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温室效应的危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结论:我们需要采取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如洪水、干旱、热浪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生态系统的恶化
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 威胁,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为严重问题。
水资源的短缺
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减少,引发供 水紧张和干旱问题,对农业、能源和人类健 康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 个方面。例如,技术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碳捕获和 储存、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经济上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 环境保护的关系;社会上需要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 识和参与度;政治上需要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 共识并采取联合行动。同时,应对温室效应也带来了许 多机遇,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将有助于 推动可持续发展。
• 疾病传播范围扩大: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传播范 围扩大,如疟疾、登革热等。- 健康风险增加:气候变化 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给公众健康带来风险。- 医疗负担增加:由于气候变化引 起的健康问题增加,医疗系统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如需要 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治疗相关疾病。
04
农业影响
• 农作物减产: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和极端高温等,都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 响,导致减产。- 农业成本增加:为应对气候变化,农民需要增加投入,如购买昂贵的农业设备、改变种植 方式等,农业成本因此增加。- 农产品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农产品减产,从而引起价格 波动,影响全球的食品供应。
原理
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形成类似温室效应的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当太 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时,这些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一部分能量,导致地球表 面温度上升。
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温室效应是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它与能源消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不断的提高能源消耗,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这些气体大量释放后,将会损害我们生态环境,引起许多危害,酸雨就是其中之一。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与危害1.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地球表面向宇宙的辐射能量不足,部分太阳辐射被吸收,在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一部分热能又被反射回地球表面,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构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有:(1)极端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天气异常现象频繁出现,如暴雨、干旱、风暴等,给农业、沿海地区和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海平面上升:随着温室效应的加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于海岸线和沿海城市造成了威胁。
(3)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导致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生态平衡破坏,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二、酸雨的产生原理与危害1.酸雨的产生原理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指大气中硫、氮等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雨水的酸度,导致雨水的pH值降低,若雨水的pH值低于5则称为酸雨。
酸雨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工业和交通造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产生酸雨。
(2)地球自然污染: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酸性物质的释放,并最终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主要有:(1)对水生动物的危害:酸雨导致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环境的酸化,水中的酸度过高会严重损伤水生动物的生命健康。
(2)对植物的危害:酸雨会使得土壤和植物体内的酸碱度改变,导致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被阻碍,从而加重了作物减产、萎黄等生长障碍现象。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温室效应的发生:温室效应主若是因为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自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年夜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年夜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年夜气中增多的功效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功效是地球概况变热起来。
是以,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的影响:i)水轮回的影响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添。
可是,地域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
某些地域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域的雨量可能会削减。
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添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展望:若是地球概况温度的升高按此刻的速度继续成长,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年夜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年夜年夜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搜罗几个闻名的国际年夜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ii) 农业的影响尝试证实在CO2高浓度的情形下,植物会发展得更快速和高峻。
可是,‘全球变暖’的功效可会影响年夜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年夜洲概况土壤的含水量。
因为未能清楚体味‘全球变暖’对各地域性天色的影响,甚至对植物生态所发生的改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沿岸池沼地域消逝踪必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目削减。
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削减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域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
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经济的影响斑斓的马尔代夫可能将永远消逝踪全球有跨越一半生齿栖身在沿海100公里的规模以内,其中年夜部份住在海港四周的城市区域。
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凹地域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处所。
温室气体有用地领受地球概况、年夜气自己不异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
年夜气辐射向所有标的目的发射,搜罗向下方的地球概况的放射。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由地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
不少国家的首脑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
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辐射热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去,只好在象温室一样的、被有害气体污染的大气层里不断贮存和积累起来,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
这就是所谓的地球温室效应。
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尽管温室效应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但是其他微量有害气体的综合作用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强度却比二氧化碳要大得多。
前者约为后者的2~3倍。
例如,一个氟氯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0万个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
地球温室效应的必然结果是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据预测,到2030年地球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
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地球年平均温度将升高1.5~6.5℃。
美国专家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地球年平均温度仅升高了0.3~0.7℃,但是在这100年里累计的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绝大部分是在近25年里发生的。
据报道,地球上最暖的5个年份是: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
显然,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速度已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地球气温正在悄悄升高,灾祸正在向人类逼近,而千千万万的人们却很少觉察。
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几度事关重大。
据考证,近1万年来地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未超过2℃。
温室效应产生与影响的成果简介

温室效应产生与影响的成果简介温室效应是一种现代大气科学中比较常见的概念,其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大气层中存在着一些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气体,这些气体会将一部分的辐射能量吸收到大气层内部,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
长期以来,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变化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而这些气体不仅存在于大气层中,还与其他气体混合在一起,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与温室效应相关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包括:1. 温室效应的起源与机理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首次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概念,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
通过分析大气层中各种气体的特性,他们发现某些气体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
这就是温室效应的基本机理。
2. 温室气体的来源和变化趋势通过对大气层中各种气体的监测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活动过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
而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会不断地累积在大气层中,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对温室气体的释放产生影响,这是人们也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3.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这些都会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吸收和再辐射现象。
它的产生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原因: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关,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等。
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红外辐射,阻止其在太空中散失,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
3.生态系统影响:温室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调、植物生长周期改变等,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产生直接影响。
4.经济影响: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包括农作物减产、能源供应不稳定、基础设施损毁等,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健康影响: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污染增加、传染病扩散、饮用水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国际社会通过制定减排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以减轻温室效应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 1。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赵帅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法以及经济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污染,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就是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
关于温室效应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2)海平面上升;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平面上升。
对沿海地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使鱼类资源减少,淹没城市和农田3)气候反常,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我们能做什么?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控制方法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控制方法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对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温室效应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等。
那么,温室效应是什么?它又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控制它呢?一、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诸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能将地球表面的热量吸收后向外散发,这种现象被称作温室效应。
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长波辐射,防止这部分辐射逃逸到外层大气中。
同时从地表上空的热量辐射也会被锁定在地球与大气界面之间。
二、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室效应对于地球的影响是负面的,它导致了温度升高、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多种问题。
1.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种情况会影响到生态平衡以及气候环境,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异常炎热的天气现象。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也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工业化发展中飙升,它们的增加刺激了现代全球气候的变化,如更加频繁和强烈的全球气候事件。
3.海洋酸化温室效应还导致了海洋酸化,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海洋生态平衡,导致一些动植物无法适应环境,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的濒危。
三、控制温室效应的方法如何控制温室效应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下面四点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吸附这些气体的同时增加自然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能力,通过使用新的技术、采用更为清洁的能源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节能减排我们应当尽量减少能源消耗,例如上班、上学时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购买更为节能的家用电器,或者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
3.重新考虑个人习惯我们个人也应当考虑我们的日常习惯,例如减少购买和使用塑料制品、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提高环保意识最后,我们应当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这也需要各方联合起来,包括政治、教育、媒体等力量,共同宣传和鼓励全球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日摘要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
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温室效应危害目录引言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论及特点 (1)2、温室效应的形成 (4)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4)3.1、对环境的影响 (4)3.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 (6)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6)5、展望 (8)6、总结 (8)参考文献 (9)引言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
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
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
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
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
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
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所以说温室效应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德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
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
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况及特点1)简介温室效应示意图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
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
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
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
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 1 4 ℃。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
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
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2)概论温室效应简略图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 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
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
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
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
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
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
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
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科学家预测,如果我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
3)特点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2.温室效应的形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3.1对环境的影响(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的一名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