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双向细目表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77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 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
√
√ √
√ √ √
√
3分选
√
√
78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
√
14分解 14分解 14分解 13分解 14分解
√
79 点、线、面
√
√
80
角
√
√
81 比较角的大小
√
√
82 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
√
83 计算角度的和与差
√
√
角 84 度、分、秒及其简单换算 √
##
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 缩小
√√ √
√
与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
分 28 用公式不超过2次)进行因
√√
√ 4分填
式 式分解
29 分式的概念
√
√
30 分式的基本性质
√√ √ √
√
31 约分和通分
√√
√
32 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
√
33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
√
√ √ 8分解
方
34
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 段估计方程的解
3分选 5分计
3分选
53 常量、变量的意义
√
函 数
54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
55
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 系进行分析
√ √
56 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
√ √
√
3分选
√
4分填
57 求函数值
√
√
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
58 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
√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

2007年七上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说明:1、试卷的整体难度预测2、试卷的整体均分预测3、原创题罗列、比例4、改编题罗列、比例扬州市2007年七上数学调研考试命题自我评价报告今年,七年级数学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评价试卷采用用满分150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期末学业评定的依据.今年的数学命题,在保持去年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客观评价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正确引导七年级数学的教与学.一、基本简况:1、命题的组织和准备工作正式命题前,市教育局、教研室对今年参与数学命题的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学习和培训.2、命题工作.本次命题组成员共由三人组成,其中教研员一名、初中骨干教师两名,对新课改精神有较深的体会,命题小组成员均有全市、县初中联考命题的经验,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数学命题有较深刻的思考.命题组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互补性,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命题实施前,命题组的三位成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学习领会命题的总体要求,初定出了命题的方案及试卷框架:3、保持稳定、适当创新、检测学习基础与潜能.数学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及领悟的程度;考查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加大对数学思维的考查力度和深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杜绝出现“繁、偏、旧”试题,试题力求规范,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5、能力考查题注重运用,从数学方法、探究发现、数感符号感等处入手命题,注意创设新的情境、新的题型,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6、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注重探究,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二、命题原则考查内容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求解方式体现公平性,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方面的考查.(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三、内容分析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长8页.(2)试卷结构: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共28道题.各部分的题量及分值如下:表一:各种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情况2、卷的整体难度预测、试卷的整体均分预测据命题时的预测,容易题约90分,中档题约45分,较难题约15分,分别占总分的60%、30%、10%.其比约为6:3:1.全卷均分约为103分左右.试题涉及到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学活动与思考的所有内容,每章的覆盖率达100%.各部分的占分如下:表二:各领域知识所占分值及百分比3、原创题罗列、比例6、9、10、23、26、27、284、改编题罗列、比例1、2、3、4、5、7、8、13、15、16、17、18、21、22、24、252007年七上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5C表示分值为5分,难度为C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注:表中数据格式为:分值+难度.如,5C表示分值为5分,难度为C级.其中:A:容易题,难度在0.9以上;B:较易题,难度在0.7—0.9;C:中档题,难度在0.6—0.7;D:中档偏难题,难度在0.4—0.6;E:难题,难度在0.4以下.。
数学双向细目表

√ √
√
## 确定物体的位置
√
## 证明的含义
√
## 证明的必要性
√
证 ## 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 √
明 ## 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 √
的 ## 逆命题的概念
√
含 ## 互逆命题
√√
义 ## 反证法的含义
√
## 综合证明法
√
√
##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 得的同位角相等
√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
√
##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
√
## 正多边形的概念
√
##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
√
√
图
## 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
形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
√
的 认 识
四 边 形
##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和判定
##
等腰梯形及直角梯形的有关 性质和判定
√
√
√ √
##
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
60 一次函数的意义
√
61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 62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函次 数函
√ √
第 3 页,共 13 页
数
难度及系数7:2:1 基础题 稍难题 难题
√ √
√
√
√
√ √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知知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题型
分值
识识编 领单号 域 元一
知识内容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 应用
经历 体验 探索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 √
初中数学知识点考试双向细目表
知 识 领 域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题型 分值 难度及系数7:2:1 知 识 编 知识内容 灵活 单 了解 理解 掌握 经历 体验 探索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24分 21分 75分 基础题 稍难题 难题 角 号 应用 元 86 补角、余角、对顶角 √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 87 √ 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88 垂线、垂线段 √ 89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 √ 90 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 过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垂直于 91 √ √ 已知直线 相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 交 92 √ 一条直线的垂线 线 93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 与 9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 平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 行 95 √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 96 √ 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的意 97 √ √ 义 98 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 99 √ 角、中线、高、角平分线) 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 √ 中线和高 ## 三角形的稳定性 √ ##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 √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 三 ##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 √ √ 角 ##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形 ##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 √ 第 5 页,共 13 页
45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 47 的解集 48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 49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 单的问题 具体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 50 的关系 从表格、图象中分析某些变 51 量之间的关系 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某些变 52 量之间的关系 53 常量、变量的意义 √ 54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 函 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 数 55 系进行分析 56 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57 求函数值 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 58 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 系 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 59 预测 60 一次函数的意义 61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 62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函 次 数 函 数
初一数学上期末试题 双向细目表

