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焦作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9届河南省六市高考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届河南省六市高考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被盛赞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整幅作品精美绝伦,更因这篇手书序文中,字字独具风采,同字异写更是变化无穷,其中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竟有谚语“之字最多无一似”流传。

分布在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呈现出的不同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究竟是书法家对艺术创作原则的主动遵循,还是临场发挥随机的、自然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姑且将此争论放在一旁,单从结果上看,《兰亭集序》中三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客观上贡献了书法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县出不穷的新意。

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变革的典范。

他十二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语有大纲,即有所悟”,先师从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家之长,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最终做到了“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这种艺术革新,首先是跳出了当时的窠臼,引领了书法体式上的“革命性”发展。

王羲之将行楷二体向前推进,开辟了草楷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使其便捷易识,在继承钟繇楷书古朴精简、张芝草书数意兼包的基袖上大胆变化,完美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笔法观念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更是对传统程式进行大胆变革,以不断变化的手法和笔态,避免千篇一律,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而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则照顾其所处环境、位置,保持该字独立个性的同时,做到与周围和谐统一。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B .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C .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D .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 .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 .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 .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焦作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焦作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焦作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闻之,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2)真的猛士,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________?(3) 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

(4) ________,________;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5)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

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

《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

“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

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

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

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

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

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

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被盛赞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整幅作品精美绝伦,更因这篇手书序文中,字字独具风采,同字异写更是变化无穷,其中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竟有谚语“之字最多无一似”流传。

分布在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呈现出的不同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究竟是书法家对艺术创作原则的主动遵循,还是临场发挥随机的、自然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姑且将此争论放在一旁,单从结果上看,《兰亭集序》中三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客观上贡献了书法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县出不穷的新意。

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变革的典范。

他十二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语有大纲,即有所悟”,先师从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家之长,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最终做到了“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这种艺术革新,首先是跳出了当时的窠臼,引领了书法体式上的“革命性”发展。

王羲之将行楷二体向前推进,开辟了草楷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使其便捷易识,在继承钟繇楷书古朴精简、张芝草书数意兼包的基袖上大胆变化,完美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笔法观念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更是对传统程式进行大胆变革,以不断变化的手法和笔态,避免千篇一律,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而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则照顾其所处环境、位置,保持该字独立个性的同时,做到与周围和谐统一。

《兰亭集序》中二十个神态各异的“之”字,就是这种笔法的代表性应用。

人们谈及创新,往往更多着眼于“发展”(即质变)的结果,而忽略“增长”(即量变)的前提,王羲之的书法创新则是量变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被盛赞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整幅作品精美绝伦,更因这篇手书序文中,字字独具风采,同字异写更是变化无穷,其中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竟有谚语“之字最多无一似”流传。

分布在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呈现出的不同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究竟是书法家对艺术创作原则的主动遵循,还是临场发挥随机的、自然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姑且将此争论放在一旁,单从结果上看,《兰亭集序》中三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客观上贡献了书法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县出不穷的新意。

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变革的典范。

他十二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语有大纲,即有所悟”,先师从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家之长,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最终做到了“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这种艺术革新,首先是跳出了当时的窠臼,引领了书法体式上的“革命性”发展。

王羲之将行楷二体向前推进,开辟了草楷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使其便捷易识,在继承钟繇楷书古朴精简、张芝草书数意兼包的基袖上大胆变化,完美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笔法观念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更是对传统程式进行大胆变革,以不断变化的手法和笔态,避免千篇一律,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而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则照顾其所处环境、位置,保持该字独立个性的同时,做到与周围和谐统一。

《兰亭集序》中二十个神态各异的“之”字,就是这种笔法的代表性应用。

人们谈及创新,往往更多着眼于“发展”(即质变)的结果,而忽略“增长”(即量变)的前提,王羲之的书法创新则是量变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2019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不含答案)

2019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不含答案)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河南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李振龙

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焦作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

