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实验教程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教程(第2版) 实验文档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教程(第2版)实验文档的大纲示例,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材和实验要求有所不同:实验一:SQL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1. 实验目标:理解并掌握SQL Server的安装过程和基本配置。
2. 实验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SQL Server安装介质。
3. 实验步骤:准备安装环境。
运行SQL Server安装程序。
选择安装类型和功能。
设置服务器配置(如实例名称、账户、密码等)。
完成安装并验证安装结果。
4. 实验问题与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选项?实验二: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使用1. 实验目标: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实验环境:已安装SQL Server的计算机,SSMS软件。
3. 实验步骤:启动SSMS并连接到SQL Server实例。
浏览对象资源管理器中的服务器对象。
创建新的数据库和表。
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
使用Transact-SQL编写和执行简单查询。
4. 实验问题与思考:如何利用SSMS提高数据库管理的效率?实验三:数据库设计与ER图1. 实验目标:学习并实践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实验环境:数据库设计工具(如Visio、PowerDesigner等)。
3. 实验步骤:确定业务需求和数据实体。
设计实体关系图(ER图)。
将ER图转换为数据库模型。
根据数据库模型创建实际的数据库和表。
4. 实验问题与思考:如何处理数据库设计中的冗余和异常情况?实验四:事务与并发控制1. 实验目标:理解事务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并发控制的方法。
2. 实验环境:SQL Server实例,多用户环境。
3. 实验步骤:创建并执行包含多个操作的事务。
观察事务的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探讨并发访问可能导致的问题(如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数据库应用》实训指导书(学生用)

《数据库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践指导书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系软件教研室指导思想本实践指导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思想,将整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最后连编整个项目。
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分为4个模块:⏹数据模块:包括项目、数据库和数据表(实验二、三、四)⏹显示模块:包括表单、报表等(实验五、六、七)⏹程序模块:包括查询、视图、程序等(实验八~十三)⏹菜单模块:包括菜单、系统连编等(实验十四、十五)图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4模块划分实验一认识VF工作环境一、实验目的:1.掌握VF的启动与退出;2.熟悉VF的工作界面,掌握VF6.0主窗口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使用方法;3.了解VF中系统环境设置的操作方法;4.认识VF中向导、设计器、生成器等交互式工作界面。
二、实验内容:1.练习VF系统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教材17-18页。
要求:退出VF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记录:退出VF可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_______________,然后按回车键。
2.启动VF后,观察VF的工作界面,熟悉窗口中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命令窗口、主窗口和状态栏。
教材17、18、19 页3.启动VF,了解命令窗口(1)练习显示与关闭命令窗口。
两种方法:a使用工具栏中的“命令窗口”按钮。
b“窗口”菜单下“隐藏”命令和“命令窗口”命令的交替使用。
(2)在命令窗口中输出如下内容,观察工作区中的输出结果:?”abc”?”早上好!”注:每输完一条命令按回车键观察结果。
(3)若要修改工作区中显示的文字的字体,则需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如下命令:_screen.fontsize=20_screen.fontname=”隶书”_screen.backcolor=rgb(255,255,0)_screen.forecolor=rgb(0,0,255)其中:fontsize修改的是工作区中文字的字号,等号后的数字可随意修改;fontname修改的是文字的字体,双引号中的汉字可修改为其他字体(注意,标点符号为英文状态);backcolor和forecolor分别修改工作区的背景色及前景色(文字的颜色),等号后汉书括号里的数值分别代表红色、绿色、蓝色的比重,其数值可以在0到255之间随意修改,数值之间以逗号间隔。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方法;3.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将围绕数据库的原理及应用展开,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库的范式理论、SQL语言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库基本概念1.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指一个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软件,具有较好的数据管理性能。
数据库是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集成、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1.2 数据库的分类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不同类型。
1.3 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具有数据的共享性、冗余性小、数据独立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安全性和故障恢复等特点。
