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危害告知牌

合集下载

16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16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一)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品名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乙醇(工业酒精)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皱裂和皮炎。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相对密度(空气=1):1.59【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MIN。

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化学品职业危害告知卡(12种)

化学品职业危害告知卡(12种)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明细序号标示牌名称1二氯乙烷2苯酚3苯酐4氯化锌5苯6哌嗪7吡啶8三乙胺9丙酮10乙醇11甲醛12四氢呋喃12合计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职业危害告知卡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健康危害理化特性职业危害告知卡本品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

皮肤与液体反复接触能易燃,其蒸气与空气二氯乙烷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裂隙性皮炎。

液体和蒸气还能刺激眼,引起严重操作,角膜混浊。

吸入高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1,2-dichloroethane 浓度的蒸气能刺激粘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有的可致肺水肿。

还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和肾的脂肪性病变,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严重的直至死亡。

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有毒气体。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应急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当心中毒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电话:120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XXXXXX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职业危害告知卡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可混溶于乙醇、醚、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氯仿、甘油。

苯酚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可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phenol;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烧爆炸的危险。

化学品安全标告知卡区别

化学品安全标告知卡区别

化学品安全标签、危害告知牌、毒物周知卡之间的区别一、化学品安全标签是指危险化学品在市场上流通时应由供应者提供的附在化学品包装上的,用于提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人员的一种标识。

它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处置的注意事项。

二、毒物周知卡1、“毒物周知卡”是供现场生产人员使用,它是实现安全生产、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信息来源。

2、“毒物周知卡”应由企业中卫生和安全部门根据“毒物登记档案”或“毒物登记参考资料专刊”中有关内容填写。

3、“毒物周知卡”的尺寸为27×19Cm(长×宽),应挂在显眼易取处,保持完好无缺。

4、当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毒物周知卡”的内容也应作相应的修改,已保证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格式如下:化学名:俗名:理化性质:熔点:[wiki]沸点[/wiki]:溶解度:闪点:比重:蒸汽压:爆炸极限(%)其它特性:接触后症状: 现场急救:预防:眼:吸入:皮肤:事故处理要点最高允许浓度应急电话填表部门:填表人:填表日期:三、危害告知的内容1、规章制度告知;职防制度、操作规程、年度计划。

2、应急告知:发生事故时,职工如何避险、如何救援3、危害告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尘毒噪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

4、合同告知: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时,告知其工作场所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程度。

化学品安全标签流通包装危害告知牌储存场所毒物周知卡使用,生产,储存场所-----------------------安全标签-------------------- --------------------安全周知卡----------------------------------------告知牌--------------------各自侧重不同,安全标签侧重的是在短时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毒物告知卡是侧重对有针对性的此类毒物的如何做防护措施的提示。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一)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乙醇(工业酒精)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皱裂和皮炎。

【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蒸汽相对密度(空气=1):1.59【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被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至少15MIN。

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与应急处置告知牌(正己烷)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与应急处置告知牌(正己烷)

外观与性状燃 烧 性主要 用途闪点(℃)熔点(℃)-95.6 2.97自燃温度(℃)沸点(℃)68.7温度、压力临界压力(MPa):溶 解 性毒 性侵入途径禁 忌 物灭火方法急救方法泄漏处置防护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注意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一般消防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不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健康危害危险特性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存储:储存于阴凉、通风位℃。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若是储罐存放,储罐区域要有禁火标志和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的危险。

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

能积聚静电,引燃其蒸气。

●本品有麻醉作用和皮肤粘膜刺激作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车间)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车间)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1,4-二氧六环 UN NO. 1165暂存量 管理责任人 监督责任人 CN NO. 32098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熔点(℃):11.8,沸点(℃):101.3,闪点(℃):12,爆炸极限[%(V/V)]:2- 22.2,相对密度(水1):1.04;(空气1):3.03 引燃温度(℃):18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透明液体。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卤素。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接触大量蒸气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

