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光的偏振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
2. e光:折射率(即波速)随光线入射方向而 变化,并且不一 定在入射面内传播。
e光
O光
e光 A o光
方解石晶体
垂直入射
二、双 折 射晶体的一些概念:
1、光轴:当光线沿光轴方向入射时,不 产生双折射。(它是一个特征方向。)
e 光波面
O光波面
vo vo
平行光轴方向:
v v
o
e
n n
o
e
垂直光轴方向:
为零;若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插入另一个
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与其中的一个偏振
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α,求最后
的透射光强 I。
思路:
P1
P2
α
I0 P1
I0 P2 2
I0 cos2α P3
I0
cos2α
P3
cos2 (90 )
2
2
偏振片的应用
1、汽车挡风玻璃,加偏振片防止车灯耀眼。 2、立体电影。 3、地质上,偏光显微镜检查矿石的种类。
★入射角改变时,反射光的偏振化程度 也随之改变。
布儒斯特定律(1812年)
当入射角等于某一定值 i0时,反射光成 为完全偏振光。
n1 •••i0 •
n2
•0
tgi 0
n2 n1
n21
i0 γ0 900
反射线与折射线垂直。
•为了增加折射光的偏振化程度,可采用玻 璃片堆的办法。
M i0 B
i0
B
M
这种外腔式的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是线偏振光
14- 4 光的双折射 一、 光的双折射:同一束入射光折射后
分成两束的现象。
e光
O光
各向同性介质
方解石晶体

光的偏振物理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物理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的偏振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习使用偏振片来产生和检验偏振光。

3、测量布儒斯特角,并验证布儒斯特定律。

二、实验原理1、光的偏振态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一般情况下,光的振动方向是随机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

如果光的振动方向在某个特定方向上具有优势,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

当光的振动方向完全固定在一个方向上时,称为完全偏振光,又分为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2、偏振片偏振片是一种只允许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光学元件。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的二向色性,即某些晶体对不同方向振动的光吸收程度不同。

3、布儒斯特定律当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成为部分偏振光。

当入射角等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这个角度称为布儒斯特角,满足以下定律:\\tan \theta_B =\frac{n_2}{n_1}\其中,\(\theta_B\)为布儒斯特角,\(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仪器1、光源(钠光灯)2、起偏器(偏振片)3、检偏器(偏振片)4、玻璃堆5、光具座6、白屏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1)打开钠光灯,让光线通过起偏器,旋转起偏器,观察白屏上光强的变化。

(2)在起偏器后加上检偏器,旋转检偏器,观察光强的变化,并记录消光位置。

2、验证马吕斯定律(1)将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化方向调到夹角为\(0^{\circ}\),记录此时的光强\(I_0\)。

(2)逐渐增大两偏振片的夹角\(\theta\),每隔\(10^{\circ}\)记录一次光强\(I\)。

(3)根据马吕斯定律\(I = I_0 \cos^2 \theta\),绘制\(I \cos^2 \theta\)关系曲线。

3、测量布儒斯特角(1)将玻璃堆放在光具座上,让钠光灯的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到玻璃堆上。

大学物理第15章光的偏振

大学物理第15章光的偏振
由反射获得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由折射获得偏振光
大学物理第15章光的偏振
一. 由反射获得偏振光
i
•• ••
n1
n2


➢ 一般情况下,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 ➢ 在反射光中, 垂直振动多于平行振动; ➢ 在折射光中, 平行振动多于垂直振动。 ➢ 这里所说的“垂直”和“平行”是对 入射面而言的。
玻璃的折射率为 3 = 1.73 。
因 io+r =90o,所以折射角r =30o。
又 tg60 =
3
=
n2 n1
= n玻
(2) 某透明媒质对空气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o , 则
布线儒偏斯 振特 光角 。: 且当n1>且n仅2或当n1<tgni2o都=可nn以12 。时,反射光才是
全反射:入射角i i临都是
• •
全反射。由于
io
• •
n1
sin i临
=
n2 n1
1
r•
n2

