值?
2.一患者角膜曲率计度数为45.00@90/41.50@180,验光结果为:
-6.00/-2.00x180,该患者眼内散光为多少?
3.基于Placido盘设计的角膜地形图,其检查结果受下列因素影
响,除了什么?
4.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以下硬性隐形眼镜的特点,正确的是哪
些?
5.配戴隐形眼镜的结膜并发症包括哪些?
6.验光处方-4.00-1.25×180,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如何选择?
7.新版接触镜验配考试复习题库中关于等效球镜的描述,不正确
的选项有哪些?
8.对于因镜片配适过松造成视力模糊的配戴者,应采取什么样的
处理方法?
以上题目涵盖了眼视光学接触镜的基本知识点和常见问题,对于学习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角膜接触镜基础知识—接触镜的材料及特性(接触镜验配技术课件)

角膜接触镜基础知识—接触镜的材料及特性(接触镜验配技术课件)
软性接触镜材料
接触镜材料基本要求
❖ 光学性 ❖ 附着性 ❖ 适应性 ❖ 透氧性 ❖ 滑动性 ❖ 材料无毒,无挥发,理化性能稳定
软性接触镜材料
水凝胶(Hydrogel) ❖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PH值下吸收一定的水分,
达到饱和,表现为柔软、亲水和透氧 ❖ 属于聚合物
PHEMA(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最早软镜材料 HEMA混合材料 非HEMA材料
考核方案-课程实训
❖ 课程实训=实训表现(50%)+实操考核(50%)
1. 实训表现(50%) 考核点:(1)按时上下课,遵守病、事假制度;
(2)实训学习态度认真积极; (3)接触镜验光员职业素质; (4)合作、团队精神。 (5)实训报告完成情况
编号 1 2 3 4
内容 RGP镜片市场调查报告 角膜地形图测量分析 角膜内皮细胞测量分析 RGP试戴片的选择和配适评估
国内常用RGPCL材料
Name
Material
Dk
Menicon Z
Siloxanyl
163
styrene
Boston XO
hexafocon A
100
Kuraray RGP SiMA+ FMA
59
HDS
paflufocon B
58
Boston EO
enflufocon B
58
Boston ES
enflufocon A
Fluorosilicone and silicone hydrogel backbones 氟硅水凝胶的骨架 very high oxygen transmissibility 极高的透氧性
Microscopic “channels” that allow ions and water to move through the lens critical to lens movement on the eye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

