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第11页/共27页
计算题
2、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第12页/共27页
第9页/共27页
填空题
1、利率和收入组合的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投资 储蓄,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小于、大于或等于)
第10页/共27页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 yd (yd =(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1)IS和LM曲线;IS:y=4250-125r(y=c+i+g)LM:y=2000+250r(L=M/P)(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r=6,y=3500
第21页/共27页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5.长期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第22页/共27页
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2、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3、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4、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羞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養,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硏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网考(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网考(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电大本科:宏观部分题目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77个题) (1)二、多项选择题(共74个题) (11)三、判断题(共143个题) (15)四、概念联线(共75个题) (19)一、单项选择题(共177个题)1.构成国民经济的简单循环的是(A)A. 厂商与居民B. 政府与居民C. 出口与进口D. 投资与储蓄2.居民提供的资本与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用于储蓄,这说明(C)A. 企业的投资增加B. 企业的全部产品到能卖完C. 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积存相应的增加D. 企业生产基金存量的增加的扩大3.两部门的均衡条件是(A)A. I=SB.I+G=S+TC.I+G+X=S+T+MD.AD=AS4.三部门的均衡条件是(B)A. I=SB.I+G=S+TC.I+G+X=S+T+MD.AD=AS5.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A. I=SB.I+G=S+TC.I+G+X=S+T+MD.AD=AS6.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指(A)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7.从使用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上,这种方法是(A)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8.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这种方法是(B)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9.从生产角度考察,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殖的总和,这种方法是(C)A.支出法B.收入法C.生产法D.无法确定10.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是指(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1.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是指(D)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2.国内生产净值等于(A)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13.国民收入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4.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15.国民生产总值等于(D)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D.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或收入16.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A.为零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D.为负17.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B.总是小于1 C.总是大于1D.总是等于118.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19.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A.绝对收入假说B.持久收入假说C.生命周期假说D.预期收入假说20.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C.持久收入理论D.相对收入理论21.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等人C.弗里德曼D.杜森贝2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1 C.小于1D.与1无关23.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C)A.大于1B.等于1 C.小于1D.与1无关24.引致消费取决于(D)A.自发消费B.平均储蓄倾向C.收入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25.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B)A.收入增加B.利率提高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D.政府支出增加26.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水平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27.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28.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A.I=S B.I+G=S+T C.I+G+X=S+T+M D.AD=AS29.消费和投资的增加(A)A.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30.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31.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C.消费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32.投资乘数(B)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33.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34.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B)A.边际储蓄倾向为0.2B.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35.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A.I=S B.I+G=S+T C.I+G+X=S+T+M D.AD=AS36.资本是利率的减函数的含义是(B)A.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B.利率越低,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C.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D.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37.利息率提高时,投资需求将(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38.LM曲线是描述(B)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39..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能肯定40.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减少会引起(C)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41.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42.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B )A.使LM曲线上移(向左)B.使LM曲线下移(向右)C.使IS曲线右移D.使IS 曲线左移43.货币的交易需求可由下列哪一函数表示(C)A.L=f(p)B.L=f(r )C.L=f(y)D.L=f(N)44.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B)A.不变B.受影响,但不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45.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A)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组合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46.一般的说,LM曲线的斜率(A)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47.一般的说,位于LM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B)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48.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C)A.产品市场均衡而非货币市场均衡B.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D.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49.IS曲线是描述(A)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50.一般来说,IS 曲线的斜率(A)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51.一般来说,位于IS 曲线左下方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A)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C.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52.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B)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保持不动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53.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处(C)A.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B.实际的货币供给与实际的货币需求相等C.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D.以上都正确54.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B)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55.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5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5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58.总需求曲线表明(D)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59.