2. 数据库设计原则2.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数据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用途,只负责存储某一类数据。
2.2 数据冗余原则尽量避免数据冗余,减少存储空间和数据更新时的复杂度。
2.3 数据库范式理论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
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3. SQL语言基础3.1 SQL语言的基本介绍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
3.2 SQL语句的分类SQL语句可以分为数据定义语句(DDL)、数据操作语句(DML)和数据查询语句(DQL)等不同类型。
3.3 SQL语句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的创建、数据插入与删除、数据查询和更新等操作。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4.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创建、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
3.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
4. 掌握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三、实验步骤1. 创建数据库(1)打开MySQL Workbench,选择“新建连接”。
(2)输入主机名、用户名、密码等信息,点击“连接”。
(3)在左侧菜单栏选择“数据库”,点击“创建数据库”。
(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称,点击“创建”。
2. 创建表(1)在左侧菜单栏选择“数据库”,然后选择刚刚创建的数据库。
(2)点击“创建表”。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表名,设置字段类型、长度、约束等属性。
(4)点击“保存”完成表的创建。
3. 插入数据(1)选择创建的表,点击“插入数据”。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点击“保存”。
4. 查询数据(1)选择创建的表,点击“查询”。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SQL语句,例如:SELECT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3)点击“执行”查看查询结果。
5. 更新数据(1)选择创建的表,点击“更新数据”。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SQL语句,例如: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值 WHERE条件。
(3)点击“执行”完成数据的更新。
6. 删除数据(1)选择创建的表,点击“删除数据”。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SQL语句,例如: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3)点击“执行”完成数据的删除。
7.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1)在左侧菜单栏选择“数据库”,然后选择要备份的数据库。
(2)点击“备份”。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备份文件路径和名称,点击“备份”完成备份操作。
(4)在左侧菜单栏选择“数据库”,然后选择“还原”。
(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还原路径和名称,点击“还原”完成数据库的恢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程一、什么是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原理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它是关于数据库的设计、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的规则、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数据库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实体、属性、关系、约束、范式等。
2. 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
3. 数据库管理与操作:包括数据存储结构、数据检索技术、数据更新技术、数据安全和完整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二、什么是数据库应用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是一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具有实践性的数据库教学方法。
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的内涵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实验的内容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检索、数据更新、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的管理和操作技术,培养应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据库应用实验的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数据库原理和概念,包括数据库的类型、数据的结构、实体关系模型、范式理论等。
2.熟悉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3.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管理和操作技术,包括数据的查询、更新、插入、删除、安全性控制等。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数据库应用实验中。
四、数据库应用实验的具体内容数据库应用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概念模型的设计和转换:通过设计数据的ER图、范式理论、关系代数等方法,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型。
2.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MySQL或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SQL语言实现关系模型的物理结构设计,包括表的创建、索引的建立、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