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隐形眼镜学(接触镜学)Contact Lenses课程号(代码):502204040课程类别:(校级公共课或校级平台课,基础课或类级平台课,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学时: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习24学时学分: 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内容]1.接触镜的发展历史2.接触镜配戴相关解剖与生理3.角膜与氧气、角膜接触镜材料4.角膜地形5.接触镜光学6.接触镜验配基本检查[目的要求]1.了解接触镜的发展历史2.熟悉接触镜配戴相关解剖与生理3.掌握角膜与氧气的关系、角膜接触镜材料4.掌握接触镜光学5.掌握接触镜验配基本检查[时间] 10学时(讲8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第二章软性接触镜[内容]1.软性接触镜的设计2.软镜的材料和分类3.软性接触镜的生产工艺和检测4.软性接触镜验配和评估[目的要求]1.熟悉软性接触镜的设计2.掌握软镜的材料和分类3.掌握软性接触镜适合的配戴者、镜片选择、配戴指导、配戴评价、护理系统、随访检查和镜片处方或预定镜片处方的常规书写4.熟悉软性接触镜的检测方法,了解软性接触镜的生产工艺[时间] 10学时(讲6习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三章硬性接触镜[内容]1.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光学矫正特点和验配常识2.RGPCL的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3.RGPCL的验配和评估、配适原则与泪液循环、配戴护理指导4.RGPCL的检查和修饰方法5.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史、材料与设计6.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与评估、护理指导、配戴效果7.角膜塑形镜相关问题分析与处理[目的要求]1.掌握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光学矫正特点和验配常识2.了解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材料、设计与生产工艺3.掌握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验配和评估、配适原则与泪液循环、配戴护理指导4.熟悉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检查和修饰方法5.了解角膜塑型镜角膜塑型镜的发展历史、材料与设计6.掌握角膜塑型镜的验配与评估、护理指导、配戴效果7.熟悉角膜塑型镜相关问题分析与处理[时间] 18学时(讲10习8)[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四章接触镜的护理[内容]1.接触镜护理的概念和内容、护理液的主要成分2.接触镜护理的相关药剂3.软性接触镜的护理4.硬性接触镜的护理5.润滑液、冲洗剂、储存剂等附属护理系统6.接触镜的沉淀物[目的要求]1.熟悉接触镜护理的概念和内容、护理液的主要成分2.了解接触镜护理的相关药剂3.掌握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的护理4.熟悉润滑液、冲洗剂、储存剂等附属护理系统5.熟悉接触镜的沉淀物[时间] 4学时(讲2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PBL第五章接触镜矫正散光[内容]1.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2.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3.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4.不规则角膜散光[目的要求]1.掌握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概念和残余散光的计算2.了解球性软镜正散光原理、指征、镜片的选择和方法3.掌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适应征、稳定方法、验配4.掌握球面硬性角膜接触镜、前后环曲面矫正散光的基本原则和验配5.了解双环曲面镜片的选择验配[时间] 6学时(讲4习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室实习第六章接触镜的特殊应用[内容]1.圆锥角膜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矫治原则、接触镜矫正方法2.角膜手术后的光学特性、接触镜配戴的目的、治疗原则、验配3.治疗性接触镜作用机制、分类、镜片选择、适应征、临床应用介绍4.干眼症和白化病等特殊眼表疾病和眼前节异常接触镜配戴的验配5.儿童、无晶状体眼、老视、屈光参差、低视力、色盲等特殊人群的的特征和接触镜的验配要点[目的要求]1.了解圆锥角膜病因、分类;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矫治原则、角膜接触镜矫正方法;3.了解角膜手术后的光学特性、接触镜配戴的目的、治疗原则、验配;4.了解治疗性接触镜作用机制、分类、镜片选择、适应征、临床应用介绍;5.了解干眼症和白化病等特殊眼表疾病和眼前节异常接触镜配戴的验配;6.掌握儿童、无晶状体眼、老视、屈光参差、低视力、色盲等特殊人群的的特征和接触镜的验配要点。

RGP基础知识

RGP基础知识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性角膜接触镜 ① 成像性:较框架和软性隐形眼镜成像质量佳; ② 安全:对角膜供氧充分,透氧性好; ③ 健康:允许泪液自由交换; ④ 寿命长:保养得当,可使用2-3年; ⑤ 特殊作用: a. 可矫正角膜性大散光(能够有效降低-4.00DC以下的散光) b. 矫正屈光参差 c. 能够控制圆锥角膜的发展 d. 矫正高度屈光不正 e. 减缓近视发展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
掌握三种配适状态

理想配适:镜片与角膜 形态吻合,形成一层均 匀一致的泪液层,中心 区及旁中心区表现为均 匀的淡绿色,无明显暗 区,镜片边缘色带宽约 0.4mm,泪液距隙约 60~70mm。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
掌握三种配适状态

配适过紧:镜片中心区 隆起,周边与角膜接触, 染色后中心区表现为绿 色染色积液,旁中心宽 大明显的黑色暗区,边 缘染色带极细,泪液距 隙大于90mm。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
掌握三种配适状态

配适过松:镜片中心与 角膜接触,边缘翘起, 染色后中心区表现为黑 色暗区,旁中心区与边 缘区无界限,形成极宽 的绿色染色带,泪液距 隙细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
验配要点三:戴镜验光



