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仿真卷 历史(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Word版含答案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农业源远流长,耕作技术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选项中属于“牛耕铁犁”阶段的耕作技术或工具是①骨镰②翻车③水排④曲辕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凡子受怙恃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之……若以怙恃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

”对此阐发正确的是A.表现了宗法干系中长尊幼卑B.表现了宗法制度强调血缘纽带C.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D.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3.书法家XXX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天然成文。

通常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实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4.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学作品是映照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程度上折射社会的面貌。

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ABCD5.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历史仿真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1.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 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 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 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宗族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到了政府和法律的补充、辅助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答案为D项。

宗族作为民间组织,没有成为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

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

这是指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1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1卷附答案解析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
3
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 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
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 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1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

2017历史真题(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版)

2017历史真题(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及答案

进步,排除 B;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
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 C;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
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 D 项正确。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本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文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认识和理解。2016 年全国Ⅰ卷 30 题同样考查了抗日战争,可见,抗日战争在近
几年的高考中是一个热点问题,相对于 2016 年全国Ⅰ卷 30 题,本题的难度有所
下降,明确突出了全民族抗战这一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关注热点,保
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
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
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
分析。

2017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表2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1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含答案 精品

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含答案 精品

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卷(一)分值:100分时间:5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48分)1.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2.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

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

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

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B.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C.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 D.三省六部体制名存实亡3.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4. 雍正二年(1772) 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

”该规定()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5.据记载,因感到“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广州地区及粤省士子,参加“群众的政治运动”,并因而“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从此滥觞。

这一现象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6. 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商代青铜器铭文比较简单。

西周建立之后,涌现出大批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他们在军事上的胜利,记载诸侯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对其任命。

这些记载的主要目的是()A.创造更为系统的文字体系B.区分贵族内部的不同等级C.树立周代贵族的统治权威D.弥补官方史书记载的不足25.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26.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

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后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格物致知27.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

”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

这一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程序严格B.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C.考试舞弊风气盛行D.人才选拔公正且合理28.1839年,林则徐起草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原谅她对清帝国近年禁烟举措不知情,然后劝告她在统治的领土上禁绝鸦片生产,并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

”这件事表明当时()A.林则徐外交手段过于偏激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C.清政府腐败无能愚昧无知D.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29.“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表明()A.自然经济解体加快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30.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

”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

”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31.右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穿的衣服。

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32.著名古希腊史专家弗罗洛夫说,由于充当领袖的贵族的个人私欲必然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距离,而由此引起的两者间的冲突,往往以某一领袖人物的垮台而告终。

这反映了在雅典()A.不可能出现贵族专权的局面B.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C.平民有维护民主的意识D.不能存在居领导地位的权威33.17世纪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

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34.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1688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B.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C.1789年的法国革命民主、法治、和平D.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35.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

材料说明美国电影()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市场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二、非选择题(共52分)40.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汉在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名著中,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了“海权”这一概念及其深刻内涵。

他认为,“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

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海权不仅“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其任何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一支军事舰队于和赖以存在的平时贸易和海运的发展”。

海权起于商业贸易这一国家利益需求,确保商业贸易需要在海洋上拥有“制海权”保护航运和占领殖民地,“而这样的支配力量只能产生于海军”。

——摘编自《拥抱海洋中国和平崛起呼唤强大海权》材料二中国海军力量的加强,自然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光绪十五年(1889年),美国海军部长本杰明·富兰克林·特雷西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说中国的海军实力列世界第9位,排在英、法、俄、德、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之后,而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

岂料这一海军建设的成就不但没有成为继续加强海防建设的动力,反而成了清政府不思进取的借口。

从光绪十四年后,北洋海军没有再添置新的战舰。

光绪十七年(1891年),户部又决定两年之内暂停购买北洋武器,海防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北洋海军在远东的优势地位逐渐被迅速崛起的日本海军所抵消。

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已拥有中等以上战舰32艘,总排水量达5.9万多吨,而且在作战的机动性和海上进攻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实力已超过了中国北洋舰队,清政府对海防建设的短视与盲目终于自食苦果。

——杨东梁《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为例论证“支配力量只能产生于海军”的观点。

(1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海军力量加强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政府对海防建设的短视与盲目终于自食苦果”的启示。

(12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2016年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约瑟1944年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

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评述“李约瑟之问”。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

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此外,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并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

王莽更是别出心裁,罢废五铢钱,前后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形制等。

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

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

(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到1916年初,德国的战略形势有所改善。

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

占领俄国大片土地,使战争物资供应得到改善。

本国武器生产有所增加,步枪、飞机和弹药生产增加50%,机枪、大炮的生产增加2.5倍。

但总的形势对德国是不利的。

协约国军队已有365个师,同盟国只有286个师,武器弹药明显落在协约国后面。

在这种形势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汉提出突击西线凡尔登要塞。

因为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2月21日,德第五集团军开始炮轰凡尔登,拉开凡尔登战役的序幕。

2月28日出现第一次进攻高潮。

德军占领了都蒙炮台,把法军切为数段。

法国任命贝当元帅为凡尔登守军司令。

他在几天内用汽车运了19万军队和2.5万吨军火,同德军展开激战,终于保住凡尔登。

3月6日,德军再次发动进攻,遇到法军的强大抵抗。

到4月份双方军力已经相当,法国还占有了制空权。

第三次进攻是6月7日开始的。

这时俄军开始加里西亚战役,英法开始索姆河战役。

7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进攻停止。

11—12月份,法军反攻,收回德军占领的阵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正式结束。

——摘编自丁建弘主编《德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取得凡尔登战役胜利的经验。

(6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刘坤一在两江总督任上,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往密切,同气相求。

刘坤一向重视兴学育才,在任期间,他曾创立“江省郡县学堂”,又设立农工商矿学堂和练将学堂,倡议兴办女子公塾,让一般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1902年5月8日,刘坤一邀请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达成共识兴学育才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匮乏和资金短绌,而开办高等师范学堂,不仅可以为各级学堂培育师资,而且“更可比办高等学堂经费减省一半”。

5月30日,他上奏《筹办学堂情形折》,呈请在原设水师学堂、陆路学堂及格致书院外,另建小、中、高等三所学堂。

尽管当年10月即不幸病逝,刘坤一的这一设想未能进一步细化,然而他的倡议仍然产生了影响。

其后张之洞等循着这一思路精心设计,终于1903年9月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

该学堂后几经演变,成为今天的南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