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8篇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8篇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8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8篇三国演义阅读心得体会1读书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如花朵需要水的浇灌,树木需要土壤来生长,人类生存需要氧气。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推荐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它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本文学巨作,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的作者罗贯中是元末著名文学家、戏曲家。

他搜集各种历史资料,靠着他缜密的构思,编写出了这部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孙吴,曹魏三大集团政权势力相互纷争,最后统一为西晋的事。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四起,再到三国鼎立,最后天下统一,正应了本书开头的那第一句话: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百多名人物,有各自掌权的君主,曹操,刘备,孙权。

有足智多谋的谋士,诸葛亮,郭嘉,徐庶。

有虎虎生威的大将军们,许褚,张辽,李典,于禁,乐进。

有有情有义的关羽,张飞,赵云,也有有勇有谋的周瑜。

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并且都有我们值得尊敬、学习的地方。

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诸葛亮,曹操这三个人物。

被后人称为武圣的关羽,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擒于禁斩庞德,有勇有谋,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单刀赴会,刮骨疗伤。

忠义是他最大的`优点,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只为报旧主。

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智慧的诸葛亮忠心耿耿,协助刘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非常人所能。

曹操被后人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及能力,一生信奉“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出口不凡,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诗人。

他收复了北方中原,建立了三国中土地最广的国家、最强盛的国家,也为西晋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深深地爱着三国,是因为它的道理之广,是因为作者对光明的呼吁,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东汉末年的黑暗,造就了一段不平凡的英雄传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收获(四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收获(四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收获《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历史故事。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教育。

下面是我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和收获,一共____字。

一、背景知识的学习在读《三国演义》之前,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三国时期的背景知识,包括各个国家的兴衰起伏、战争的场景和策略等。

这些知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也拓宽了我的历史观。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刘备仁义宽厚,曹操机智勇敢,孙权决断果断,关羽忠义勇猛,张飞倔强刚猛……每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性和处世之道的道理。

三、智谋与战略的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每个战役都有其独特的战略和谋略。

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火烧连营,都展现了各个将领的智谋和胆识。

通过阅读这些战役,我对战争的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学到了如何在面对困境时寻找突破口,如何运用智慧来取得胜利。

四、忠诚与背叛的对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忠诚正直的人,也有阴险背叛的人。

通过比较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我认识到了忠诚和背叛的重要性。

忠诚是一种品质,它代表着对事业和人的忠诚和信任。

而背叛则代表着对利益和权力的追逐。

通过对比,我更加明白了忠诚的可贵和背叛的可耻。

五、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等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团队,通过团队协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们相互之间信任、支持和合作,这使得他们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可以使事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六、历史教育与人生观的养成《三国演义》是一部带有浓重历史色彩的小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也对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观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_1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_1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阅读《三国演义》个人心得体会篇1最近,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古典名著,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心深受震撼。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我仿佛进入了那个风起云涌的三国境界。

诸葛亮又名卧龙先生,与庞统合并“凤雏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帮助刘备打过无数次胜仗,当看到诸葛亮帮助周瑜借来东南风成功火烧赤壁后,又预知周瑜因妒嫉会加害于他,便预先叫赵云前来接应,才得以顺利逃脱之时,我真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才能。

再说说让我佩服的关羽吧。

人称他关公,你看他美髯飘飘,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忠肝义胆;你看他身着绿锦战袍,手提青龙偃月刀,坐骑马中赤兔;你看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英勇无畏。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呀!他忠心辅佐刘备成就大事,即使被曹操俘虏,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不忘回到刘备的身边,以致后来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我觉得这些点点滴滴都能看出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三国英雄数不胜数,虽然那个战争纷起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战马的嘶鸣、英雄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为人作事要小心谨慎,智勇双全,要做一个正直忠诚的人。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它如同无声的老师,教给我浩瀚的历史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阅读《三国演义》个人心得体会篇2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主要资料是:从黄巾起义开始,经过了桃园三结义,王司徒巧定连环计让吕布来刺杀董卓,曹操大战吕布,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袁本初败兵折将,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孔明先生,赤壁之战,最终刘备打下四川,就构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人物有:孙权、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赵云、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在这上表现了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任正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的明君任正,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都想统一天下,经过一番征战后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魏、蜀、吴,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的主人,都想灭掉别的国家,一统天下,所以他们就开始明争暗斗,想推翻别的国家,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斗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攒了皇位,改国号为晋国,随后,他消灭了蜀国,皇帝刘禅投降,然后,他又开始攻打吴国,吴国也灭亡了,皇帝孙皓投降。