故只有n1>n2才会发生全反射。
大学物理第15章角由空气射向一平板玻 璃, 发现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 则折射光的折射角 为 30。o
解 设入射光中自然光的光强为I1,线偏振光的光强 为I2,则透射光强
1
1
Imax = 2 I1 I2 , Imin = 2 I1
Imax = 5 = 1 2I2 , I2 = 2
Imin
I1 I1
即入射光中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光强之比为1:2。
大学物理第15章光的偏振
§15.3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大学物理第15章光的偏振
一. 起偏和检偏
➢ 获得线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所使用的器件称为 起偏器。 ➢ 检验某光束是否为线偏振光的过程称为检偏,所使 用的器件称为检偏器。

光的偏振实验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和规律

光的偏振实验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和规律

光的偏振实验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和规律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在自然界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光的各种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光的偏振现象。

光的偏振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只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振动,而不在其他方向上振动。

光的偏振实验是为了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和规律而进行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光的偏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和规律,了解光的偏振对光的传播和各种现象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的偏振是由于电矢量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振动。

光的偏振方向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器件进行调整和测量。

常见的光的偏振器有偏振片、偏振镜等。

偏振片是一种光学器件,它能够通过选择性地吸收或透过特定方向上的光振动,来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当光通过偏振片时,垂直于偏振方向的振动分量会被吸收,只有与偏振方向一致的振动分量才能通过。

偏振片是一种用来调整和测量光的偏振状态的重要工具。

利用偏振片的特性,可以实现光的偏振变换,通过不同的偏振片的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偏振光的状态,如线偏振光、圆偏振光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偏振片来测量光的偏振方向和强度。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需要的装置有:光源、偏振片、偏振镜、偏振光透射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首先将光源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保证其能够提供稳定的光源。

然后将偏振片和偏振镜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2. 发射线偏振光:将偏振片设置为通过状态,即将光垂直于偏振方向的振动分量吸收掉,只有与偏振方向一致的振动分量通过。

3. 观察和记录现象:在适当的位置使用偏振片与偏振光透射器,观察光的传播和现象。

记录通过观察器件时光的强度和偏振方向的变化。

4. 调整偏振片的角度:在观察到光的强度为最弱的位置,调整偏振片的角度,观察光的强度的变化。

记录此时的偏振片的角度。

5. 更换偏振光透射器: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偏振光透射器,观察光的强度和偏振方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分析:1. 光的偏振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一致时,光通过时强度最大;当两者垂直时,光通过时强度最小。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
在迎光矢量图上,光矢量端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 左旋偏振光;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旋偏振光。
线偏光
圆偏振光
§2 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
一. 起偏 • 起偏:从自然光获得偏振光 • 起偏器: • 偏振片 起偏的光学器件
(1928年美国大学生兰德发明)
两向色性的有机晶体,如硫酸碘奎宁、电气石或聚 乙烯醇薄膜在碘溶液中浸泡后,在高温下拉伸、烘干, 然后粘在两个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了偏振片。它有一个特 定的方向,只让平行与该方向的振动通过。
例:三个偏振片 P1、P2与P3 堆叠在一起, P1 与 P3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 与 P1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 30 ° 。强度 为 I0 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 P1,并 依次透过偏振片 P1、P2 与 P3,若不考虑 偏振片的吸收和反射,则通过三个偏振片 后的光光强为: (B) 3 I 0 / 8; (A) I 0 / 4; (C) 3 I 0 / 32; (D) I 0 / 16. [ C ]
2.寻常光和非寻常光
o光(寻常光): 遵从折射定 n1 sin i = n2 sin ro
律 且在入射面内传播 e光 : 一般不遵从折射定律
sin i ≠ const sin re
e光折射线也不一定在入射面内。
3. 晶体的光轴 当光在晶体内沿某个特殊方向传播时不发生 双折射,该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例如,方解石晶体(冰洲石) 光轴是一特殊的方向 , 凡平 行于此方向的直线均为光轴。
• 光轴 B
102°
A
单轴晶体:只有一个光轴的晶体
例如:方解石、石英等。
双轴晶体:有两个光轴的晶体
例如:云母、硫黄等。
4. 主平面和主截面 主平面:晶体中光的传播方向与晶体 光轴构成的平面。 O光振动方向垂直于主平面。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共10篇)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共10篇)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共10篇)光偏振的研究实验报告福建工程学院验报实告篇二: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石工1406 姓名党志刚学号201404010617 实验日期2015.6.9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巩固理论知识2. 了解产生与检验偏振光的元件与仪器3. 掌握产生与检验偏振光的条件和方法二、仪器及用具(名称、型号及主要参数)中央调节平台和两臂调节机构、半导体激光器和电源、格兰棱镜、光电倍增管探头及电源、各种调节机构以及光电流放大器三、原理及方法简述(用简洁的文字及图示方式说明)1.偏振光的概念和产生:2.改变偏振态的方法和器件常见的起偏或检偏的元件构成有两种:1.光学棱镜。

