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影响诊断及咽旁间隙解剖及TNM分期

合集下载

常见肿瘤TNM分期标准

常见肿瘤TNM分期标准

鼻咽癌2008中国临床分期标准鼻咽癌2008分期UICC分期(第6版,2002)T1 局限于鼻咽肿瘤局限于鼻咽腔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肿瘤侵犯软组织T2a 肿瘤仅侵及口咽和/或鼻腔T2b 有咽旁侵犯T3 侵犯颅底、翼内肌;肿瘤累及骨质和/或副鼻窦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颅内受侵和/或累及颅神经、颞下窝、下咽、眼眶或咀嚼肌间隙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未扪及肿大淋巴结N1 单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6cm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3cm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N2 双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6cm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N3a 淋巴结>6cmN3b 锁骨上窝淋巴结M0 无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Ⅰ期T1N0M0;T1N0M0;Ⅱ期T1N1a~1bM0,T2N0~1bM0ⅡA期:T2a N0 M0ⅡB期:T1-2 N1 M0,T2b N0 M0 Ⅲ期T3N0~2M0,T1~2N2M0 T1-2 N2 M0,T3 N0-2 M0Ⅳ期Ⅳa期:T4N0~3M0,T1~3N3M0 ⅣA期:T4 N0-2 M0Ⅳb期:任何T、任何N和M1 ⅣB期:任何T,N3,M0ⅣC期:任何T,任何N,M12002年AJCC下咽癌TNM分期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T1 肿瘤局限于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并且最大径≤2cmT2 肿瘤侵犯超过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或邻近解剖区,或最大径>2cm≤4cm,无半喉固定T3 肿瘤最大径>4cm或半喉固定T4a 肿瘤侵犯甲状/环状软骨、舌骨、甲状腺、食管或中央区软组织*T4b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累及纵隔结构注:*中央区软组织包括喉前带状肌和皮下脂肪。

解读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解读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解读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严选材料]
1. 引言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
重威胁。

了解鼻咽癌的分期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关键。

本文将解读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严选材料。

TNM分期是根据
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

2.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重要变化
- T分期:
- 新增T4c:肿瘤累及视网膜、视神经、底部裂孔或覆盖层。

- 移除T1腺样囊性癌和鼻咽型弥漫大细胞癌。

- N分期:
- 新增N3c:颈静脉、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分N3a、N3b、N3c三个亚分期,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差异。

- M分期:
- 移除了不明原因远处转移。

3. 严选材料的应用
鼻咽癌TNM分期的修订和严选材料的应用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严选材料是基于分析大量具体患者的实际数据得出的,能更加精确地区分出不同分期的细微差别,避免了过度或不足分期的情况发生。

它是一种更精准的预测模型,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严选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根据不同的分期,可以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放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总结
第八版鼻咽癌TNM分期的严选材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它更加准确地评估鼻咽癌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严选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我们期待这一进展能够为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

鼻咽癌TNM分期(AJCC第8版)

鼻咽癌TNM分期(AJCC第8版)
鼻咽癌TNM分期(AJCC第8版)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受累
T2
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受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颈椎、翼状结构,和/或鼻旁窦
T4
肿瘤侵犯至颅内,有颅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2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3
颈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和(或)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下区域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标准
0期
TisN0M0
Ⅰ期
T1N0M0
Ⅱ期
T0-1N1M0,T2N0-1M0
Ⅲ期
T0-2N2M0,T3N0-2M0
ⅣA期
任何TN3M0,T4N0-2M0
ⅣB期
任何T、N和M1

鼻咽癌的癌症(TNM)分期

鼻咽癌的癌症(TNM)分期

鼻咽癌的癌症(TNM)分期
鼻咽癌的癌症分期(TNM)可分为四期,其中包含了肿瘤侵犯鼻咽附近组织的程度(T)、淋巴腺是否被侵犯(N)、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

依据1997年国际联合抗癌联盟/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所推荐的TNM分类法,将鼻咽癌分为:
第1期
肿瘤只局限于鼻咽部内,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第2期
肿瘤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且尚无鼻咽旁(parapharyngeal)、淋巴结侵犯及远处转移。