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国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的阅读过程中,有几位人物,使我十分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几次打败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

第二位就是号称常胜将军的赵云赵子龙,他不顾危险,几次救了刘禅的命,长坂坡,他为救刘禅,在曹军中,杀了个7进7出,救出了刘禅,截江夺阿斗的时候,赵云又从孙尚香(刘备的妻子)怀中夺回刘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

第三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姜伯约,诸葛亮去世前把自我一生所学的军事知识全部传给了姜维,其中包括他发明的连珠弩的制作方法。

姜维全力为蜀国出力,最终为蜀国舍生取义,悲壮自刎!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并出的时代,像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还有名医华佗等等,都是出自三国时期,所以,三国时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而不衰!《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乃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回想中国华夏古韵的历史,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似乎感觉到承载着一个朝代的凝重历史车轮滚滚驶来。

终于,在元朝明初,一个人——罗贯中用笔演绎了那段历史,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将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手法融为一体,开创了长篇小说一派的先河,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1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1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15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1《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2这个假期,我读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人和事让我感触很深。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兵少,出榜招募义兵。

刘备、关羽、张飞在征兵的过程中相识,三人志同道合,又都想为国家出力,都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于是在桃园内设宴,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从此,三人开始了报效国家的旅程。

读完了这一回,我不仅感受到了刘备的博学多识、关羽的忠义、张飞的粗犷豪放,还感受到了三兄弟的团结和讲义气,他们不需要什么按指纹、找证明人、签合同来是对方信任自己的,而是凭自己的为人、处事来获得对方的信赖,只有大家都一心为对方、团体着想,大家才能团结,大家团结了,团体自然也就强大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5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我一直铭记在心中。

是啊,读书就好比爬山,每迈开一步,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今年暑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陪伴我度过了整个暑假。

初次接触《三国演义》,总觉得里面的内容繁琐枯燥,谁知深入学习后,却被那一回回智慧与胆识的较量,一幕幕忠勇与威武的比试所吸引,读得废寝忘食、津津有味。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家罗贯中围绕正统思想展开故事情节,开篇突出刘备、张飞、关羽桃园结义、招兵买马,后来在军师诸葛亮的协助下,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奋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草船借箭”的故事最令我难忘。

周瑜妒忌诸葛亮,故意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最后诸葛亮借助大雾和东风,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几条草船诱敌,向曹操“借箭”成功。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处变的性格让我感慨万千,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平时的努力。

我幻想自己像诸葛亮那样机智、那样博学,可是,却总是无法说服自己战胜自我。

比起诸葛亮那个年代,我们如今生活条件这么优越,要什么有什么,此时不努力学习,更待何时?是的,读书如同蜜蜂采花酿蜜,要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使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2书,特别是一本好书,是一本不会说话的老师,它能激励人奋进,帮我们确立人生坐标。

正如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所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要用自己的勤奋、努力。

没着这阶梯一步一步地攀登。

在我所看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要数《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内容丰富多彩,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

一幅幅美丽的插图,一个个惊心胆魄的战争故事,令人看了还想看。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的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未年时期限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200多名人物形象。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33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33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33篇)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精选33篇)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篇1大家都可能看过《三国演义》,我也看过,而且很喜欢看。

说起三国,我就会想起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义重如山的关羽,坚不可摧的张飞,居心不良的曹孟德,还有,在百万大军中来去如云赵云……《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精彩无比。

