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小溪流的歌》教案语文版
《小溪流的歌》的教案

《小溪流的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溪流成长的过程及变化的喜悦。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2.3 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体会作者对小溪流变化的喜悦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溪流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5 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溪流的变化及作者的情感。
5.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7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6.2 学生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深刻的理解。
6.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现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5 学生能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七、教学准备7.1 准备课文《小溪流的歌》的文本材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7.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小溪流的歌语文教案

小溪流的歌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小溪流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溪流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简介小溪流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小溪流的关注。
1.3 教学活动学生自由谈论对小溪流的印象,分享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故事理解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溪流的故事情节,感知小溪流的成长历程。
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描述小溪流的特点和变化。
2.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溪流的故事,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变化。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理解小溪流的成长历程和所面临的困境。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溪流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故事讨论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动机,理解故事的主题意义。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动机,理解故事的主题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动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意义和对自己的启示。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小溪流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发挥创造力,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小溪流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创作,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4.3 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绘画或写作的方式,创作与小溪流故事相关的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意义,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小溪流的歌》教案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溪流成长的过程,认识小溪流、河流、大海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小溪流成长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积极克服。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情,与同伴共同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认识小溪流、河流、大海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会珍惜友情,与同伴共同成长。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小溪流成长的过程。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角色扮演法: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溪流成长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小溪流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小溪流的歌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朗读水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小溪流成长的过程。
《小溪流的歌》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听懂小溪流的歌这首歌曲的歌词。
2.学生明白这首歌曲的主题是美丽的自然。
3.学生能够唱出这首歌曲。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美丽的小溪。
然后老师播放小溪流的歌这首歌曲。
在播放完毕后,老师和学生可以交流一下他们脑海中的美丽小溪的形象,并以此引出今天的歌曲——小溪流的歌。
第二步:学习歌词1.老师播放小溪流的歌这首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鼓掌。
2.让学生读一遍小溪流的歌这首歌曲的歌词。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的单词,并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3.让学生分组,齐唱小溪流的歌。
老师可以指定部分学生负责领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领唱者。
4.让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欣赏和点评。
第三步:了解小溪的由来和魅力1.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小溪的由来,以及它的魅力所在。
2.让学生分组,以展板,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第四步:评价表演让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演,并填写评价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理解小溪流的歌的歌词和含义。
2.学生乐于参与集体表演。
3.学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对小溪的认识和探究能力。
难点1.很多学生可能并不熟悉小溪这一话题,需要老师引导。
2.学生在表演中可能会害羞或缺乏自信。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生学习了小溪流的歌这首歌曲。
通过学习,学生深刻理解了小溪的意义、魅力和美丽。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支持,欣赏和点评表演,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发声、表达和社交技能的锻炼。
这款活动非常切合中小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如好奇,慷慨和乐于接纳创新的事物。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
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个性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描绘小溪流成长历程的诗。
2.1.2 课文通过小溪流的眼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2.2.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2.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3.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特征和成长过程。
3.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3 理解课文1. 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4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和表达。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表现,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时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6.2 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否准确。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溪流的歌》,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经历,体会小溪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溪流的歌》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条小溪流从源头出发,历经曲折,最终融入大海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涌、渊、嘛、喧闹、慰藉、澎湃。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小溪流总是欢快地唱着歌,向前奔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流的精神。