如尼科耳棱镜、格兰棱镜等,它是利用光学双折射的原理制成的;2.偏振片。

它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排列在同一方向上,此时胶膜只允许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线偏振光.马吕斯定律:马吕斯在1809年发现,完全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可表示为I1 = I0 cosα,其中的?是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和入射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2本次实验中我们用两块格兰棱镜充当起偏器和检偏器,通过硅光电池的响应电流检测偏光强度的方法来验证马吕斯定律。

由于则若n1为空气,则tg i0 = n2,这样,当介质折射率一定时,i0就唯一地被确定。

波晶片:又称位相延迟片,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面板,由于波晶片内的速度vo ,ve 不同,所以造成o光和e光通过波晶片的光程也不同.当两光束通过波晶片后o光的位相相对于e光多延迟了Δ=2π(n0-n1)d/λ,若满足(ne-no)d=±λ/4,即Δ=±π/2我们称之为λ/4片,若满足(ne-no)d=±λ/2,即Δ=±π,我们称之为λ/2片,若满足(ne-no)d=±λ,即Δ=2π我们称之为全波片。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实验

《大学物理》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实验

图2 二向色性起偏《大学物理》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实验姓 名学 号 班 级桌 号 教 室实验日期 20 年 月 日 时段 指导教师一. 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偏振基本规律的认识;2.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基本方法;3. 验证马吕斯定律;4.1/2波片,1/4波片的研究; 5.利用旋光现象测定蔗糖溶液浓度. 二. 实验仪器导轨和机座, 带布儒斯特窗的氦氖激光器, 激光器架, 偏振片、波片架, 滑动座(4个), 光传感器(光电探头),光功率测试仪,偏振片(2个),1/2波片(波长632.8nm ),1/4波片(波三. 实验原理1. 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矢量 和磁矢量 相互垂直,并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通常人们用电矢量 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的振动面。

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1(a)所示。

振动面的取向和光波电矢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光波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时,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评 分教师签字图1 平面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图3 双折射起偏原理图人眼逆光来看,若电矢量末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为右旋椭圆或右旋圆偏振光,反之为左旋。

通常光源发出的光波有与光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一切可能的振动方向,没有一个方向的振动比其它方向更占优势。

这种光源发射的光对外不显现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如图1(b)所示;如果光波电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方向上占优势,则此偏振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1(c)所示。

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器件称为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器件称为检偏器。

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互为通用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起偏和检偏方法。

2. 二向色性起偏、马呂斯定律、双折射起偏二向色性起偏:物质对不同方向的光振动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称为二向色性。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6光的偏振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6光的偏振实验

实验 07 光的偏振实验光波是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光波的偏振特性清楚地显示了光的横波性,是光的电磁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

本实验研究光的一些基本的偏振特性,通过实验深入学习有关光的偏振理论。

【实验目的】1、理解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偏振光的起偏与检偏方法;2、学习偏振片与波片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仪器用具】SGP-2A 型偏振光实验系统【实验原理】1、光波偏振态的描述一般用光波的电矢量(又称光矢量)的振动状态来描述光波的偏振。

按光矢量的振动状态可把光波偏振态大体分成五种: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这里重点讨论偏振光的描述。

