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中转诊不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近年来,我国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迅速变化,使得分级护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分级护理也开始遭受变数。
许多医院分级护理模式的使用,在当前我国医院医护人员素质提高与护理数量增多的背景下,存在问题,这种问题和模式使用存在问题,使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这影响到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给护理者增添了负担。
下面,将简要分析分级护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一、原因分析(1)首先,医护人员素质变化复杂,护士缺乏成熟经验。
医护人员在护理质量、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均有所提高,但护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上并未跟上,大多数护士缺乏成熟的护理经验,不能适应复杂的护理环境,可能会出现对病人和护理质量的不负责任。
(2)其次,护理数量及时性缺乏,护理工作不够科学。
护理人员只能按照指定的护理模式,而不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实施科学性、合理性护理。
(3)此外,护理分级模式设计不合理,使护理工作出现分级失序。
随着素质的提高,新入职的护士对较高级的护理任务有能力完成,但并不允许他们完成,因此护士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护理能力。
二、改进建议(1)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护士护理经验不足,应加强专业护理理论知识的普及,加强护理技能的技术培训,改善其专业水平。
(2)护理数量及时性也应加强,应由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技术员共同进行及时的护理管理,把握护理质量和效率,保证护理的个体化和标准化。
(3)护理分级模式设计也应符合实际,应结合护理人员现有素质,把握分级护理各个级别的护理重点,维护护理工作的有序性,使护理者能够发挥自身能力,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模式存在问题,原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缺乏成熟经验,护理数量及时性缺乏,护理分级模式设计不合理等方面。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改进护理系统,建议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护理数量及时性,护理分级模式设计应符合实际。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分级诊疗模式被广泛推行,分级护理也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模式迅速发展。
分级护理旨在实现精准医疗、优质服务,为病人提供优质、综合、安全、高效的护理。
然而,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分级护理的实施,也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
首先,分级护理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分级护理服务的建立存在制度上的滞后,导致该模式的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不同级别护理机构之间存在资源密集度差异,第二级及以下护理机构的资源充足程度远远不及医院,从而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及疗效的提高。
其次,分级护理的标准制定不足。
分级护理的护理标准普遍低于医院,部分护理标准尚未成熟,缺乏科学的评估及证据支持,且大部分护理标准与病情的治疗护理等停留在基础护理,难以达到精准医疗的要求,无法满足病人的特殊护理要求。
此外,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分级护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应用分级护理模式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实际上,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方面缺乏系统培训,对有关护理技术仍存在误解和误区,使得他们无法及时准确的发现并处理病人的护理问题,从而影响病人的护理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资源配置,加快分级护理服务的建设,以统一的资源投入,加大对第二级及以下护理机构的资金支持,均衡资源配置,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
其次,完善护理标准,制定科学严谨的护理标准,强化个体护理,加强精准医疗等护理技术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特殊护理要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最后,完善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加强应用分级护理模式时的护理人员培训,让他们掌握实际护理技能,树立系统的护理理念,以提升护理质量。
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指导及改善分级护理的实施,让病人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精准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人民健康福祉。
综上所述,分级护理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标准制定不足、护理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强资源配置,完善护理标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及改善分级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中国1996年出台了“医疗卫生法”,根据该法案,对于不同社会人群的就医需求,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本卫生机构的资源,进行分级护理,这是一项全新的医疗模式,由它让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但这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下面具体来探讨一下此项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服务设施不均衡。
在我国目前,国家和地方三级医院是很多中小城市患者就医的主要选择,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患者到了三级医院,就被挤进去,从而影响到患者及时、优质的就医服务和护理服务水平,从而导致患者的医护比和护理质量受到影响;(2)未形成完善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
因为分级护理模式跨卫生机构,每个机构保存的患者档案可能不同,除了医疗数据保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问题外,也可能会出现患者跨机构就医时,档案管理不到位,导致患者就医病情诊疗效果受影响;(3)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由于分级护理模式是一项全新的医疗模式,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并不总是有效,也少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会导致服务效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患者就医的感受及护理效果。
二、原因分析(1)投入不够。
虽然分级护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投入的不够,政府对此并不是很重视,护理服务和指标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控制,从最初的布局到最终的实施都是走在前沿,所以服务设施存在不够均衡;(2)缺乏护士专业化。
由于分级护理模式涉及跨机构护理服务,所以在护士队伍建设上也存在挑战,在不同级别的护士要求上有着不同的专业化程度,但是现在由于缺乏职业培训,使得护士队伍的能力普遍不足,从而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3)管理政策缺乏创新。
由于分级护理模式的发展较晚,管理政策也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跨机构就医的患者的就医和护理服务内容也缺乏有效控制,未能形成完善的服务模式,及时有效的档案管理以及完善的新闻联络机制,严重影响到分级护理服务质量。