2. 难点:句子解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小溪流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溪流的精神。
3.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小溪流的欢快氛围。
5.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6.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7. 分析课文中的代表性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
8. 课堂小结,强调小溪流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9.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10.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生字词掌握和句子运用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考察学生对小溪流精神的认同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该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并默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容,了解小溪流的故事,并谈谈对小溪流精神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看到的自然景物,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3自然段。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溪流的歌》,让学生了解小溪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小溪流的特点和作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小溪流的形成过程、特点和作用。
2.2 教学难点小溪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小溪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小溪流的形成过程、特点和作用。
3.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小溪流,提高学生对小溪流的认知。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小溪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小溪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环境准备实地考察小溪流,了解小溪流的生态环境。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溪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溪流。
5.2 讲解小溪流的形成过程、特点和作用详细讲解小溪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小溪流的特点和作用。
5.3 观察小溪流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小溪流,观察小溪流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5.4 讨论小溪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小溪流引导学生探讨小溪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小溪流。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小溪流形成过程、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6.2 学生报告让学生就实地考察小溪流的心得进行报告,评估学生对小溪流的认知水平。
6.3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小溪流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小溪流知识的学习。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探讨小溪流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小溪流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其保护措施。
7.3 参观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水文站或环保部门,了解小溪流监测和保护的实际工作。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8.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小溪流的歌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他的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溪在下一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
2.主题解说文章通过写小溪流长成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过程,点明了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永不停息的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赞美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精神。
3.重点突破题记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提示:从表面上看,小溪流在发展过程中是一直“唱着歌”的,而且,即使融入了海洋,他的歌声也永远不会停歇;再往深处想,“小溪流”是唱着歌前进发展壮大的,他的歌声不正是见证了他自信乐观、坚定执著、永远前进的精神吗?小溪流的歌永远唱不完,也正意味着他的这些精神的不朽。
4.难点攻克课文中的“枯树桩”“乌鸦”和“泥沙”分别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作用?提示一:“枯树桩”比喻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的人。
提示二:“乌鸦”比喻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
提示三:“泥沙”是指社会中那些跟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后,认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下来、甘愿掉队的人。
提示四:写他们是为了从反面衬托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精神的可贵。
5.结构图解小溪:哼哼唱唱——冲过石块不断小河:沙声歌唱——托起木船成长大江:低声吟唱——举起轮船永不大海:强烈欢唱——不断汹涌停步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yín chàng( )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 )流。
他变得十分强.( )壮,积蓄.( )了巨大无比的精力。
他眺.( )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哄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
他不费力就xiān( )起一阵汹诵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
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
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积蓄:眺望:(5)文段中画横线的“沉着”一词用得好,好在。
2.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选填合适的词语。
(1)在海底,一只爬满了贝壳,(腐烂朽烂)得只剩一层发锈的铁壳的沉船,他早已不耐烦海洋这无休无止的晃动了。
(2)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富裕)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3)他精神(丰满饱满),精力旺盛,向着两边广阔的原野欢呼。
3.在下列各句的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1)乌鸦忍不住问:“喂()小河()这么忙,到哪儿去呀()(2)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 )又是这样柔和。
(3)在他清亮的眼睛里(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 )快乐。
(4)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 )奔流( )渐渐地又有些旁的小溪流同他汇合在一起( )小溪流就长大了。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与他是否有坚强的毅力是分不开的。
B.在我敲了大约四五次门左右的时候,门终于“吱”的一声打开了。
C.通过学习《小溪流的歌》,我认识到永不停息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表达作用。
(1)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
(2)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6.发挥想象,补充小溪和大海的对话。
小溪从山涧中流出来,清澈明亮;流过小河,变得浑浊;流过大江,已经乌黑发臭。