不管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都让我拍手称好。

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更是打动了我。

在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时,周瑜才智出众,但因为心胸狭小而气绝身亡。

这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心胸狭小,不能瞧不起人,如果想方设法害人,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孔明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我们为什么不行呢?而且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有电视、电脑。

为什么我们不行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孔明先生是短暂的,他为蜀汉基业奉献出了多少力量,还没有享受一下荣华富贵便去世了,多么好的一位军师,我应该向他学习。

我们虽然没有孔明的头脑,但我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多么难得的一位丞相,正如司马徽说:“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我愿意以诸葛亮为志,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篇2.......花筒,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书籍就是这个万花筒中最灿烂的一角,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我着迷,令我陶醉.......我最初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两年前我十岁生日的时候——那天妈妈送了我一整套的“四大名著”,并且都是无删减的版本,我兴奋不已的立即挑选了一本《三国演义》开始读了起来。

里面的内容不好理解,生僻字还一打一打的——“谞”、“藜”、“镔”、“劭”、“颙”......我家那本小小的字典都快查不全了,耗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第一回看个大概。

后来,我还是被它吸引了过去——引人入胜的情节此起彼伏,让我看得如痴如醉:“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三期周公瑾”、“诸葛亮痛哭庞统”、“关羽刮骨疗毒”......这些都是我的“珍藏品”,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10篇

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10篇

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10篇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1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许多人物的性格,比如关羽忠肝义胆,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是奸雄……书中许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先让我来说说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属于踩在针尖上的人物,奸诈的很。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非常无情无义。

我刚开始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曹操是超级无敌大坏蛋,特别是他后来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什么思想嘛?为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战火纷飞的年代,尔虞我诈的社会,他不杀别人,别人会杀他。

那个时代,注定这些人物的命运不像我们现在这般安逸自由。

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看到这句话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接下来我讲讲诸葛亮吧!太厉害了,诸葛亮简直是神话,他用兵如神,书中写到的他是很少打败仗的。

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计”退司马懿的军队,单单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让人望而生畏。

还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最后还让士兵喊:“谢曹丞相赐箭!”这么有才华,难怪会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无奈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刘备吧,仁义当先。

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爱戴。

关羽呢,非常忠诚,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过来,但他不为所动。

张飞,有点鲁莽,只是看到张飞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疑虑,这么鲁莽的人,怎么会家财万贯?还有司马懿,也是很聪明的,但因为他属于魏军,就对他没好感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现没一会儿,就挂掉了,死太快的都记不住。

从头到尾,写得多,活的长的都属于“主人公”或者“男一号”,这次初读三国,我体会最多的就是“主人公”们的性格,下次再读,肯定还会有其他感受。

以上就是我初读《三国演义》的感受。

读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2两个月前的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了一本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
记得有一年的生日,舅舅送了我一套名着,但我总是对它们提不起兴趣,一直把它们冷落在书架里。

这次我无意中翻出了其中一本《三国演义》,看着看着居然被迷住了。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吴、蜀、魏三个国家相互斗争及兴衰的过程。

用书中的话概括就是"话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书中我看到了那些鼓角铮鸣,
硝烟弥漫的战场,也看到了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过程。

其情节引人入胜,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淋漓尽致,有时候又十分夸张,让人觉得非常有趣。

比如他描写刘备:身高七尺五,面如冠玉,两
耳垂肩,双手过膝,仪表非凡,十分引人注目;描写关羽:身高九尺,面如枣色,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一身威风凛凛之气;
描写张飞:身高八尺,相貌异常,声音洪亮如雷这样的描写,让人
一看眼前就会浮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真正领略了名着的魅力
所在,读了《三国演义》,我还了解了很多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周瑜、黄盖、吕布、
董卓、貂蝉其中令我影响最深的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真是"上天能揽月,下海能捉鳖,下南极能与企鹅翩
翩起舞,上北极能与北极熊触膝相谈"。

