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井大小
农业灌溉用井设计标准

农业灌溉用井设计标准农业灌溉用井设计标准:1. 井的设置:- 井应位于农田附近,便于灌溉设备的布置和管理。
- 井的位置应远离化肥、农药、垃圾等污染源,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
- 井距离农田应适当,方便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
2. 井的深度:- 井的深度应根据农田的灌溉需求确定,一般要达到地下水位以下。
- 井的深度应考虑到井壁稳定性和井水提取能力,以确保有效提供所需的灌溉水量。
3. 井的直径:- 井的直径应根据井的深度、水源的供给能力和灌溉水量等确定。
- 井的直径要保证灌溉设备能够正常下入井内,并方便维护和清理。
4. 井口、抽水设备和维护通道:- 井口应具备防止土壤和杂物进入的措施,确保井水质量。
- 抽水设备应选用合适的类型和规格,满足灌溉需求,并具备防止井水污染的功能。
- 井口周围应设置维护通道,方便维修和清理井口及设备。
5. 井水提取系统:- 井内应配备合适的提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确保灌溉水能顺利输送到农田。
- 提水设备应选用节能、高效、可靠的类型,减少能源消耗。
- 输水管道要具备耐腐蚀、抗压力能力,保证输送水的质量和数量。
6. 安全措施:- 井的周围应设置栏杆或其他防护设备,确保人员的安全。
- 抽水设备和输水管道应具备过载保护和泄压装置,防止设备损坏和水源污染。
- 井内应具备保存井内水源的功能,以防止非法取水和水质污染。
7. 监测与维护:- 井周围应设置监测井和监测设备,定期监测井水位和水质。
- 定期检查井壁的稳定性和井水提取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 清理井口、维修通道等设施,以确保井的正常使用。
通过上述的设计标准,可以保证农业灌溉用井的安全、高效和环保使用,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设备入井验收制度(3篇)

设备入井验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井下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使用,规范设备入井验收程序,根据《矿井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安装使用于矿井井下的设备。
第三条设备入井验收的原则是科学、公正、公平、合理和及时。
第四条设备入井验收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符合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严格控制设备使用风险,保障生产的安全和正常进行。
第五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验收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并经过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
第六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独立于设备制造商、供应商以及使用单位,确保验收结果的客观、公正、真实。
第七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给予的授权和认可进行验收。
第八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对不合格设备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设备入井验收的程序第九条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到达前,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联系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并提供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
第十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按照 client 的要求制定验收方案,并提出检测、评价设备使用风险的方法。
第十一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对设备制造商在制造过程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进行评估,并验证设计、制造和校验等记录。
第十二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测,包括设备外观、尺寸、性能、安全装置等。
第十三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对设备的工作环境、使用条件、操作规程等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对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保养、节能等要求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设备改进和加固的建议。
第十六条设备入井验收机构应当向设备使用单位提供相关报告和评估意见,并在一定时间内做出验收结论。
第十七条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验收结论,对设备进行修补、改进和改造。
第十八条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
无机房电梯风井设置要求

无机房电梯风井设置要求
无机房电梯风井的设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无机房电梯井的通风口应设置在井道的上部和下部,上部通风口用于排出顶部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下部通风口则用于进风补给和排除底部的潮湿空气。
通风口的数量应根据电梯井体积大小、使用率及设备功率等因素来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无机房电梯井的通风口数量应在2个以上。
2. 通风口的大小:无机房电梯井道内的通风口面积应不小于电梯井道面积的1/500。
具体来说,井道高度在15m以下的,通风口面积不小于0.04m²;井道高度在15m以上的,通风口面积应适当增大,以使通风效果最优化。
此外,风口底部与地面至少要保持1500mm 的距离。
3. 通风口的安全设置:通风口的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电梯轿厢的位置,以便更好地保证通风效果和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通风口应当设置在安全距离之外,并设有防坠装置以防止人员误入。
4.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电梯的安全和乘客的健康。
排风通道是电梯排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排风通道可以保证排风效果。
排风扇的排风量、噪音和能耗等也需要满足要求。
如果排风扇的排风量不够,则需要使用多个扇机进行联动。
排风扇的运行需要实现智能化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长时间开启。
无机房电梯风井的设置要求需要综合考虑通风效果、安全因素和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设备管井标准-水暖电