当她来到大海的门口时,痛苦地对大海说:“”大海哀叹道:“”7.阅读《伊索寓言》中“蛇和鹰”的故事,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其寓意。
(提示:寓意可按原文来写,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新见解。
)蛇和鹰互相交战,斗得难解难分。
蛇紧紧地缠住了鹰,农夫看见了,便帮鹰解开了蛇,使鹰获得了自由。
蛇因此十分气愤,便在农夫的水杯里放了毒药。
当不知情的农夫端起杯子正准备喝水时,鹰猛扑过来撞掉了农夫手中的水杯。
阅读“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回答问题。
8.结合全文,说说句子“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中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9.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
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笑”有什么表达作用?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11.结合课文,说说你从小溪流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向日葵和石头严文井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它最爱安静,它的行动十分稳健。
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都能沉住气,保持一个一动也不动的姿态。
有一天,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它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它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
这使得它大为恼火。
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可是这很不容易。
它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
“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说,“就算你也是一种存在,可是你生出来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几天!”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
它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
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
它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
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天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于是素来喜欢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刮起风来了,它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它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一阵风。
先是冷风,后是热风。
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
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
它的根从石头下面穿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挤出来,露出了地面。
“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
于是石头又盼望下雨。
虽然,严格说来,它不怎么喜欢这一类事情。
可是它认为雨水会淹死种子,而它自己好像是既不怕潮湿又不怕干燥的。
不久,真的下雨了。
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这种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头也不禁战栗起来。
可是,嫩芽不但不畏惧,反而快乐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长起来。
接连几场大雨以后,嫩芽变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它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
也许,它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
小向日葵并不因这些诅咒而停止生长。
它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它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它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
终于有一天小向日葵变成了大向日葵,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黄色的花。
花向着太阳,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转,以后结了许多种子。
接着,新的种子又开始了新的成熟,准备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长出新的向日葵来。
至于那块伤心的石头呢,他在冷和热不断交战,在潮湿和干燥不断更替,在植物根不断穿透以后,终于破裂了,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12.这篇童话中,“向日葵”象征的形象;“石头”象征的形象。
1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用得好?请加以分析。
它的根从石头下面穿.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挤.出来,露.出了地面。
14.“等着瞧吧”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15.对选文的分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
”句中“居然”一词,是从石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这当中流露出对向日葵种子的惊讶和蔑视之意。
B.“它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
也许,它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属于心理描写,描写出了石头的自私和偏见。
C.“它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它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它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向日葵不畏困难顽强成长的精神品质。
D.选文的末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作恶者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
优秀作文必备素材方法对了吗?在一堂化学课上,老师拿出两种白色粉末状物体,告诉学生分别是盐和糖,然后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学生们用尽平生所学,努力开动脑筋,答案五花八门:先将样本溶于水,给水加热,出现结晶的是盐,全部蒸发掉的是糖;用火灼烧样本,熔化的是糖,发糊且有咸焦味的是盐;用手指碾揉潮湿的样本,发黏的是糖,散开的是盐;把样本分别放入锅里爆炒,熔化的是糖,劈啪作响的是盐;请蚂蚁帮忙,被蚂蚁包围的是糖,不受欢迎的是盐;把手指割破,撒上样本,痛的是盐,不痛的是糖。
最后两种方法已经极具想象力了,不过仍是“上楼磨刀”,费大力气办小事。
老师演示了最简单的方法:用嘴去尝,咸的是盐,甜的是糖。
感悟: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有的人会积极地思考,并努力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法。
生命中的坎儿有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那次在马尔内战役中,当时我的胸部负了伤。
”另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在横滨遇上大海啸,当时幸亏我躲到一家油漆店的屋檐下才奇迹般地得以生还。
”又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曾经在我极为孤独的时候出现。
”还有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被关进秘鲁的监狱。
”而最后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还没有到来。
”感悟:人生,犹如人走在路上,船行在海上,必定要跨过几道坎、绕过几次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路恐怕是没有的。
每个人都会跨过生命的坎儿,就要看你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
小蜗牛“为什么我要背壳?”妈妈:“我们的身体没有骨胳支撑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毛虫没骨头爬不快,而它不用背壳?”妈妈:“毛毛虫变成蝴蝶,天空保护它。
”小蜗牛:“蚯蚓没骨头爬不快不背壳呢?”妈妈:“蚯蚓会钻土,大地保护它。
”小蜗牛:“天空不保护我,大地不保护我。
”妈妈:“我们靠自己啊。
”感悟:小故事大感动,小时候我们有父母、老师的保护,如今我们长大了,该思考如何自己保护自己了。
【参考答案】1.bēn qiáng xù tiào (2)吟唱掀 (3)哄—洪诵—涌 (4)积存。
从高处往远处看。
(5)它赋予大江以人的性格,生动可感。
2.(1)朽烂 (2)富足 (3)饱满3.(1),!?” (2),;, (3),、 (4),,,4.B(解析:B项中“大约”与“左右”重复。
)5.(1)“玩耍”表现了小溪流的无忧无虑。
(2)“挠挠”表现了小溪流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
6.我美丽的衣服变得又脏又破,沿途的环境破坏得很严重。
我没法活下去了!哎,从四面八方来的朋友都有和你一样的遭遇,谁来救救我们啊?7.示例:善有善报,好人一定会得到好报;受人恩惠应心存感激,努力回报。
(言之有理即可)8.在永不止息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