一个单色偏振光可分解为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叠加,即E x a1 cos t( 1)E y a2 cos( t)式中为 x 方向偏振分量相对于y 方向偏振分量的位相延迟量,a1、 a2分别是两偏振分量的振幅,为光波的圆频率。

对于单色光,参数 a1、a2、就完全确定了光波的偏振状态。

以下讨论中,取 a1、 a20 ,。

当0,时,式( 1 )描述的是一个线偏振光,偏振方向与 x 轴的夹角a21 所示)。

a rc t an ( c o s ) 称为线偏振光的方位角(如图a1E y E ya2a2a1O Oa1E x E xE y E yO OE x E x/ 2/ 2图 1 线偏振光图 2 圆偏振光E y当/ 2, / 2 且a1a2时,式(1)描述的是一个圆偏振光,其特点是光矢量为角速度旋转,光a2矢量的端点的轨迹为一圆。

的正负决定了光矢量的旋向,/ 2 时为右旋圆偏振光,/ 2 时为左旋圆偏振光(迎着光的方向观察,如图 2 所示)。

a1 E x 除了上述特殊情况,式(1)表示的是椭圆偏振光O(如图 3 所示)。

偏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研究光波通过某个光学系统后偏振状态的变化来了解此系统的一些性质。

图 3椭圆偏振光2、偏振片和马吕斯定律偏振片有一个透射轴(即偏振化方向)和一个与之垂直的消光轴,对于理想的偏振片,只有光矢量振动方向与透射轴方向平行的光波分量才能通过偏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7 光的偏振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的偏振的理解。

2、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及其检验方法。

3、观测布儒斯特角,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与圆偏振光。

5、了解1/2波片和1/4波片的用途。

二、实验原理1、光的偏振状态光是电磁波,它是横波。

通常用电矢量E表示光波的振动矢量。

(1)自然光其电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取向,各个方向的取向概率相等,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10-5秒已足够了),各取向上电矢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样的光称为自然光,如图27-l所示。

(2)平面偏振光电矢量只限于某一确定方向的光,因其电矢量和光线构成一个平面而称其为平面偏振光。

如果迎着光线看,电矢量末端的轨迹为一直线,所以平面偏振光也称为线偏振光,如图27-2所示。

(3)部分偏振光电矢量在某一确定方向上较强,而在和它正交的方向上较弱,这种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27-3所示。

部分偏振光可以看成是线偏振光和自然光的混合。

(4)椭圆偏振光迎着光线看,如果电矢量末端的轨迹为一椭圆,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可以由两个电矢量互相垂直的、有恒定相位差的线偏振光合成得到。

(5)圆偏振光迎着光线看,如果电矢量末端的轨迹为一个圆,则这样的光称为圆偏振光。

圆偏振光可视为长、短轴相等的椭圆偏振光。

图27-4 椭圆偏振光2、布儒斯特定律反射光的偏振与布儒斯特定律如图27-5所示,光在两介质(如空气和玻璃片等)界面上,反射光和折射光(透射光)都是部分偏振光。

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恰为90°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其电矢量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光线与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入射面)。

此时的透射光中包含平行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的全部以及垂直于入射面的偏振光的其余部分,所以透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

由折射定律很容易导出此时的入射角α满足关系12tan n n =α (27-1)(27-1)式称为布儒斯特定律,入射角α称为布儒斯特角,或称为起偏角。

若光从空气入射到玻璃(n 2约为1.5),起偏角约56°。

3、偏振片、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1)由二向色性晶体的选择吸收所产生的偏振自然光偏振光1I 0起偏器检偏器自然光I '图a 偏振片起偏 图b 起偏和检偏图27-6 偏振片有些晶体(如电气石)、长链分子晶体(如高碘硫酸奎宁),对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的电矢量具有不同的吸收本领,这种选择吸收性称为二向色性。

在两平板玻璃间,夹一层二向色性很强的物质就制成了偏振片。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时,一个方向的电矢量几乎完全通过(该方向称为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而与偏振化方向垂直的电矢量则几乎被完全吸收,因此透射光就成为线偏振光。

