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设计与制作
音箱的设计与制作

Lynn Olsen是美国著名的发烧友,其文章经常见于报章,近段时间,他为他的朋友们设计了Ariel音箱---一种介于低效率发烧音箱和高效率的号角音箱之间的哑铃传输线(迷宫)音箱,并发表在他的个人网页上,供世界各地的DIY爱好者参考制作,组织了Ariel俱乐部。
同时根据各地朋友反馈的改进意见,促使Ariel不断升级改良,发展到MK5,有3个不同迷宫出口的版本。
最近发表的MK6,改进了出口和单元后部的空腔。
同时还衍生出ME2(请参考其网页)---采用相同的单元和分频器的小型倒相箱箱体,在大房间使用需要辅助低音音箱。
ARIEL MK3的外观ARIEL MKV外观图设计原则本设计遵循以下3点原则:1、高于一般的效率并拥有自然逼真的声音、宽阔的音场和音色中性略偏暖和。
2、尽量简洁的设计,分频器设计足够简洁以至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电容、线圈等和改变迷宫里的阻尼材料的填充来微调声音。
3、比较容易的木工工艺,设计里多处采用黄金比例以减少因为迷宫设计和面板衍射等引起的频响波动。
单元选择一开始就以“简洁”的精神指导本设计,因此在单元选择时多下功夫,避免使用一些需要特殊的频率均衡电路去修正频响的单元。
VIFA 的P13WH-00-08是聚丙烯振膜、导磁柱有出气口的5.5英寸中低音喇叭,没有典型7、8英寸聚丙烯喇叭的略先显浑浊的中频(原因是口径小,振膜做得比大口径要坚硬),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频率响应,平直的中频响应直到5KHZ,然后以12 db/Oct平滑下降,因此可使用简单分频器并摒弃频率均衡电路。
其实,人耳对至关重要的中频十分敏感,设计者发现传统的喇叭在中频有许多峰谷,HIFI 音箱通常使用频率均衡电路去修正中频频响,直到前几年,才出现不需要这种电路的个别喇叭(作者指出另外的唯一选择就是Focal 的6V415,但它在4.5kHz有小小的峰)。
但VIFA的P13WH-00-08的缺点是低频量感略小、下沉深度不足,所以设计者用一对P13WH- 00-08装在6英尺长的传输线里,可以把低频F3扩展到60HZ(作为对比:安装在QB3响应的倒相箱内,F3在80HZ并以24db/oct下降),采用一对单元还提高了声辐射阻抗,因此灵敏度提高了将近6db。
小型音箱的设计与制作2

前一回以设计制作一个高效率、高音质的音箱为目标,介绍了音箱设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密闭型、低频反射型音箱的基本设计方法。
这一回介绍密闭型小型音箱实际制作时的设计、材料准备、制作顺序和特性流量等有关内容。
一、音箱的外形设计前一回已就密闭型音箱和低频反射型音箱的设计方法做了说明,这一回介绍实际的制作方法和其特点。
在求得了密闭型音箱的内部容积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具体地考虑音箱的外形。
决定采用标准音箱的长方体的外形。
前面已计算出扬声器W4-927SC 的Qtc 为0.7时的音箱内部容积为5.9升。
在实际制作时在5.9升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扬声器在音箱内部占去的部分和加强筋的体积,于是决定将内部容积扩大到6.5升,制作一个内部容积为6.5升的密闭型音箱。
对于一个长方形的音箱来说,为了不会在其内部产生特定的声音共鸣,箱体的长、横、深度的比例非常重要。
有关的文献中指出三者的比值以1∶1.25∶1.6为最佳,所以决定按此比例制作音箱。
用1.25×1.6的积去除内部容积6500cc 得到3250,求3250的立方根就可以得到音箱最短边的长度。
用此方法得知音箱的三个边为14.8cm ×18.5cm ×23.7cm 。
接下来是确定箱体上六块板子的尺寸。
此时必须先小型音箱的设计与制作(二)徐岩图1 6.5升密闭型音箱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图2 6.5升密闭型音箱的下料图AV 实作确定扬声器安装在哪块板子上、板材的厚度是多少以及木板的接缝安排在哪个面上等几个问题。
这里从节约制作成本出发,决定使用12mm厚的胶合板,两个侧板和顶板、底板呈口字形组合,然后在前面和后面安装面板和背板。
另外,在音箱内部使用加强筋,增强板材的强度,使箱体不容易产生共鸣。
图1是音箱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图2是板材的下料施工图。
另外,为了对Qtc、fc不同的音箱进行音质对比,还制作了一个2升的小型密闭型音箱,详细情况见图3和图4。
二、音箱的制作在截木板时保证尺寸准确和拼接的两块木板呈直角非常重要,在下料时务必注意。
智能音箱技术的设计与开发

智能音箱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智能音箱是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家居设备,通过语音交互和控制实现智能家居的各种功能,比如:播放音乐、设置闹钟、查询天气、控制家电等。
随着人们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不断提高,智能音箱市场也越来越热门。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音箱技术的设计与开发。
一、技术原理智能音箱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语音命令转换为机器可识别的指令,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来理解用户的意图,最后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机器生成的语音指令转换为人类可理解的语言。