可致肝、肾损害,甚至发生尿毒症。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遇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81.8/119kPa
沸点(℃):-83
相对密度(水=1):0.62
饱和蒸气压(kPa):4053(16。8℃)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Cu、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四)
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
油漆
(树脂)
【接触后表现】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取决于接触物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轻者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豆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疮,糜烂、溃疡、坏死。自觉瘙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218.8
沸点(℃):—183.1
相对密度(水=1):1。1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3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部至少15MIN。就医。
【不慎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万一患者出现呕吐现象,请保持呼吸道系统畅通、干净。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请立即采取吸氧治疗或人工呼吸.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氯化铁)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氯化铁)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氯化铁)该告知牌旨在向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提供有关氯化铁的危险性及安全操作的重要信息。

下面是对氯化铁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的详细说明:危险性- 物理和化学危险:氯化铁是一种腐蚀性物质,在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呼吸系统时可能引起严重伤害。

它还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物理和化学危险:氯化铁是一种腐蚀性物质,在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呼吸系统时可能引起严重伤害。

它还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 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氯化铁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吸入或摄入该物质还可能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损伤。

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氯化铁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吸入或摄入该物质还可能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损伤。

- 环境危害:不适当的处置和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有害影响。

环境危害:不适当的处置和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有害影响。

安全操作请务必按照以下指导执行安全操作:- 个人防护: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和呼吸器。

个人防护: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和呼吸器。

- 设备和:使用专门设计用于处理氯化铁的设备和。

确保密封良好,垃圾暂存区与其他物质隔离。

设备和容器:使用专门设计用于处理氯化铁的设备和容器。

确保容器密封良好,垃圾暂存区与其他物质隔离。

- 通风: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氯化铁蒸气的积累。

通风: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氯化铁蒸气的积累。

- 急救措施:如发生意外暴露,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供紧急救援,如用水冲洗皮肤或眼睛。

急救措施:如发生意外暴露,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供紧急救援,如用水冲洗皮肤或眼睛。

废弃物处理- 标识和分类:将废弃物正确标识和分类,确保与其他废弃物隔离。

标识和分类:将废弃物正确标识和分类,确保与其他废弃物隔离。

- 特殊处理:将废弃物交给授权处理机构进行专门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入水体或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码及码甲苯C7H8号:108-88-3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94.9沸点(℃):110.6相对密度(水=1):3.14饱和蒸气压():4.89(30℃)危险特性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强烈震动会引起燃烧爆炸;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燃。

接触后表现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重症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3):10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消防中心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县消防队:119县人民医院:120现场急救措施: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码及码二甲苯C8H10号:108-38-3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25.5沸点(℃):144.4相对密度(水=1):0.86饱和蒸气压():1.33 (32℃) 危险特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氧化剂会引起燃烧;蒸气能在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

毒性比苯、甲苯小,但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更强。

高浓度二甲苯还呈现兴奋、麻醉作用,甚至造成肺水肿而死亡。

接触后表现对眼、粘膜有刺激性,高浓度时麻醉中枢神经。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无力、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甚至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沙土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浓度(3): 10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消防中心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中心:119医院:120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码及号乙酸乙酯C4H8O2号:141-78-6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83.6沸点(℃):77.2相对密度(水=1):0.90饱和蒸气压():13.33(27℃)危险特性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中,能在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沙土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3): 30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消防中心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中心:119医院:120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码及号丁酮C4H8O号:78-93-3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85.9沸点(℃):79.6相对密度(水=1):0.81饱和蒸气压():9.49(20℃)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本品常与己酮同-[2]混合应用,能加强己酮-[2]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3):未制定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码及码油漆C7H8号:108-88-3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94.9沸点(℃):110.6相对密度(水=1):3.14饱和蒸气压():4.89(30℃)危险特性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燃。

接触后表现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重症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3):10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