根据这一特性,偏振片既可用来产生偏振光(起偏),也可用于检验光的偏振状态(检偏)。

(2)马吕斯定律用强度为I 0的线偏振光入射,透过偏振片的光强为I ,则有如下关系θ20cos I I = (27-2)(27-2)式称为马吕斯定律。

θ是入射光的E 矢量振动方向和检偏器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偏振片,如果透射光强I 有变化,且转动到某位置时I=0,则表明入射光为线偏振光,此时θ=90°。

4、波片(1)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设有两各互相垂直且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cos()cos(2211ϕωϕω+=+=t A y t A x (27-3) 合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之和,消去参数t ,得到合运动矢量末端运动轨迹方程为)(sin )cos(21221221222212ϕϕϕϕ-=--+A A xy A y A x (27-4)上式表明,一般情况下,合振动矢量末端运动轨迹是椭圆,该椭圆在2122A A ⨯的矩形范围内。

如果(27-3)式表示的是两线偏振光,则叠加后一般成为椭圆偏振光。

下面讨论相位差12ϕϕϕ-=∆为几种特殊值的情况。

①当πϕk 2=∆(k =0, ±1, ±2, …)时,(27-4)式变为21A y A x = (27-5)合振动矢量末端运动轨迹是上述矩形的对角线,与y 轴的夹角为α。

这就是说,相互垂直的、同相位的两线偏振光合成后仍为线偏振光,但E 振动有新的取向。

②当πϕ)12(+=∆k (k =0, ±1, ±2, …)时,(27-4)式变为21A y A x -= (27-6) (27-6)式表明,相互垂直的、相位相反的两线偏振光合成后也是线偏振光,E 振动方向与y 轴的夹角也是α,但在y 轴的另一侧。

③当2)12(πϕ+=∆k (k=0, ±1, ±2, …)时,(27-4)式变为1222212=+A y A x (27-7)此时,合振动矢量末端运动轨迹是正立在上述矩形内的椭圆。

即相互垂直的、相位差是2/π的两线偏振光合成为椭圆偏振光,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等于两线偏振光的振幅。

④ 根据情况③,且A 1=A 2=A ,则(27-4)式变为222A y x =+ (27-8)即振幅相等的、相互垂直的、相位差是2/π的两线偏振光合成为圆偏振光。

(2)双折射晶体图27-7 双折射一束自然光在入射到某些各向异性晶体上时,能够被分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线偏振光,分别称为e 光和o 光。

它们以不同的速度、沿不同的方向在晶体内传播,如图27-7所示。

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这些晶体称为双折射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等。

方解石n n e <,称“负晶体”,石英n n e >称“正晶体”。

在双折射晶体内有一个被称为光轴的特殊方向。

光线在晶体内沿光轴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平行于光轴传播时,e 光和o 光沿同一方向传播不再分离,但传播速度仍是不同。

把双折射晶体沿光轴切割并磨制成平行平板,这就是波片。

一束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波片表面,被分解成e 光和o 光。

e 光的E 矢量振动方向平行于光轴,o 光的E 矢量振动方向垂直于光轴,入射时它们之间的光程差为零,相位差0=∆ϕ。

因为e 光和o 光传播速度不同,当从波片的第二表面出射时,它们之间就有了光程差,相位差ϕ∆也不再为零。

在选定了晶体之后,对于某一波长的单色光,ϕ∆只取决于波片的厚度,即()L n n e o -=∆λπϕ2 (27-9) 式中的λ是单色光波长,o n 和e n 是o 光和e 光的折射率,L 为晶片厚度。

由于o 光、e 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取e 光轴为x 方向,沿x 轴、y 轴的光矢量分别为E x 和Ey ,则有ϕϕ∆=∆-+22222sin cos 2o e y x oy e x A A E E A E A E (27-10)因此,根据(27-10)式,就有如下推论:①当πϕk 2=∆时,为线偏振光;②当()πϕ12+=∆k 时,为线偏振光; ③当πϕ⎪⎭⎫ ⎝⎛+=∆21k 时,为正椭圆偏振光;④当ϕ∆不等于以上各值时,为椭圆偏振光。