三、整改措施(1)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护理服务体系,注重护士队伍培训及能力提升,促进各级机构形成正确的护理服务理念;(2)政府应积极投入,健全分级护理的政策机制,完善护理服务的指标体系,加强跨机构的协作;(3)完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护理数据保存的准确性及完整性;(4)建立护理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5)建立及时有效的病人康复服务,促进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

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2.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化医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
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庭冷落”。
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按照卫计委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一套分工明确,分流有序,各司其职的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
2000年的卫生改革推出了“点名医疗”,即患者选择医院,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
于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悬殊明显,导致许多经济条件好的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
于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吃力不讨好,浪费人力、物力。
一些大医院办院的指导思想偏离,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期以来,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调查发现: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普遍开设“体检中心”,没有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孙佳丽;尹梅【摘要】分级诊疗是"优化与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府部门做好顶层配套政策,更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转变思维模式,创新适合的分级诊疗体系.对我国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从医联体运行机制、医保制度、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资源分配和医疗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ptimize and reconstruct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y and expensiveness of getting medical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requir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o the top-level supporting policies, but also need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to change their thinking mode and innovate the appropriate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lemma of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cal alli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physician multi-point occu-pation, med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5页(P236-240)【关键词】分级诊疗;医疗资源;诊疗模式;医联体【作者】孙佳丽;尹梅【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分级诊疗是现代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主要指各级医疗机构依据诊治疾病的难易程度,承担与其医院等级相应的疾病治疗,并实行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以健全医院诊疗体系,促进社会医疗行业快速发展。
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与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5期213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院管理·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与对策杨丛维,陈江莉(遵义市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0 引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并要求在重点省市的70%以上地市进行实施。
切实推进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将能够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1 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现状基层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①医疗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国家和主管部门鼓励双向转诊工作,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为支撑,主要是表现在了医疗保险制度没有结合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没有充分全面的约束和规定好医疗机构的功能,没有健全的制度和实施措施。
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是影响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导致人民群众的就医之路不够顺畅。
②医疗机构建设发展无法充分适应医疗工作需求。
目前总体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科学、有效,很多大型医院得不到稳定的发展,并且医院缺乏清晰的功能定位,容易受到趋利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盈利目的,不利于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
同时缺乏大量的基层专业医务人才,也是影响医疗工作高效优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社会公众缺乏强烈的健康观念,对于双向转诊方面的认识程度不够高,不了解双向转诊活动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流程,在治疗信息和医疗政策方面认知水平较低。
2 提升基层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效果的措施2.1 规范地区双向转诊标准。
推进基层医院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结合地区范围内医疗工作实施现状,制定出科学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转诊服务开展流程,保障该项工作开展的畅通性和连续性。
二是各级医疗机构都需要构建双向转诊通道,形成地区统一转诊程序,各基层医院要充分掌握转诊标准,了解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
分级护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分级护理质量检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不同的护理等级下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分级护理的质量。
本文将对分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在许多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
这导致护士们无法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特别是在夜间和节假日,护理人员更为短缺,使得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护理和关注。
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他们在处理一些复杂或紧急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3. 护理流程不规范在一些医院中,护理流程不规范,缺乏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这导致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任务时,无法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4. 护理记录不完整护理记录是护理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一些医院中,护理记录不完整,缺乏对患者病情的详细记录和评估。