3. 数据的查询和更新:通过SQL语言实现数据的查询、更新、插入、删除等操作,熟练掌握SQL语言的语法和使用方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实验

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用初步姓名:学号:专业:网络工程班级:同组人:无实验日期:【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SQL Serve 2005 服务器的安装方法2.了解SQL Serve 2005 的环境3.了解数据库及其对象【实验准备】1.了解SQL Server 2005的版本2.了解SQL Server 2005各版本对硬件和软件的需求【实验内容】1.安装SQL Server 20052.练习启动、停止和暂停服务管组件的服务,了解SQL Server 2005中包括的服务器组件,掌握服务管理器和使用。
3.练习Microsoft 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的使用。
4.练习Microsoft SQL 查询分析器的使用。
【实验步骤】1.0.准备工作: 测试数据库的加载本实验需用到测试数据库db_shopping,请按以下步骤完成测试数据库的加载,以便完成后面实验。
(1)将数据库备份文件复制到某一文件夹(如:C:\TestDB)下(2)启动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
通过“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管理向导”打开“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启动“SQL Server 服务管理器”,并记录当前运行的服务器名。
(3)启动企业管理器。
(4)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右击数据库->选择还原数据库,如下图: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源设备”,如下图在源设备选项的右边,点击”…”图标,会出现下图所示对话框:单击添加按钮,在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根据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选中备份数据库文件,而后点确定。
在弹出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数据库db_shopping,同时在选择用于还原的备份集选项相应位置的复选框中打上勾,如下图:中看到对应的数据库db_shopping,如下图:1.1.初识SQL Server 20051.利用企业管理器访问db_shopping 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实验1.1 创立数据库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利用SSMS中的设计工具来创立数据库的方法。
2.了解利用T-SQL语句创立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利用SSMS中的设计工具创立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xsbook,其中数据库参数均为默认值。
2.使用T-SQL命令创立数据库xsbook。
三、实验步骤1.利用SSMS中的设计工具其实现步骤如下:启动SQL sever 2000翻开企业管理器新建数据库,如下列图弹出数据库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中新建数据库xsbook,其他设置选择默认,然后确定,如下列图2.使用T-SQL的create database命令在SQL Server 2000中进展T-SQL语句的实验,步骤如下:翻开查询分析器,在查询分析器窗口中输入如下T-SQL语句:create database xsbookon primary(name='xsbook',filename='E:\DB\xsbook.mdf',size=2240KB,maxsize=unlimited, filegrowth=1024KB)log on(name = 'xsbook_log',filename = 'E:\DB\xsbook_log.LDF',size = 1088KB,maxsize = 2048GB , filegrowth = 10%)运行程序后在E盘DB文件夹中创立了两个文件xsbook.mdf、xsbook_log.LDF如下列图所示:四、实验心得通过这次试验可以熟练掌握利用SSMS中的设计工具来创立数据库的方法并了解利用T-SQL语句创立数据库的方法,对SQL server 2000 的根本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软件的根本界面和操作方法,为以后更深入的运用软件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这个实验中主要的难点如下:1.初次接触SQL sever 2000,对软件的界面不熟悉,很多操作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实现试验的要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完整

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完整(快速切换页码⽅法:按住ctrl键再单击相关项⽬)实验⼀创建数据库与表1. 新建数据库(1) 利⽤向导创建数据库(新建⽂件/本机上的模板)(2) 创建空数据库2. 表的基本操作(1) 使⽤向导创建表(2) 复制表(3) 利⽤设计视图建⽴表(参考教材P25-P29)①设置查阅向导②设置标题属性(P42)③设置默认值(P44)④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本”(P42)⑤设置掩码(P43)⑥设置⽇期格式:(P40)⑦设置主键(P49)⑧增加字段,在“姓名”字段后增加⼀个“年龄”字段(P48)⑨删除字段,将刚增加的字段删除。
(P49)(4) 表操作①在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之间进⾏切换,熟悉切换的⽅法。
②在数据表视图中输⼊记录。