第3期
1、肿瘤局限于鼻咽部内或是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无鼻咽旁转移但已有单侧小于6
公分的颈淋巴结转移。

2、肿瘤已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且有鼻咽旁转移,无或有合并单侧小于6公分的颈淋巴结转移。

第4期
1、肿瘤虽尚未侵犯到颅底骨骼或鼻窦内,但已有双侧小于6公分的颈淋巴结转移。

2、肿瘤已侵犯到颅底骨骼或鼻窦内,但并无锁骨上窝淋巴结的转移或是肿瘤已侵犯到颅底骨骼或鼻窦内,但所有的颈淋巴结大小都是小于6公分的。

第5期
肿瘤已侵犯到颅内、下咽部或眼窝,但并无锁骨上窝淋巴结的转移或是肿瘤已侵犯到颅内、下咽部或眼窝,但所有的颈淋巴结大小都是小于6公分的。

第6期
不论肿瘤的侵犯程度,但已有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任一颈淋巴结大小是等于或超过6公分的。

第7期已有远处如骨骼、肝脏、肺脏或脑部的转移,而不论肿瘤侵犯程度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鼻咽癌

鼻咽癌

七、鼻咽癌的分期
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 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 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 1.解剖划分 (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 (2)侧壁:包括咽隐窝 (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 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 TNM分期
鼻 咽 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中医附一肿瘤科 张红 廖绛阳
一、概述
1.定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常以涕 中带血、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脑神经受损等为主要症状。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六、鉴别诊断
(1)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 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 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最后 需要病理确诊。 (2)鼻咽部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 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可找 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粘连,无 压痛;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杆菌;PPD试验强阳性。另X线胸片常 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3)增生性病变: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 如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黏膜呈淡红色,光滑,多是在 鼻咽黏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生后,角化上 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潴留 性囊肿。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 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4)另外,鼻咽癌还需与鼻咽纤维血管瘤、咽旁间隙肿瘤、颈部及颅内 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桥脑小脑角肿瘤)等相鉴别。

鼻咽癌的MRI诊断

鼻咽癌的MRI诊断
其它部位病变:
咽旁间隙 颅底、颅内
82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炎症
范围:弥漫(鼻咽癌范围局限,多位于咽隐窝、 顶后壁)
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继发性改变少:(NPC继发乳突炎)
83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增殖体肥大:
信号特点:T1与肌肉等、T2高于粘膜 位置:咽颅底筋膜内侧、C2齿突基底部平面上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岩浅神经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侧、后壁超腔:超出咽颅底筋膜

鼻咽癌的TNM分类

鼻咽癌的TNM分类

鼻咽癌的TNM分类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1.解剖划分(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2)侧壁:包括咽隐窝(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TNM临床分类T:原发癌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无原发肿瘤之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局限在鼻咽部T2:肿瘤侵犯咽部软组织和/或后鼻孔T2a:无咽旁组织侵犯T2b:咽旁组织侵犯T3:肿瘤侵犯骨质和/或鼻窦T4:肿瘤侵犯颅内和/或颅神经、颞下窝、喉咽或眼眶注:咽旁侵犯指肿瘤突破咽基底筋膜,有咽后、咽侧壁浸润。