整个过程包括音频输入、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和音频输出等技术环节。
二、硬件设计智能音箱的硬件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语音输入和输出元件:包括麦克风阵列、扬声器等元件,以实现高质量的语音输入和输出。
2、处理器和存储器:这些元件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语音数据,并负责处理延迟和音质等问题。
3、联网能力:智能音箱需要联网才能与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交互,连接网络需要的元件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
4、传感器:智能音箱中需要集成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三、软件设计智能音箱的应用程序分为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两部分。
本地应用程序主要处理用户的语音指令和音频输入输出,云端应用程序主要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合成。
1、本地应用程序:本地应用程序负责语音输入输出和处理,需要考虑高效处理大量的音频流。
本地应用程序可以借助第三方语音处理平台,如:百度语音、腾讯AI等,以提升语音处理的质量和稳定性。
2、云端应用程序:云端应用程序负责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需要提供高效、稳定、准确的语音处理服务。
这方面比较成熟和使用较多的技术有百度语音、科大讯飞等。
四、用户体验智能音箱的设计需要考虑用户体验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交互:语音交互要考虑交互的自然度和准确度,需要提供互动性强、回应速度快、贴近用户生活的语音交互体验。
音箱设计与制作原理

音箱设计与制作原理音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声学器件,主要用于放大和增强音乐声音的效果。
音箱的设计和制作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在已经进化成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音箱设计和制作的原理和步骤,让大家了解音箱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制作一个高品质的音箱。
一、音箱的基本原理音箱的主要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共振和反射等机理,将机械能转化为声能,发出声音。
一般而言,音箱由振膜、压电陶瓷、磁场、声管、高音头、低音头和箱体等部分组成。
(1)振膜振膜是音箱的核心部件,它是音箱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现者。
振膜是由薄膜和弹性部件组成的,通常使用的是纸质振膜或者薄膜振膜。
振膜通过磁场和电流的作用,产生机械振动,并将振动的能量传递到空气中,形成声波。
(2)压电陶瓷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声能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振动性能和稳定性。
压电陶瓷一般用于高音部分的振膜上,它的主要优点是声音清晰、音质高。
(3)磁场磁场是音箱振动的推动力,它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振膜的振动方式。
磁场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公式描述。
(4)声管声管是将声音从振膜传输到耳朵的部分,它通过共振和反射等机理,使得声音能够更好地传播和扩散。
声管的设计和大小对音箱的音质和音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音箱采用的声管设计也各有不同。
(5)高音头高音头一般由若干块压电陶瓷组成,由于压电陶瓷自身的共振频率比较高,因此高音头的频率响应范围比较窄,一般只用于高频。
低音头一般采用的是橡胶膜振膜,振膜的大面积和弹性结构使得低音头的声音输出量比较大,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低音效果。
(7)箱体箱体是音箱的主体部分,它主要通过反射和共振等方式使声音输出更加清晰和饱满。
箱体的设计和制作对于音箱声音的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音箱的制作步骤(1)设计音箱的参数音箱的参数非常重要,包括声音的频率响应范围、音量大小、箱体尺寸和形状、振膜类型等。
蓝牙音箱设计方案

蓝牙音箱设计方案蓝牙音箱设计方案1. 简介蓝牙音箱是一种无线音频设备,通过蓝牙技术将音频信号从手机或其他蓝牙设备传输到音箱中播放。
