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流体力学教学大纲30学时
流体力学(I)教学大纲最终版

《流体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大类各专业)一.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I)(Fluid Mechanics(I))二. 学时与学分32(授课)+ 4(实验)学时,2学分。
三.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技术基础课,它立足于解决与流动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又具有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课程将为机械大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实现专业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 教学目的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和受力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与流动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流体力学实验技能。
五.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六. 主要内容1. 导论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密度,流体的粘性及牛顿内摩擦定律,流体中的应力,流体表面张力**。
2.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的基本方程,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压强的测量及液柱测压计,流体作用在平壁面及曲壁面上的压强合力,流体的相对平衡。
3. 理想流体的动力学基础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流线、流量,连续性方程及运动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物理意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叶轮机械内相对运动的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及其应用。
4.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基础粘性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层流与湍流,湍流切应力及混合长度理论,沿程损失系数,局部损失系数,管道的水力计算,孔口及管嘴出流*,平行平板间缝隙流动*,圆柱环形间缝隙流动**,边界层概念与边界层分离*。
5. 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绝热流动的能量方程、声速、一元等熵流动的基本关系式,气流在变截面管道中的流动*,收缩喷管和缩放喷管*,有摩擦和热交换的一元流动**。
6.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单位及量纲,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原理。
7.不可压缩平面势流**介绍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势流*。
七. 实验教学内容量测实验:动量定理验证,雷诺实验,静压强量测*,局部损失系数测定*,文丘里及孔板流量测量实验*,孔口、管嘴出流量测*。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中文:本课程是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类核心课程,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前导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流体的平衡、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不可压缩无粘流动、涡旋运动、平面势流等,强调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及定律分析与流体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学生需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理解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定律,掌握流体力学的实验、分析与数值计算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及定律分析与流体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流体力学基本理论,获得解决流体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升对复杂的流体工程问题进行简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能力。
英文:This is a bas ic course for majors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iming at students’ physical concepts and basic principles commonly used to analyze engineering problems related to fluid mechanics, thu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research and design in aerospace, mechanical, civil, chemical, environmental and ocean. Theapplications of the dimensional and order analysis method in engineering are emphasized in this course.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develop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implify the complex problems, prese nt and solve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related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the basic equations of fluid mechanics, incompressible in-viscid flow, the motion of vortex, dimensional analysis, incompressible viscid flow. Prerequisites: Advance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Physics Equation, Field Theory,Theoretical Mechanics,Mechanics of Materials.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本课程是为了让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对工程力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的流体力学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并深度掌握与理解,具备应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23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流体结构物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及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
1.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验进行。
教学中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2.考核方式:考查课。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先修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由于学时所限,课堂学时要确保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教师讲授为主,习题与讲授内容配套安排,在相关内容结束后,安排实验。
非重点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学部分不占用教学学时,并通过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以平时考核为主。
2.考核目标:注重平时教学、提问、出勤、作业等环节,达到大纲要求,使课程总成绩合格率达到85%以上。
3.成绩构成:以作业(70%)和出勤(30%)为课程总成绩。
成绩登记形式:是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七)参考书目:《应用流体力学》毛根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流体力学》丁祖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流体力学》李玉柱苑明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流体力学》张也影主编,2009,11《水力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编吴持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二、中文摘要流体力学课程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基础上,结合环境工程的特点,选择性讲授涡旋运动、平面流、湍流、边界层理论和粘性流体,同时开设相关的流体测试实验和流体演示实验。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流体力学英文名称: Fluid Mechanics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流体力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研究流体静止和运动的力学规律,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课程着重阐明流体力学的基本物理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及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1.学习内容: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力学模型。
2.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中的粘性;难点是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求解粘性切应力。
3.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必须了解流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的计算公式,粘性及粘性力,流体的表面张力。
掌握用牛顿内摩擦定律求解在不同条件下粘性切应力的方法。
(二)流体静力学1.学习内容: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分布规律,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作用于平面、曲面的液体压力,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流体的相对平衡。
2.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流体压强的分布公式,作用于平面、曲面液体压力的计算公式及方法,以及流体处于相对平衡时流体压强的分布规律;难点是流体作用于平面时压力作用点的位置计算,作用于曲面时压力体的计算,处于相对静止时流体压强分布规律的计算。
3.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静止流体的压强计算,掌握计算静止流体在平面上的压力大小、方向及作用点的方法,掌握计算静止流体在曲面上作用力的水平分量、竖直分量、合压力的作用方向。
了解利用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流体的压力分布公式进行推导。