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因传統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B . 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C . 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D . 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B .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C . 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 .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 .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 .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参加进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此智者非希腊之智者。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萨满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果效,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1~5题,7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A.“才形成了一致看法”说法错误,文中只说“托尔斯泰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所有当代西方美学史都要提到”。

C.“只从自身学科角度出发”“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问题”主观臆断,文中只说“他与那些职业美学家们,与学院理论家和批评家们讲的不一样”。

D.“才是真正意义上关于人的研究”说法有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属于对人的研究,与文学相比只是角度有所不同。

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以此突出文学语言在各学科语言中的独特优势”错误,应是突出情感表达在文学语言中的独特地位。

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于文无据,且“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不只是“创作过程相对简单”,还有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支配、读者需求等原因。

4.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一可知,除了节能,环保也是人们选择LED灯的重要原因;还有材料二提到的成本降低等因素。

5.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思路点拨偷换概念,应是“汽车照明、小间距LED显示屏等应用的继续拓展有望迎来LED 行业新一轮爆发”。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答案①广州光谷从一开始自身的内外条件就不好,地理位置偏远,发展艰难,遭到淘汰是正常的市场调控结果。

②建设“光谷”只是愿景,没落到实处,建设广州光谷也是为了搭上LED产业的政策便利。

③广州光谷的没落对LED产业影响不大,它只是LED交易市场退出或转型的缩影。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蕴含着对……极少数学生的批评”有误,结合全篇内容分析,文中并无此意。

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能力。

答案①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

②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依旧的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阴冷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心理和贫寒形象。

③开篇环境描写与下文县立高中午饭时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转人下一个画面,引出主要人物和故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答案①现实主义创作笔法的成功运用,还原了事物的本来状态。

文中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县城的环境,或是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都采用了近乎直录的笔法,写得十分逼真。

②生动具体的场面描写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

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对孙少平打饭场景的描写,如在眼前。

③细节等描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绯应是“红色,深红色”,“历史上四、五品官员服绯”说法绝对,唐代四品、五品官服绯,其他朝代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12.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乡人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主要是针对他不辞辛苦寻找父亲下落这件事。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长公主朝见皇帝时,于是谈起钱乙出身民间,有不寻常医技,(皇帝)立即召见他,人朝进奉黄土汤方而使皇子痊愈。

(关键词“朝”“起”“草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于是按照服法吃茯苓,经过一个月服完,从此虽然偏瘫,但体格却强壮如同健全的人。

(关键词“啖”“阅”“风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本是吴越王钱做的支系,祖先迁到北方,于是成为郓州人。

父亲钱颖擅长医术,然而嗜酒好游。

一天早晨,东到海上就此不回。

钱乙那时候刚三岁,母亲早先已经去世,姑母嫁给吕氏,怜悯而收养了他,长大后教他医术,就告诉他家世。

他听了就哭泣,请求前往访寻父亲的踪迹,总共往返八九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累积多年,才把父亲接回家。

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这件事。

七年之后,父亲去世,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

钱乙传奉吕先生,就像侍奉亲父一样。

吕先生去世,没有儿子,钱乙为他装下葬服丧,每年按时供奉祭奠,都跟祭奠亲父相同,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患病,召他诊治疾病,愈病有功,长公主奏请,拜授翰林医学官职,特赐给他绯色丝帛官服。

第二年,种宗的儿子仪国公患手足痉挛之疾,御医不能治愈。

长公主朝见皇帝时,于是谈起钱乙出身民间,有不寻常医技,(皇帝)立即召见他,入朝进奉黄土汤方而使皇子痊愈。

神宗皇帝亲自召见褒奖,并且询问黄土汤方能治愈疾病的原因。

钱乙回答说:“因为土能制水,水受制则肝木得以平,那么引起痉挛的风邪就自然平息了。

况且以前各位御医治疗已接近病愈,我治疗时恰逢疾病痊愈。

“皇帝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满意,提升他为太医丞,赐给他紫衣官服和金鱼袋。

他论述医理,各位年老资深的名医都不能自持己见问难他,不久因病辞官。

哲宗皇帝时又召他侍奉于禁宫之内。

过了一段时间,又称说有病辞官,皇帝批准告归,于是不再任官。

钱乙原本有旧疾,再加上性情警达,酒,(疾病屡屡发作,)自己根据自己的意见治疗,总能治愈。

最后一次发病时,叹气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症,周痹入脏的就要死亡,我大概是活到头了吧!”不久又说:“我能把病转移,使病局限在四肢。