1
为增强全员参与技术研发的意识,在公司全设计研发 系统内构建统一的技术研发交流平台,依据《集团技术研 发工作管理办法》要求,技术专题研究工作将作为公司全 设计研发系统内一项常态工作。在公司全设计系统内通过 技术专题研究成果的征集,分享,以促成共同进步,为新 项目开发积累经验,进而逐步提升公司产品的整体品质。 技术专题研究的选题基本上都来自项目曾经发生过的 缺陷错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是其它具有代 表性的技术问题。主要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探索相关 具体的解决措施,体现研究成果的实际可操作性及可推广 性。 另外,技术研究成果分别由来自集团、各事业部或各 城市公司的具体团队提供,在此对相关同事的大力配合表 示感谢。
19
3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风道面积
系统负担层数 系统负担层数 系统负担层数
梯间开启双扇门 0.28~0.38 0.42~0.50
梯间开启单扇门 0.21~0.29 0.32~0.38
4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风,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 烟条件时的送风风道面积
系统负担层数
梯间开启双扇门
梯间开启单扇门
4-弱电金属线槽((WxH 300x150)
5-弱电设备机柜(落地安装) (WxHxD 600x1200x250) 6-电缆桥架或金属线槽支架(支 架宽度为:W+100)
10
竖向分区
管井对应户数
水暖井规格尺寸(mm×mm)
3.2.1 水暖井道尺寸选用表
一井拖一户 竖向分区为: 一个区
长×宽为:1100×450
一井拖两户
长×宽为:1200×450
一井拖三户
长×宽为:1350×450
地下消火栓井设计要求

地下消火栓井设计要求
一、概述
地下消火栓井是城市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位置选择、尺寸设计、防冻设计、维护保养、安全标识、耐压性能和紧急使用等方面介绍地下消火栓井的设计要求。
二、位置选择
在选择地下消火栓井的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便于使用:消火栓井的位置应便于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快速到达,且易于接近和使用。
2. 安全性:位置应避免设置在易受撞击、易积水等不安全区域。
3. 均匀分布: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均匀分布消火栓井,以提高灭火效率。
三、尺寸设计
消火栓井的尺寸应根据其用途和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主要包括:
1. 井盖大小:应满足日常维护和清洁的需要,同时保证人员安全通过。
2. 井体宽度和深度:根据所安装的消火栓和附属设备的尺寸确定,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开启方式:井盖应便于开启,且应有锁定装置,防止意外关闭。
四、防冻设计
在寒冷地区,地下消火栓井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避免消火栓和相关设备受到冻害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
1. 选择耐寒材料:采用耐寒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作消火栓和相关设备。
2. 保温层:在消火栓和设备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以减少外界温度的影响。
3. 排水设施: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冻结。
五、维护保养
为保证地下消火栓井的正常使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主要包括:
1. 定期检查:定期对消火栓井进行检查,确保消火栓和相关设备完好无损。
2. 清洁保养:定期清理消火栓井内的杂物和污垢,保持井内清洁。
钻井平台简介