图27-8 波片中的e 光和o 光(3)2/λ波片和4/λ波片对某一波长为λ的单色光,产生()πϕ12+=∆k 相位差的晶片称为该单色光的半波片。

对某一波长为λ的单色光,产生πϕ⎪⎭⎫ ⎝⎛+=∆21k 相位差的晶片称为该单色光的4/λ波片。

当线偏振光垂直人射到4/λ波片上时,且其振动方向与波片光轴成θ角,如图27-9所示,由于o 光和e 光的振幅是θ的函数,所以,合成光的振幅A 因θ角不同而不同。

①当0=θ或2πθ=时,0=O A 或0=e A ,为线偏振光;②当4πθ=时,e O A A =,为圆偏振光;③当θ为其他角度时,为椭圆偏振光。

表27-1 鉴别光的偏振态三、实验仪器1、白光源(GY-6A )2、凸透镜(f=150mm )3、二维调节架(SZ-07)4、可调狭缝(SZ-27)5、光学测角台(SZ-47)6、升降调节座(SZ-03)7、黑玻璃镜8、偏振片9、X 轴旋转二维架(SZ-06) 10、11、升降调节座(SZ-03) 12、二维平移底座(SZ-02)。

另需钠灯、氦氖激光器、4/λ波片(nm633=λ)及架、冰洲石及转动架和扩束器、观察屏等。

图27-10 实验装置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起偏与检偏按图27-10所示,使白光源灯丝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此时二底座相距162mm ),近似平行光束通过狭缝,向光学分度盘中心的黑玻璃镜入射,并在台面上显出指向圆心的光迹。

此时转动分度盘,对任意入射角,利用偏振片和X 轴旋转二维架组成的检偏器检验反射光的偏振态。

2、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在图27-10中,当光束以布儒斯特角i B 入射时,反射的线偏振光可被检偏器消除(对n =1.51,i B =570)。

该入射角需反复仔细校准。

因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按检偏器消光方位可以定出偏振片的易透射轴。

(2)测出起偏角i B 并按(27-1)式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3)检查此时透射光的状态。

3、验证马吕斯定律如图27-11所示,使钠光通过偏振片A 起偏振,用装在X 轴旋转二维架上(对准指标线)的偏振片B 在转动中检偏振,分析透射光的光强变化与角度的关系。

4、椭圆偏振光的分析使激光束通过扩束器(f=4.5mm )或(f=6.5mm )、狭缝和黑玻璃镜产生线偏振光,在通过4/λ波片之后,用装在X 轴旋转二维架上的偏振片在旋转中观察透射光光强变化,是否有两明两暗位置(注意与上一项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在暗位置,检偏器的透振方向即椭圆的短轴方向。

5、圆偏振光的分析在透振轴正交的二偏振片之间加入4/λ波片,旋转至透射光强恢复为零处,从该位置在转动450,即可产生圆偏振光。

此时若用检偏器转动检查,在观察屏(白屏)上的透射光强应是不变的。

观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具体做法是:(1)按图27-11 调整偏振片A 和B 的位置使通过的光消失,然后插入一片1/4波片C 1(注意使光线尽量穿过元件中心)。

(2)以光线为轴,先转动C 1消光,然后使B 转3600,观察现象。

(3)再将C 1从消光位置转过300、450、600、750、900,每次以光线为轴,将B 转3600观察现象,将上面几次实验的情况记录在表27-1中。

6、利用冰洲石及可转动支架,可以观察和分析该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让自然光(如钠光)通过支架上的一个小孔入射冰洲石晶体,用眼睛在适当距离能够看到光束一分为二;转动支架,又能判别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

然后用检偏器确定o 光和e 光偏振方向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将各直接测量值的原始数据用列表法表示。

2、要计算玻璃折射率测量的误差,并写出最后结果。

(一)预习自测题1、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放置,称之为正交偏振片.光束不能通过正交偏振片.此时称为消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