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A.消费增加B.税收减少C.物价水平下降D.投资减少60.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减少D.消费的减少61.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D)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C.私人投资的增加D.消费的增加63.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A)A.政府支出B.投资C.净出口D.税收64.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B.加上净出口C.减去净出口D.加上出口和进口6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6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6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68.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A.资源没有被利用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C.国民收入减少D.国民收入增加69.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A.社会生产能力减少B.社会投资减少C.社会投资增加D.利率水平上升7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C)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C.总需求减少D.总需求增加71.公式I+G+X >S+T+M说明(D)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72.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A.I=S B.I+G=S+T C.I+G+X=S+T+M D.I+T=S+G73.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7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75.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A.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76.失业率是指(D)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77.自然失业率是指(D)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C.结构性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78.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D)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79.周期性失业是指(A)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80.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81.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82.奥肯定理说明了(A)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83.通货膨胀是(A)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4.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85.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B)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86.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87.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88.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89.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90.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A)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9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B)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9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A)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93.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9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95.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9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工资97.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能确定9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A.向右下方倾斜B.向右上方倾斜C.平行于横轴D.垂直于横轴99.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A.新古典综合派B.货币主义学派C.理性预期学派D.新凯恩斯主义100.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10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C)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D.一项公共政策10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10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不相关106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 减少消费107.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税收减少50亿元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108.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A.总需求 B.公债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109.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110.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11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B)A.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C.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1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A.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113.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114.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B)A.收入B.利息率C.价格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115.利率越低(D)A.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B.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C.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116.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A.旅行支票B.活期存款C.定期存款D.现金117.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A.M1B.M 2C.M 3D.M 4118.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A.变得不足B.变得过多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D.没有变化119.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A.财政部B.中央银行C.商业银行D.中央政府120.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12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122.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A.利息率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减少D.以上答案都不对123.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C.提高利息率水平D.降低利息率水平12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125.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A.购买设备B.偿还贷款C.增加贷款D.增加库存现金126.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127.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A.卖出国债B.提高准备金率C.降低再贴现率D.减少货币供应128.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12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A.增加,利率下降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上升D.减少,利率下降130.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A.汇率升值B.增加进口C.增加出口D.外汇管制131.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B)A.外汇利用充分B.积累了外汇C.通货膨胀D.实行了汇率管制132.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A.平衡预算B.净出口C.国际贸易原理D.复式记帐原理133.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134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135.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136.美元贬值将会(A)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137.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D)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B.出口和进口相等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D.出口小于进口138.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A)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进口倾向C.国家的大小D.开放程度139.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D.零140.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C.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效率倾向141.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142.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A)A.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西方经济学(宏观)》(全)答案——郑大远程教育