这导致护理人员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5. 患者满意度不高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一些医院中,患者满意度不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投诉不断。
这反映出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配置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 规范护理流程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任务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 完善护理记录制度医院应完善护理记录制度,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病情的详细记录和评估。
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措施

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措施一、引言孕产妇健康是关乎国家人口素质和家庭幸福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危重孕产妇救治及转诊工作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尽管近年来在政府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危重孕产妇救治及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为我国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1. 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孕产妇救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及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危重孕产妇的救治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务人员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流程和急救技能掌握不足。
2. 转诊流程不完善在危重孕产妇的转诊过程中,部分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转诊流程繁琐等问题。
这导致危重孕产妇在转诊过程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救治效果。
3. 救治水平不均衡我国各地区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救治水平差距较大。
这使得部分危重孕产妇在救治过程中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孕期管理不足部分孕产妇在孕期未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导致孕期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增加了危重孕产妇的发生风险。
5.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部分家庭对孕产妇健康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送医救治。
此外,我国在孕产妇救治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及设施水平,确保能满足危重孕产妇的救治需求。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救治能力和急救技能。
2. 优化转诊流程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简化转诊流程,确保危重孕产妇在转诊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提高救治水平均衡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中转诊不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8-04-26T16:08:09.7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舒砚1 向晓莉2(通讯作者) 杨叶2 鲜明2 [导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该项制度的了解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制度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6]。
(1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2四川省卫生计生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在分级诊疗制度推行过程中,我们调查了《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的知晓应用情况,发现产科转诊中存在的一些转诊不当现象有:转诊过程的诊治处理不当;转诊流程不规范;转诊患者自行前往;转诊时机不当;无指针转诊和其它。
本文分析探讨了转诊不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97-02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分级诊疗的内涵是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我国2015年开始推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政策。
为切实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做到危急重症适时转诊,转诊过程中科学处理,2016年四川省针对产科分级诊疗推出了《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到医院走访调查了解《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的知晓与应用现状,以及对近年来双向转诊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讨论四川省产科危急重症转诊不当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本次调查共收到214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15份,有效率93.85%。
1.调查结果1.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232人,占11.5%,女1780人,占 88.5%;年龄以25~35岁为主,占40.0%;毕业年限以10年之内为主,占44.9%;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8.5%。
1.2 调查对象所在的医院特征及转诊情况调查对象所在的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医院的级别以一级为主,医疗保健机构以县(区)级为主,所在的医疗保健机构制定了产科分级诊疗或转诊的相关流程的占87.5%;产科主要转诊地点为辖区内上级综合医院,占62.7%。
(详见表1)1.3 影响《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的原因影响《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的主要原因(详见表2),这些是造成该转未转的主要原因。
其它影响《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的原因有:各下级医院开展业务水平及辅助科室建设不同步、无二级以上高危孕产妇高位评分标准、山区交通不方便,经济能力有限、上级医院床位紧张、三级医院诊疗条件好患者不愿回基层治疗和基层医院宣传力度不够等。
2.转诊不当常见类型及原因分析影响《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应用主要原因以“虽达到转诊指征,但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为主,占74.4%。
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孕妇或家属不同意转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以经济原因为主,例如原医疗机构是医保定点医院,转院可能产生部分费用无法报销的问题,或者觉得报销程序多麻烦。
可见经济原因以及对指南的理解、运用困难跟转诊不当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上,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体,存在着利益上的竞争关系。