戴镜验光是指配戴试戴镜后再进行验光。 例1:球性RGP,试戴片参数为:基弧7.8mm,直径9.2mm。度 数-3.00D,试戴验光为-6.00D,5.1(最佳视力)。 顶点度数换算:-5.50D RGP度数=试戴镜度数+顶点距离换算后的戴镜验光度数 =(-3.00)+(-5.50) =-8.50D 所以:RGP的参数为基弧7.8mm,直径9.2mm,度数-8.50mm.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

《接触镜验配技术实训》眼视光专业课程标准

《接触镜验配技术实训》眼视光专业课程标准

《接触镜验配技术实训》眼视光专业课程标准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接触镜验配技术实训》课程标准⼀、课程概述(⼀)课程性质《接触镜验配技术实训》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根据接触镜验配⼯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构建教学内容,依据接触镜验配的实际⼯作流程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掌握球⾯软性接触镜的验配,散光软性接触镜验配,RGP接触镜的验配及特殊接触镜的验配等综合能⼒,培养学⽣⾃主学习能⼒、创新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更好的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准备,也为学⽣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定位前导课程:《眼科学基础》、《眼科检查与疾病诊断》、《眼应⽤光学基础》《验光技术》、《视光学基础》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接触镜验配的⼯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实际应⽤的接触镜验配经验和⽅法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的接触镜验配原理及概念的理解为辅,采取⼯学交替、任务驱动、项⽬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体化等⾏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标(⼀)课程⼯作任务⽬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应掌握各种接触镜的的验配⽅法,并熟悉常⽤视光学仪器的使⽤⽅法,尤其是裂隙灯显微镜,⾓膜曲率计及⾓膜地形图等仪器的眼科检查⽅法。

通过学习,学⽣应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初、中、⾼级验光员和验光技师等级的要求。

(⼆)职业能⼒⽬标(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通过初、中、⾼级验光员的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四、课程实施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我院实验、实训设备的具体状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总学时数:20学时。

1.课程组织形式课堂讲授结合病例现场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学⽣⾃主学习2.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训练真实场景训练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实⾏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法,逐步加⼤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强调技能考核。

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它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制成的,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治疗等目的,角膜接触镜简称CL。

一、基础知识1、隐形眼镜的发展历史:从1508年,意大利达芬·奇开始构思,到1887年德国缪勒生产第一付医疗用硬性隐形眼镜,1937年开始生产硬性CL,称HCL,1963年捷克人开始研制软性CL,称SCL,1970年开始出现半硬性CL,称RGPCL或GPHCL,1981年丹麦开始研制抛弃式镜片,86年强生开始生产,90年代出现定期更换镜片。

2、隐形眼镜的基本原理:(1)光学原理:CL的制作材料有良好的光线透过比率,屈光指数稳定,CL作为眼睛最前面的光学原件,和泪液构成新的光学系统,作为新的光学系统,由CL本身的度数+泪液透镜度数+角膜前表面组成。

(2)力学原理:眨眼运动时,CL能使大气和泪液之间产生压力差,以及泪液产生的表面张力而使CL能稳定地附着于角膜表面。

(3)生物学原理:CL的制作是根据角膜的曲率,结膜的作用而设计,表面制作光滑,弧面和边缘设计合理,对角膜和结膜等眼部组织仅有轻度刺激,因而配戴后很容易适应,没有显著的不适感。

(4)医学原理:CL的配戴容许氧气透过镜片的比率远远大于角膜的需氧临界值,不会导致缺氧,并在配戴时,CL会随着眼睛的转动而稍稍地移动,有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

3、CL的适应和非适应症:(1)适应者:①矫正视力:近视、远视、散光(包括不规则散光)、屈光参差(特别相差2。

50D以上)、无晶体眼(白内障术后)、圆锥角膜。

②美容:用彩色镜片可加深或改变眼睛的颜色,起到化妆作用,可遮盖角膜白斑、云翳等疤痕。

③职业需求:特殊行业的要求,如运动员、司机及户外工作者,可避免框架眼镜的牵碍,摄影师、显微镜操作者,可免除框架的阻隔,医师、厨师、工作时免除镜片上水汽使视力模糊,演员、主持人的出场造型。