它具有便携性强、连接简便、音质良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室内娱乐等场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蓝牙技术的音箱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2. 硬件设计蓝牙音箱的硬件设计包括主控芯片选择、功放电路设计、音箱外壳设计等。
2.1 主控芯片选择主控芯片是蓝牙音箱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蓝牙通信、音频解码等功能。
在选择主控芯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蓝牙版本和协议支持:选择支持最新蓝牙版本和协议的芯片,以保证音箱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 处理性能:主控芯片需要具备足够的处理性能,能够实时解码和播放高质量的音频信号。
- 低功耗:蓝牙音箱通常使用电池供电,因此主控芯片需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2.2 功放电路设计功放电路是将主控芯片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驱动音箱喇叭发声的关键部分。
在设计功放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输出功率:根据音箱的功率需求和喇叭的灵敏度选择合适的功放芯片,以保证音箱有足够的音量和动态范围。
- 保护电路:为了防止过流、过热等现象对功放芯片和喇叭造成损坏,需要设计相应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
- 输出接口:考虑将音箱与其他音响设备连接的需求,设计合适的输出接口,如AUX接口、耳机接口等。
2.3 音箱外壳设计音箱外壳设计需要考虑外观美观、材质选择、防水防尘等因素。
- 外观美观:音箱的外观设计需要符合用户审美,同时具备便携性和易操作性。
- 材质选择:选择合适的材质,如ABS塑料、金属等,以确保音箱的坚固性和耐用性。
- 防水防尘:音箱通常会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因此需要考虑防水防尘设计,如采用防水音箱壳体设计、防水接口等。
3. 软件开发蓝牙音箱的软件开发包括蓝牙通信协议栈开发、音频解码和播放功能开发等。
3.1 蓝牙通信协议栈开发蓝牙音箱需要与手机或其他蓝牙设备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在主控芯片上开发蓝牙通信协议栈。
专业音响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专业音响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专业音响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是实现高质量、清晰、均衡的音频声音和音效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制作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您制作专业音响:
1. 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音响设备,包括扬声器、麦克风、调音台、效果器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质量能够达到专业水平。
2. 确定声音需求:在制作音响前,要先确定所需的声音效果和音响环境。
这有助于选择适当的设备和设置,以实现所需的效果。
3. 布置音响系统: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布置。
要确保扬声器的位置能够覆盖到整个区域,并获得均衡的音质和清晰的声音。
4. 进行声音校正和均衡:通过使用均衡器、压限器和音频处理器来调整音响系统的声音。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和音量,确保各个频段的声音平衡。
5. 调整麦克风和音量控制:根据现场环境和使用需求,调整麦克风的灵敏度和位置。
同时,确保音量控制器设置合适,避免回音和噪音。
6. 使用效果器和音频处理器:根据需要,使用效果器和音频处理器来增强声音效果。
可以使用混响、延时、失真器等效果器来调整和优化音效。
7. 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在制作音响时,要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监听和调整音量、音质等参数,以实现所需效果。
8. 进行测试和优化:在音响制作完成后,进行测试和优化。
可以组织试听活动,收集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专业音响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的一些基本要点。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并适应不同场合和需求的变化。
《音箱设计与制作》刘绍山著

《音箱设计与制作》——刘绍山著一、音箱设计的基本原则1. 音质优先2. 结构合理音箱的结构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音箱时,要充分考虑内部空间布局、散热性能、防潮防尘等因素,确保音箱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同时,结构设计要便于安装和维护,降低使用成本。
3. 美观大方音箱的外观设计同样重要。