《西方经济学(宏观)》(全)答案——郑大远程教育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计算GDP的方法有A、支出法B、收入法C、增加值法D、以上都对2、一个企业的增加值等于A、总销售额B、总销售额减生产成本C、产值减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品价值D、产值减由于生产而发生的资本折旧3、政府购买支出不包括A、警察的薪水B、政府对农民的补贴C、建造政府办公大楼D、研究市区交通的花费4、按收入法,国民收入不包括A、租金收入B、失业救济C、薪水D、净利息5、以下较为正确的说法是A、国民收入大于个人收入B、国民收入小于个人收入C、国民收入等于个人收入D、都可能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GDPA、是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

B、计算服务C、等于一国在一年中的总销售额D、以上都对2、GDP的计算方法有A、支出法B、收入法C、增加值法D、中间产品法3、下列各项中引起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投资增加的是A、企业购买新机器B、私人购买新房子C、企业购买股票D、企业没有全部销售掉的当年产品增加4、按照支出法,GDP包括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出口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者是A、GDP必定大于GNPB、GDP必定小于GNPC、国民收入等于国民的个人收入之和D、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上储蓄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GDP=当年的总产值。

正确错误2、家庭购买汽车属于消费。

正确错误3、总投资与净投资之差等于GNP与NNP之差。

正确错误4、个人收入=NI+挣到没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不是挣到的收入。

正确错误5、如果一国每年的储蓄保持不变且政府保持其预算平衡,那么,贸易盈余增加100单位就意味着本国居民私人投资减少100单位。

正确错误第二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在一个简单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Y,那么,乘数等于A、0.5B、4C、5D、102、如果MPC=0.8,没有所得税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为A、4B、5C、6D、83、如果MPC=0.9,税率为1/3,那么,投资乘数为A、0.5B、2.5C、5D、104、消费函数的向上移动A、不影响均衡收入B、增加均衡收入C、减少均衡收入D、都可能5、如果MPC=0.8,那么最有可能的是A、平均消费倾向是0.9B、乘数为5C、乘数为1.25D、在均衡状态,投资等于储蓄的80%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均衡收入的条件是A、总需求等于总产出B、非自愿存货等于零C、漏出等于注入D、价格水平不变2、边际消费倾向A、等于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消费增加B、等于1减去边际储蓄倾向C、一般来说小于1D、短期内可以小于平均消费倾向3、当消费函数线位于45°线下方时A、消费大于收入B、消费等于收入C、消费小于收入D、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4、如果在某一收入水平上储蓄为0,那么,A、MPC=1B、平均消费倾向为1C、投资乘数为0D、消费等于收入5、预算盈余或赤字A、并不完全受政府控制B、依赖于经济运行情况C、受气候影响D、与贸易盈余直接相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均衡收入(产出)的条件是,企业的非自愿存货等于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docx

第十二*国氏收入核算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上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微观是就看到了眼前,宏观是看到了眼前,但也看到了未来。

微观是个体,而宏观是大局。

有的事从眼前来看是合理的,但你是从长远来看就是不合理。

这种事很多的,比如一个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一个企业现在要投资一个资源项目,从微观来看就是合理的,因为现在这个资源很有市场,会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要是从宏观上看,就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个资源是高污染的,国家政策所不支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资源以后就会被其他的资源所代替,就会没有市场,企业就会失去盈利能力,甚至破产。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A. 剔除金融转移;B. 计算GDP时使用增值法;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A.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矫正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A. $2000;B. $1500;C. $1000;D. $750。

9、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净出口是指()A. 出口加进口;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C. 出口减进口;D. 进口减出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才可以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A、剔除金融转移B、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价值增加法)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4、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人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人(PI)D、国民收人(NI)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8、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9、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10、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人C、个人可支配收人D、国民收入11、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国内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才可以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A、剔除金融转移B、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价值增加法)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4、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人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人(PI)D、国民收人(NI)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8、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9、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10、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人C、个人可支配收人D、国民收入11、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国内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册(第五版)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2011年2月目录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第十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7)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31)第十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37)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43)第十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9参考答案 (51)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厅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全对()4.下列那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5在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工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禾利息、禾U润和折旧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6•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7•下列工程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A、地方政府办学校的支出B、政府购买一批军火C、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8•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一笔资金的使用,下列哪一项可以被视为投资:A.购买公司股票B.存入国外银行C.购买企业债券D.以上都不对()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中国的资本品存量2008年年初约为80万亿元,本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可达12 万亿元,资本消耗是8万亿元,则中国2008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20万亿元和8亿元B、20万亿元和4万亿元C、12万亿元和4万亿元D、12万亿元和8万亿元()11.如果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有A. GNP=GDPB. GNP=NIC. GNP>GDPD. GDP>GNP()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项有影响A、GDPB、NDPC、NID、PI()13.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是A、NDP+企业间接税=GDPB、NDP-资本折旧=GDPC、国民收入Nl=个人收入PID、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1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A 、500美兀B 、480美兀C 、470美兀D 、400美兀()15.已知: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资本折旧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 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元,出口为2亿元,进口为1.8亿元,则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 、GDP=7.7 亿元B 、GDP=8.7 亿元C 、NDP=8.7 亿元D 、NDP=6.7 亿元()1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18.下列第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 、租金B 、银行存款利息C 、红利D 、养老金()19.忽略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下列投资一储蓄恒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两部门经济:I=SB.三部门经济:匸S+( T-G )C. 四部门经济:l=S+( T-G ) +(X-M )D. 四部门经济:l=S+( T-G ) +( M-X ) ()20•今年的名义 GDP 比去年的名义 GDP 高,说明A.今年的物价水平比去年高B.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比去年多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都比去年高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正确写 T ,错误写F )()1.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2.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 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 一国总投资与资本消耗相等,意味着社会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4.本年度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计算在本年的 GDP 之内。