N:区域淋巴结转移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2: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N3: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转移N3a:淋巴结直径大于6cmN3b:进入锁骨上窝注:中线淋巴结视为同侧淋巴结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不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3.组织病理学分级G:组织病理学分级Gx:组织分级不确定G1:高分化G2:中度分化G3:低分化4.分期0期: Tis N0 M0I期: T1 N0 M0II期A: T2a N0 M0II期B: T1 N1 M0T2a N1 M0T2b N0 N1 M0III期: T1 N2 M0T2a T2b N1 M0T3 N0 N1 N2 M0IV期A: T4 N0 N1 N2 M0 IV期B:任何TN3M0IV期C:任何T4任何NM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后淋巴结(RP)
• 上:颅底
• 下:舌骨体上缘
咽 后 淋 巴 结
前界:腭帆提肌 外侧界: 颈内动脉 内缘
后界: 头长肌
Level Ia
• 上:下颌骨下缘平面、颏舌肌 • 下:舌骨体上缘(切线平面)
IA区
舌骨 层面
前界:下颌骨联合
外侧界:二腹肌前 腹内侧缘
后界:舌骨
Level Ib
• 上:下颌舌骨肌、颌下腺上缘 • 下:舌骨体中间层面
双侧咽隐窝变浅、闭塞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 软组织肿胀增厚。
3、侵犯周围组织: 咽旁间隙、翼突内、外肌、颞下窝、颈动脉鞘 区、咽后淋巴结。通过卵圆孔、破裂孔进入颅内。
T1
T2
4、颅底骨质增生及破坏
鼻咽癌可沿神经、血管周围间隙蔓延,致使 颅底骨性孔道扩大或破坏,好发于卵圆孔、破 裂孔、颈动脉管等,向后发展可破坏颈静脉孔, 向顶部发展可破坏斜坡、蝶骨等。
IB区
下颌舌骨肌 前界:下颌骨 联合
内侧界: 二腹肌前 腹外侧缘
外侧界:下颌骨 内缘、颈阔肌
后界:颌 下腺后缘
Level II
• 上:C1横突下缘 • 下:舌骨体下缘
II区
前界:颌 下腺后缘、 颈部血管 鞘前缘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 鞘内缘和 肩胛提肌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T1WI
C+
6、其它征象
1、乳突炎及中耳炎 2、上颌窦炎
三、鉴别诊断
1、腺样体肥大
表现为鼻咽顶部和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密度 均匀,咽隐窝受压变窄,不累及下方肌肉,更不会引 起骨质破坏。在T2WI上淋巴组织呈高信号,肌肉呈低 信号,对比明显.☞
2、鼻咽血管纤维瘤☞
①多为男性青少年,临床有多次鼻出血的病史 ,为 鼻咽部的良性肿瘤。 ②鼻咽癌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而血管纤维瘤为压迫性 骨吸收破坏。 ③增强扫描时血管纤维瘤显著强化,而鼻咽癌仅轻中 度强化;MRI扫描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瘤内血管因 流空效应表现为低信号,称‘椒盐征’
外界:胸锁 乳突肌前外 缘、皮肤和 甲状腺内缘 颈前间隙, 包括喉前、 气管前和 气管旁淋 巴结及甲 状腺周围 淋巴结
后界:气管 和食管分界 处
•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谢谢!
谢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绕行于咽鼓管软骨,向 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 • 走行于咽后壁、椎前肌 前方。
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膜咽旁间隙为T2
• 颅底平面翼内板 后缘与颈内动脉 外侧的连线
• 肿瘤向侧方侵犯 超过咽颅底筋膜 咽旁间隙。
the pharyngobasilar fascia corresponds to a line connecting the tip of the medial pterygoid plate to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carotid artery at the skull base
圆枕
咽旁间隙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头长肌
咽隐窝
肿瘤在鼻咽部发生后侵犯:
向前正侧 后鼻孔、鼻中隔以 及翼突
向上方 蝶骨底、蝶窦、 蝶鞍、海绵窦
向后外方
动脉鞘区
向前上方
筛窦、眼 眶及球后
肿块
向外侧
向后上方
茎突前间隙、翼内外肌、 上颌窦、咬肌、颞颌窝 等
枕骨斜坡
后颅窝
向下
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
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内侧界: 颈部血 管鞘内 缘和棘 旁肌
Level Va
• 上:舌骨体上缘 • 下:环状软骨下缘
Level Vb
• 上:环状软骨下缘 • 下:锁骨上缘
V区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外侧界: 颈阔肌和 皮肤
内侧界: 肩胛提 肌 后界:斜 方肌前侧 缘
VI区
前界:颈阔 肌和皮肤
病理
鼻咽癌大部分起源于呼吸道的柱状上皮。
病 鳞癌 理 腺癌 分 泡状核细胞癌 东方人最多见 型 未分化癌
鼻咽部解剖
①鼻腔后方 ②软腭后上方 ③上自颅底 ④下至软腭游离缘 ⑤顶后壁呈穹隆状
⑥粘膜下有丰富的淋
巴组织称咽扁桃体 (腺样体)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CT(软组织窗)
颞下窝 翼突内外侧板 翼外肌 咽鼓管咽口
腺样体肥大☜
鼻咽血管纤维瘤
病史:21岁男性,右侧鼻腔不畅,反复流鼻血。