一款美观大方的音箱,不仅能提升家居品味,还能给使用者带来愉悦的心情。
在设计音箱外观时,要注重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使其成为家居环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4. 品质保障在音箱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从选材、加工到组装,都要遵循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为客户提供一款经久耐用的音箱产品。
二、音箱制作流程及要点1. 材料准备音箱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木板、扬声器、分频器、电阻、电容、电线等。
在选购材料时,要注重品质,尽量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
2. 制作音箱外壳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板切割成相应尺寸,然后进行打磨、涂漆等处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木板拼接处的严密性,防止漏音。
3. 组装内部结构将扬声器、分频器等元件安装到音箱外壳内,按照电路图连接电阻、电容等元件。
在组装过程中,要注意线缆的布局,避免干扰和磨损。
4. 调试与检测音箱组装完成后,进行初步调试,检查音质、电路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如有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音箱达到预期效果。
5. 包装与出货经过严格检测合格的音箱,进行包装,准备出货。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音箱,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音箱设计与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
只有遵循基本原则,严谨把控每一个步骤,才能打造出高品质的音箱产品。
希望通过本书的介绍,能让您对音箱设计与制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音箱设计的创新思路1. 功能融合现代音箱设计可以尝试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
例如,将蓝牙、WiFi、NFC等无线连接技术融入音箱,实现便捷的音乐播放;或者集成智能语音,让音箱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智能音箱的设计与开发

智能音箱的设计与开发前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音箱已经成为人们家庭中的常用产品。
它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轻松地控制家庭电器、播放音乐、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等功能。
本文将从智能音箱的设计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智能音箱的设计智能音箱的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1. 硬件设计智能音箱的硬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主板设计主板设计是智能音箱硬件设计的核心。
主板需要预设好与该音箱相对应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并且需要与其他硬件模块配合工作,如麦克风和扬声器等。
(2)麦克风设计麦克风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这需要麦克风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同时,为了防止语音识别时的干扰,麦克风还需要有降噪功能。
(3)扬声器设计智能音箱需要具备播放音乐、播报新闻、语音交互等多种功能,因此扬声器的设计也很重要。
需要考虑扬声器的音质、音量和语音合成的清晰度等。
(4)WIFI 模块设计智能音箱需要通过 WIFI 连接互联网,因此 WIFI 模块的设计也很重要。
需要考虑 WIFI 模块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2. 软件设计智能音箱的软件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是智能音箱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实现用户语音输入和智能音箱的语音输出,因此需要选择准确率高且实时性好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
(2)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它需要考虑到用户使用智能音箱的场景和用途,如何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3)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出适应音箱需求的多种应用,如音乐播放、天气查询、新闻播报等。