(三)流体运动学基础1.学习内容: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流体质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流线和迹线的异同,定常流和非定常流、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的定义;难点是连续性方程的公式推导及应用。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体⼒学课程教学⼤纲《流体⼒学》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3300102、课程名称(中/英⽂):流体⼒学/Fluid Dynamics3、学时/学分:48/64、先修课程:⾼等数学 (上、下)、理论⼒学,1110011/1110012/06100405、⾯向对象:热能与动⼒⼯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的本科⽣6、开课院(系):航海学院机械⼯程与⾃动控制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流体⼒学》、景思睿张鸣远编著、西安交通⼤学出版社、2001年7⽉;教学参考书:《⼯程流体⼒学》、归柯庭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7⽉;《流体⼒学》、吴望⼀主著、北京⼤学出版社、1983年3⽉。
⼆、课程性质和任务《流体⼒学》为⾮流体⼒学专业的机械制造、动⼒⼯程、能源、环境与化学⼯程等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讲述将使学⽣掌握基础的流体⼒学知识,并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相关专业⼯作的开展奠定初步的流体⼒学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流体⼒学》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既着眼于本科⽣未来⼯作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兼顾到本科⽣急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
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体静⼒学、流体运动⼒学基础、流体动⼒学基础、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通道内的粘性流动、粘性不可压流体绕物体流动等。
本课程讲述总计需48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章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4)主要内容:1、流体与连续介质模型;2、流体的黏性;3、流体的可压缩性;4、作⽤在流体上的⼒。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理解连续介质模型的含义。
第⼆章流体静⼒学(6)主要内容: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2、静⽌流体平衡微分⽅程式;3、重⼒场中静⽌流体内的压强分布及压强测量;4、作⽤在平⾯上的流体静压⼒;5、作⽤在曲⾯上的流体静压⼒及浮⼒。
基本要求:掌握流体静压强的基本特性;掌握流体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压强常⽤的测量⽅法;掌握平⾯及曲⾯上流体静压⼒的计算。
机械类专业流体力学教学大纲30学时

《流体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61
课程中文名称:流体力学B
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B
总学时:48 试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机械、土木、采矿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机械类、土木类、采矿专业学科的主干专业技术课,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联系密切,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理论。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
2.实验
3.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 孔珑主编《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热
能与动力类)
2. 张景松编著.《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上、下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采矿类)
3. 贾月梅主编.《流体力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年 .(机械类)
4. 李玉柱苑明顺编著. 《流体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土木类)
(二)教学参考书;
张也影.《流体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禹华谦主编.《工程流体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流体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流体力学D(Fluid Mechanics D)课程代码:02410012学分:2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 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适用专业:机械及近机械类专业、土木工程等教材:《工程流体力学》,闻建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流体力学D是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具有较强的理论体系,同时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它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基本理论、概念及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能够在专业范围内对流体力学现象做出合乎实际的定性判断;课程目标2:能够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应用的问题。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2、6-2:1.毕业要求1-2: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
2.毕业要求6-2:能正确认识机械制造过程和装备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6-2 ✓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列出主要知识点、能力点)(1)概述;(2)连续介质假设;(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4)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5)流体的粘性(二)教学要求(将相关内容按照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2)了掌握连续介质模型等基本概念;(3)熟练运用牛顿内摩擦定律。
机械专业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机械专业流体力学教学大纲机械专业流体力学教学大纲在机械专业的学习中,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涉及到流体的运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机械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流体力学的内容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流体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流体力学是研究液体和气体在运动中的行为和性质的学科,它关注流体的流动、压力、速度等基本特性。
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液压传动、空气动力学、燃烧等领域。
2. 流体的基本性质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流体的基本性质,包括流体的连续性、密度、压力和温度等。
连续性是指流体在运动中不会出现断裂,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动。
密度是流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它决定了流体的惯性和浮力。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是描述流体静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温度则是描述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指标,它决定了流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等特性。
3. 流体的流动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流体的流动特性,包括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
稳态流动是指流体在运动中各点的速度和压力分布保持不变的情况。
非稳态流动则是指流体在运动中各点的速度和压力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介绍流体的层流和湍流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以及雷诺数的概念和应用。
4. 流体的动力学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方面的内容。
质量守恒是指在流体运动中,质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动量守恒则是指在流体运动中,动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能量守恒是指在流体运动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这些守恒定律是流体力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流体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5. 流体的实际应用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介绍液压传动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到液压泵、液压缸等设备。
还可以介绍气动力学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包括飞机、火箭等的气动力学性能分析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61
课程中文名称:流体力学B
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B
总学时:48 试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机械、土木、采矿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机械类、土木类、采矿专业学科的主干专业技术课,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联系密切,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理论。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
2.实验
3.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 孔珑主编《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热
能与动力类)
2. 张景松编著.《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上、下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采矿类)
3. 贾月梅主编.《流体力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年 .(机械类)
4. 李玉柱苑明顺编著. 《流体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土木类)
(二)教学参考书;
张也影.《流体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禹华谦主编.《工程流体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