③隐藏/取消隐藏列(P53)——格式菜单④冻结(P64)——格式菜单⑤排序(P58)——记录菜单⑥筛选(P60)——记录菜单⑦调整表外观——格式菜单3. 表间关系(P64)4. 导⼊、链接、导出(P34)实验⼆查询⑴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⑵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⑶设置查询排序及准则⑷汇总查询⑸交叉表查询⑹参数查询⑺动作查询①删除查询②更新查询③追加查询④⽣成表查询:⑻利⽤SQL语句建⽴查询实验三窗体1. 掌握⾃动创建窗体、使⽤向导创建窗体的⽅法(1) 建⽴基于单表的窗体①纵栏式窗体②“表格式”窗体(2) 建⽴基于多表的“学⽣信息和成绩”窗体2. 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⑴建⽴“学⽣信息简表”窗体⑵使⽤设计视图1⑶使⽤设计视图2实验四报表1. 建⽴“学⽣成绩单”报表2. 建⽴“学⽣档案”报表3. 建⽴“分数段统计”报表4. 建⽴“排名次”统计报表实验五宏实验六数据库设计理论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实验的性质与学习⽬的《数据库原理与应⽤》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验证并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能⼒、掌握利⽤数据库进⾏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系统的开发⽅法,为以后更好地使⽤数据库应⽤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通过E-R图设计关系数据模型【实验目的】1)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
2)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
3)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4)掌握将E-R图转化成关系表的基本技巧。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重点及难点】1)根据需求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
2)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E-R图。
3)将E-R图转化为表。
【实验内容】(1)为体育部门建立的数据库中要存储运动队、运动员、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员参加运动队和运动项目比赛情况,其中运动队、运动员、运动项目应包含如下信息:●运动队:队名、主教练。
队名唯一标识运动队●运动员:运动员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运动员编号唯一标识运动员●运动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所属类别、项目编号唯一标识项目规定每个运动队有多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只属于一个运动队;每名运动员可以参加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可以有多个运动员参加;系统记录每名运动员参加每个项目所得名次和成绩以及比赛日期。
请根据以上叙述,为体育部门建立E-R模型。
1)确定运动队实体、运动员实体、运动项目实体的属性和码。
2)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3)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4)画出运动队、运动员、运动项目关系的E-R图。
5)将E-R图转化为表,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键或外键。
实验2 确定表中的关键字【实验目的】1)正确理解候选键、主键、组合键、外键的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判断给定表中各种类型的键。
3)在设计数据库时能正确指定各种类型的键,知道如何实施数据的完整性。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重点及难点】1)复习候选键、主键、外键、组合键以及数据完整性的基本概念。
2)在给出的部门表和员工表中能正确标识出各种类型的键。
【实验内容】1)写出候选键、主键、组合键、外键、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2)已知部门表和员工表如下所示:3)确定部门表和员工表中的候选键,并陈述理由。
4)在候选键中确定部门表和员工表的主键。
5)确定部门表和员工表中的共有属性。
6)指出哪个表中的哪个属性时外键。
7)确定哪个表是主表,哪个表是从表。
8)回答问题:部门表和员工表是如何通过关键字实施数据完整性的?实验3 服务器的启动、暂停和停止【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 2005 配置管理器。
2)掌握服务器的启动方法。
3)掌握服务器的暂停方法。
4)掌握服务器的停止方法。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重点及难点】利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实现服务器的启动、暂停和停止。
【实验内容】实训1 服务器管理启动,暂停和停止服务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完成这些操作,其操作步骤如下:1)单击“开始”---“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配置工具”,选择“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Manager”,打开SQL Setver配置管理器,如图2-52所示。
单击“SQL Server 2005服务”选项,在右边的对话框里可以看到本地所有的SQL Server服务,包括不同实例的服务,如图2-53所示。
2)如果要启动、停止、暂停SQL Server服务的话,鼠标指向服务名称,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键菜单里选择“启动”、“停止”、“暂停”即可。
实训2 服务器注册服务器注册主要为注册本地或者远程SQL Server服务器。
打开SQL Server 2005下Management Studio,进行服务器注册。
注册步骤如下:图2-52 SQL Server 配置服务管理器(一)图2-53 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二)1)在视图菜单中单击“已注册的服务器”菜单选项显示出已注册的服务器,如图2-54所示。
图2-54 已注册服务器2)在右上角已注册的服务器中,选择注册类型进行相应服务类型注册。
3)在选定的服务类型的树型架构的根部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菜单下面的“服务器组”进行组的建立,如图2-55所示。
4)输入服务器组名称,单击保存即可,如图2-56所示。
图2-56 新建服务器组5)在新建的服务器组下面注册服务器,在新建服务器节点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新建选项下面的服务器注册选项,进行服务器注册,如图2-57所示。
填写服务器名称,选择相应的认证方式,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完成注册。
图2-57 新建服务器注册实验4 创建并管理数据库【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窗口。
2)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
