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推荐文档

知识点1:透镜1.透镜的种类及特点:(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远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会聚作用,又称会聚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镜,其特点是对光有发散作用,又称发散透镜。

(3)补充: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上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2.透镜的焦点、主光轴、光心、焦距:(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者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2)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可以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4)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5)补充1:a.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

b.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实焦点和虚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实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对于凹透镜来说,其左侧和右侧都有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都是虚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7)三条特殊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对于凹透镜来说,是其延长线经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c.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利用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拍摄取景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长胶片上,调节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2.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当f<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概念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别移动烛焰、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3.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镜面球心的连线叫主光轴,如上图虚线。

(2)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折射汇聚于一点,叫焦点;如上图C1、C2是焦点。

凸透镜是实焦点,凹透镜是虚焦点(3)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这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用字母f 表示。

4.三条特殊光线知识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u>v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无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u<v幻灯机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象V>U物像同侧放大镜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凸透镜光心O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的虚焦点。

通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经凹透镜光心O的光经凹透镜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C1C2主光轴f焦距F FF F焦点近视的成因近视的矫正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2.u =2f 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4.成虚像时:知识点三: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A.镜头相当于一个 。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 、 的 像。

B.成像特点:拍照时,物距离越小,像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物距离越远,像距越近,成的像越小。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2.投影仪(1)镜头相当于 。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 、 的 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
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
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C ).
A.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B.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C.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解析:池底的物体在有水与无水两种情况下,相对于照
相机镜头的距离是不同的;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池中有水时 相当于物距减小了.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当物距减小时,像 距变大,要在胶片上得到物体清楚的像,应将暗箱适当拉长 一些,同时,胶片上的像将比本来的像略大一些.
知识点四 眼睛视力改正
近视眼及其改正
远视眼及其改正
如图所示,把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 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楚的像,若取下 眼镜,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想得到清 楚的像,则光屏应向___凸__透__镜___移动,如果此时在 凸透镜前再放一副远视眼镜,要想得到清楚的像, 则光屏应向__凸__透__镜____移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 线或正对着凹透镜焦 点的入射光线
通过光心 的光线
凸 透 镜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经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
经凸透镜后传 播方向不变

透 镜 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过镜前焦点
经凹透镜折射后 平行主光轴射出经凹透镜Fra bibliotek传播 方向不变
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 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 甲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经 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时的 反射角的度数.
性质:对光有会聚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五、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类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5u﹥2f缩小、倒立的实像f﹤v﹤2f照相机
4u=2f等大、倒立的实像v=2f
3f﹤u﹤2f放大、倒立的实像v﹥2f投影仪
2u=f不成像-------------------
1u﹤f放大、正立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六、透镜应用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