3、鼻咽部淋巴瘤
鼻咽部淋巴瘤常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二者从 形态上很难鉴别,但淋巴瘤侵犯范围广泛,常侵犯鼻 腔及口咽,病变多为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颅骨破坏少 见。MRI表现为等T1、稍高T2信号。 粘膜下浸润及颅底骨质破坏均较NPC轻,但淋 巴结肿大多而广泛。
鼻咽癌2008分期
TNM分期
T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 T2 侵犯至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 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 膜等)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鼻咽、鼻腔分界:上颌窦后壁连线
B
B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肿瘤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咽颅底筋膜
深筋膜的浅层。
内界:翼突外板和翼内肌内侧缘
外界:咬肌和下颌骨升支
上界:颧弓平面
• N分期
N0 影像学检查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且直径 ≧1cm,≤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 >3CM; 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巴结
1、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消失。 鼻咽癌最好发于咽隐窝,可引起咽隐窝变浅、 闭塞。 CT 平扫可显示肿块多为等密度,多呈浸 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对比增强后肿 瘤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 肿瘤在 T1WI上多呈低 - 中信号、在 T2WI上 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轻中度强化,增强扫 描有利于显示病灶范围、侵犯程度及与周围组织 结构的关系。
侵 犯 颅 底 、 翼 内 肌 为
T3
T4: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 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咀嚼肌间隙
• 颞窝被颧弓分为颞上窝和颞下窝
• 颞下窝为咀嚼肌间隙的固有部分,内含翼内肌、翼外肌、咬
肌及颞肌下部、下颌神经及分支和腭静脉丛等血管。
咀嚼肌间隙
• 简明界限 前界:与上颌后脂肪间隙相邻 后界:为覆盖翼内外肌后面的颈
鼻咽癌影像诊断
NP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协和医院
概述
①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②最常好发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③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④好发于鼻咽隐窝和顶壁; ⑤发病因素:种族、遗传、EB病毒、感染; 及环境致癌因素; ⑥鼻咽癌对放疗特别敏感。
临床表现
①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常常因颈部淋巴结 肿大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 ②耳鼻症状: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 耳鸣,单侧听力减退或丧失; ③颅神经症状: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痛、 面麻、舌偏瘫、复视等神经症状。
鼻咽癌超腔侵犯海绵窦
T2 T1 C+
鼻咽癌侵犯蝶骨、斜坡
颅底骨质破坏
5、NPC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早期即有淋巴结转移,咽后组淋巴结 外组是首站转移淋巴结,其他转移部位为颈深 及颈后三角区淋巴结。CT平扫多为等密度,增 强扫描轻中度强化。T1WI上为低或略低信号, 在T2WI上为高信号。
T2WI
鼻咽与口咽
• 肿瘤向下超过第2颈 下缘平面 。
T2:肿瘤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肿 瘤 侵 犯 鼻 腔 、 口 咽 、 咽 旁 间 隙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 颅 底:包括翼突内外板、翼突基底部、
蝶骨基底部、岩尖、斜坡、蝶骨大翼、破 裂孔、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
• 蝶骨大翼:包含有圆孔、卵圆孔、棘孔。
Level III
• 上:舌骨体下缘 • 下:环状软骨下缘
III区
环状软 骨层面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 鞘内缘和 斜角肌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Level IV
• 上:环状软骨下缘 • 下: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IV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