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诊断dwipwi
DWI和PWI在短暂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DWI
ADC 男性,49岁,发作 性左侧面部、上肢 麻木无力、言语困 难,每次约3‐4分钟
rAIb=1000 1.54 DWI ADC
rAIADC 0.98 女性,55岁,发作 性右侧肢体无力, 每次约1.5小时
rAIb=1000 1.26
rAIADC 0.98
症状持续时间<1小时TIA患者和症状持续时间>1小时TIA患者 rAIb=1000和rAIADC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Albers GW, Caplan LR, Easton JD et 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 N Engl J Med. 2002;21:1713–1716.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中国的情况
TIA 在中国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据统 计在男性中的发病情况是 54.2/10万人口; 在女性中为 16.8/10万人口。特别容易在老 年人中发病。
DWI和PWI在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冯晓源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经典定义为:大脑局灶性或 区域性缺血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 在24h内完全消失
Special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II 1990;21;637-676 Stroke
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结合对于TIA定义的新挑战
DWI和PWI能进一步发现短暂性神经症状的患者 的脑缺血或灌注异常,MTT图像能发现TIA患者 中32%的在常规MRI或DWI图像上没有发现的病 灶,也优于平扫CT 本研究将TIA患者分为三组,并且每组均经过随 访后将弥散上病灶不能恢复的TIA患者排除出真 正的TIA患者之列,这对于经典的TIA诊断也是一 种挑战,对于TIA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价都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

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
方法25例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和PWI,测量分析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IP)及对侧镜像区扩张变化和血流灌注,计算ADC值。
结果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与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显示;DWI定量分析显示,与梗死中心区比较,IP、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 <0.01);IP区rADC值高于梗死中心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WI显示大面积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未见明显的灌注减低区。
结论DWI与PWI的联合检查可准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IP。
标签: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IP);DWI;PWI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1],其在发病后6h之内,被定义为脑梗死超急性期。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是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联合技术,以PWI-DWI不匹配区代表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评估超早期脑梗死,成为脑梗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2]。
本研究对纳入的25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DWI和PWI检查,通过联合分析量化评定IP,为治疗脑梗死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4~78岁,平均54.5岁。
dwi医学名词解释

dwi医学名词解释
Dwi是医学上的缩写,代表"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即扩散加权成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DWI是一种利用水分子在组织
中的随机运动来生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
的自由扩散,可以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DWI通常用
于检测和诊断中风、脑部肿瘤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DWI常常与MRI(磁共振成像)结合使用,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
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规划。
从技术角度来看,DWI利用了磁共振成像中的梯度脉冲序列,
通过测量水分子在梯度磁场中的运动来生成图像。
由于不同类型的
组织对水分子的扩散有不同的特征,DWI可以显示出组织的微观结
构和病变情况,对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DWI还可以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成像,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ADC成像可以衡量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速度和方向,从而进一
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
总的来说,DW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于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临床医学带来了许多益处。
dwi名词解释

dwi名词解释
DWI是磁共振检查中的一种特殊扫描序列,中文名称为弥散加权成像。
它利用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水扩散程度和方向的差别来成像,因此,DWI 可以用于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
在临床应用中,DWI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其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
此外,DWI还可以用于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等。
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DWI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头颅MRI不会看?DWI、T1、T2......这篇讲清楚了!