④治疗:保持眼睛的伤口愈合和减少疤痕形成;添加润滑剂和粘滞剂,维护泪液膜的完整和稳定性;吸收药液,起到缓释给药的作用;治疗弱视,锻炼患者,以提高视力;起到人工瞳孔的作用,减少光线对视网膜的刺激。

接触镜的基础知识

接触镜的基础知识

硅胶是一类独特的接触镜材料, 根据物理特性,它属于软镜类, 但不同于普通的水凝胶软镜, 硅胶弹性体不含水,因此在某 些方面它又与硬镜材料有些相 似。
硅胶软镜—硅水凝胶
04
20世纪90年代-硅水凝胶材料
硅材料高度通透氧和二氧化碳,因此对 角膜呼吸干扰很少。不过由于硅材料的 疏水性,增加了制作上的难度,必须经 过处理才能舒适配戴。由于提高表面湿 润性相当困难,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问 世后很少有大的进展出现。20世纪90年 代科学家们将氟化硅烷加入水凝胶材料 中,制造出了高透氧的硅水凝胶材料。 经过不断的改进,这种材料既保持了硅 高透氧的特点,又兼备水凝胶材料亲水 的优势,显著改善了材料的湿润性。
20世纪70年代
02
接 触 镜 发 展 历 史 - - 接触镜制造材料发展史
03
05
Rigid Gas permeable(RGP) 材料
就其对角膜的健康来讲,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RGP)是目前最好的镜片,而且光学性能好, 矫正散光的效果佳。但是RGP的验配需要验 配师掌握更多的临床验配知识和技能,需要 配戴者有一定的素质和理解程度,才能成功 适应这种镜片,同时还要求有比较个性化地 设计和镜片制作实验室提供制作良好的镜片。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RGP的验配目前在我国 还处于刚刚起步但前景光明的阶段。
5
内表面成抛物线形,与角膜三点 接触,低对比度视力较差
接触镜的种类与设计--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加工工艺
模压法
1 表面平滑、坚固,边缘薄 2 重复生产性好,成本

优点
3 内表面成球形,低对比度视 力良
缺点
1 聚合缺陷会使镜片表面粗糙,易损 坏
2 表面带电荷,易吸附蛋白质,易粘 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类型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一、学习目标
当你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就能够正确掌握无晶体角膜接触镜、色盲角膜接触镜、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技术和相关知识。

二、验配程序
1.无晶体眼角膜接触镜
(1)验光通常选在术后2周或更长的时间进行。

最初的视力检查可采用+10.00D联合小孔片。

若患者年龄较大,则创口愈合较慢,眼的屈光状态变化较大,可以进行多次检测,直至测定值较为稳定为止,在最后的验光结果确定之前,为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视力可以给患者配戴过渡眼镜。

(2)晶状体摘除后,眼睛处于高度远视的状态。

在视网膜检影时,最初的眼底反光十分微弱,需增加正焦度试片,当矫正眼接近中和时,反光会逐渐转亮。

可以先用一个较大正焦度的试片,然后逐步少量递增焦度,直至查出中和点为止。

(3)如对于所有的高度屈光不正那样,必须用试片架和试片让患者在验光室内外来回散步,从而感受验光结果。

(4)在这种验光中雾视法无需使用。

(5)进行顶点屈光度换算,可不必虑及手术引起的张力性散光,因中心较厚的正镜片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良好。