初一数学上期末试题双向细目表为了评估学生在初一数学上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期末考试试题。
本套试题旨在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以下是我们为这次考试准备的双向细目表。
本套试题的内容涵盖了初一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几何图形、概率与统计等。
我们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会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来考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有理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掌握。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代数式: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代数式的理解、化简和求值。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性质和测量。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本套试题旨在全面评估初一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成果,通过多种题型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验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希望通过这次考试,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考数学试题的编制过程中,双向细目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它帮助命题者确保试题的难度、题型、考点覆盖等方面达到均衡,从而使试卷能够公正、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的内容、编制方法和应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表格,用于详细规划教学或测试内容,包括行和列两个方向。
其中,行通常代表不同的题型或题目,列则代表测试的目标或主题。
对于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题型:列出所有可能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知识点:列出所有需要考察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难度等级:为每个题型或题目设定难度等级,以便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
分值分配:为每个题型或题目设定分值,以便在整体上控制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
数学(7上)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课标说明:第三学段 7—9年级饶河农场中学与教材双向关联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韩昌伟周思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项内容课标具体要求完成的内容行为动词其它重要信息维度目标学习水平教材章节内容考核点教学后应达到的水平(方法、数量、条件等)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有理数的意义理解知识理解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理解与代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知识掌握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掌握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知识掌握1.2有理数有理数数轴掌握(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绝对值的意义理解这里a表示有理数知识理解1.2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理解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求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
掌握掌握1.2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掌握数与代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知识理解 1.3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掌握知识掌握1.3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掌握(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有理数的运算律理解知识理解 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理解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用技能掌握 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用(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参见例47)。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运用参见例47 技能掌握1.3 1.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用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了解知识了解1.5.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了解数与代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用计算器上表示技能用1.5.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掌握(2)理解整式的概念整式的概念,能知识理解2.1整式理解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

√
2
14
选择题
图形与几何
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七(下)
√
2
15
选择题
数与代数
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创新意识
七(下)
√
2
16
填空题
数与代数
运算能力
七(上)
七(下)
√
2
17
填空题
图形与几何
推理能力、空间观念
七(上)
√
2
18
填空题
数与代数
运算能力
七(下)
√
2
19
填空题
图形与几何
推理能力、空间观念、运算能力
5
合计
70%
20%
10%
100
统计与直方图
模型观念、推理能力
七(下)
√
4
数据收集与整理
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七(下)
√
4
26
解答题
数与代数
图形观念、应用意识
七(下)
√
3
数与代数
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七(下)
√
5
27
解答题
坐标与图形
阅读能力、应用意识
七(下)
√
3
坐标与图形
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七(下)
√
4
坐标与图形
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七(下)
√
七(下)
√
2
20
解答题
数与代数
运算能力
七(上)
七(下)
√
6
21
解答题
图形与几何
推理能力
七(上)
√
6
新课标双向细目表

★
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对称轴,解决问题
★
图形与
几何
相交线与
平行线
直线、射线、线段,角、比较角的大小
★
角平分线及性质――尺规作图
★
补(余)角及性质、对顶角及性质,垂线,垂线段及性质
★
★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尺规作图
★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
★
三角形
三边关系,重心、稳定性―――角平分线、中线、高
数学课程标准双向细目表
模块专项教材内容
了解
理解
掌握
数与
代数
有理数
有理数的意义、比较有理数大小,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近似数
★
实数
平(立)方根、算术平方根―――无理数、实数
★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取值范围
★
★
代数式
代数式的意义及表示,求代数式的值
★
整数指数幂及基本性质
★
图形与
坐标
认识并能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
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
方位角的识别和应用
★
互逆命题、定理
★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
★
总体、个体、样本、中位数、众数、频数、频率
★
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制作直方图
★
计算加权平均数、计算方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概率
概率的概念
★
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
★
点与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垂径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
了解 理解 课标要求 掌握 灵活运用 易 较易 难度预估 中 难 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 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 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 知识点与技能点 知识点与技能点
期中测试双向细目表
20 21 3 3 2 22 3 24 23 2 5 2 2 1 解答 25 2 2 1 2 合计 26 2 1 2 27 2 1 2 28 2 1 100
初一数学(上)期中测试双向细
题型 题号 1 分数 3 章节 2 3 3 3 4 3 填空 5 6 3 3 7 3 8 3 选择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3 3 3 3 3 3 3 3 3 3
有理数
整式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图形初步
知识点 有理数 数轴 相反数 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的乘除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科学计数法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列代数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 去括号 同类项 整式加减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展开图视图 直线射线线段 角余角补角 课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