“于是亲自配制药物,日夜饮服。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拘挛痿废,于是欣喜地说:“可以了!”又让他的亲人登上东山,果然得到茯苓,茯苓像斗一般大。

于是按照服法吃茯苓,经过一个月服完,从此虽然偏瘫,但体格却强壮如同健全的人。

钱乙开药方博学通达,不标榜一位宗师,所从事的研究门门皆通,他不只是一位小儿科医生。

对于医书没有什么不阅读,别的医生固执地遵守古法,他却超越常规,最终跟医法相合。

尤其精深《本草》等书,通晓各种事物道理,能辨别纠正书中的缺漏错误。

有人得到奇异的药物,有人遇到奇异的事物来请教他,一定能为他们说出药物的来龙去脉,形貌特点和名称形态,回去后验证都与他所讲的符合。

享年八十二岁,寿终在自家。

14.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诗意理解有误。

“兵甲“两句实写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由于金兵南下等战乱自己避乱洞庭湖,回归无望。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描摹画面。

远处湖边的平地、宽阔的渡口为静态描写,水面上升腾起的烟波、飞翔的小鸟为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将傍晚雨过天晴的水天之景描绘得传神逼真。

②小大对比,强化画面视觉效果。

“遥汀”“薄暮”“长津”三种意象宏大开阔,一望无际的背景上配以“独鸟”,在小大对比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画面效果。

(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情感:诗人的身世之叹、忧国之情深蕴于自然景物之中,含而不发。

此两句极写黄昏时湖面阔大无边,暮云低垂,广袤的时空平添几丝惨淡: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上,想要飞越长津的“独鸟”,更使画面增添了几分悲凉。

“遥汀”“薄暮”“独鸟”“长津”这些意象叠加出现,是诗人处境的形象化展示。

(3分,意思对即可)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每空1分)16.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A.巾途易辙,在第一句加上“在……上”。

C.结构混乱,“处于……“和“在…上”杂糅:搭配不当,“描绘……故事”不搭配。

D.语序不当,“一个”应置于“如此”前面。

17.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A.中途易辙,在第一句加上“在……上”。

C.结构混乱,“处于……”和“在……上”杂糅:搭配不当,“描绘……故事”不搭配。

D.语序不当,“一个”应置于“如此“前面。

18.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思路点拨整个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影视作品,依据陈述对象一致性原则,再由括号前面“优秀主旋律作品”可知,所填句子应紧承前面“作品“而来;“从……到……”表意层次性强,且前后形成照应,表达更通顺流畅,故D项为最佳选项。

19.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现多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高瞻远瞩:比喻目光远大。

由承接的对象“宏观叙事”可知,使用“高屋建瓴”更恰当。

倾向于:指偏向于一方。

习惯于: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倾向于“侧重意愿、趋势,与语境“越来越多”更吻合,诠释:说明、解释。

侧重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

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后文“以热爱与奉献投人到日常当中……”是对“爱国之心”的诠释,而不是“解释”。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石破天惊:原形容乐器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指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由修饰的对象“壮举”和成语使用对象可知,用“惊天动地”更恰当。

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案示例:①电影主要是胶片制作的②更考验修复者的审美能力③保留住老电影本身的味道(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答案示例: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排比句式2分,内容关联2分,句子通顺1分)22.写作提示该则作文是一篇多材料任务指令性作文。

审题时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它们的联系,然后再联系提示语和写作要求展开作文。

第一则材料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就;第二则材料引用历史上坚持本心的人物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而第三则材料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

写作时还要注意要求中“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①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②砥砺前行,勿忘初心;③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④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⑥精神力量(初心)是人生旅途中的指路灯;等等。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