钻井平台简介常文恭钻井平台(DWP)是座落在井口平台(WHP)顶甲板上,完成油井钻井和修井的设备。
钻井平台由钻井设备模块(DES),钻井支持模块(DSM)和散料储藏设备(BSF)组成。
钻井设备模块由井架(Mast),钻台(Drill floor)和基座(Substructure)构成。
井架是一个约50米高的钢结构,重100-200吨。
顶部装有天车(Crown block assembly),约7000米钢丝绳,挂游车大钩(Travelling block),挂顶驱(Top drive)顶驱是钻井核心设备,全自动液压驱动,价格昂贵。
钻台是一个约16米*18米重达5-6百吨的可以在基座上滑动确定井位的钢结构模块,主要设备均安装在其上。
如:主绞车(Drawworks)用于提升大钩和顶驱。
转盘(Rotary table)旋转联接钻管。
高压管汇(High pressure manifolds)联接高压泥浆进出,固井高压水泥进出,防井喷系统联接。
防井喷控制系统(BOP control system).泥浆回收系统(Mud treatment systems)有振动筛(Shale shaker),除泥沙,除钻屑,除害气柜及设备。
基座是一个可以在甲板轨道上滑动,支持钻台和井架的钢结构。
DES模块上,各种类型的机动,液动,气动和各个电气控制柜,用不同电缆,不同管线,组成一座自动控制的钻井设备。
钻井支持模块(DSM)是为DES模块钻井提供电力,高压泥浆,设备仪表控制空气的机电设备模块。
主要设备:柴油发电机组,(4 x 1000KW)高压泥浆泵(HP Mud pumps)每台功率1200KW,约40吨。
空气压缩机及干燥器(Air compressors & air dryer)泥浆混合泵,输送泵,增压泵泥浆储存柜,混合柜,泥浆枪,搅拌器。
电气开关控制系统设备。
空调设备及系统消防系统。
顶甲板为钻杆存放区。
DSM模块也是一个机管电仪组成的自动化大设备。
井下设备标准

井下设备、电缆、管道质量标准化要求一、辅运大巷:1、设备的摆放标准:开关一律上架,架子尺寸按标准统一制做(ZBZ-4.0综保560*450mm、QBZ-120起动器610*460mm、KBZ-400馈电开关620*480mm、QJZ-2*80(120)风机专用开关1000*510mm、QJZ-200起动器770*510mm、KBZ-200馈电开关680*390mm,开关架统一高度为200mm),所有移动式变压器用轨枕支平支稳,摆放整齐。
多台设备摆放时,应大小顺序一致,开关架按上述标准统一制做,保持设备卫生清洁,已达到标准化要求。
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挂牌管理,样式内容见图(1)。
标志牌规格为150*110mm和115*85mm,变压器等大型设备使用150*110mm标志牌,开关等中小设备使用115*85mm标志牌。
标志牌为蓝底,蓝色边框,黑色线条,黑字。
标志牌由规格为A3的塑封胶膜纸塑封而成,设备标志牌统一固定在设备上盖上。
图(1)2、设备的接地标准:结合《煤矿安全规程》标准,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管理,特制定以下标准:(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接地保护。
(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 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线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 Ω。
(3)、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电缆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连成1个总接地网。
<1>、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2>、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 。
(4)、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农田用机井施工方案

农田用机井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1.地形测量:对于机井施工的农田需要进行地形测量,以确定井口和塔基的位置和高度。
2.选择井点:根据地理条件,选择适当的井点,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并考虑周边环境和井口的方便使用。
3.设计井口:根据需要供给的水量,设计井口的直径和深度。
一般情况下,农田用井口直径为0.8-1.2米,深度为10-20米。
4.检查水源:在机井建设前,应对水源进行检查,确保水质符合农田用水的要求。
二、机井施工1.凿井:先用打孔机对井口进行凿井,凿井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直径和深度,并保持井口的圆整。
2.吊装机井材料:使用吊车将机井材料送至现场,将井管、阀门等吊装到井口位置。
3.安装机井材料:先将井管一段一段地安装到井口中,然后通过螺旋衔接将井管连接起来。
同时,将防砂器、井盖等安装到井口上部。
4.安装机井设备:将机井设备(如水泵、电机等)安装在塔基或井口附近,确保设备稳定。
5.安装电气设备:将电气控制设备安装在塔基或井口附近,并进行相关电气连接。
三、机井调试1.启动设备:先启动电机和控制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2.封堵井口:在机井设备正常运转时,用泵管或井盖等封堵井口,防止水泵抽水过程中井水流失。
3.清洗井孔:将井孔中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机井供水通畅。
4.验证供水:打开井水阀门,检查机井供水情况,确保供水正常。
四、机井运行和维护1.定期检查:定期对机井进行检查,包括井管、井盖、电气设备等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备维护:定期对机井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包括泵、电机等的清洗和润滑,以延长设备寿命。
3.废水处理:在机井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合理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安全措施1.周边安全:在施工期间,要设立警示标志并采取临时安全措施,以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2.操作安全: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操作资质和安全意识,严禁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范。
3.灭火设备:工地上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防止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