二、智能音箱的开发智能音箱的开发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功能,需要选择准确率高、资源占用小、速度快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并且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ynn Olsen是美国著名的发烧友,其文章经常见于报章,近段时间,他为他的朋友们设计了Ariel音箱---一种介于低效率发烧音箱和高效率的号角音箱之间的哑铃传输线(迷宫)音箱,并发表在他的个人网页上,供世界各地的DIY爱好者参考制作,组织了Ariel俱乐部。
同时根据各地朋友反馈的改进意见,促使Ariel不断升级改良,发展到MK5,有3个不同迷宫出口的版本。
最近发表的MK6,改进了出口和单元后部的空腔。
同时还衍生出ME2(请参考其网页)---采用相同的单元和分频器的小型倒相箱箱体,在大房间使用需要辅助低音音箱。
ARIEL MK3的外观ARIEL MKV外观图设计原则本设计遵循以下3点原则:1、高于一般的效率并拥有自然逼真的声音、宽阔的音场和音色中性略偏暖和。
2、尽量简洁的设计,分频器设计足够简洁以至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电容、线圈等和改变迷宫里的阻尼材料的填充来微调声音。
3、比较容易的木工工艺,设计里多处采用黄金比例以减少因为迷宫设计和面板衍射等引起的频响波动。
单元选择一开始就以“简洁”的精神指导本设计,因此在单元选择时多下功夫,避免使用一些需要特殊的频率均衡电路去修正频响的单元。
VIFA 的P13WH-00-08是聚丙烯振膜、导磁柱有出气口的5.5英寸中低音喇叭,没有典型7、8英寸聚丙烯喇叭的略先显浑浊的中频(原因是口径小,振膜做得比大口径要坚硬),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频率响应,平直的中频响应直到5KHZ,然后以12 db/Oct平滑下降,因此可使用简单分频器并摒弃频率均衡电路。
其实,人耳对至关重要的中频十分敏感,设计者发现传统的喇叭在中频有许多峰谷,HIFI 音箱通常使用频率均衡电路去修正中频频响,直到前几年,才出现不需要这种电路的个别喇叭(作者指出另外的唯一选择就是Focal 的6V415,但它在4.5kHz有小小的峰)。
但VIFA的P13WH-00-08的缺点是低频量感略小、下沉深度不足,所以设计者用一对P13WH- 00-08装在6英尺长的传输线里,可以把低频F3扩展到60HZ(作为对比:安装在QB3响应的倒相箱内,F3在80HZ并以24db/oct下降),采用一对单元还提高了声辐射阻抗,因此灵敏度提高了将近6db。
(从88db/W/M上升到平均92db/W/M),功率承受能力也增大了一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缺点是多使用一个单元,成本上升,并由于哑铃式排列,最小听音距离要求是2米。
下面是VIFA的P13WH-00-08的外形、频响图有人会认为本箱子的F3偏高,其实本箱子的设计目的是拥有非常自然的声音,中频和高频绝对一流,而且F3以下的衰减较缓慢。
在$1000 到$5000的中价位HI-END音箱中,通常采用的折衷方式是满足一些发烧友所需要的:放弃极度清晰的中频,继而产生较强烈的低频。
因此若采用6.5" 或8"的喇叭,低频可以得到改进,但也要采用频率均衡电路修正其起伏的中频频响---这并不能明显改善中频音质。
高音喇叭的选择相对容易一些,不象好的中低音喇叭那样贫乏。
因为材料科学、声学全息科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软球顶高音向前迈了一大步,例如Scan- Speak D2905/9500 和D2905/9700就超越了目前最好的金属球顶高音。
Scan-Speak D2905系列共有9000、9300、9500、9700、9900等共5款,越后的型号价格越高,最初设计时设计者使用9000,后来经过测试、改良,设计者认为在Ariel中最适合使用的是9500(使用9000、9300性能有轻微下降,并不推荐使用9700和9900--虽然更昂贵,但分频器是为9500设计的,除非你有精密的测量工具去重新设计分频器),它是9300的改进版,使用磁流体阻尼、冷却,使用了与最高型号9900相同的无共鸣的振膜后腔。
下图是9500外形、频响图客观地说,VIFA P13WH-00-08、Scan-Speak D2905/9500是世界上最自然的、频响最平直的喇叭之一,频率响应、群延时图、瀑布图也是格外的优秀。
[page]开发过程最初的版本(MK1)比较简单,三个喇叭装在同一声学腔里---没有分隔开,采用折叠为两段的传输线,出口在音箱后边的上方,这个版本的低音比较缺乏,但中、高音还是比较满意的。
为此设计者和朋友进行了探讨和改进,尝试把出口放在离地板几英寸高的位置(把传输线折为三段,出口在下),结果低音出来了,他们认为是地板对低频起到反射、提高了低频效率、功率承受能力并降低了失真,而且声学响应与房间的联系更密切了。
后来采用了Randy设计的新型的传输线,它的特点是:1、混合了1/4波长谐振式(TL)和迷宫式设计,总长的1/3-1/2点以后为迷宫管道。
2、将喇叭单元的位置从传输线开始点移动到总长的1 /5位置,并在0点到1/5点填充阻尼吸音物体,其余的适当位置也填充一些薄的阻尼物体。
这样就产生了MK2。
MK2 是Ariel历史的较大转折,这个版本提出使用混合1/4波长谐振(TL)、迷宫式的观念,传统的1/4波长谐振式很难处理80-200Hz的频段,该频段会有一些谐振产生峰谷,填充太多的阻尼物又会引起动态的压缩----这是很难处理的问题。