头颅MRI不会看?DWI、T1、T2......这篇讲清楚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准确的识别和判读 MRI 图像不仅仅是影像医师应掌握的技术,也已成为神经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如何进行磁共振图像的阅片呢?这篇文章对你一定会有帮助。
1磁共振成像(MRI)概述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将人体置于强磁场内,此时体内的氢质子发生自旋运动而产生磁矩,操作者给予计算机指令让线圈发出事先设计好的不同外加磁场(即射频脉冲),使得氢质子发生重排,之后去除外加射频脉冲,反复多次并通过接收器采集信号,通过计算机后处理即得到 MRI 图像。
简单的来讲,相当于把一瓶水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停止下来,反复多次,感受振动情况。
而这些不同射频脉冲的排列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检查序列。
对于MRI 初学者,我们无须知道MRI 图像怎么来的、射频脉冲怎么激发的、信号怎么采集的以及扫描参数如何调整优化的,因为MRI 成像原理太复杂了且枯燥乏味很难理解,即使花费很大功夫,当时理解了,如果不常用,很快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我们只要知道怎么识别各个检查序列以及如何判读就可以了。
下面以神经系统为例,介绍读片的步骤:① MRI 读片的前提:掌握脑部 MRI 的正常解剖及变异;② MRI 读片的基础:识别 MRI 不同检查序列及其应用;③ MRI 读片的核心:分析和判读 MRI 图像及信号特点;④ MRI 读片的目的:图像结合临床信息做出最终诊断。
2磁共振图像如何识别?01. MRI 扫描序列MRI 扫描序列很多,包括:T2 加权成像(T2WI)、T1WI 加权成像(T1WI)、扩散加权成像(DWI)、液体翻转恢复衰减序列(FLAIR)、T1WI 增强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颅脑动脉成像(MRA)、颅脑静脉成像(MRV)等。
DWI、PWI在缺血性脑卒中上的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DWI、PWI在缺血性脑卒中上的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作者:杜国际长春骨伤医院影像科;作者述:本人从事影像工作三年,以下内容为我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些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同行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同道一起探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三高”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了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下面将通过介绍DWI、PWI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二者联合应用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一、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日常所提到的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致缺血性脑坏死,常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引起的血栓形成,近几年来脑梗塞的症状一直在蔓延,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梗塞的症状,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的脑梗塞的症状。
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概念及在缺血性脑卒中上应用的必要性概念:扩散加权成像(DWI)与传统的MRI技术不同,它反映的是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所以主要依赖于水分子的运动而非组织的质子密度、T1值或T2值,MRI能控制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磁化状态,却不影响其扩散过程,因此MRI是目前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最理想方法。
必要性:在头部的影像学检查,我们最常用的就是CT平扫和MRI 平扫,众所周知CT诊断是基于密度改变,但对于超急性期(<6h)的脑梗死,相应的脑组织往往没有明显的密度改变,对于24h以内的脑梗死CT平扫可无阳性发现,或者仅显示模糊的较低密度区,磁共振成像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在T1WI、T2WI以及FLAIR上往往也没有明显的信号改变。
在临床上脑梗死最佳治疗时间为3-4.5h,而在这个时间段内CT平扫及MRI平扫往往很难发现阳性改变。
MR灌注成像(PWI),MR弥散成像(DWI)及fMRI基本概念

MR灌注成像(PWI),MR弥散成像(DWI)及fMRI基本概念MR灌注成像(PWI),MR弥散成像(DWI)及fMRI 基本概念MR灌注成像(PWI)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PWI)是最先用于脑部,多采用EPI序列、扫描10层~13层,每层20幅~40幅图像。
顺磁性对比剂高压注射后,以2ml/s或更快速率,对10层~13层,反复成像,观察对比剂通过组织信号变化情况,在T2WI中,对比剂通过时,组织信号强度下降,而对比剂通过后,信号会部分恢复。
忽略T1效应,则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率与局部对比剂浓度成正比,与脑血溶量成正比。
连续测量,产生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分析曲线、对每个像素积分运算得到rcBV、rcBF、MTT、TTP图、DSCPWI临床应用,PWI 早期发现急性脑缺血灶,观察血管形态和血管化程度评价颅内肿瘤的不同类型。
PWI可早期发现心肌缺血,还可评价肺功能和肺栓塞、肺气肿。
MR弥散成像(DWI)DWI是在常规MRI序列的基础上,在x、y、z轴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从而获得反映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状况的MR图像。
所谓弥散敏感梯度是在常规序列中加入两个巨大的对称的梯度脉冲。
在DWI中以表观弥散系数(ADC)描述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快慢,并可得到ADC图。
将每一像素的ADC值进行对数运算后即可得到DWI图。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在DWI的基础上,在6个~55个线方向上施加弥散敏感梯度而获得图像。
DTI主要参数为平均弥散率(DCavg),各向异性包括FA、RA、VR,还可分别建立FA、RA、VR图。
DWI的临床应用是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常规MRI为阴性,而DWI 上可表现为高信号。
DTI的临床应用,动态显示并监测脑白质的生理演变过程,三维显示大脑半球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和分布、避免术中纤维束损伤。
MR功能成像(fMRI)脱氧血红蛋白主要缩短T2驰豫时间,引起T2加权像信号减低,当脑活动区域静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增加,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减低时,导致T2时间延长,在T2WI上信号增强。
【专题】PWI基础知识及应用