他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锦囊杀
魏延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三国人物中最讲义气的就要数关羽了,曹操识人才想要收买他,给他钱,给他权,他却把曹操送的金银财宝封在屋内,把汉寿亭侯
大印挂在堂上,过五关斩六将,一心投奔自己的兄长刘备,让曹操
也不得不敬佩他的忠诚和义气。

这种忠诚在我看来真是难能可贵。

为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
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三国演义》让我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过程,知道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同时,让我对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有了更多更全
面的体会。

以前当我看到一些典故,总觉得很陌生,有点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

自从读了《三国》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都是来自
《三国》里的"典故"。

如:外事俱备,只欠东风、望梅止渴、锦囊
妙计、三顾茅庐。

现在我还知道了许多三国经典话语如"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既生瑜,何生亮""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虽然我只初初读
了《三国演义》,但是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
了一些了解。

明白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鲁莽行事,我们做事都要三
思而后行!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
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
初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
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
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
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
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
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
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
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
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
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
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
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
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
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
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
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
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

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
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
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
了一幕幕勾
读了《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

我还记得,当我看到诸葛亮,他的智慧如此,满心都被他牵引。

那时,我只敬佩他的聪慧过人。

但是,当我看到他明知凶险还去东吴;看到他在刘备死后,依旧忠心辅佐刘禅;看到他为了蜀国六出
祁山,北伐中原;直到最后病劳而死时,我是震撼的:一个人怎么
可以把他的一生都交付给一个小小的蜀国?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
一种忠的体现。

但是,我觉得他的行为已远远超出了忠的范围,他
就像是在拿生命在效忠,把忠融入了骨血,这是一种大爱,对国的爱,因爱而忠,永远也不会变质。

这种精神将作为一种新的魂魄,
永不流散。

我最心酸的一个片段是诸葛亮答应刘备下山。

还记得那会,诸葛亮与刘备一同吃过在山上的最后一餐。

临走时,诸葛亮对他的仆人说:“你在山上好好耕作,莫要荒废了田地,等我助刘皇叔稳坐江山,再归来此处。

”他说的是那么自信,难道他就压根没想过,假
如他回不来了呢?特别是已知道他的结局,再看回他的这番话,那
是怎样的一种悲凉啊!
古往今来,忠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魂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懂得国旗的含义,更不曾理解何谓民族精神,后来便渐渐读懂了一些。

第一次站在国旗下,进行升旗仪式,老师教我们如何敬礼。

那时,我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对对新奇的眼睛,齐齐抬起的小小
的脑袋,都在仰望着那面在国歌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到了加
入少先队的年纪,那时也是站在国旗下,全场肃穆,只剩下那声声
宣誓,那小小的心,已在这庄严的环境中,变得沉重。

懵懂的我们
仰望着国旗,也许,在那时便有一种叫忠的种子,悄然种在我们小
小的心田。

小的时候,有一位远亲叔叔,大学毕业后进了部队参军。

他说:“与其去做清闲的职务,还不如去当兵,还能为国效力。

”他去了
新疆。

看大家为他送行,我很好奇,当兵是去做什么的?后来啊,
我才知道,有一些人,他们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去边疆守卫国土。

他们是祖国忠实的士兵,他们就像祖国坚固的铠甲,稳稳护住祖国
边疆。

记忆中还记得有一张照片:一位救灾人员全身脏乱地坐在一块钢筋水泥石板上,手里还捧着一份没吃完的盒饭,头上依旧戴着那顶
安全帽,可此时那位救灾人员已经靠在那里睡着了。

他是多么劳累,他是多么可敬。

这是一张在网上疯传的照片,照片上的男子为了挽
救更多的生命,已经几十个小时没有休息过了。

该男子的父亲在接
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吧,儿子,国家需要你,有了国家,才有大家。

”是的,好一句:有了国家,才有大家。

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儿子?他们同为国家公民,却深深懂得爱国之道,并用实际行动诠释出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忠诚?他们爱这个国家,
所以忠于这个国家。

从一本《三国演义》,我读到了一位大军师的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忠,竟令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的
伟大精神,是民族之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