(6)进行常规外眼检查,若有角结膜慢性炎症、泪液质量不良及屈光间质严重混浊者则不宜戴镜。

(7)验配前需明确配戴眼无明显手术创口炎性反应。

2.色盲角膜接触镜
(1)色觉检查假同色图(又称色觉图谱)。

即将波长相近的颜色构成图形、数字、曲线等图片,检查距离50cm,辨认时间小于5s,可根据不同的图片设计来诊断全色盲、红色盲、绿色盲或色弱。

(2)选择非主视眼:令被测者注视一远目标,将一带有直径2cm小孔的板置于双眼20cm处,嘱被测者继续注视远目标。

再嘱被测者分别闭上左眼和右眼,发现只有一只眼在注视目标,未注视目标的眼即为非主视眼。

(3)戴镜:按软镜配戴常规在非主视眼上配戴色盲角膜接触镜。

(4)色觉训练:戴镜后15~2Omin进行色觉检查,记录结果。

进行色觉训练,包括辨认单色光,复习色盲检查图,常规戴镜后1周、1月进行色觉检查。

(5)效果检验:根据色觉异常的程度和配戴者的个体差异效果相差悬殊,但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辨色力有增进的趋势。

3.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
依照软镜常规方法验配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

三、注意事项
1.无晶体眼角膜接触镜
(1)常规诊断性试戴,正镜片的异物感通常较大,故适应时间较长。

(2)单眼矫正者在戴镜后1~2周内可有轻度双眼复视,适应后可望好转。

(3)双眼无晶体者,可先配一合适的框架眼镜,以便患者能看见操作和护理角膜接触镜,以后再行配戴角膜接触镜。

(4)老年配戴者如无能力操作和护理镜片则不宜配戴。

2.色盲角膜接触镜
(1)色盲角膜接触镜的配戴者常为平光初戴者,尤应注意配戴后护理的监护。

(2)色盲角膜接触镜只能戴一只眼,两只眼同时戴则无效果。

(3)色盲角膜接触镜的色区波长应近红色单色光,若不标准则效果不良。

(4)色觉训练对于矫正效果十分重要,故应坚持不懈。

3.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
(1)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可阻断绝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对眼的伤害,但因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的阻光区不能全部覆盖角膜,少量紫外线仍可自镜片的非阻光区反射入瞳,因而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对紫外线的防护量可能比物理测试的标称值略小。

(2)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的阻光区对氧的透过有一定妨碍,因而应选配基础透氧性能较好的角膜接触镜。

四、相关知识
1.无晶体眼角膜接触镜
(1)病因:无晶体眼泛指晶状体不位于瞳孔区者,以晶状体手术摘除者最为常见。

其他见于外伤、炎症导致的晶状体脱位,先天性晶状体缺如等。

(2)临床表现:无晶体眼由于失去了晶状体对光线的聚合作用,使平行光线入眼后聚焦于视网膜后约为7mm处,形成高度远视的屈光状态,因而不能看清外界景物。

光学矫正的目的在于补偿屈光系统中缺少的晶状体屈光因素,通过附加+12.00~+14.00D的光学透镜来重建眼的屈光体系,使注视目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3)镜片特性:
1)可选用各种软镜或透气硬镜材料,焦度范围为+8.00~+20.00D。

常用的焦度为+14.00~+16.00D。

2)为降低镜片厚度,改善透氧,通常采用外曲面缩径设计,镜片的光学区直径为7mm左右。

对因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的瞳孔散大者可将高度正镜片染色,制成人工幢孔镜片,从而增加景深改善矫正效果。

3)若有晶体眼视力良好,而另一眼为单眼无晶体眼,则戴矫正眼镜后可能发生复视,是因为双眼放大倍率不同所致,近似的放大率为
M%=dF (3-1-1)
式中的M为放大率;d为镜片后顶点至眼睛的距离(单位为cm,角膜接触镜的镜眼距约为O.6cm);F为镜片焦度。