MK2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两个低音单元有相对分隔的腔体,一开始是1/4波长谐振式,喇叭单元后倾斜、扭转的隔板减少了该阁板的反射影响,然后到了迷宫部分再合并起来。
大家都抱怨扭转15度的隔板较难加工定位,因此MK3改进了喇叭后面的隔板,并稍微修正了迷宫,得到的结果是上低频部、低中频部的频响平滑了。
根据Ariel俱乐部成员的提议,MK4的每一个单元采用了完全独立的管道(MK3是在迷宫部分合并了),降低了两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因为距离不同而引起延时干扰。
而且迷宫部分之前的1/4波长谐振管的截面逐渐减少,显著的改善了100-500HZ的中低频部分的声染色。
有一个问题是在低于8英尺高的房间里低音会偏多,经过试验发现,可以把音箱离地近一点以调整出口的大小,来改善这个问题。
因此衍生出MK5B、MK5R、MK5S三个略有分别的版本,MK5B的出口在下方,调整大小时要将音箱上下移动,MK5R的出口在后面,可以用另外的木版调整出口的大小,MK5S的出口在旁边,而且是分布式的,理论上,三个版本没有分别,但由于出口位置不同,跟房间的声学特性综合后,总特性是有一点点差异。
最新发表的MK6,后面板使用不同的木头材料,并允许填充铁沙、铅弹之类的物品,进一步降低了箱体的谐振。
同时改进了迷宫出口,使得很容易调整出口的大小。
箱体的设计、制作本箱体的结构跟号角不同,传输线里的截面变化是较凌乱的---优点是可以降低传输线里的空气流动速度,而普通的号角截面过渡越平滑越好。
高音喇叭的安装中心不在面板的垂直中线,而是位于黄金分割点,目的是为了减少面板左右转角衍射引起的上中频段波动、染色(面板左右转角的急剧变化的边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衍射,该衍射干扰了喇叭发出的声波并又作用在喇叭的振膜上,引起中频频响的波动、染色)。
同样,低音喇叭的安装轴线也偏离垂直中线。
制作时要注意,左右声道音箱喇叭排列是镜像的。
同时,前面板跟侧板的过渡应使用圆弧过度,圆弧半径为3/4英寸。
前面板使用两块3/4英寸(19mm)的特级MDF粘合起来,另外的外板使用3/4英寸特级MDF(后面板厚度可以增大,例如1英寸或更厚)。
里板使用多层夹板,多层夹板的强度是MDF的3到4倍。
当没有合适厚度的板材,应保证箱子的里面尺寸相同,在没有MDF或多层夹板时,里板应使用较坚硬的板材,外板应使用相对软的板材。
里板与外板最好用入榫、涂胶粘合的方式固定,不推荐用螺丝来固定,应该用精确的木工工艺来保证固定牢度,即涂胶水前先嵌起来,看看是否已经十分牢固。
中低音单元外部直径是5.53(5 17/32)英寸,边缘深度是3/16英寸,开孔尺寸为4.56(4 9/16)英寸,高音单元外部直径为4.125英寸,边缘深度0.156(5/32)英寸,开孔尺寸为3.25英寸.安装螺丝的角度最好在45、135、225、315度,这里不推荐用木螺钉安装,因为木螺钉不能提供统一的扭矩、而且不能经历多次拆卸、安装。
应该使用T型螺母固定在孔的另外一边,再使用内六角螺栓固定喇叭。
安装时喇叭时应用衬垫材料,保证没有漏气,而且高音喇叭的安装腔体跟中低音喇叭腔体是隔离的,所以它的引线应该用玻璃胶等密封。
两单元的面板不能突出在箱体面板,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可测量的失真、频响波动。
阻尼、吸音材料的放置测试面板阻尼的简单方法是:放一段动态大的如合唱、管弦乐,把耳朵贴到音箱的离喇叭近的前、后侧面上,聆听是否有不良的振动和讨厌的嗡嗡声。
Ariel内部的隔板已经对箱体起到了很好的加强作用,如果你的木工水平好的话,振动是很小的,否则要检讨你的木工水平并采取相应方法来改善。
然后适量放置一些较薄的海绵、羊毛等材料在中低音喇叭的后面(不要把喇叭的后部的空气出口堵死)。
再象音箱结构图那样在隔板的表面贴上1/2英寸厚的羊毛毯(注意,前视图中左侧板里表面没有画阻尼材料,其实同样要贴)。
在迷宫管道里可以按试听结果蓬松地放置一些吸音材料。
[page]分频器的设计和改进、试听正如期望的那样,由于单元本身的特性就很平滑。
一开始Ariel使用了真正简单的设计,用2UF的电容串联在高音单元,再用16 OHM的电阻并联在高音单元上去降低单元阻抗变化引起的影响,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测试结果也非常的好。
但听起来却不是很好,就象平常的音箱一样有点不自然,产生的高音较多。
设计者多次调整了C、R的值,但没有太大的改善,因此说流行的并不总是最好的。
后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高音喇叭的最大线性位移很小,一阶分频器在分频点及以下的频段衰减太慢,造成过大的功率进入高音单元,造成较大的振膜位移超出线性位移。
产生了较大的失真。
因此改用12db/Oct的两阶高通分频器,高音正接。
(另外说一句,其实最初设计的一阶分频器的高音应该反接以对准相位,设计者更喜欢使用不同斜率的滤波器令高音可以正接,达至更佳的群延时特性)。
重新设计的高通部分如下:C1、L1组成低Q两阶滤波器,R2为阻尼电阻,R3、C3组成感抗补偿。
低通滤波器也需要进行改造,虽然中低音单元频响很平滑,但相对来说,中频还是有点突出,因此设计者设计了阻抗补偿回路,并尝试改变元件的数值得到很好的效果,最终的设计如下:左边的LCR电路用来吸收2KHZ附近的30 OHM的阻抗峰,使用后,阻抗峰被限制在8 OHM,10HZ-100KHZ间的阻抗在3.5 OHM到8 OHM之间,200HZ到800HZ间阻抗为4.5 OHM,所以使用胆机时应接在4 OHM端口。
使用新分频器后频响如下:(测量距离2米,0轴),可以发现100HZ-10KHZ之间非常平滑,约有2 db的下降,并在3.8KHZ分频点左右达到最低点(有点类似人耳的等响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