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教案第1课时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了解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2. 教学难点: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好奇心,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读图分析(1)让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
湘教版初中地理非洲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非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掌握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3. 了解非洲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
3. 非洲的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
教学难点:1.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2. 非洲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非洲》相关章节。
2. 非洲地图、地形图和气候图。
3. 非洲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大洲。
2. 提问:非洲有什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非洲的地形特征,包括高原、山脉、河流和平原等。
2.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重点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3. 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三、非洲的人文特点(15分钟)1. 介绍非洲的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
2. 讲解非洲的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等。
3. 分析非洲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艺术、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一个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气候、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困、疾病、战争和环境恶化等。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非洲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以及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非洲教案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A B%BD%C7%C5%AE%C9%F1&in=5711&cl=2&lm=-1&st=-1&pn=0&rn=1&di=6080 2281390&ln=391&fr=&fm=detail&fmq=1331082250234_R&ic=0&s=&se=1&sme=0/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C7%D6 %DE%B9%C4&in=24628&cl=2&lm=-1&st=-1&pn=15&rn=1&di=70759764810&ln=19 42&fr=&fm=result&fmq=1331082559281_R&ic=0&s=0&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15&-1&di70759764810&objURLhttp%3A%2F%2Fw %2FUploadFiles%2F123.jpg&fromURLhttp%3A%2F%2Fwww.zjgjqh.co m%2Fxinwen%2Fshow.asp%3Fi%3D61&W539&H686&T6938&S100&TPjpg/show/7SL_x2aotyBsgJct.html东非大裂谷视频乞力马扎罗山ttp:///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 ala2&pn=2&rn=1&di=82811184135&ln=1976&word=%C6%F2%C1%A6%C2%ED%D4%FA%C 2%DE%C9%BD#pn6&-1&di31739083170&objURLhttp%3A%2F%%2F usersys%2Fewebeditor%2Fuploadfile%2F20110615133216178.jpg&fromURLhttp%3A%2F%2F/v/b/26059410-1406413724.html(3)刚果盆地/albums/20044/20044.html#0$91ae68c6e8a0e6219d163dae评估导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一、学生小结,老师补充。
七年级地理非洲教案宋梅

《非洲——国家最多的大洲》教学设计宋梅A.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网上搜索有关非洲资料,B.预习课文,了解非洲完成课后习题C.教学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了解非洲在古今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1、结合地图说明非洲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培养学生据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D.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非洲地形特征。
E.教学重点:1、高原为主的地形F.教学难点2.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G.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H. 教学过程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观看图片一、(百度图片)/i?word=%B7%C7%D6%DE&opt-image=on &cl=2&lm=-1&ct=201326592&ie=gbk(以直观印象引起学生兴趣)板书:㈠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百度地图)/Get/ditu/230123271.htm 学生总结:非洲地形图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至35ºN,最南至35ºS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材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材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利于教学的实施,安排了“黑种人的故乡”“快速发展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三个黑字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图片、资料等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是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经,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本课时为第1课时,按照课标要求,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认识地区的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我们可以用表现撒哈拉以南非洲状况自然景象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去探究本区地理位置,从而了解这里大部分地处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接着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和代表性景观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自然环境背景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和文化,指出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及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特点是()A.平原、山地为主B.高原地形为主C.盆地、丘陵为主D.山地地形为主2.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最能代表黑种人文化的是()A.弹钢琴B.拉二胡C.击鼓D.吹号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①有面积广大的温带草原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③分布有广阔的热带沙漠④生活的全部是黑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参考答案】B;B;C;D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撒哈拉以南非洲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2. 通过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描述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其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候分布图,描述气候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炎热的气候【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在PPT上展示非洲服饰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非洲的服饰有怎样的特点? (宽松肥大、无袖、无领或矮领,式样简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适应炎热气候,穿着凉爽舒适。
进而提问学生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1. 气温【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图三要素(等温线读数、疏密、走向),出示非洲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的看图方法讨论非洲的气温特点?【学生回答】等温线度数普遍较高,分布比较稀疏,温度比较高。