3)掌握数据输入和修改的操作【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内容】1)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服务器,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节点,单击“新建数据库”命令,会出现“新建数据库”对话框。
2)在对话框的“数据库名称”框内输入数据库名“XSCJ”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默认大小的数据库。
3)在xscj数据库中分别创建学生情况表xsqk,课程表kc,学生与课程表xs_kc,并表结构分别如下所示:以下实验内容选作:1)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单击在’标准”工具栏中“新建查询”按钮,会出现SQL编辑器界面2)在“SQL编辑器”工具栏中,单击“可用数据库”右边的下拉按钮,将当前数据库切换成”XSCJ”库3)在查询窗口中,输入如下的命令CREATE TABLE XSQK(学号CHAR(6) NOT NULL,姓名CHAR(8) NOT NULL,性别BIT NOT NULL DEFAULT 1,生日SMALLdATETIME NOT NULL,专业CHAR(10) NOT NULL,所在系CHAR(10) NOT NULL,联系电话CHAR(11),总学分TINYINT,备注TEXT,CONSTRAINT PK_XSQK_XH PRIMARy KEY(学号),CONSTRAINT UQ_XSQK_DH UNIQUE(姓名),CONSTRAINT CK_XSQK_XB CHECK(姓名=1 OR 姓名=0), CONSTRAINT CK_XSQK_DH CHECK(联系电话LIKE '[1-9][1-9][1-9][1-9][1-9][1-9]'),CONSTRAINT CK_XSQK_ZXF CHECK(总学分<=0 AND 总学分<=200)) GOCREATE TABLE KC(序号INT,课程号CHAR(3)NOT NULL PRIMARY KEY(课程号),课程名CHAR(20)NOT NULL,授课教师CHAR(8),开课学期TINYINT NOT NULL DEFAULT 1,学时TINYINT NOT NULL,学分TINYINT,CONSTRAINT CK_KC_XQ CHECK(开课学期>=1 AND开课学期<=6))GOCREATE TABLE XS_KE(学号CHAR(6)NOT NULL REFERENCES XSQK(学号),课程号CHAR(3)NOT NULL,成绩TINYINT CHECK(成绩>=0 AND成绩<=100),学分TINYINT,PRIMARY KEY(学号,课程号),FOREIGN KEY(课程号)REFERENCES Kc(课程号))4)在“SQL编辑器’工具栏中,单击”执行上述SQL命令。
创建成功后,在结果窗口会出现成功提示。
5)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数据库“XSCJ”鼠标右键单击“表”节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刷新“命令,可看到创建好的3张表。
6)将创建好的三张表的表结构截图到实验报告中实验5 规范化数据【实验目的】1)了解函数(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判断某一关系属于第几范式。
3)掌握规范化数据的方法。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重点及难点】1)复习函数(数据)依赖、数据规范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级范式的判别标准。
2)判断给定的表满足哪级别范式的条件。
3)将给定的表转换成特定等级的范式条件的表。
【实验内容】1)写出函数(数据)依赖、数据规范化、范式的定义以及各级范式的判别标准。
3)项目表2,判断是否满足第二范式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6)将项目表1转换成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表。
7)将项目表2转换成满足第二范式条件的表。
8)将职员表转换成满足第三范式条件的表。
9)将项目表3转换成满足BCNF条件的表。
10)回答问题:规范化数据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实验6 用T-SQL创建数据库表【实验目的】4)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窗口。
5)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
6)掌握数据输入和修改的操作【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5【实验内容】1)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服务器,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节点,单击“新建数据库”命令,会出现“新建数据库”对话框。
2)在对话框的“数据库名称”框内输入数据库名“XSCJ”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默认大小的数据库。
3)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单击在’标准”工具栏中“新建查询”按钮,会出现SQL编辑器界面4)在“SQL编辑器”工具栏中,单击“可用数据库”右边的下拉按钮,将当前数据库切换成”XSCJ”库或者使用命令USE XSQK5)在查询窗口中,输入如下的命令CREATE TABLE XSQK(学号CHAR(6) NOT NULL,姓名CHAR(8) NOT NULL,性别BIT NOT NULL DEFAULT 1,生日SMALLdATETIME NOT NULL,专业CHAR(10) NOT NULL,所在系CHAR(10) NOT NULL,联系电话CHAR(11),总学分TINYINT,备注TEXT,CONSTRAINT PK_XSQK_XH PRIMARy KEY(学号),CONSTRAINT UQ_XSQK_DH UNIQUE(姓名),CONSTRAINT CK_XSQK_XB CHECK(姓名=1 OR 姓名=0), CONSTRAINT CK_XSQK_DH CHECK(联系电话LIKE '[1-9][1-9][1-9][1-9][1-9][1-9]'),CONSTRAINT CK_XSQK_ZXF CHECK(总学分<=0 AND 总学分<=200)) GOCREATE TABLE KC(序号INT,课程号CHAR(3)NOT NULL PRIMARY KEY(课程号),课程名CHAR(20)NOT NULL,授课教师CHAR(8),开课学期TINYINT NOT NULL DEFAULT 1,学时TINYINT NOT NULL,学分TINYINT,CONSTRAINT CK_KC_XQ CHECK(开课学期>=1 AND开课学期<=6))GOCREATE TABLE XS_KE(学号CHAR(6)NOT NULL REFERENCES XSQK(学号),课程号CHAR(3)NOT NULL,成绩TINYINT CHECK(成绩>=0 AND成绩<=100),学分TINYINT,PRIMARY KEY(学号,课程号),FOREIGN KEY(课程号)REFERENCES Kc(课程号))6)在“SQL编辑器’工具栏中,单击”执行上述SQL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