【专题】PWI基础知识及应用1. DWI/P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原理DWI是基于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在体外对组织水的移动能力进行测量的一种手段。
DWI图像的获得可通过测量近似弥散系数(ADC)来完成。
ADC值反映的是水分子在组织内的弥散运动能力。
在DWI图像上,弥散运动相对快的区域(如csf)暗于正常脑组织,正常脑组织暗于比正常弥散更慢的脑缺血损伤区。
脑梗死超急性期,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在ADC图像上呈低信号,随梗死时间的延长,DWI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而ADC值呈上升趋势。
对于脑梗死,DWI反映的是细胞毒性水肿,T2WI反映的是血管源性水肿,CT反映的是脑组织的坏死和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的出现比细胞毒性水肿的出现晚6-12h[1],因此,急性脑梗死6h内在病灶的确认上,DWI明显优于头颅CT和常规MRI。
PWI是利用快速增强扫描技术,静脉内快速注入造影剂,根据造影剂信号强度改变的大小描述脑组织灌注情况的扫描方法。
通常用脑血流(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这些参数来表达,其中rCBV是最直观的指标[2]。
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早期,PWI显示病灶中心血流灌注严重减少,而周围血流灌注逐渐增加。
2.DWI/P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在溶栓治疗前,必须明确如下几个问题:(1)明确病变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是新发性还是陈旧性,是持续性还是短暂性,只有对于新发的持续性缺血性中风才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2)明确病灶是否有缺血半暗带,有缺血半暗带才有溶栓的价值。
(3)明确发生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出血危险性大的,溶栓治疗效果差。
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DWI/PWI明显优于传统的MRI和常规CT[1、3-7]。
作用如下:2.1 确定缺血半暗带脑缺血半暗带(penumbra)是指围绕脑缺血核心周围的具有潜在可逆性损伤的梗死周边区。
该区如不能在短时间内使血流得到恢复或采取其他的措施阻止细胞的死亡过程,即可发展为梗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WI
1、CBV:脑血容量=CBF*MTT:CBV降低=低灌注,升高=高灌注。
2、CBF脑血流(绿色信号为正常信号)
3、MTT平均通过时间(黑、蓝色为低信号)
4、TTP达峰时间(红色为高信号,值增大时间增长)
A:1 、CBV正常,CBF减少,MTT延长; 2 、CBV增加,MTT延长;提示脑梗塞后有侧支循环建立。
B:CBV降低 MTT延长 CBF明显减少,提示:无灌注或灌注不足
C:CBV增高 CBF轻度增高或正常。
提示:血流再灌注,
D:CBV增高CBF增高;提示:过度灌注
DWI〈PWI 缺血暗带
DWI大于且等于PWI或者PWI正常,可能部分或完全的自发性血流再通所致。
DWI=PWI 多为缺乏侧支循环的大面积梗死灶,发病早期即为不可逆性损伤。
MRS
1、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神经元的标记物,波峰位于处,是脑MRS谱峰中最高者,神经元减少,功能受损,肿瘤侵犯时会下降甚至消失。
高级别胶质瘤NAA下降;但低级别胶质瘤NAA可正常。
2、肌酸 :脑组织代谢状态标记物(胶质瘤Cr降低)
3、胆碱Cho :细胞膜代谢和转化状态标记物,代表细胞增殖活性,(胶质瘤 Cho升高,以II--III级为著,多行性胶母细胞瘤坏死明显,Cho可以不升高,细胞膜崩解或细胞增殖时,Cho升高。
4、肌醇MI:为星行细胞中神经胶质的标记物,髓鞘溶解时升高,肿瘤时多下降。
5 、乳酸Lac:无氧酵解的情况,成人脑瘤Lac越高恶性程度越高;儿童脑瘤常可出现Lac峰。
6、脂质Lipids:代表细胞坏死和髓鞘溶解,脑胶质瘤时升高,但也见于脓肿和脱髓鞘病变。
7、谷氨酸(盐)Glx:峰值超过NAA升高的1/3,可以认为升高,多见于脑膜瘤,有助于鉴别颅内脑外和表浅部位的脑内肿瘤。
例:脑肿瘤:NAA降低、cho升高、cho/cr升高、cho/NAA升高、cho/NAA升高大于2~。
(其他数据一般以Cr为标准NAA、Lac、cho/cr)
单发转移瘤(无NAA及Crf峰,瘤周水肿区无Cho峰) 、淋巴瘤(常出现Lipids峰)。
(海马MRS分析:(I峰下面积)NAA/(Cr+Cho)比值小于异常;大于正常。
癫痫时分别将体素块置于双侧颞叶海马头部、后缘及杏仁体)
1. PWI的测量指标
相对脑血容量(rCBV):是指在感兴趣区内脑组织的血容量。
相对脑血流量(rCBF):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兴趣脑组织的血流量。
相对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rMTT):是指血流通过感兴趣脑组织所需的平均时间。
单位:s
达峰时间(rTTP):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达到感兴趣区脑组织所需的时间。
2. DWI与PWI相结合可以确定缺血半暗带
(1)DWI<PWI,存在缺血半暗带,反映出治疗时机,临床可及时溶栓。
(2)DWI>PWI,说明梗死组织内有部分的血流再灌注
(3)DWI与PWI范围一致,显示梗死区侧枝循环没有建立,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不可逆损伤。
(4)DWI正常而PWI显示异常,提示一过性脑缺血,没有梗死。
3. PWI在梗死区的微循环表现及所反映的问题
(1)脑缺血改变:rCBV、rCBF 正常,MTT延长,提示为动脉狭窄或阻塞,但代偿良好。
(2)灌注不足:rCBV、rCBF下降,MTT延长
(3)侧枝循环建立:rCBV正常或轻度增加,MTT延长
(4)血流再灌注:rCBV增加,MTT正常或减少
(5)血流过度灌注:rCBV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