对于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来说,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赢得更多的利润,而病人就是利益的来源,因而二者都很难避免经济利益的驱动,这就使双向转诊活动受阻[1]。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和对三甲医院专家的访问调查结果,三级医疗保健机构接收的下级转诊上来的病人转诊不当排序为:表1 调查对象医院特征2.1 转诊流程不规范、患者自行前往现阶段,调查中可见大部分医院制定了产科分级诊疗或转诊的相关流程,但实际转诊的情况相对混乱,很多基层医院转诊不按流程办理,未给病人开具转诊单直接口头告诉病人前往某三甲医院就诊。
使得转诊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存在挂号、排队、等床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专门管理及迅速、优先的就诊服务,给病人造成了很大不便,甚至可能延误诊疗而危及病人生命健康安全。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转诊病人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递,无法发挥出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优势。
2.2 转诊时机不当一方面,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有限导致无法准确把握转诊时机,对病情发展的估计不足,可能延误病情。
另一方面,无论是对基层医院还是上级医院的来说,很多医护人员尚缺乏对《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的学习掌握,每个医生对转诊标准的掌握并不一致,经常会导致不合理的转诊,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不便。
本次问卷调查可见,接受调查者中,57.1%的医护人员反应分级指南内容难以掌握,31.1%的医护人员反应指征定义不明晰,难以依从。
实际询问专家意见,很多专家也指出,指南针对单一病种,而实际产科转诊面对的常常是有多个合并症的情况。
这都导致指南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性受到了影响。
2.3 无指针转诊和其它由于缺乏对无指针转诊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得这类转诊常有发生。
一方面,目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资金缺乏,设备落后,实验室检查手段较为欠缺,对自身服务能力不自信,导致某些基层医院不敢接诊一些本来属于其诊疗范围内的病人,而将其通过转诊推脱给更高级别的医院处理。
川卫办发〔2014〕257号《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指出,基层医疗机构在预约上级医院时,无论是门诊还是转诊住院,必须要先进行基层首诊。
但实际中很多基层医院因为不想处理能力范围内但稍微困难的病例,或担心处理不当引发医疗纠纷,未进行全面首诊就直接告知病人“这个病这里医不了,你要去XX三甲医院”。
同时,很多在上级医院接受了治疗并已达到向基层转诊的条件的病人本身也因不信任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而拒绝转回基层接受家庭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
2.4 转诊过程处理不当转诊过程处理不当通常表现为转诊前药物器械的准备不够;与上级医院的衔接有误,或者病历书写不全、书写不规范,给上级单位准确把握患者信息增加难度;转诊路途无相关的监测设备,对危急重的病情发展把握不够,缺少有经验的医生或者护理人员的陪护。
2.5 转诊医院选择不当因为对病情的估计不够,可能造成选择的转诊医院无能力诊治患者造成第二次转诊而延误病情,正确地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医院转诊非常重要。
3.对策及建议针对《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以上常见的转诊不当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转诊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效果。
因此,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放, 制定出基层产科医生培训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在基层尽快培养出以医生为主体的包括公卫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2]。
澳大利亚在提高双向转诊执业者素质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其由联邦政府制定认证标准,建立评估和质量认证体系,全科医生要严格执行政府的标准,每3年认定1次。
不合格则取消营业执照,不允许行医[3]。
同时,针对产科转诊指南的学习和掌握,也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培训班子,对基层和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详细、标准的培训,以帮助其全面准确的掌握指南中的分级、转诊要点,减少时机不当和无指征的转诊。
(2)调整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发挥纵向医疗联合体要树立合理的转诊观念,应加强有关政策的培训以及建立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消除它们之间的经济对立[1]。
各地要依靠城市大型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
通过在基层医院设立延伸病房、延伸门诊,积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向社区延伸,构建市、县、乡、村纵向一体的医疗网络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在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之间的流动,在降低病人治疗费用的同时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
(3)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范管理双向转诊是基层和上级医院双方面的互动,但目前却以基层医院自发、无序地向上级医院单向转诊为主,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
因此,要做好规划工作,调整好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对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功能定位,组成适宜的卫生服务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向上转诊和向下转诊的标准、程序,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转诊中各项规章制度,此外还应设立转诊管理机构,行使监督管理权[4]。
(4)建立畅通的转诊通道,加强各级医院间医护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应根据区域划分基层医院对应的上级转诊医院,为顺利转诊建立畅通的通道。
并积极加强基层医生与上级医院医生的交流,使基层医生与上级医院医生建立一对多的个人联系,使得基层医生在拟转诊病人时,能够清楚地知道病人该转给哪个医院、哪个科室及哪位具有所需专长的产科医生,以确保病人得到有效、及时的转诊及治疗,提高病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信任度[5]。
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可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安全运用、政府投入最大效用,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加大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就医人群流向,关键要以人为中心,减少转诊中存在的各种人为错误、时机延误和其他不良影响,提高就医人群在转诊中的感受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该项制度的了解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制度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6]。
【参考文献】[1]李肖肖,杜雪平.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31-1734.[2]王毓铭,徐青松,曹刚,等.“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双向”转诊法律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132-134.[3]李湘江,李士雪,郝晓宁.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5):351-352.[4]任晓,李君容.新医改下的双向转诊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4):44-46.[5]黄培,易利华.博弈论视角下双向转诊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3-5.[6]李佳,周令,李策,等.大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量变化趋势和转诊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