()5.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住,他得到的租金计入 GDP 中;若是自己住,他本可以得到的租金就无法计入 GDP 中。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6.国内生产净值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扣除了中间产品消耗后的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7.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提供了实际服务,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却不计入 GDP 。

A 、直接税B 、折旧()17.属于转移支付的是A 、退伍军人的津贴C 、贫困家庭补贴C 、间接税D 、净出口B 、退休人员的退休金D 、以上答案都对()8.某三部门经济,在政府预算存在赤字时,国内私人储蓄小于投资额。

()9.某四部门经济,在政府预算平衡时,国内投资大于私人储蓄额,原因在于存在贸易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10.名义GDP (Nominal GDP)与实际GDP (ReaIGDP)这对名词的另一种说法是潜在GDP (Potential GDP )与现实GDP( Actual GDP )。

鹅娅尽損鹤惨歷茏鴛賴。

三、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净投资3•间接税4•政府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 come,DPI)四、计算题1. 下表是政府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试用支出法填表计算。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籟丛妈羥为贍债蛏练淨。

2.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7年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请填表计算:( 1)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生产净值(NNP),(3)国民收入(NI),⑷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6)个人储蓄(Personal saving)。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美国2007年国民收入及其分配(Natio nal In come and Its Dispositi on)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Sou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注:美国国民收入统计现行理念是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前者得自支出法,后者得自收入法,二者的差额为统计误差。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3.C 40 6.00507.00D30 5.0035 5.50E60 2.0070 2.50请计算:(1)2003年和200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如果以2003年作为基年,则200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计算2003—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2005年价格比2003年价格上升了多少?简答题1•试析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的概念及其与GDP、NDP的相互关系。

为何将存货的增加视为净投资?2.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而间接税应计入 GDP ?3. 现在大陆和台湾在 GDP 核算上都是按独立经济体进行的,如果未来实现统 自产出不变时,试用 GDP 核算公式推算,GDP 总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邺镓騷。

六、分析论述题1. 宏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有什么区别?2.分别推导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支出与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与储蓄 一投资恒等式(忽略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坛搏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A 、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 、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 、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 、消费下降,储蓄下降•,在各贓熱俣阃歲匱阊定消费,但该假说没有提出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A、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B、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难于随收入降低减少消费,故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C、受周围消费水准影响,故短期消费函数在长期会随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上移;D、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的问题()3、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对其财富和工作期间的收入A、会计划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匀地消费;B、年轻时多消费,中年时少消费,为退休后的消费储备财富C、年轻时收入低,因而少消费;中年时收入高,多消费D、青年和中年时多消费,老年退休后少消费()4、根据持久收入假说,个人的持久收入是A、一定年份个人的实际收入之和B、一定年份个人可支配收入之和C、以个人条件和素质为基础,一定年份个人预期能够持续到未来的平均收入D、包括个人购买彩票中了高额大奖的收入,能够持续花费到未来()5、某家庭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收入、消费坐标图上,消费函数呈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買鯛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A、2/3B、3/4C、4/5D、1()6、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零D、等于1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7、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8、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的是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9、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10、如果在两部门经济中,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那么,均衡的国民收入为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A、770亿元B、4300亿元C、3500亿元D、7000亿元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11、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MPC 为0.6B、MPS 为0.1C、MPC 为0.8D、MPS为0.3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12、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MPC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彳乙元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

()13、三部门经济与二部门经济相比,在税收固定时,乘数效应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可能()14、三部门经济与二部门经济相比,在税收按收入比例征收时,乘数效应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可能()1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TR与政府购买乘数K G相比:A、K TR>K GB、K TR<K GC、K TR=K GD、关系不确定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