【教师总结】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 降水【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读图要点。
出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习的方法,分析非洲的降水特点?【学生回答】降水分布不平衡,赤道附近降水多,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
【教师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
3. 气候类型【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出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问题】根据气候分布图,说出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教师总结】非洲的气候类型以热带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

非洲教案初中地理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宗教等基本概况;(2)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3)了解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矿产资源、交通等;(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2)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非洲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宗教等;2. 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3. 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矿产资源、交通等;4. 非洲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非洲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植被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简要介绍非洲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非洲的气候特征: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
讲解非洲气候分布的原因,强调非洲大陆的热带特征。
(2)非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讲解非洲主要高原的分布,如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等。
(3)非洲的植被特征:与气候和地形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
讲解非洲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荒漠植被等。
初中地理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3.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 认识非洲的主要国家、民族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 非洲的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 非洲的气候分布和成因。
2. 非洲的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非洲地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相关图片。
3.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哪些了解?非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
2.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分布图来理解非洲的气候特点。
3. 分析非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脉、河流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来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
三、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2. 分析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经济增长、贸易合作等。
3. 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非洲的主要国家、民族和文化(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主要国家,如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
2. 分析非洲的民族特点,如多样性、融合性等。
3. 探讨非洲的文化特点,如音乐、舞蹈、艺术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2. 提问:你们认为非洲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为什么?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生能够理解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3. 学生能够描述非洲的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元中学李蕊
课题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时间地点
12周四第四节、初一3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地形特征、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通过对气候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和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读非洲各类地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粮食环境观和人人平等的观念
重点
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
难点
非洲气候特点
教法
读图法 发现法 小组活动、讨论
教具
ppt、视频、图片、地图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由利比亚内乱撤侨事件引出非洲,提问同学们对非洲的印象,引导学生看图片,感受非洲风情。
学生随着老师的导入,分享对非洲的印象,说出热、黑人、金字塔等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过
程
【活动一】:一笔画非洲
请每组一名同学在黑板画出非洲轮廓并做标注,评出最优秀的组别给以加分。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根据对非洲的印象画出非洲的轮廓,并标注出地理名称,其余同学书面画图。
一、非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靠地中海,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邻
【讨论】读非洲气候图,讨论P71活动第2题
4、非洲河流
对比学习刚果河以及尼罗河,展示两河流经地区不同的景观。引导学生从河流流经区的气候对比分析其流量、水位、水力资源等的不同。
5非洲之最
6非洲动植物资源
学生阅读分析非洲经纬度图和海陆位置图,学会表述地理位置。
读非洲地形图,找出三大高原和刚果盆地,判断非洲的地势分布特点。
快速阅读课本70页“知识之窗”的内容,完成填空。。
读非洲纬度带图和非洲气温分布图,分析温度规律。
熟记非洲气候分布图,能说出非洲大致位置对应的气候类型并能联想其气候特点
完成p71活动题第一题。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在图上填出两条河流的名称。
在图中找出这两条河流的位置,然后按照项目进行比较
随堂测评
练习选择题4道
【过渡】大家说之前非洲给你们的印象是很热的,我们来探讨一下非洲的气候到底是怎么样的,先看看它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3、热带大陆
引导学生观察非洲所处纬度,得出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的结论,点题:阳光灼热之地。分析非洲1、7月份气温分布图,归纳出非洲大部分地区常年温度较高,并了解非洲南北半球的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非洲气候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后面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变化做铺垫。
二、非洲的自然环境
1、高原大陆
引导学生读非洲分层设色地形图,教会学生读图步骤,提高读图能力。认识三大高原和刚果盆地,得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结论。
【过渡】在非洲地形图上我们还看到一条长条形的裂缝,就像非洲的一个大伤疤,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2、东非大裂谷
分析东非裂谷的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展示非洲大裂谷的近景,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填空题。源自课堂小结展示非洲地形图与气候图
小结出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河流等重要知识点。
快乐分享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以每组为单位,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分享内容的多少给各组评价,每个知识点加1分,评出最优的组别。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并给分
板书设计
一、非洲的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
1、高原大陆
2、东非大裂谷
3、热带大陆——热带气候为主,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尼罗河、刚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