通常双眼至多能将相差5%~7%的像融合为单像,故配戴+8.00~+12.00的角膜接触镜双眼融合能够适应。

2.色盲角膜接触镜
(1)色觉异常:丧失或部分丧失辨色能力者称为色觉异常,男性发病率约5%,女性发病率约0.7%左右,为遗传性疾患。

辨认色彩是视网膜锥体细胞的功能,为锥体细胞缺如或感色成分代谢异常所致。

(2)临床表现:
1)一色视者,又称全色盲。

视力良好,但只能感受景物的黑、灰和白色等明暗层次。

2)二色视者,为锥体细胞光化学物质感色成分分解合成障碍所致。

分为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

①红色盲,不能辨别红色及其补色青色。

②绿色盲,不能辨别绿色及其补色紫红色。

③蓝色盲,不能辨别蓝色及其补色橙色。

3)异常三色视者,又称色弱。

表现为辨色迟钝和色觉疲劳。

①辨色迟钝,在复杂的色环境中,表现出辨色延缓。

②色觉疲劳,辨色时间过久,就会显示出色觉异常。

(3)用于矫正色盲的角膜接触镜:
1)镜片特性,镜片的光学区中心5~7mm的区域染成波长为590~ 700nm的红色,染色区光透射比为60~70%。

2)适应证,用于红色盲、绿色盲及色弱患者,对全色盲无效。

3)矫正机理,红、绿色盲患者看波长500nm的青色中和点为灰色,波长大于该中和点的光谱色均不能辨认。

选一非主视眼配戴色盲矫正镜片,由于光谱的拮抗作用,则镜片的红颜色与自然光中相应的光谱单色叠加,戴镜眼只能看到红色光,完全看不到绿色光,主视眼不戴镜片,依然能看到自然光中的红色光和绿色光。

通过双眼对比,主视眼看到了戴镜眼所看不到的绿色光,于是红色与绿色有不同的辉度。

经过中枢的分析和总结,配戴者对红色光和绿色光逐渐有了不同的认识。

然而患者对于红色和绿色并无与正常人相同的感受。

3.防紫外线角膜接触镜
(1)紫外线的波长与生物效应: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波长范围100~ 400nm的电磁波,根据不同的生物效应紫外线可分为A、B、C三个不同的波长区段。

表3-1-3 紫外线的波长分段
分段
波长(nm)
高能光子的能量(eV)
地面环境中的比率(%)
UV-C(杀菌区)
100~280
12.4~4.43
0.1
UV-B(红斑区)
280~315
4.43~3.94
2.9
UV-A(黑光区)
315~400
3.94~3.10
97.0
(2)紫外线对眼部的损伤:紫外线损伤主要的靶器官为皮肤和眼。

1)角膜损伤:角膜上皮吸收紫外线的峰值波长为265nm,由于地面UV-C的自然比率极小,故引起角膜的损伤的诱因多为雪地、水面及冰面等集中反射;电焊弧光及紫外线发生器的直接照射等。

损伤的程度与照射的时间,照射量和照射距离相关。

由于组织对紫外线有蓄积作用,故微弱的长时间照射导致的危害同样严重。

急性角膜损伤临床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2)晶状体损伤:晶状体吸收紫外线的波长峰值为295nm。

因地面上UV -B的自然比率较高,故长期户外作业或生长在赤道国家,日光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

晶状体吸收紫外线后使芳香族氨基酸形成荧光发色团,后者与晶体蛋白交联聚合成不透明的变性蛋白质。

3)其他损伤:据调查UV-A为玻璃混浊、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症的诱因之一
(3)用于防紫外线的角膜接触镜:因氧化铁有特异性阻断紫外线传导的作用,故在常规镜片的光学区5~7mm的区域加布橙氧化铁化合物,染色区光透射比不低于70%,可防止紫外线对角膜和晶状体等组织的损伤。

五、思考题
1.简述无晶体眼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程序。

2.试计算单眼配戴无晶体眼角膜接触镜时(另一眼为健眼),取得双眼融合能适应的角膜接触镜最大焦度。

3.简述色盲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程序。

4.试述色盲角膜接触镜的矫正机理。

5.试述紫外线波长区段的分类和紫外线对眼部的损伤,验配防紫外线的角膜接触镜的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